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小麦持久抗条锈品种的抗性特点及鉴定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小麦抗条锈品种的反应型、严重度、普遍率、病情指数、病程曲线下面积、相对病程曲线下面积及条锈病对穗粒数、有效小穗数、千粒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持久抗病品种具有“双低”特点,一是反应型、严重度、普遍率、病情指数和病程曲线下面积等抗性组分值都很低,而且对环境条件不敏感,其中反应型对环境是最稳定的.二是穗粒数、有效小穗数、千粒重及产量的损失率低.以上特点可以作为持久抗病品种的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2.
几个小麦持久抗条锈品种病情扩展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在我国小麦条锈病常发易变区的陇南,对抗条锈性上分属不同类型的9个品种进行田间成株期病害发生特点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9个品种条锈病的反应型均为感病类型,主要差别表现在普遍率和严重度上。Libellula和N. Strampelli的普遍率和严重度保持最低水平,咸农4号与清农3号保持低严重度与普遍率,但在发病20 d后普遍率有一快速上升,其它品种均在发病后10 d左右达到较高的普遍率与严重度。Libellula、N. Strampelli和咸农4号同为持久抗性品种,但抗病机制不同。感病反应型、低普遍率与低严重度是持久抗病性的表型特点,但反之是否成立,以及持久抗病性表现的分子机制等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小麦条锈病产量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在小麦自然生长条件下,研究了小麦条锈病病叶率、剑叶严重度与小麦产量损失及其防治指标.结果表明,小麦产量损失率(y)与条锈病病叶率分级值(x)的回归方程为y=2.36x,相关系数r为0.9873**;与严重度分级值(x)的回归方程为y=5.79x.相关系数r为0.9886".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指标是病叶率为2%或剑叶严重度为1%.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小麦作物多样性对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的影响,用川麦107与蚕豆间作(6∶2),川麦107与豌豆间作(7∶3),靖麦14号(高秆、抗条锈病)和川麦107(矮秆、感条锈病)组合成1∶9、3∶7、5∶5、7∶3、9∶1的5种混种群体,于2012-2013年在云南省曲靖市对小麦锈病抗性进行试验,并在自然发病条件下,调查了不同种植模式群体对小麦条绣病发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川麦107净种和与蚕豆间作的小麦条锈病较重;在小麦条绣病发病强度相对较高的年份,品种混种后小麦锈病的严重度、普遍率显著低于单种感病品种;川麦107与豌豆间作效益较好,在云南省一些小麦产区有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田间自然发病的条件下,1989~1990年调查不同地区3个大豆品种大豆灰斑病的普遍率和严重度,证明普遍率和严重度的关系都可用 Gompertz 衍生模型描述,而以普遍率小于65%时拟合最好。3个品种的 I-S 关系可用一个通式描述。  相似文献   

6.
进行了小麦条锈病多品种·多小种的温室试验,所用品种中包括了两类抗性品种、在小麦三叶期,分小种接种、研究产孢量与反应型间的关系,对不同反应型间,同一反应型下不同品种间,以及同品种不同反应型间的产孢量差异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对产孢量与病斑面积产孢面积的关系作了比较研究,拟合了各种反应型下单位面积日产孢量的变化曲线,提出了以反应型和产孢面积估计单斑产孢量的初步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调查分析了陇东旱塬区冬小麦品种(系)条锈病感病情况。结果表明:被调查的所有品种(系)中,没有对条锈病表现免疫的品种(系),表现高抗的品种(系)有9个,表现中抗的品种(系)有10个;普遍率≤50%的品种(系)有25个,占调查品种(系)的50%;严重度≤50%的品种(系)有29个,占调查品种(系)的58%;在抗病品种(系)中,中抗以上品种(系)大多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旱地农业研究所选育的品种,其中陇鉴116、兰天133、兰航选271、西农530的严重度为0,为高抗品种,可作为冬小麦抗病育种的抗源材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获得的小麦条锈病成株抗性"一致性"QTL位点SSR分子标记,结合田间抗性表型鉴定,揭示四川地方小麦品种的条锈病抗性遗传多样性。【方法】通过QTL元分析技术,将已定位的小麦条锈病成株抗性QTL整合于同一张连锁图谱,获得条锈抗性"真实"QTL区段。并利用QTL区段内的SSR标记,结合田间条锈病抗性表型鉴定,对64份四川地方小麦品种抗条锈病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元分析,获得7个控制小麦条锈病成株抗性MQTL。成株期条锈病抗性鉴定发现11份四川地方小麦品种表现为免疫或近免疫,其发病严重度、平均普遍率和病情指数低于10%。标记/性状关联分析发现3个与四川小麦地方品种条锈病成株抗性存在显著关联的SSR标记位点。【结论】四川地方小麦品种条锈病抗性表现差异显著;小麦条锈病成株抗性关联SSR标记的获得为利用条锈病抗性基因提供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手段。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新品种武都16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冬小麦新品种武都16号是以7930-2为母本、小白冬麦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在2001—2003年陇南川区组区域试验中,2 a折合平均产量4 095.0 kg/hm2,比对照品种绵阳28号增产42.2%。在2000—2004年生产试验中,各试点均较对照品种增产,增幅为6%~190%。该品种对小麦条锈病总体表现中抗,且严重度和普遍率相对较低。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37 g/kg、赖氨酸4.8 g/kg、沉降值50.8 mL。适宜在甘肃省陇南半山干旱区、徽成盆地及低半山河谷川台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赫章县小麦条锈病越夏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摸清赫章县小麦条锈病越夏区域,2004年9月在赫章县古基乡首次发现小麦条锈病能够越夏后,于2005-2008年对赫章县小麦条锈病越夏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小麦条锈病安全越夏区域为海拔1 700 m,面积约0.5万hm2;不同年份间越夏海拔下限存在差异,在夏季最热时段气温偏低年度,越夏海拔高度可下降至1 600 m左右.  相似文献   

11.
李奇穗  田茂 《现代农业科技》2012,(6):152-155,157
小麦条锈病是四川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最大特点是暴发和流行迅速,给产量造成巨大影响。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四川麦区小麦条锈病每年都处于高发状态,尤其是1999—2002年,条锈病连续数年的大发生造成平均每年300万t以上的粮食损失。现阶段研究发现:种植品种、气象条件和条锈病菌源量是影响条锈病发生程度的主要因素。据调查,目前大部分小麦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已经丧失,气象条件是影响或左右小麦条锈病发生、消长和危害的最直接生态环境因素,二者关系甚为密切。因此研究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发生流行的气象环境成因、气候分区、气象预测预报,不断提高对病害预测预报技术水平,对于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该文收集整理了眉山市1994—2007年小麦条锈病发病范围和发病程度资料以及同期相关气象数据,分析了1994—2007年连续14年眉山市小麦条锈病发病程度与小麦生长期内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总时数、平均温度、总降雨量、降雨日数等5个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根据有限的数据确定四川省眉山市小麦条锈病发病的主要气象因子,并提出了不同气象条件下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甘肃是中国小麦条锈菌重要的周年循环发生区之一,是重要的菌源基地。准确预测甘肃省小麦条锈病的发生面积,对甘肃及中国小麦条锈病的科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1-2021年甘肃省小麦条锈病秋苗发生面积、温度、相对湿度、降雨量和日照时数等资料,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筛选到影响甘肃小麦条锈病流行的4个关键因子,即小麦条锈病秋苗发生面积、上年8月最低气温、1月平均相对湿度和3月日照时数,并采用全子集回归和BP神经网络算法对甘肃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全子集回归模型1和模型2对2020-2021年甘肃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预测准确度分别为94.63%和88.81%;BP神经网络模型1和模型2的预测准确度分别为98.25%和94.03%。综上可知,BP神经网络模型1是最佳预测模型,其预测2022年甘肃省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为10.03万hm2。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黄淮麦区小麦资源中筛选高温抗锈性品种。[方法]对产自黄淮麦区的165份小麦品种进行苗期高温抗条锈性鉴定,并对苗期呈现抗性的品种进行大田抗性鉴定。[结果]筛选出13个苗期高温抗条锈性品种,明确了各自高温诱导的表达阶段。对这13个品种接种混合条锈菌生理小种进行大田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被测品种全部抗病,且抗病性呈现非小种专化性。[结论]我国黄淮麦区的小麦品种中存在着丰富的高温抗条锈种质资源,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将有助于培育持久抗条锈性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条锈病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程度,利用充分接种与药剂保护作比较,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接种与药剂防治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参试材料减产幅度达1.07%~29.16%,减产明显;条锈病反应型、普遍率、严重度发生的严重程度是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除免疫、近免疫材料外,产量构成因素穗粒数、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处理间达极显著水平;小麦减产与穗粒数下降有关,但与千粒重下降关系更大.该研究说明条锈病对小麦产量的负向作用显著,对小麦的危害严重;同时也证实了利用化学药剂适时防治小麦条锈病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黄淮麦区小麦资源中高温抗条锈性品种的筛选(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screen wheat cultivars with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ce to stripe rust from the wheat resources in Huanghuai growth area. [Method] Seedlings of 165 wheat cultivars from Huanghuai growth area were identified by wheat stripe rust under high temperature; then the wheat cultivars showing stripe rust at seedling stage were further used to identify the same resistance in field. [Results] 13 cultivars were proved to be stripe rust resistant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nd the expression stages of stripe rust in the 13 cultivars were revealed. The field identification results confirmed th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at seedling stage via inoculation of mixed stripe rust of physiological races. The stripe resistances of wheat cultivars were also proved to be non-race-specific. [Conclusion] Wheat resources in Huanghuai growth area are abundant in wheat cultivars with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ce to stripe rust.  相似文献   

16.
Stripe rust, caused by 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 (Pst), is one of the most destructive diseases on wheat worldwide. Wudubaijian, a wheat landrace released from Gansu Province in China since 1950, exhibits adult-plant resistance to stripe rust for several decades. To elucidate the genetic basis of stripe rust resistance, Wudubaijian was crossed with the high susceptible cultivar Mingxian 169, and stripe rust tests of both parents and the F2:3 lines were conducted in four environments of Yangling and Tianshui in 2015 and 2016, respectively. The relative area under disease progress curve (rAUDPC) of Mingxian 169/Wudubaijian F2:3 lines showed that the resistance of Wudubaijian was controlled by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 Combined with phenotypic data and molecular markers, two stable QTLs were identified in Wudubaijian. QYrwdbj.nwafu-5A with the phenotypic variance of 15.02–40.26% was located between 5AS1–0.40–0.75 and 5AS3–0.75–0.98 of chromosome 5AS, and QYrwdbj.nwafu-2B.1 with the phenotypic variance of 9.54–10.40% was located in the bin C-2BS1–0.53 of chromosome 2BS. Through the location of flanking markers and epistasis analysis, QYrwdbj.nwafu-5A may be a new major QTL that can b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other stripe rust resistance genes (QTLs).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中国新发现的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贵州省赫章县小麦条锈病秋季发生情况,2006年秋季笔者主要对该县古基乡、野马川镇、六曲河镇进行了调查,共调查119块地,自生麦病田率为55%,秋播小麦病田率为20.20%。古基乡发病较多,自生麦苗上有多个发病中心,有的秋播小麦田块亦呈现病叶较集中现象。在海拔1660-1910m范围内,都有小麦条锈病发生,说明当地越夏菌源能够为本地区秋苗发病提供充足菌量。对进一步研究内容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赫章县小麦条锈病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黑麦的不同抗条锈病特性在小麦育种中利用价值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含不同黑麦抗性基因的材料在小麦抗条锈病实际育种中的表现。在含不同来源的黑麦抗性基因的杂交F7以上高代株系群体中,11.68%~18.69%表现免疫或者高抗的材料在1年内就丧失了抗性;69.40%~81.07%的材料仍然保持了较好的抗性。而一些中抗材料却表现出了相对持久的抗性,表现了慢锈性的特征。这些结果证明了来源于黑麦的抗条锈病基因的多样性,同样可以表现为垂直抗性、水平抗性和慢锈性。此外,在调查中发现,F7及其更高世代仍有较多株系的抗病性在发生分离。本研究指出,在小麦抗条锈病育种中,垂直抗性基因和慢锈性基因的集合对延长新品种寿命有重要意义,在高世代株系中的进一步选择有利于实现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