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通过研究杂交中稻品种——中浙优1号在一定磷钾肥施用水平下适宜的氮肥施用量,为合理施氮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观察测定不同施氯量的中浙优1号生物学性状(株高、有效穗数、成穗率、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稻谷氮含量),同时计算理论产量?[结果]水稻最高茎蘖数有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氮肥用量对生育进程及茎蘖数日均增量、总穗粒数、茎孽成穗率等影响不大,但结实率、稻谷氮含量有随氮肥用量增加而提高的趋势,两者呈正相关,而千粒重则随氮肥用量增加而下降,表现负相关。[结论]施P2O8;45kg/hm^2.K2O9kg/hm^2情况下施氮135kg/hm^2产量最高,达7613.25kg/hm^2.在类似肥力类型土壤上以氮磷钾比为1.00:0.33:0.67,其中氮肥的45%作基肥、20%作分蘖肥、35%作穗肥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育苗移栽条件下不同播种密度及氮磷钾施肥比例与油菜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的顺序依次为密度〉氮肥〉钾肥〉磷肥,氮肥和密度的增产效应最大,且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或密度加大,产量逐渐提高。欲求高产,应重视氮肥的施用量,在保证合理密度时,还应注意磷肥与钾肥的配合施用。初步提出在育苗移栽条件下,云油杂2号以播种密度13.5~15万株/hm^2、施纯氮300~337.5kg/hm^2、纯磷150kg/hm^2、纯钾52.5-90kg/hm^2的条件下,产量达到4000kg/hm^3。  相似文献   

3.
通过栽培密度和氮肥施用量试验,得出密度45.0万根/hm^2、施纯氮165.0kg/hm^2时,各处理产量、株高、穗长、千粒重等性状和生育期特性均较优,该组合为水稻钵体旱育的最佳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4.
缪永胜  陈谋贵  涂雅珍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438-17439
[目的]进一步探究丘陵地区稀植大穗型杂交玉米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方法]设2因素3水平,共9组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研究种植密度(42000—54000株/hm^2)与施氮量(135~225kg/hm^2)对丘陵区杂交玉米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影响。[结果]在种植密度与施氮量的范围内,玉米经济性状表现较好的组合是A.B,(栽培密度42000株/hm^2,施纯氮225kg/hm^2),淇穗长为21.5cm,穗粒数为627.9彬穗,千粒重为356.7g;玉米产量最高的组合是A2B2(栽培密度48000株/hm^2,施纯氮180kg/hm^2),产量达9221.2kg/hm^2。[结论]综合评价,在种植密度42000~48000株/hm^2、施纯氮180~225kg/hm^2的条件下,玉米经济性状较好、产量水平较高,生产中应将密度和施氧水平控制在该范围。  相似文献   

5.
密度和肥料对水直播稻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研究栽培密度和肥料对水直播稻产量构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品种条件下(盐粳56),最佳基本苗6万株/666.7m^2,产量可稳定达到627.12kg/666.7m^2左右:随基本苗的提高,穗数增加,粒数减少,结实率和千粒重变化不大;随基本苗的提高,高峰苗提高,成穗率下降。产量与施氮量呈抛物线关系,施氮14.14kg/666.7m^2,产量最高,为590.96kg/666.7m^2;随施氮量的提高穗数增加,粒数有先增后减的趋势.结实率和千粒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氮肥运筹以基蘖肥:穗肥为7:3产量最高,为642.63kg/666.7m^2,以增粒增产为主,结实率随后期肥料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6.
以早籼稻金早47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用量(0、105、150、195kg/hm^2)和栽插密度(30万彬hm^2和24万株/hm^2)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探索其最佳的栽培方式。结果表明:提高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是金早47增产的关键;在移栽密度为30万株/hm^2、氮肥施用量为195kg/hm^2时产量水平最高,达到7.83t/hm^2。  相似文献   

7.
以湘杂油7号为材料,研究了稻田免耕直播不同密度及不同施氮量对油菜的生长发育、植株生物学特性、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植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施用氮肥180.0kg/hm^2处理的菜植株长势优于施氮肥120.0kg/hm^2处理,在相同施氮水平下,产量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种植密度为45万株/hm^2产量最高。各处理油菜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产量大小顺序为T5〉T4〉T2〉T1〉T6〉T3,处理1至6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82.33%、92.02%、35.51%、94.93%、117.93%、53.16%。结果显示,稻田免耕直播油菜获得高产的适宜施氮量为180.0kg/hm^2,适宜种植密度为45万株/hm^2。  相似文献   

8.
笔者对水稻"秀水123"不同栽种本数和不同氮肥施用量进行了试验。结果初步表明,"秀水123"在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6月初播种,6月下旬移栽,在纯氮施用量180kg/hm^2、栽种1本时产量最佳,其次是纯氮施用量180kg/hm^2、栽种2本和纯氮施用量120kg/hm^2、栽种2本。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水稻旱熟品种龙粳27的最佳施氮量,实现早熟品种高产稳产,利用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在水稻不同生育时期施用不同数量氮肥,对寒地早熟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对水稻单株分蘖和株高影响趋势相同,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单株分蘖和株高均明显增加。施氮肥的处理穗实粒数、空瘪率和平方米穗数均比不施氮肥处理高。穗实粒数、空瘪率和平方米穗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千粒重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氮肥施用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式为y=493.11+53.747x-3.591x^2。最高产量下的施氮肥量应为112.2kg·hm^-2,最高产量为10413kg·hm^-2。  相似文献   

10.
陇中旱地地膜谷子施肥量及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裂区设计,以施肥量为主区、密度为副区,研究了施肥量、密度及二的互作对地膜谷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施肥量为纯氮180kg/hm^2、五氧化二磷144kg/hm^2,产量为6410.2kg/hm^2;最佳密度为60万株/hm^2,产量为6701.4kg/hm^2;施肥量与密度的最佳组合为施纯氮180kg/hm^2、五氧化二磷144kg/hm^2,密度为60万株/hm^2,其产量为7460.0kg/hm^2。  相似文献   

11.
氮肥运筹对钵苗机插水稻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运筹对钵苗机插水稻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杂交籼稻Ⅱ优118和常规粳稻武运粳27为材料,研究不同基蘖肥和穗肥比例对水稻茎蘖动态、成穗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基蘖肥:穗肥为7∶3的氮肥运筹方式有利于提高穗数,增加产量;Ⅱ优118以基蘖肥178.5 kg/hm~2、总用氮量255 kg/hm~2的处理的产量最高;武运粳27以基蘖肥252.0 kg/hm~2、总用氮量360 kg/hm~2的处理的群体产量最高。[结论]该研究为钵苗机插水稻的最佳氮肥运筹方式的推广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考察氮肥运筹对机械插秧双季晚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3(基肥、蘖肥和穗肥比例为5∶3∶2)有效穗数最高,实际产量也最高,达到599.5 kg/667 m~2,较T1(仅施基蘖肥)产量增加13.2%。随穗肥比例增加,水稻产量、生物量积累量和氮肥利用率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而茎鞘物质输出率(EPMSS)和转换率(TPMSS)逐渐减少。施氮处理齐穗后5 d灌浆速率均低于CK(不施氮),而后灌浆速率逐渐高于CK。总之,适当氮肥后移有利于提高水稻有效穗数、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氮肥在基肥、蘖肥和穗肥比例为5∶3∶2是机插双季晚粳最佳施氮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以超级稻‘中嘉早17’为材料,研究和分析了4种不同氮肥施用量和2种不同栽培密度下的群体茎蘖动态、物质生产特性及产量构成特点,探讨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和栽培密度下物质生产特性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0~195 kg/hm2,栽培密度为24×104和30×104穴/hm2时,产量随栽培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高密度种植时,以施氮量为105 kg/hm2时产量最高;低密度种植时,以施氮量为150 kg/hm2时产量最高。同时发现适宜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可提高抽穗期的茎鞘重和总干物重;有利于维持生育后期叶片中较高SPAD值,有利于减缓叶片的衰老,提高抽穗后的干物质生产量,从而使抽穗后新增同化产物(同化物直接供应量)和(叶片+茎鞘)的表观输出率均有所增加。适宜施氮量和栽培密度也可以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与栽植密度对常优1号产量及群体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270kg/hm^2和栽植密度5.0×10^5/hm^2的处理产量最高。施氮量与栽植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影响较大,达极显著水平,对千粒重影响较小,为显著水平,对结实率影响不显著;施氮量与栽植密度对茎蘖数、叶面积指数以及干物质生产与积累等群体生长特性的影响与产量的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施氮量和栽插苗数对新型杂交早稻新品种"鄱优364"产量形成的影响,在16.67 cm×20 cm同一栽插规格下,探讨其不同施氮量(0,120,150,180,210 kg/hm25个水平)和栽插苗数(2,3,4根/穴3个水平)下产量及其构成等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施氮量对产量、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具有极显著影响,纯氮为210 kg/hm2时,增穗、增产效果均不明显,反而降低了每穗粒数和结实率;随着栽插苗数增加,产量和有效穗数也随之增加,每穗粒数随之降低,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呈降低趋势;施氮量和栽插苗数互作对产量、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有极显著影响,随着施氮量和栽插苗数的增加,产量增加,然而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随着施氮量和栽插苗数的增加而减少,对有效穗数无显著影响。施氮量180 kg/hm2结合栽插苗数4根/穴有利于"鄱优364"增产。  相似文献   

16.
张志红  张青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325-1326,1338
[目的]为优质超级杂交稻丰两优香一号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集成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比较不同种植密度与施氮量条件下丰两优香一号的产量及经济性状。[结果]在低密度条件下,增施氮肥有利于丰两优香一号产量的提高;而在高密度条件下增施氮肥反而会导致产量下降。在株行距19.0 cm×20.0 cm、谷秧2粒/穴、施氮肥180 kg/hm2条件下,产量较高。[结论]不同密度和肥力条件对丰两优香一号产量及经济性状都有显著影响。在浙江衢州中等肥力田种植,以种植密度26.25万穴/hm2左右,每穴2粒谷秧,施纯氮180 kg/hm2左右为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玉米新品种桂糯518最佳种植密度、施氮量和栽培方式等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方法】试验设种植密度(36000、42000、48000、54000和60000株/ha)、施氮量(0、75.0、150.0、225.0、300.0和375.0kg/ha)和栽培方式(常规栽培、宽窄行栽培、温棚育苗移栽和直播地膜覆盖)3个水平,均为随机区组设计。调查出苗期、采收期、生育期、株高、穗长和产量等性状,并将筛选出的桂糯518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在广西北海、南宁、都安、贵港4个点进行示范,测定产量及品质性状。【结果】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整体呈下降的趋势,穗长变短。种植密度为54000株/ha时,桂糯518产量最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桂糯518表现略为晚熟,株高略有增高,施纯氮300.0kg/ha时,桂糯518鲜食产量最高;直播地膜覆盖处理时,玉米鲜食产量最高,宽窄行栽培处理次之,温棚育苗移栽处理产量最低;桂糯518在4个示范点平均比常规栽培增产7.68%,综合品质略优于常规栽培。【结论】桂糯518采用宽窄行栽培方式,种植密度48000~54000株/ha,施纯氮量300.0kg/ha左右时,产量及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玉米新品种桂糯518最佳种植密度、施氮量和栽培方式等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方法】试验设种植密度(36000、42000、48000、54000和60000株/ha)、施氮量(0、75.0、150.0、225.0、300.0和375.0 kg/ha)和栽培方式(常规栽培、宽窄行栽培、温棚育苗移栽和直播地膜覆盖)3个水平,均为随机区组设计。调查出苗期、采收期、生育期、株高、穗长和产量等性状,并将筛选出的桂糯518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在广西北海、南宁、都安、贵港4个点进行示范,测定产量及品质性状。【结果】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整体呈下降的趋势,穗长变短。种植密度为54000株/ha时,桂糯518产量最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桂糯518表现略为晚熟,株高略有增高,施纯氮300.0 kg/ha时,桂糯518鲜食产量最高;直播地膜覆盖处理时,玉米鲜食产量最高,宽窄行栽培处理次之,温棚育苗移栽处理产量最低;桂糯518在4个示范点平均比常规栽培增产7.68%,综合品质略优于常规栽培。【结论】桂糯518采用宽窄行栽培方式,种植密度48000~54000株/ha,施纯氮量300.0 kg/ha左右时,产量及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19.
全量麦草还田和不同施氮量对水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3种施氮量、2种稻作方式对2个常规粳稻产量及其群体发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全量麦草还田处理的产量、成熟期LAI、成穗率、总颖花量、孕穗后群体茎蘖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以武运粳7号施氮270kg/hm2的产量水平最高,与其他处理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麦草不还田处理的产量、LAI、成穗率、总颖花量、群体茎蘖数、高峰苗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以300kg/hm2处理的产量水平较高。采用240kg/hm2和270kg/hm2施氮水平时,全量麦草还田处理的产量、成穗率、总颖花量显著高于麦草不还田处理,但施用300kg/hm2处理则相反。因此,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全量麦草还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