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研究以番茄成熟突变体品种07905和正常成熟品种07009为亲本材料,分析鉴定了其F1代及F2代分离群体各单株在完熟期果实的成熟表现。结果表明,番茄成熟突变体rin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是单隐性遗传性状。用1 024对引物对2个亲本及F2代分离群体进行AFLP分析,得到4个与番茄成熟突变体rin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分别为E51M81-B、E46M37-F、E32M33-A和E60M81-E,与突变体rin基因的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4.9、8.8、10.9和12.5 cM。  相似文献   

2.
为了得到高维生素C(Vc)含量新品种, 克隆和构建了GalUR半乳糖醛酸还原酶基因, 并转入了番茄. 通过不同转基因突变体GalUR基因表达和Vc含量分析发现: GalUR 基因在转GalUR 基因番茄中得到了过量表达; 在转FRO2-铁还原酶基因的番茄突变体中表达量增加了60%; 在耐贮藏转基因番茄F3、 F2、 F1中也均高于对照, 其中F3的表达量最高, 是对照的2~3倍; 在非转基因中蔬4号和6号的表达量高于丽春番茄1倍; 所有供试GalUR 基因表达量均为红果最多、粉红果次之, 青果最少. 转基因番茄果实Vc含量变化与上述GalUR基因的表达有相同规律. 转GalUR3基因番茄果实和叶片Vc含量高于对照2倍以上. GalUR基因的表达还与乙烯合成酶基因ACS、 CTR1和铁还原酶FRO2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研究乙烯对番茄野生型幼苗及转反义NR、F1'、F2、F3乙烯基因型番茄突变体叶片电解质外渗率以及对番茄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乙烯浓度的增加,野生型番茄丽春、中疏4号、中疏6号幼苗叶片黄化、衰老和脱落,甚至死亡,细胞膜透性也增大,乙烯对中疏4号番茄的膜透性影响最大,丽春次之,对中疏6号影响最小.转反义F1'、F2、F3乙烯基因型番茄突变体叶片的膜透性极显著地小于野生型,而转反义NR突变体番茄叶片的膜透性与野生型差异不明显.说明转反义F1'、F2、F3基因在叶片上的表达被抑制后,膜代谢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膜透性降低,植物对乙烯的反应降低,从而延迟了果实的成熟,植株衰老减缓.  相似文献   

4.
为了得到高维生素C(Vc)含量新品种,克隆和构建了GalUR半乳糖醛酸还原酶基因,并转入了番茄.通过不同转基因突变体GalUR基因表达和Vc含量分析发现:GalUR基因在转GalUR基因番茄中得到了过量表达;在转FRO2-铁还原酶基因的番茄突变体中表达量增加了60%;在耐贮藏转基因番茄F3、F2、F1中也均高于对照,其中F3的表达量最高,是对照的2~3倍;在非转基因中蔬4号和6号的表达量高于丽春番茄1倍;所有供试GalUR基因表达量均为红果最多、粉红果次之,青果最少.转基因番茄果实Vc含量变化与上述GalUR基因的表达有相同规律.转GalUR3基因番茄果实和叶片Vc含量高于对照2倍以上.GalUR基因的表达还与乙烯合成酶基因ACS、CTR1和铁还原酶FRO2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芥菜型油菜黄化突变体L638-y黄化性状的遗传规律,并初步定位黄化基因gr1。【方法】以芥菜型油菜黄化突变体L638-y分别与正常绿色的渭源大黄芥、2598进行杂交,根据杂交F1、F2和BC1材料单株的叶色调查结果进行遗传分析;以从L638-y与2598杂交后代选育得到的近等基因系(Near-isogenic line,NIL)为材料,选用SRAP、SSR、RAPD和AFLP分子标记,采用BSA(Bulk segregant analysis)法,初步定位黄化基因gr1。【结果】芥菜型油菜黄化突变体L638-y的黄化性状受2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将其分别命名为gr1、gr2。将黄化基因gr1初步定位在2个AFLP分子标记EA4TG4和EA7MC1之间,其与2个标记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33.6与21.5cM。【结论】芥菜型油菜黄化突变体L638-y的黄化性状受2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且黄化基因gr1初步定位在EA4TG4和EA7MC1之间。  相似文献   

6.
耐贮运加工番茄新品种长红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长红是利用美国亨氏公司品种分离选育的N-444,与分离选育的含有番茄耐贮突变体基因alc的N-448配制的晚熟耐贮运加工番茄一代杂交种,该品种晚熟,生长势强,果实硬度高、耐贮运,抗病性好,总产量比对照87-5增产22.2;.可作为晚熟直播品种栽培.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冷敏感和抗冷番茄的F2代分离群体,对番茄耐冷抗性基因进行QTL定位.[方法]通过将番茄耐冷品种O-33-1与冷敏感品种耐运2000杂交,得到的F1代番茄自交获得用于构建图谱的F2分离群体.测定O-33-1、耐运2000以及F2代番茄分离群体的生理指标,确定其抗寒性;利用AFLP技术构建连锁遗传图谱,对番茄耐冷性基因进行QTL定位.[结果]番茄耐冷品种O-33-1的抗寒性显著高于冷敏感品种耐运2000,F2代分离群体的抗寒性高于耐运2000而低于O-33-1,介于两亲本之间.本试验构建的番茄遗传图谱共包括连锁群16个,共包含155个标记,整个图谱总的长度为686 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4.42 cM.平均间距最小的连锁群为16,为1.75cM.并且检测到1个抗冷性的QTL位点.[结论]通过对番茄耐冷性状QTL分析发现了1个QTL,被定位于连锁群4上11E/M619和9E/M330之间.  相似文献   

8.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遗传和基因定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概述了水稻感光性品种、非感光品种、杂交水稻、籼粳亚种间F1杂种和诱变早熟突变体的生育期 /抽穗期遗传 ,以及水稻抽穗期主基因和QTL定位的研究现状 ,并讨论了水稻抽穗期主基因研究、QTL定位、显性早熟基因的育种利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杂种优势是培育高产、优质、高抗作物新品种的主要手段,而雄性不育系的选育直接决定着作物杂种优势育种的成功.利用60Co-γ射线诱变首次创制出糜子(Panicum miliaceum,2n=4x=36)雄性不育突变体M207A,并对其进行了育性鉴定和初步的遗传分析,目的是利用该突变体进行糜子杂交种的选育、在糜子中实现杂种优势的利用.首先采用室内花粉镜检与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突变体进行了育性鉴定;将突变体与育性正常的糜子品种配组杂交获得的F1和F2群体在不同地点、不同年份、不同季节种植,对不育突变体的遗传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育株花药褐化,无外露,花药干瘪,不育度在95%以上,不育性状稳定;利用育性正常的品种给稳定的突变体进行授粉,其结实率可达到正常水平;自交F2群体中育性分离比例为35:1,符合单基因座位上同源四倍体基因的理论分离比,说明该突变性状是由隐性单基因控制的可遗传的”无花粉型”细胞核雄性不育.雄性不育突变材料M207A的创制,为糜子杂种优势利用奠定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番茄是吐鲁番设施农业春提早生产的主栽作物,为推进番茄优良品种在本地区推广应用,选用8个本地区推广品种和8个引进品种进行小区品种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的2~3个品种,供本地区生产选用。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品种供试材料为16个当地及外地番茄品种,以当地主栽品种北斗鑫冠作对照。其它品种为:丰棚帅冠、丰棚208F1、丰收209F1、丰收1号F1、红峥、粉硕番茄F1、毛粉1316、毛粉1318、亚粉1号、石头番茄、  相似文献   

11.
美洲南瓜裸仁基因的AFLP和SCAR分子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洲南瓜有壳品系“金辉二号-2”和无壳品系“0516-2”进行杂交,获得193个F2单株作为作图群体,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和集群分析法(BSA)对与美洲南瓜裸仁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找到了与裸仁基因n连锁的4个AFLP标记:E19M60-C、E22M48-B、E13M60-A和E25M51-D,连...  相似文献   

12.
大白菜软腐病抗性的分子标记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以抗、感软腐病的大白菜材料为亲本,以其F2代分离群体为试材,采用AFLP分析技术结合BSA分组法,以E2M3引物组合筛选出一个150 bp的与感病基因连锁的标记;利用获得的分子标记对F2代分离群体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分子标记与抗性鉴定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证实了所筛选出的标记基因应用于抗性鉴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以甘蓝型油菜恢复系CP015和不育系77A构建的F2群体为供试材料,运用RAPD,SSR和AFLP 3种标记技术,对甘蓝型油菜恢复基因进行分子标记和图谱定位。在260条RAPD引物、185对SSR引物、58对AFLP引物中,在两亲本间筛选多态性高的RAPD引物121条,SSR引物128对,AFLP引物组合26对,进一步通过BSA法筛选,获得了与甘蓝型油菜恢复基因Rf连锁的1个RAPD标记S1009-750和1个AFLP标记E5M11-150,标记与基因Rf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4.9cM和8.6cM。  相似文献   

14.
小麦新种质YW243抗条锈病新基因对条锈菌具有较宽抗谱,对26个不同毒性谱的条锈菌 菌系免疫到近免疫,与已知基因系抗病谱不同,可能为新的基因或基因组合。遗传分析表明,YW243 对条锈菌条中31号小种的抗性由显性单基因YrX控制。通过BSA法对1056对MseI/EcoRI AFLP引 物进行筛选,结果表明7对引物可扩增出多态性片段,通过对F2群体单株遗传连锁分析和作图软件 分析,结果表明,2个AFLP标记M54E63-700、M54E64-699与YrX连锁较紧密、遗传距离为9.27 cM,为该基因的精细作图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打下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一个谷子新抗锈基因的AFLP标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谷子抗源的抗锈遗传规律,寻找和定位与谷子抗锈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为谷子抗锈病基因的定位、克隆和抗病育种等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谷子锈菌单胞菌系93-5接种十里香和豫谷1号及杂交后代F1、F2进行抗锈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构建抗、感基因池;利用AFLP技术筛选128对EcoRⅠ/MseⅠ引物组合,从中寻找和定位与谷子抗锈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根据AFLP分析结果进行抗锈基因连锁分析并进行SCAR标记转化。【结果】根据十里香×豫谷1号杂交后代F2群体(131株)抗感谷锈病分离比例,确定十里香抗锈性由显性单基因控制。筛选获得3个与谷子抗锈基因Rusi1(暂命名)连锁的AFLP分子标记,经计算标记与该抗锈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7.4、9.2和27.4cM。将3个标记片段回收、克隆和测序,成功地将AFLP标记E+CTT/M+TAC-256转化为SCAR标记。初步构建了谷子抗锈基因Rusi1的遗传连锁图谱。【结论】谷子十里香抗锈性由显性单基因控制,Rusi1是一个新发现的谷子抗锈基因。  相似文献   

16.
以早抽薹品种CT07和晚抽薹品种T0601为亲本构建F2分离群体,采用分离集团混合分析法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筛选与菜薹抽薹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用45条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引物和20对SRAP(Sequence 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引物组合进行PCR扩增筛选,其中UBC834、UBC876、E13M4和E5M7对亲本和DNA池的扩增图谱表明,4个引物的差异条带均出现在早抽薹品种CT07和早现蕾(抽薹)池中.经F2代群体单株验证,4个标记均与早抽薹基因相连锁,且标记E13M4最近,距离为16.8 cM,这为菜薹抽薹基因的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水稻长穗颈高秆隐性基因eui2的分子标记和定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协青早eB-2和矮脚南特杂交的F3为分析群体,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及BSA分析方法筛选出4个多态性片段E1、E2、E3和E4与eui2连锁,其中E1被定位于第10染色体长臂中部RFLP标记G291和G2155之间,与G291相距4.7cM,与G2155相距13.1cM.用SSR标记RM304、RM258、RM269、RM271和E1构建的eui2基因的局部分子标记连锁图表明,eui2基因位于分子标记E1和RM304之间,二者距eui2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6和1.4cM.  相似文献   

18.
用AFLP标记一个来自偏凸山羊草的抗条锈病新基因 YrG775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小麦抗病种质贵农775与西农97148的F2后代人工接种CY32条锈病菌进行抗性鉴定,通过卡方检测抗感病单株分离比例确定贵农775携带两对重叠抗条锈病基因。从128个AFLP引物组合中筛选到与其中一个抗病基因YrG775共分离的多态性标记M8P151200bp,该标记仅能在原始亲本偏凸山羊草中检测到。由于已知来源于偏凸山羊草的Yr17苗期不抗CY32条锈病菌,所以根据抗性鉴定和分子生物学试验结果,推断YrG775很可能是一个来自偏凸山羊草并与已知抗条锈病基因都不同的新基因。  相似文献   

19.
大白菜雄性核不育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及AFLP分子标记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基因定位是遗传研究的重点内容,也是育种工作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大白菜雄性不育两用系‘大阳AB系’和大白菜系列初级三体为材料,对决定大白菜雄性不育性的核基因(ms)进行染色体定位和分子标记筛选,旨在为其分子克隆和遗传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基因的染色体定位采用初级三体遗传分析和χ2测验法,分子标记采用AFLP分析方法。【结果】大白菜‘大阳AB系’的雄性不育系(msms)×大白菜系列初级三体(Tri-1、Tri-2、Tri-3、Tri-4、Tri-5、Tri-6、Tri-7、Tri-8、Tri-9)的9个杂交组合中,F1均为可育株;从F1选出三体植株进行自交和测交,其自交子代(F2)和测交子代(Tc)中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例,只有Tri-4表现为15.5﹕1(F2)和3.24﹕1(Tc)、不符合孟德尔的单基因遗传分离比例(3﹕1和1﹕1),其它三体在2.60﹕1~3.76﹕1(F2)和0.81﹕1~1.48﹕1(Tc)、均符合孟德尔的单基因遗传分离比例(3﹕1和1﹕1),这表明该雄性不育性的遗传与Tri-4的遗传表现一致,即确定该雄性不育性的基因位于大白菜4号染色体上。基于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分离的三体遗传分析表明,该雄性不育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的近着丝点区域,通过对124个AFLP引物组合的筛选,初步获得了一个与雄性核不育基因位点连锁的AFLP标记E34M49(398 bp),遗传距离约为1.2 cM。【结论】利用初级三体遗传分析首次将大白菜雄性核不育基因定位在第4号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