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不同基因型春小麦对磷胁迫的适应性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缺磷的石灰性土壤,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供磷水平对4个不同基因型春小麦的根系特征、酸性磷酸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探讨不同基因型春小麦对低磷胁迫的适应性反应。结果表明,在高磷水平下,甘春20号根干重和地上部干重的增加率均高于其它基因型,产量比其它基因型高8.7%~25.1%;在缺磷条件下,甘春20号体内酸性磷酸酶活性比适当供磷和高磷处理分别增加了41.6%和101.9%,高于其它基因型,说明此基因型主要通过向根际释放磷酸酶以适应缺磷环境。在三个供磷水平下,定西33号和会宁18号的根都最长,平均比甘春20号和眈春16号长26.4%~36.7%,说明这两个旱地品种主要是通过增加根长扩大磷素吸收范围来适应缺磷环境的。根系酸性磷酸酶和根系形态参数可分别作为小麦耐低磷品种筛选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小麦慢条锈性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慢条锈性对于保持抗病稳定性和持久性具有重要意义。2003~2004年选用10个具有代表性的当地主栽冬小麦品种,在清水县进行慢条锈性研究。结果表明:里勃留拉、斯汤佩利和武都白茧为高度慢锈性品种;清农3号和咸农4号为中度慢锈性品种;兰天1号和清农1号为低度慢锈性品种;天选15和幅63为快锈性品种。慢锈性品种的抗病特点为潜育期长,反应型表现感病,普遍率低于50%或严重度低于25%,病情指数小于15%或终期病情指数小于60%,千粒重损失率低于9%或相对千粒重损失率低于40%。  相似文献   
3.
以10个对条锈病抗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在条锈病的常发易变区之一的天水连续3年进行了小麦成株期发病情况及其特点的研究,比较了终期严重度和相对病程曲线下面积年度内和年度间的差异和联系.结果表明:各品种的反应型年度间变化不大,严重度和普遍率2003和2004年基本保持稳定,2005年严重度和普遍率较前2年有所上升.相对病程曲线下面积和最终严重度二者相关系数为0.98,说明以后可以通过直接调查最终严重度来鉴定慢锈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恒温培养箱培养的方法,在金属离子胁迫的前4 d,研究了不同浓度Cu2+、Hg2+、Zn2+单一胁迫和复合胁迫对绿豆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胁迫时,绿豆幼苗在较低浓度(≤8 mg/L)的金属离子胁迫下,有自身调节能力,SOD酶活性升高,且对Cu2+和Zn2+ 的反应敏感;复合胁迫下,Cu2++Hg2+复合离子与Zn2++Hg2+复合离子均在低浓度胁迫条件下SOD酶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5.
小麦品种里勃留拉的持久抗条锈性遗传机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小麦品种持久抗条锈病性的遗传机制,对持久抗条锈小麦品种里勃留拉进行了成株期抗病特点和抗性遗传分析,并对主效基因与微效温敏基因共同控制的持久抗病性的鉴定选择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里勃留拉前期反应型为2~3型,后期转为1~2型,其典型特征表现为普遍率低、严重度低、病情指数低、病斑小、病斑扩展速度慢。遗传分析表明,里勃留拉抗性由1对显性和1对隐性共2对互补的主效基因和若干成株期微效温敏基因共同控制。在杂交转育时要扩大选择群体,在早代进行混合选择,晚代进行单株选择。在成株发病前期,以低普遍率和中抗为标准选择主效基因组合;在发病后期,应以反应型和严重度的降低为标准选择微效基因组合。研究还表明,里勃留拉的干尖性状是由具重复作用的2对隐性基因控制,与抗锈性之间存在相关,但作为抗条锈性辅助选择的形态标记其可靠性较低。  相似文献   
6.
小麦持久抗条锈品种的抗性特点及鉴定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小麦抗条锈品种的反应型、严重度、普遍率、病情指数、病程曲线下面积、相对病程曲线下面积及条锈病对穗粒数、有效小穗数、千粒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持久抗病品种具有“双低”特点,一是反应型、严重度、普遍率、病情指数和病程曲线下面积等抗性组分值都很低,而且对环境条件不敏感,其中反应型对环境是最稳定的.二是穗粒数、有效小穗数、千粒重及产量的损失率低.以上特点可以作为持久抗病品种的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