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2 毫秒
1.
以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保护原则和保护政策为出发点,通过对国家公园体制背景进行阐述,总结归纳河南省三门峡市的自然保护地现状,发现存在交叉重叠、多头管理,边界不清、资料不全,保护地碎片化、孤岛化等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合优化措施,使当地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得到更加全面的保护,并形成保护地生态链,为今后国家公园的划定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汪洋  阿秋芳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5):117-122
目前云南省已建立了包括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11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保护了云南省大部分特有和典型自然景观、重要物种及珍稀动植物,筑牢了生态安全屏障,加快了云南省生态文明和中国最美丽省份建设进程.但也存在自然保护地分散管理,保护地新增进度与管护力度不同步,空间范围交叉重叠,保护地存在保护空缺,自然保护地内人地矛盾等问题.分析了云南省自然保护地建设现状及取得的成效,并从建立高效管理体制,协调人地矛盾,做好资源清查统计,优化整合功能分区,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等方面提出建议,讨论了风景名胜区在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分类、保护与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   

3.
2021年8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合理确定管控分区和范围、组织勘界立标等要求。GIS属于重要的技术基础,在归并整合自然保护地、优化功能分区、调整边界范围的过程中合理运用GIS技术可更加快速、准确地完成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的工作,在短时间内完成图表交互式统计,并完成三维立体可视化和动态表达。基于此,本文将探索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中GIS技术的具体应用,在技术层面有效支持自然保护地小图斑精准抠出、合理划分功能区、精确划分边界等工作,以期为提升自然保护区整合优化工作质量和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养护与管理是沿海国在其专属经济区享有的主权权利。在专属经济区划界中应当考虑渔业因素。在分析《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专属经济区划界规定的基础上,研究了5个涉及专属经济区划界的国际司法判例,认为渔业是影响最终边界确定的因素之一。渔业是否发挥作用以及发挥什么作用取决于渔业对当事国一方或者双方社会经济的重要性,且取决于是否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这种重要性确定存在。渔业在专属经济区划界中发挥的作用主要有海洋划界前在渔业方面形成的边界是否构成默示协议划定的边界以及作为"特殊情况"检验以等距离线为临时边界的公平性两方面。我国主张与周边海上邻国的专属经济区划界通过协议确定,国际司法判例的裁定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协议划界的国际法基础,对协议谈判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国家公园体制的引入,使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进入了新的转型期,开始探索更为科学的保护地管理模式。本文以贵州喀斯特保护地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理念,探索贵州省喀斯特生境保护新思路——整合部分喀斯特保护地成为喀斯特国家公园,并从必要性、价值追求、相关建议三方面进行探讨,寻求以生态保护第一的前提下,更高效、更长远地对喀斯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6.
国家公园的建立对于我国当前自然保护地体系及其体制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其核心任务便是解决相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本文将从国家公园的概述角度出发,对其定义及其体制基本要素进行介绍,提出国家公园体制构建和完善的主要途径,以期为有关部门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7.
宋苑 《现代农业科技》2012,(17):158-159
总结了国内外国家公园管理体系的现状,并提出了中国国家公园发展前景,以期为中国保护地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党中央高屋建瓴,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加大自然保护地和环境整治的力度。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破解部门之间的利益纠葛,实现中华民族长远可持续发展。本文试图从自然保护地现状入手,剖析自然保护地存在的现实问题,秉承彰显自然属性、理顺管理体制、提升管理水平、实施高效监管等保护思路,基于我国近年来建立国家公园试点的成功探索和实践,乘势提出整合自然地资源、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保护自然地资源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我国大型地理单元内自然保护地的数量特征对当下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以我国东北地区为研究范围,基于研究区内59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的基础信息,从建设类型、建设时期和自然生态系统类型3方面对我国东北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的数量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对范围重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进行了筛查统计。结果我国东北地区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数量在1956—2016年的60年间,经历了停滞、发展、爆发3个阶段,无论是类型、数量还是面积,均呈上升趋势;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在研究区域内分布并不均衡,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范围存在交叉重叠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多达108处,尤以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重叠最多;以自然保护地内主要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对东北自然保护地进行归类,可将其大致归为6类,森林生态系统类和内陆湿地生态系统类在数量和面积上均占据优势,草原草甸类、荒漠与沙漠类和海洋海岸类生态系统受重视程度不高,存在相当大未受保护的区域。结论建议未来东北地区的自然保护地形式在保持多元化的同时,也应向系统化方向发展;自然保护地规划建设多从自然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出发,更注重自然保护地类型与典型自然生态系统的一致性,以便于建设和管理;对自然保护地集中的热点区域按照主要自然生态系统类型进行优化整合,通过建设国家公园,合并空间距离邻近,保护对象存在关联的自然保护地来减少重复。此研究结果可为我国东北地区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党中央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加大自然保护地和环境整治力度,提升国家治理能力,解决部门之间的利益纠葛,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自然保护地的现状,剖析自然保护地存在的问题,按照彰显自然属性、理顺管理体制、提升管理水平、实施高效监管等保护对策,基于我国近年来建立国家公园试点的成功案例,乘势提出整合自然地资源、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保护自然地资源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为了响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促进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和张掖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的开展,本文收集统计了张掖市6类13处保护地的数据信息,采用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方法,对张掖市保护地的空间分布以及交叉重叠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张掖境内13处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上相对集中;张掖市13处自然保护地相互重叠面积为11 842.06 hm2,扣除交叉重叠面积后,净面积为82 000.48 hm2;张掖国家地质公园北侧、东南侧和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台段正义峡区域以及沿线典型湿地区域存在5 267.56 hm2自然保护地空缺,此3处保护价值相对较高的地带应纳入自然保护地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我国开始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推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作为高价值的自然生态空间,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载体。那么,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除了名称不同,还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呢?  相似文献   

13.
"国家公园"的概念源自美国,名词译自英文的"National Park",是一种合理处理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关系的保护和管理模式.为了完善保护地体系,从而对现有保护地体系进行系统的整合,我国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旅游局于2008年决定开展国家公园试点.  相似文献   

14.
国家公园已经发展了140余年,目前在IUCN推行的"保护地"事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对全球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发挥着关键作用。我国虽然在"国家级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方面的建设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还尚未形成完整的国家公园体系。基于我国"国家级公园"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建立包括国家公园在内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新体系、设立国家公园管理机构、整理现有"国家级公园"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白城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以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为主,是我国湖泊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处于吉林省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地位。由于该地区自然保护地设立时间较早,技术手段落后,存在划建范围不科学,功能分区不合理现象,导致保护地内矛盾问题突出,保护地内存在着大量的城镇建成区、永久基本农田、集体人工商品林、矿业权等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科学有效地解决各类矛盾冲突,对自然保护地良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分区是自然保护区经营和管理的有效工具,致以确保自然资源的安全性,并为发展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实际操作性的分区方法是解决自然保护区各种冲突最为关键的因素。从自然保护区分区方法的起源、内涵、作用机理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梳理,辨析自然保护区各种分区方法的优劣性,提出目前自然保护区分区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台湾太鲁阁“国家公园”生态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台湾具有代表性的太鲁阁"国家公园"为研究范围,利用因素分析萃取游客的生态旅游认知态度因素,通过集群分析区隔出"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市场,进一步应用双边界二分式条件评估法,估算生态旅游资源的各项非使用价值,并探讨不同生态旅游认知态度群体在各项非使用价值上的差异。结果显示:①问卷设计中的17个原始变量可以转换成四大独立因素,其中,"维系自然与文化资源"是游客最重视的;②三大生态旅游认知态度群体表现出显著的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市场区隔;③在两次报价的选择中,游客对4种类型的非使用价值具有普遍的认可;④具有环保背景的游客普遍愿意为各项非使用价值支付更多的金额,男性更偏好于遗赠价值,高收入的人更偏好于选择价值;⑤游客支付意愿最高的是遗赠价值,其次为利他价值或存在价值,最后为选择价值;⑥不同生态旅游认知态度的群体中,支付意愿金额最高的是"多元重视群",其次为"降低冲击群"、"关注薄弱群"。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地质遗迹资源类型丰富、数量众多.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建设是地质遗迹保护的有效方式.自2000年以来,北京市已建立各级地质公园8处,其中世界地质公园2处、国家地质公园5处、市级地质公园1处;国家矿山公园4处.在当前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新形势下,认真梳理相关政策文件,分析北京市地质公园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地质公园的长远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发挥钱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服务价值.[方法]以2015、2019年钱江源国家公园矢量卫星图为基础,利用易康、Arcgis平台处理原始图像,基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估算各类型生态服务价值,对2015、2019年数据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1) 2015年到2019年钱江源国家公园林地、草地面积有着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他类型土地面积有所减少,钱江源国家公园的土地利用程度正在降低.(2) 2015年、2019年钱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分别为10 147.19×106元人民币、10 272×10 6元人民币,呈增长趋势.其中林地、草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增加,耕地和水域生态服务价值有着不同程度的减少.(3)自钱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开始建设以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日增长,生态系统正在逐渐朝着恢复自然的方向发展.[结论]国家公园的建设对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提升、恢复自然生态秩序等方面有着积极地作用,建设国家公园是保护自然保护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方伟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1):102-105
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开化县作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既是生态补偿的直接受益者,也是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实践者。针对当前开化县建设钱江源"国家公园"过程中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从生态补偿方式、标准、范围、成效等方面着手,探索完善钱江源国家公园生态补偿机制,为全国其他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