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罗非鱼的养殖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对吉富罗非鱼P0代和抗病选育P2代、奥尼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及奥利亚罗非鱼进行人工感染无乳链球菌,评估不同品系罗非鱼的抗无乳链球菌病性能.[结果]从感染死亡率来看,奥尼罗非鱼的抗病性能优于其他品系,各组的感染死亡率大小依次为吉富罗非鱼P0代>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吉富罗非鱼抗病P2代>奥尼罗非鱼.其中,吉富罗非鱼抗病P2代的死亡率比Pn代降低45.3%,与奥尼鱼的死亡率相近.从死亡历时来看,吉富罗非鱼抗病选育P2代在感染后48 h才出现死亡,而其他组均在感染后24 h内出现死亡.[结论]通过针对性选育能有效提高吉富罗非鱼的抗病性能,同时也为在罗非鱼苗种投放时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低温胁迫下野生罗非鱼和养殖吉富罗非鱼的基因表达模式,揭示野生罗非鱼低温应答的特有分子调控机制,为后续开展野生罗非鱼耐冷亲本大范围筛选打下基础。【方法】挑选规格相近的野生罗非鱼和养殖吉富罗非鱼进行梯度降温试验,水温先以1℃/12 h的速度从26℃降至14℃,并保持288 h(12 d),于26℃、20℃及14℃保持0、120和288 h等5个时间点分别解剖罗非鱼采集脑组织样品,构建cDNA文库后以Illumina HiSeq×Ten测序平台进行双端测序及比较转录组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具有重要功能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表达验证。【结果】野生罗非鱼在11℃时开始出现死亡个体,但在8℃时仍有50.0%的存活个体,说明野生罗非鱼较养殖吉富罗非鱼具有更强的低温耐受能力。在14℃的长时间低温胁迫过程中,养殖吉富罗非鱼脑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约是野生罗非鱼的10倍,即养殖吉富罗非鱼的应激反应远比野生罗非鱼强烈。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养殖吉富罗非鱼和野生罗非鱼在14℃保持120和288 h的上调差异表达基因均富集到核糖体发生、内质网蛋白加工及剪接体信号等信号通路上,野生罗非鱼的上调差异表达基因还额外富集到核苷酸切除修复、N-糖基化生物合成和DNA复制信号等通路上。与养殖吉富罗非鱼相比,在野生罗非鱼中发现577个特有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NOD受体信号通路、凋亡和内吞等通路上,且表现为NOD受体信号通路被启动,而细胞凋亡受抑制。在野生罗非鱼中,参与NOD受体信号通路的关键功能基因(Nemo、NFκB、p38、JNK和IL-1β)在长时间低温胁迫中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表达水平,而内吞途径关键基因的表达上升倍数也明显高于养殖吉富罗非鱼。【结论】野生罗非鱼通过避免过度的应激反应和维持低水平代谢的细胞稳定以减轻低温胁迫对机体的损伤,并持续启动NOD受体信号通路及内吞途径以维持其免疫能力,而具有较养殖罗非鱼更强的低温耐受力。  相似文献   

3.
以吉富罗非鱼和斑点叉尾为对象,比较了吉富罗非鱼单养、吉富罗非鱼和斑点叉尾混养2种养殖模式下养殖效果的差异。结果发现,在单养4个组中,投放密度为27 000尾/hm2的利润最高,达到了106 192.5元/hm2;在与斑点叉尾混养的4个组中,吉富罗非鱼22 500尾/hm2+斑点叉尾4 500尾/hm2的组合利润最高,达到了126 885元/hm2。将吉富罗非鱼和斑点叉尾鱼混养组与吉富罗非鱼单养组对比发现,混养4个组的经济利润明显高于单养组。以上结果表明,吉富罗非鱼和斑点叉尾混养的经济效益高于单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吉富罗非鱼F5代(以下简称吉富F5代)、吉富罗非鱼F0代(以下简称吉富F0代)及奥尼罗非鱼对4种病原菌的抗病力差异,为罗非鱼苗种推广养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测吉富F5代无乳链球菌(Ia和Ib血清型)、海豚链球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对吉富F5代的半致死浓度(LC50),并对3个罗非鱼种群进行人工腹腔注射感染4种病原菌,根据感染后的累计死亡率评估其抗病力差异.[结果]无乳链球菌Ia血清型对吉富F5代的LC50为2.14×105 CFU/mL,无链球菌Ib血清型对吉富F5代的LC50为2.14×106 CFU/mL,海豚链球菌对吉富F5代的LC50为2.14×107 CFU/mL,嗜水气单胞菌对吉富F5代的LC50为5.62×107 CFU/mL.3个罗非鱼种群感染病原菌后连续观察168 h发现,感染无乳链球菌Ia血清型菌株(HN016)的累计死亡率排序为吉富F0代>吉富F5代>奥尼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Ib血清型菌株(GX26)的累计死亡率排序为吉富F0代>吉富F5代>奥尼罗非鱼;感染海豚链球菌菌株(GX05)的累计死亡率排序为吉富F0代>奥尼罗非鱼>吉富F5代;感染嗜水气单胞菌菌株(GX03)的累计死亡率排序为吉富F0代>吉富F5代>奥尼罗非鱼.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吉富F5代感染HN016、GX26、GX05和GX03后的累计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吉富F0代(P<0.05),与奥尼罗非鱼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经过连续5代选育后,吉富罗非鱼对无乳链球菌(Ia和Ib血清型)、海豚链球菌及嗜水气单胞菌的抗感染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并已接近奥尼罗非鱼的抗病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放养规格和养殖密度下吉富罗非鱼的体长生长规律,采用von Bertalanffy、Gompertz、Logistic、Brody 4种生长模型对吉富罗非鱼体长的生长进行拟合,使用R-Studio软件自行编程求出模型中各生长参数,以AIC统计量作为确定吉富罗非鱼体长最优生长模型的准则。结果表明,4种模型均能很好地模拟吉富罗非鱼生长曲线,其中平均体长为0.8 cm(SL1)的试验组以Gompertz模型为最佳,平均体长为(2.8±0.14)cm(SL2)的试验组以Logistic模型为最佳。体长生长瞬时生长速度曲线均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SL2试验组比SL1试验组更具养殖优势,养殖密度为15尾/m~2(D1)的个体生长状况优于养殖密度为30尾/m~2(D2)和60尾/m~2(D3)的个体生长状况。研究结果可为吉富罗非鱼的育种研究、规模化养殖及养殖管理模式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平光梯度法研究了5组不同生长阶段的吉富罗非鱼在白光下的行为,并以Ⅰ组吉富罗非鱼为对象,研究其在不同波长范围单色光下的行为.结果表明:5组吉富罗非鱼在白光下均表现出正趋光性;在250 ~2 000 lx照度下,近光区吉富罗非鱼趋光率随光源照度的增强先升高后降低,在1 000 lx照度下吉富罗非鱼趋光率达到峰值,吉富罗非鱼的白光适宜照度为1 000~1 500 lx;1 000 lx照度下5组吉富罗非鱼在近光区的趋光率峰值大小顺序是:Ⅰ组>Ⅱ组>Ⅲ组>Ⅳ组>Ⅴ组,吉富罗非鱼趋光率峰值随着生长发育逐渐下降;不同色光下Ⅰ组吉富罗非鱼近光区趋光率差异显著(P<0.05),蓝光下的趋光率高于红光、黄光、绿光.  相似文献   

7.
采用混合选育方法对吉富罗非鱼和关岛红罗非鱼进行耐盐品种选育,并对其P2代繁育个体进行耐盐性能和生长性能比较研究。结果表明:P2代吉富罗非鱼和关岛红罗非鱼LS50分别比P0代提高了7.46%和8.23%,差异显著达显著水平;盐度对罗非鱼生长速度有显著影响,随着盐度的升高,吉富罗非鱼和关岛红罗非鱼的生长速度均降低;对两种罗非鱼的生长速度与盐度进行回归分析发现,2个罗非鱼品种日均增重量、瞬时增重率与盐度的线性关系都呈显著相关或极显著相关;当盐度低于9.63‰时,吉富罗非鱼的生长速度较关岛红罗非鱼快,但当盐度高于9.63‰时,关岛红罗非鱼的生长速度较吉富罗非鱼快;随着盐度的升高,吉富罗非鱼和关岛红罗非鱼的成活率均下降,而吉富罗非鱼的下降速度较快,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及其世代间成活率的差异不显著,而不同盐度间罗非鱼成活率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吉富罗非鱼的生长规律及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为吉富罗非鱼的养殖和亲本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菲律宾、马来西亚2个吉富罗非鱼群体及其杂交组合为试材,对它们不同生长时期的生长性状指标(体质量、体长、体高、体宽)进行测量分析。【结果】(1)马来西亚、菲律宾及其杂交种3个群体的日增质量分别为4.90,3.77和4.16g/尾,体质量特定增长率分别为5.63,5.42和5.49%/d,3个群体间的日增质量和体质量特定增长率差异显著(P0.05)。(2)养殖45d之后,马来西亚群体的日增质量显著高于菲律宾群体和杂交群体,而菲律宾群体与杂交群体的日增质量出现显著差异是在养殖75d之后。(3)3个群体间的体长、体高、体宽与体质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体质量与体长的相关系数最高。【结论】马来西亚群体的生长优势最明显,同时吉富罗非鱼生长性状指标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XX型全雌吉富罗非鱼家系,为今后进行全雄吉富罗非鱼规模化制种提供优质母本,进而为罗非鱼性别控制及育种研究提供基础材料.[方法]通过给仔鱼连续15 d投喂60 mg/kg的甲基睾丸酮(MT)诱导获得表型全雄吉富罗非鱼,经测交筛选获得伪雄吉富罗非鱼(:XX),与常规雌性吉富罗非鱼(:XX)交配繁育全雌罗非鱼家系,经过3个世代选育获得全雌和伪雄吉富罗非鱼.根据吉富罗非鱼生殖孔外观结构差异进行性别鉴定;测量150日龄时各吉富罗非鱼家系的体长和体重,并计算罗非鱼肥满度.[结果]MT诱导吉富罗非鱼的雄性率达100.0%;吉富罗非鱼选育家系F1~F3代的平均雌性率分别为80.3%、92.4%和99.9%,分别获得5、5和6个全雌家系,其中F3代仅有1个非全雌家系(雌性率为99.4%).吉富罗非鱼选育家系F1~F3代150日龄雄性罗非鱼的平均体重分别为815.4、857.9和930.1 g,较对照组提高8.73%、14.62%和21.31%,其中F2和F3代的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下同);3个世代雄性罗非鱼平均体长分别为25.63、25.48和26.22 cm,较对照组提高3.51%、2.87%和4.42%,F3代的体长显著高于对照组.吉富罗非鱼选育家系F1~F3代150日龄雌性罗非鱼的平均体重分别为733.9、745.0和789.8 g,较对照组显著提高12.13%、16.48%和24.99%;平均体长分别为24.57、24.35和24.79 cm,较对照组提高3.93%、3.13%和4.07%,其中F1代的体长显著高于对照组.经过3个世代选育,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得到大幅提升,F3代吉富罗非鱼选育家系的平均体重提高22.97%,保种家系的平均体重提高28.62%,且肥满度也得到明显提高.[结论]通过MT诱导处理可批量生产伪雄吉富罗非鱼,实现全雌吉富罗非鱼的规模化制种,经过3个世代选育,获得的伪雄和全雌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显著提高,更适于吉富罗非鱼育种及性别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0.
吉富罗非鱼生长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VB GF)、逻辑斯谛生长方程(Logistic GF)、Gompertz生长方程(Gompertz GF)和灰色动态生长方程(GD GF)等4种常用动物生长模型对网箱养殖的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生长进行拟合,根据各模型拟合残差平方和的大小判断拟合程度.结果表明:VB GF生长模型对体重生长的拟合效果最好,而Gompertz GF生长模型对吉富罗非鱼体长生长的拟合效果最好.从实际拟合结果综合评价来看,VB GF生长方程最好,体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39.008 (1-1.005e-008t),R2=0.993;Wt= 1514.50(1 - 1.025e-0.101r)3,R2=0.999,体重生长拐点为11.13月龄,相应的体长为22.92 cm,体重为448.74 g.吉富罗非鱼生长模型可以用于描述罗非鱼生长过程,反映机体生长发育规律,可为罗非鱼规模化养殖和选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无乳链球菌侵染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的途径及靶器官,为罗非鱼抗病育种及无乳链球菌病疫苗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用腹腔注射、经口灌胃及体外浸泡3种方式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进行无乳链球菌感染,然后采集感染罗非鱼的鳃、脾脏、肝脏和小肠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并利用家兔抗无乳链球菌血清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明确不同感染途径下无乳链球菌在鱼体内各组织中的分布规律及其浸染的靶器官.[结果]3种人工感染方式均能促使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其中,腹腔注射和经口灌胃在感染2h后即出现病理变化,而体外浸泡感染方式出现病理变化的时间约在感染5h后,且病变程度较腹腔注射和经口灌胃的感染方式轻.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发现,腹腔注射组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的病原菌信号出现顺序为脾脏→肝脏和鳃→小肠,经口灌胃组的病原菌信号出现顺序为小肠→鳃和脾脏→肝脏,体外浸泡组的病原菌信号出现顺序为鳃→脾脏→肝脏和小肠.[结论]采用腹腔注射、经口灌胃及体外浸泡3种方式均能促使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其对应的病原菌信号分别优先在脾脏、肠道和鳃组织出现.因此,自然养殖条件下防止养殖水体和食源被无乳链球菌污染是防控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暴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姜丽 《河南农业》2019,(2):38-39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渔业获得了长远的发展。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就要不断提高渔业产量。罗非鱼味道鲜美,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其养殖范围非常广泛。但是在池塘养殖罗非鱼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罗非鱼的生长发育受阻。因此,需要结合罗非鱼池塘养殖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养殖技术,为罗非鱼的健康生长提供可靠保障。基于此,本文对池塘养殖罗非鱼的放养前准备工作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罗非鱼健康养殖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在日粮中人工添加酵母硒对吉富罗非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为开发生产优质的富硒吉富罗非鱼产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含不同浓度[0(对照)、3、5和10 mg/kg]酵母硒的日粮投喂吉富罗非鱼,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5%~3.0%,连续投喂28 d后统一投喂普通饲料7 d.于饲养第35 d采集吉富罗非鱼背部肌肉,从肌肉蛋白、氨基酸及硒含量等角度对比分析酵母硒对吉富罗非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并采用国际通用的营养评价方法评估其营养价值.[结果]日粮中添加酵母硒可提高吉富罗非鱼肌肉粗蛋白含量及降低粗脂肪含量.4组吉富罗非鱼肌肉中均检测出17种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谷氨酸(Glu),其次是天冬氨酸(Asp)、赖氨酸(Lys)和亮氨酸(Leu),含量最低的是半胱氨酸(Cys);均以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为主,且各酵母硒处理组吉富罗非鱼高于对照组吉富罗非鱼.4组吉富罗非鱼肌肉中所含的必需氨基酸比例均符合FAO/WHO理想模式,其中以3 mg/kg处理组的必需氨基酸总量/氨基酸总量(∑EAA/∑TAA)和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EAA/∑NEAA最高,分别为40.58%和68.31%.以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为标准,4组吉富罗非鱼肌肉的第一、第二限制性氨基酸种类相同,对应的评分略有不同,但均以10 mg/kg处理组更接近于对照组.综合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生物价(BV)和营养指数(NI)3项评价指标,吉富罗非鱼肌肉的营养价值排序为3 mg/kg处理组>5 mg/kg处理组>10 mg/kg处理组>对照组.各酵母硒处理组吉富罗非鱼肌肉硒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吉富罗非鱼(P<0.05),分别为0.440±0.025、0.457±0.018和0.458±0.026 mg/kg,符合富硒水产品标准.[结论]吉富罗非鱼日粮中人工添加酵母硒可降低其肌肉脂肪含量,增加总氨基酸和优质蛋白含量,丰富其鲜味及甜味氨基酸含量,并增加肌肉硒含量.其中以日粮中添加3 mg/kg酵母硒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正>罗非鱼是国际上养殖最为广泛、生长速度快,而且可以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热带鱼类之一,近年来我国某些地区罗非鱼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养殖技术、加工工艺的提升,为罗非鱼养殖提供了很大的支持。本文对江城县罗非鱼健康养殖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罗非鱼养殖水平。罗非鱼是一种很受消费者喜欢的鱼类,由于对水域条件要求较高,我国可以进行罗非鱼养殖的水域有限,饲料原料短缺,导致罗非鱼价格偏高。在罗非鱼养殖过程中,提高罗非鱼  相似文献   

15.
在罗非鱼养殖过程中,为实现优质、高产的目标,应当对高效健康养殖技术加以合理运用。基于此点,文章从选择池塘及处理、投放鱼种、科学喂养、调控水质及病害防治等方面,对罗非鱼高效健康养殖技术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组蛋白酶B基因(CtsB)在吉富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前后的表达差异,为深入研究罗非鱼抗无乳链球菌感染的免疫应答机制及后续通过SNP分子标记/基因组编辑技术快速获得吉富罗非鱼抗病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RACE克隆罗非鱼CtsB基因cDNA全长序列,使用SMART、 Splign、 MEGA v6.0、 BoxShade及MegAlign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系统进化分析,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吉富罗非鱼CtsB基因组织表达谱及无乳链球菌感染后CtsB基因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吉富罗非鱼CtsB基因cDNA序列全长1746 bp,包括161 bp的5'端非编码区(5'-UTR)、 592 bp的3'端非编码区(3'-UTR)及993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共编码331个氨基酸残基。基于CtsB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吉富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的亲缘关系最近,而与鲤鱼、大菱鲆、牙鲆、半滑舌鳎等物种相距较远。CtsB基因在吉富罗非鱼的肝脏、脾脏、鳃、前肾、脑、肠道、皮肤和肌肉等组织中均有表达,且以鳃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是其他器官组织的2.0~3.0倍。吉富罗非鱼抗病家系和易感家系感染无乳链球菌后, CtsB基因在脾脏和肾脏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 (P<0.05),并于感染后50 h达峰值,且抗病家系的上调表达幅度大于易感家系。【结论】 CtsB基因在鱼类的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保守性,但在不同物种中的表达模式存在明显差异。CtsB基因是吉富罗非鱼的重要免疫因子,在抵御无乳链球菌入侵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免疫作用,可作为罗非鱼抗病育种的SNP分子标记给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链球菌病可以引发罗非鱼肝胆综合征,但鱼类出现的肝胆综合征则可能是多种原因导致,以下分类探讨. 1、链球菌病防治方法 大力提倡生态养殖和健康养殖模式方向发展.使用多年的池塘必须要翻推塘底,使有害物质得到氧化.投放鱼苗时,投放的密度要合理,建议吉富系列放到1200~1500尾/亩,奥尼系列放1200~1800尾/亩,不要过密.  相似文献   

18.
选用体重为(14.43±0.96)g的345尾健康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进行40 d试验养殖,研究黄芪多糖脂质体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0~9 d,高、中剂量组黄芪多糖脂质体处理的罗非鱼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空白对照,低剂量黄芪多糖脂质体处理的罗非鱼特定生长率与黄芪多糖对照的差异不显著,高、中、低剂量组的饲料转换率(FCR)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低剂量组的饲料转换率略高于黄芪多糖对照,第10天中剂量组的罗非鱼肥满度(CF)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第20~29天,中剂量组的罗非鱼增重率(WGR)及饲料转换率均显著高于黄芪多糖对照组,第30天中剂量组的罗非鱼肥满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和黄芪多糖对照;第30~39天,低剂量组的罗非鱼增重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黄芪多糖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低剂量组的罗非鱼特定增重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饲料转换率与黄芪多糖对照相当。试验结果说明黄芪多糖脂质体可以降低药物的使用剂量,推荐临床使用剂量为100~200 mL/kg,可促进罗非鱼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吉富罗非鱼幼鱼的成活率、肌肉成分及消化酶活性与饲料中不同脂肪水平的关系。设置饲料中鱼油添加量为0%、2%、4%、6%、8%和15%共6个梯度组,其脂肪水平分别为1.73%、3.71%、5.69%、7.67%、9.64%和16.55%共3个重复,饲养90d。吉富罗非鱼饲养中成活率的范围在84.76%~99.05%之间,但是投喂16.55%饲料的吉富罗非鱼成活率显著低于3.71%脂肪组(P<0.05)。吉富罗非鱼摄食量变化范围为(0.94±0.04)~(1.34±0.02) g/d,当饲料中脂肪水平大于7.67%时其摄食量显著下降(P<0.05)。7.67%组的试验末鱼平均体重和体长显著大于1.73%及16.55%组(P<0.0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提高,吉富罗非鱼的肌肉脂肪含量上升,变化范围为2.29%~4.27%,水分、粗蛋白、粗灰分及磷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吉富罗非鱼胃和肠道中蛋白酶活性没有显著变化(P>0.05),前肠和中肠的脂肪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前肠中的淀粉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试验证明,高脂肪水平的饲料导致吉富罗非鱼成活率下降,摄食量减少;饲料脂肪水平提高,吉富罗非鱼肌肉脂肪含量随之增加,胃和肠道中的蛋白酶活性变化较小,但是肠道中脂肪酶的活性受到了抑制。  相似文献   

20.
名优产品     
淡水鱼类 斑点叉尾■ 斑点叉尾■原产于美国,湖北省水产研究所曾于 1983-1986年间多次引进,目前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已基本成熟,但因经过引进后的多年饲养累代养殖和繁殖,此鱼种质退化比较严重。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又于1997年和1998年从美国引进密西西比、阿拉巴马和南卡来罗那3个新品系。 这些新品系具有食性杂,生长快,疾病少,适应性强,肉质细嫩,无肌间刺,适合加工,冷冻贮存不易变质等优点,加工产品可广泛出口欧美等国家,是今后一个时期内替代鲤鱼养殖的首选品种。 尼罗罗非鱼及吉富品系罗非鱼 尼罗罗非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