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响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促进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和张掖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的开展,本文收集统计了张掖市6类13处保护地的数据信息,采用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方法,对张掖市保护地的空间分布以及交叉重叠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张掖境内13处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上相对集中;张掖市13处自然保护地相互重叠面积为11 842.06 hm2,扣除交叉重叠面积后,净面积为82 000.48 hm2;张掖国家地质公园北侧、东南侧和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台段正义峡区域以及沿线典型湿地区域存在5 267.56 hm2自然保护地空缺,此3处保护价值相对较高的地带应纳入自然保护地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辽宁省自然保护地重叠现状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描述辽宁省6类235处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情况与重叠现状及特征,由此对辽宁省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格局现状进行评价,为辽宁省自然保护地的整合优化提供科学参考与理论依据。  方法  利用最邻近指数分析与核密度分析,评价辽宁省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现状,同时提出了自然保护地镶嵌体的概念,通过分析镶嵌体内部的重叠板块占比情况,对辽宁省自然保护地重叠现状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相较于传统重叠率分析方法,为分析一个区域内多层重叠的情况我们提出了自然保护地多元重叠率计算方法。  结果  (1)辽宁省自然保护地的最邻近比率为0.904,表明辽宁省自然保护地分布属聚集型分布;(2)结合自然保护综合地理区划,辽宁省自然保护地主要形成4个聚集区域;(3)辽宁省自然保护地存在重叠情况的自然保护地数量占自然保护地总数的50.43%,重叠面积占辽宁省自然保护地的8.63%。重叠情况主要发生在自然保护区与自然公园之间,数量共107处,面积达134 421.1 hm2;(4)辽宁省存在重叠的斑块中两层重叠82处、三层重叠13处、四层重叠1处;(5)辽宁省可划分为36个自然保护地镶嵌体,其中内部重叠率高于50%的保护地镶嵌体有8处,最高为81.34%;低于10%的保护地镶嵌体有6个,最低为1.82%。  结论  将重叠保护地进行整合优化时,镶嵌体重叠率过高代表保护服务功能与划定保护范围过剩,整合时对于这种情况所涉及的保护地建议以合并为主。下一步对于计划新建自然保护地应将现有保护服务力度较低或中等区域进行补充完善,将如辽东半岛阔叶落叶林与湿地区南部的沿海陆域利用起来。在解决重叠与地质遗迹等情况后确保保护等级不下降,保证保护力度与保护效率。   相似文献   

3.
汪洋  阿秋芳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5):117-122
目前云南省已建立了包括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11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保护了云南省大部分特有和典型自然景观、重要物种及珍稀动植物,筑牢了生态安全屏障,加快了云南省生态文明和中国最美丽省份建设进程.但也存在自然保护地分散管理,保护地新增进度与管护力度不同步,空间范围交叉重叠,保护地存在保护空缺,自然保护地内人地矛盾等问题.分析了云南省自然保护地建设现状及取得的成效,并从建立高效管理体制,协调人地矛盾,做好资源清查统计,优化整合功能分区,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等方面提出建议,讨论了风景名胜区在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分类、保护与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   

4.
国家公园已经发展了140余年,目前在IUCN推行的"保护地"事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对全球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发挥着关键作用。我国虽然在"国家级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方面的建设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还尚未形成完整的国家公园体系。基于我国"国家级公园"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建立包括国家公园在内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新体系、设立国家公园管理机构、整理现有"国家级公园"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然保护地作为管理严格的特殊生态环境区域,其自身运行与发展影响着更为广泛的生态系统的平衡,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通过对贵阳市自然保护地基本现状及在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应坚持保护优先、应保尽保、实事求是、科学决策、多规合一、协调发展等原则以及整合交叉重叠自然保护地、归并重组相邻相连自然保护地、优化边界范围和功能区划定、补划生态保护空缺区的措施,对贵阳市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布局提出初步建议并对其发展进行探讨,旨在建立高质量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促进自然保护地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保护原则和保护政策为出发点,通过对国家公园体制背景进行阐述,总结归纳河南省三门峡市的自然保护地现状,发现存在交叉重叠、多头管理,边界不清、资料不全,保护地碎片化、孤岛化等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合优化措施,使当地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得到更加全面的保护,并形成保护地生态链,为今后国家公园的划定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吉林头道松花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别中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主要保护对象是头道松花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中华秋沙鸭及其栖息地、野生笃斯越桔与藓类沼泽湿地及其它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本文通过对其自然属性和生态价值进行定性定量评估分析,认定其符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评估标准。根据评价结果和保护区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建议,为该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发挥钱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服务价值.[方法]以2015、2019年钱江源国家公园矢量卫星图为基础,利用易康、Arcgis平台处理原始图像,基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估算各类型生态服务价值,对2015、2019年数据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1) 2015年到2019年钱江源国家公园林地、草地面积有着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他类型土地面积有所减少,钱江源国家公园的土地利用程度正在降低.(2) 2015年、2019年钱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分别为10 147.19×106元人民币、10 272×10 6元人民币,呈增长趋势.其中林地、草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增加,耕地和水域生态服务价值有着不同程度的减少.(3)自钱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开始建设以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日增长,生态系统正在逐渐朝着恢复自然的方向发展.[结论]国家公园的建设对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提升、恢复自然生态秩序等方面有着积极地作用,建设国家公园是保护自然保护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国家公园体制的引入,使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进入了新的转型期,开始探索更为科学的保护地管理模式。本文以贵州喀斯特保护地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理念,探索贵州省喀斯特生境保护新思路——整合部分喀斯特保护地成为喀斯特国家公园,并从必要性、价值追求、相关建议三方面进行探讨,寻求以生态保护第一的前提下,更高效、更长远地对喀斯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10.
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首个国家公园试点,其规划目标是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得到全面保护,生物多样性明显恢复,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本文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使用生物量修订生态系统服务单价,对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价并对其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251.81×108元,整体分布东部地区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差异较小,西部地区差异明显。从生态系统类型看,草地服务功能价值最大,占总价值的75.86%;从服务功能看,调节服务价值最大,占总价值的69.66%。总体来说,水文调节、气候调节服务价值较高,但分布不均,应注重分区域保护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松嫩平原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从20世纪中期至今,由于人为干扰加剧,松嫩平原湿地面积大幅萎缩、湿地功能退化、水质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此外,已设立的各级、各类型自然保护地在管理体制上的局限以及在地理空间上的割裂,也产生了生境孤岛化、破碎化等问题.因此,松嫩平原亟需设立国家公园来整合优化区域内各类自...  相似文献   

12.
依据突变级数法建立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对福建省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梅花山自然保护区>龙栖山自然保护区>天宝岩自然保护区>德化石牛山国家森林公园>旗山国家森林公园>厦门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三明格氏栲国家森林公园>福州国家森林公园.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国现有全部国家级森林公园调查统计,分析了我国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基于“行政区经济”理论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了如下建议:一是参照国家公园体制管理国家级森林公园;二是优化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管理,将森林公园管理纳入科学、法治、制度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4.
保护地是我国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基于保护地类型的多样性和区域地理条件与历史脉络的差异性,借助Arc GIS、SPSS软件分析,以长江中下游地区6省1市为研究区域,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水利风景区、湿地公园、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9类国家级保护地形式为研究对象,引入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及Kernel核密度指数分析长江中下游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影响自然与人文保护地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保护地总体趋于集聚分布,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历史文化名城的最邻近点指数R1,趋于均匀分布,其他类型的保护地均呈集聚分布。省域保护地地理集中指数江苏最高,江西最低;各类型保护地地理集中指数相差不大,分布较为均衡。自然保护地分布形成环太湖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武汉都市圈和长沙都市圈4个高密度地区;人文保护地高密度地区集中在浙江、安徽和江苏3省。自然保护地分布受资源禀赋影响最大,而人文保护地与城市发展状况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15.
保护地是我国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基于保护地类型的多样性和区域地理条件与历史脉络的差异性,借助ArcGIS、SPSS软件分析,以长江中下游地区6省1市为研究区域,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水利风景区、湿地公园、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9类国家级保护地形式为研究对象,引入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及Kernel核密度指数分析长江中下游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影响自然与人文保护地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保护地总体趋于集聚分布,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历史文化名城的最邻近点指数R>1,趋于均匀分布,其他类型的保护地均呈集聚分布。省域保护地地理集中指数江苏最高,江西最低;各类型保护地地理集中指数相差不大,分布较为均衡。自然保护地分布形成环太湖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武汉都市圈和长沙都市圈4个高密度地区;人文保护地高密度地区集中在浙江、安徽和江苏3省。自然保护地分布受资源禀赋影响最大,而人文保护地与城市发展状况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16.
为了科学划定国家公园适宜面积,为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笔者系统梳理了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国家公园面积概况及我国各类自然保护地面积情况,并基于国土面积、社会经济、生态系统3方面,建议我国国家公园适宜面积的确认指标应从生态系统完整性、生态系统典型性和社会经济可持续性3方面来综合考量;针对不同国家公园,应因地制宜地制定既能保护好生态系统完整性,又能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公园适宜面积。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体系。森林公园已成为我国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是华北地区面积最大,兼具森林、草原景观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内自然景观丰富,历史遗迹众多,民族风情浓郁。"勤俭建场、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的塞罕坝精神更是我国林业行业的宝贵财富。近年来,公园加强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展示林业行业精神、弘扬生态文化、传播生态文明、实施科普教育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园区信息化建设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务院《农业科技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在全国建立一批具有较强带动与示范作用的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发展智慧农业。我国农业园区经过起步和快速提升阶段之后,现在正处在急剧膨胀的发展阶段,但园区信息化系统工程尚未得到普遍应用。产前、产中和产后的信息化是园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讨论了我国农业园区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建设内容、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以期为农业园区制定信息化建设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南瓮河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寒温带地区较大的保护沼泽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区之一,是我国保护寒温带生物和景观多样性的重要基地。通过对南瓮河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生态质量进行客观的分析与评价,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南瓮河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