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对传统翻译活动进行了回顾,指出其理论基础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对翻译的理解与表达活动进行了新的阐述,认为翻译理解实际上是译者对自身认知语境的搜索过程,翻译的表达是基于对读者认知语境的预测的交际策略的选择,并受原作者认知语境的制约。本文对翻译中的基本问题如直译或意译问题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翻译好比一根纽带,将两个有着不同文化的国家联系起来。翻译是一种跨文化活动,因此文化语境对翻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百余年来美国最受欢迎的家庭小说之一《小妇人》,以文化语境理论为基本框架,对《小妇人》的英译进行分析,向读者展示文化语境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语境,作为语言交际发生的环境,对翻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义是翻译的核心,语境是翻译的基础。遣词造句,篇章结构以及语体形式均离不开语境。关联理论要求翻译过程中在动态语境中找出各种信息之间的最佳关联。本文从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入手,分析在翻译实践中考虑语境因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主要涉及交际主体和文化语境两个因素。其中,文化语境因素是翻译活动的基础,其重要性体现在对翻译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制约作用。本文以分析“多元系统理论”为出发点,主要从译者、读者、文本复译和翻译批评四个方面指出翻译活动中再度强调文化语境的必要性,并在基础上提出了“多元系统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传统翻译教学不注重从语篇角度考虑,导致译文不符合整体语境,学生并未真正掌握翻译方法和思维。本文试从语篇角度探讨翻译教学,旨在使学生懂得翻译时要整体考虑主题语境和文化语境,然后用译入语的恰当的表达形式忠实通顺地传达给读者。  相似文献   

6.
隐喻的翻译方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Newmark提出隐喻翻译有七种方法。隐喻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境知识,其中文化对隐喻理解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隐喻的翻译中,应根据不同的语境和文化背景,使用不同的翻译方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后殖民理论成为翻译界热门话题之一。文章从后殖民理论的来源入手,揭示了后殖民理论与翻译活动间的关系。文章指出在后殖民语境下,译者要认清各文化间的权力关系,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开展有效的文化交流,促进全球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西文化的截然不同造成了中西方人所特有的认知语境的差异,这种差异便形成了中西交流中的障碍,也给翻译,尤其是交流中的礼貌用语的翻译提出了难题。本文试图借助于关联理论的工具,提出中西交流中礼貌用语的翻译策略:(1)使用恰当的认知语境知识,对原交际者的信息意图进行正确地推理和分析;(2)采取异化手段,顺应译语接受者的文化心理和接受期待,以传达原交际者的意图为旨归;(3)补足认知语境,让译语接受者习得异国文化习俗。  相似文献   

9.
从与日俱增的汉英语言及文化趋同现象出发,分析了翻译与趋同的关系,重点从译者应运用的翻译原则与翻译方法2个方面进行英汉互译策略探讨,建议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翻译目的、读者接受心理与特定语境,运用恰当的翻译技巧使翻译与趋同相辅相成地促进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0.
词汇意识对翻译质量起重要的作用.该文从词汇语境意识、词汇逻辑意识、词汇搭配意识和词汇文化意识4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翻译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词汇意识的培养,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旨在通过有目的的翻译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词汇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安德烈·勒菲弗尔与苏珊·巴斯奈特一起提出了翻译研究的文化研究观点,颠覆了以往翻译理论的指向,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在《翻译实践和文化资本的流通:〈埃涅伊特〉的英译本》一文中,安德烈·勒菲弗尔以《埃涅伊特》英译本为例探讨了翻译和文化资本的关系和影响翻译实践过程中文化资本的流通和传播的因素.本文主要介绍他在文中传达的独到的翻译思想,探索其对翻译实践的启示并对此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戴东原"群"欲"概念上溯先秦儒家礼义起源于饮食男女。饮食之道可以引喻个人与众人生命的安稳与否,男女婚配则可匹配天地五行之义,故所谓饮食男女,实又不仅仅止于饱食与性欲。儒家以血缘为基础,以两性生命之结合为开端,开展各种社群关系的价值,究其实则俱不离形体生命的繁衍;而价值观念的形成,也都不离血气心知合一的身体。自"欲"至"群",人类社会始简终大、始寡终众,儒家伦理价值观念由此而生。戴东原群、欲之论,与先秦儒典旧义有承继发展之关系。先秦儒者重视饮食男女之身体活动的道德价值提升与开展,东原则特别勾勒出一个  相似文献   

13.
文学翻译研究不能只局限于对翻译结果静态的、微观的文本分析,还要展开对翻译全过程和翻译主体、接受主体的动态、宏观的文学和文化研究.文章结合文学、文化和翻译主体分析的方法,解析"杨宪益现象",兼论文学翻译者主体性要素的构成.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的最终决定因素是人,因此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高就成为当前或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此,围绕这一想法从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农业现代化、外向型农业以及农民自身素质现状等方面谈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新世纪现代农民的必要性,针对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高问题提出了一是实施旨在提高科技文化素质的农民全面教育培训行动计划,二是政府办学、企业岗位培训与农民自发求学相结合,三是拓展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内容,利用参与式培训的方式,四是提高农村劳动力中农业科技人员比例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科技素质四点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理雅各对《易经》的翻译及其研究问世以来便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评论。在《易经》西传史上,理氏的《易经》英译及其对《易经》的研究是里程碑式的,对后来从事典籍研究和翻译的中外学者有着多方面的启示。理氏《易经》英译本主要包括理氏英译《易经》的学术准备、英译包括《易经》在内的《中国经典》之动机、英译《易经》的底本及其相关参考书考辨、关于理氏《易经》英译的评析、理氏《易经》英译本的体例、译本特点,旨在探析其易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木矛盾理论,首创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完满典范。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并进一步推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文献。  相似文献   

17.
工业化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最根本的驱动作用,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空间存在形式,工业化、城市化必然要求非农化,农业产业化实质上还是工业化改造传统落后农业的问题。本文建议用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等来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翻译的文化转向和女性主义在西方的兴起,女性主义译者开始在性别视角下重新审视语言,主张通过翻译使女性的声音在父权社会下被世人听见和重视,并且在实践中通过具体的翻译策略来干涉文本,以彰显女性的话语权力。本文对翻译和话语权力的结合过程作了背景综述,并以具体的译本为例,试图展示出一幅伴随于其中的性别话语权力博弈的生动场景。  相似文献   

19.
学界关于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的写作时间有“元和十年”和”元和初年”两说,本文从该诗文本出发,结合有关文史资料,详加考证,认为“元和十年”说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20.
干部职工“三龄一历”是人事信息管理的基础,也是组织人事部门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三龄一历”的认定是一项非常严肃认真,且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人事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针对近些年来人事档案中出现“三龄一历”与实际情况及历史记载不符的现象,作者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认定方法,做到既对个人负责,又努力杜绝人事档案中的“失真”现象,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严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