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信阳毛尖香气质量评价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信阳毛尖香气品质的评价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对不同等级、品种、季节所制的8个信阳毛尖茶样品的香气组分进行分类和主成分提取,构建香气数学评价模型.结果显示:构建的信阳毛尖茶香气组分质量评价模型为F=0.458 99F1 +0.253 53F2 +0.197 61F3;通过感官评价法进一步对模型评价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2种方法评价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所构建的香气组分质量数学评价模型是可靠的.构建的评价模型具有客观性和重复性,避免了感官审评的主观性,在信阳毛尖香气等级划分方面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测定了7种红茶的化学成分,并对所得的红外图谱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各种样品所含化学成分基本相同,但由于各成分间相对含量不同,每一种红茶都有其独特的红外光谱。根据红外光谱吸收频率、峰形和相对强度的差异,傅里叶红外光谱法能为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不同等级红茶的鉴别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8个不同产地红茶的香气成分,采用气质联用(GC-MS)测定了各香气成分含量,对其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种红茶共检测出182种香气化合物,其中信阳红茶60种、祁门红茶75种、正山小种59种、凤庆红茶72种、英红九号64种、石门怡红87种、锡兰红茶75种、印度大吉岭红茶96种;红茶香气化合物以醇类、醛类为主,其含量超过了总香气物质的50%;祁门红茶、凤庆红茶和印度大吉岭红茶以醇类的相对含量偏高,信阳红、英红九号、石门怡红和锡兰红茶以醛类的相对含量偏高,而正山小种二者相对含量较接近;祁门红茶和正山小种萜烯指数较低,其香气类型为香叶醇占主导地位的典型中国变种红茶香气;英红九号、石门怡红、锡兰红茶、凤庆红茶、印度大吉岭红茶、信阳红茶的萜烯指数较高,它们的香气属于芳樟醇占优势的香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丰富烟叶化学成分评价体系,了解广西中烟桂阳基地单元烟叶化学成分区域特征。【方法】以桂阳县2012年、2013年和2014年烟叶样品为材料,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其化学成分可用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部分样品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偏高,下部叶烟碱含量偏低,部分样品的烟叶氯含量偏高,部分样品的中部烟叶淀粉含量偏高。B2F等级烟叶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大于C3F和X2F等级。B2F等级是2013年烟叶化学成分可用性最高,C3F和X2F等级是2014年烟叶化学成分可用性最高。B2F等级是欧阳海镇烟叶化学成分可用性最高,C3F等级是莲塘镇烟叶化学成分可用性最高,X2F等级是泗州乡烟叶化学成分可用性最高。【结论】烟叶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可以用于卷烟品牌对产区烟叶化学成分的适配度评价。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提高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进行了不同底肥施用处理研究。测定分析了不同改良方式上部(B2F)、中部(C3F)、下部(X2F)3个等级的烟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与适宜范围值相比,当前底肥施用模式下,烟叶B2F、C3F和X2F 3个等级烟叶烟碱、还原糖、总糖、钾、氯和全氮含量均有一定偏差;配施油枯有助于改善烟叶总糖含量;配施PAM+熟石灰、农家肥和油枯对全氮含量均有调节作用;配施农家肥可以有效调节烟叶烟碱、全氮、钾及氯含量的水平,可以综合改善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有助于提高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6.
陈义 《河南农业》2016,(21):49-50
茶鲜叶的适制性是形成茶叶优良品质的前提,以不同嫩度的信阳群体种茶鲜叶: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为原料,按照信阳红与信阳毛尖加工工艺制成红茶与绿茶,从感官审评和主要化学成分两个方面对不同嫩度信阳群体种红、绿茶适制性进行分析,给不同嫩度的信阳群体种茶鲜叶生产红绿茶提供一定的依据,对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会东县烤烟各年度化学成分稳定性,为改进烟叶生产技术措施、生产稳定优质烟叶以及卷烟工业合理选择原料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会东县烤后烟样品,进行主要化学成分的测定,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会东县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平均值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要求,两糖含量偏高,钾含量偏低.会东县烤烟B2F、C3F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等级间的变化基本符合烟叶化学成分含量的部位特征.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变异系数中氯、钾氯比的变异较大,其他各项指标变异均较小;其中C3F氯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说明C3F氯含量较不稳定;C3F总糖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说明C3F总糖含量较稳定.会东县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变异性在各年度表现不同.C3F等级烟叶年度间变异较小,其中还原糖、氯、钾、总氮、淀粉含量各年度间均无变异,较稳定.B2F等级烟叶总糖、糖碱比有所变异,其他化学成分年度间变异较小,其中氯、钾、钾氯比较稳定.[结论]会东县烤烟化学成分年度间变化基本稳定,基本符合卷烟原料需求.  相似文献   

8.
常亚南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527-7529,7532
分析了"信阳红"红茶品牌的培育模型,指出了"信阳红"红茶品牌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如茶叶基地建设面临衰老茶叶面积较大、红茶生产机械化标准化程度低、红茶质量安全保障问题、红茶企业市场开拓力度不够等,对"信阳红"红茶品牌的成长路径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上海湄潭烤烟基地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003-2007年上海湄潭烤烟基地8个主产乡镇K326品种B2F、C3F、X2F等级、224份烟叶样品为材料,测定烟叶总植物碱、可溶性糖、还原糖、总氮、钾、氯含量,分析其特征及相关性、年度变异,并以卷烟工业企业烟叶原料质量评价体系标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上海湄潭烤烟基地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较适宜、协调性较好;氯、钾和总植物碱含量变异大,还原糖、可溶性糖含量变异次之,总氮含量变异较小;C3F等级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稳定性好于B2F和X2F;C3F和X2F等级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协调性符合上海卷烟工业烟叶原料质量评价体系指标要求,B2F等级总植物碱含量较高(均值4.25%).  相似文献   

10.
会东烤烟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会东烟区2014—2018年共计350个初烤烟叶B2F、C3F样品的主要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进行了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会东烤烟化学成分的平均值基本都在优质烟化学成分适宜范围内。总糖、还原糖含量高于平均值;氯含量和钾/氯的变异系数最大;总糖、还原糖和总氮的变异系数较小。主要化学成分变异性在各年度表现不同,各年份各部位等级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变异不同。会东烤烟化学成分在年度间差异明显。会东烤烟香气质和刺激性的变异系数较大,柔和度、细腻感、圆润度和干燥感的变异系数较低,烤烟的抽吸感较稳定。年度内烤烟B2F和C3F的各项感官质量变异系数在2014年均较大,在2018年较小。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茶园花蓟马种群数量与茶叶中生化物质的相关性,利用HPLC-ELSD法测定茶叶中生化物质的含量,再通过对茶园9种茶叶上花蓟马的数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不同生化物质含量与花蓟马数量关系的密切程度,并进行综合比较与分析。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花蓟马种群数量与茶叶中糖类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儿茶素类呈显著负相关;通过通径分析得出,低聚原花青素类与花蓟马的通径系数绝对值最大,其次为糖类和儿茶素类,其中低聚原花青素和糖类的通径系数为正数,儿茶素类为负数;通过回归分析得出,糖类与儿茶素类仍然是与花蓟马数量相关性最显著的2类生化物质。因此,栽植时为了避免花蓟马危害,可以选择糖类含量低或者儿茶素类含量高的茶树种类。研究结果为花蓟马抗虫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传统普洱茶渥堆发酵一般包含数吨茶叶基质,发酵中存在热传递不均匀的问题.为此建立了浅盘普洱茶发酵系统,并比较了浅盘与传统普洱茶发酵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化学成分差异.测定发现2种发酵过程化学成分变化规律类似,浅盘发酵出堆样的水浸出物、可溶性糖、茶红素和黄酮质量分数显著高于传统发酵出堆样(p0.05),茶褐素质量分数显著低于传统发酵出堆样(p0.05). 2种发酵过程微生物群落结构不同,传统发酵出堆样品优势细菌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考克菌(Kocuria),优势真菌为曲霉属(Aspergillus)、芽生葡萄孢酵母属(Blastobotrys)和根毛霉(Rhizomucor);浅盘发酵出堆样品优势细菌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欧文氏菌属(Erwinia),优势真菌为Brunneoclavispora和曲霉属(Aspergillus).审评结果表明, 2种发酵出堆茶样都具有较好的感官品质.今后还应研究优化浅盘发酵的条件,以提高普洱茶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不同生物质来源生物炭品质的因子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一套适合生物炭品质评价的方法,探求影响生物炭品质的主要影响因子。【方法】选用8种不同生物质材料,在3种温度下制备并获得24种生物炭材料(Y1~Y24),测定16项相关品质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项指标数据进行转化,采用软件SPSS19.0进行因子分析,采用四次方最大旋转法获得因子载荷矩阵,计算样品每个公因子分值与相应权重之积的累加和,得到综合评价分值。对16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建立基于因子分析的生物炭品质的综合评价体系,并根据综合评价得分对生物炭进行优良度排序。【结果】24种生物炭16个品质指标经因子分析,提取了5个特征根1的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7.910%,第1公因子以C含量、阳离子交换量(CEC)和pH贡献率较大,达到31.090%,第2公因子以比表面积和孔容贡献率较大,达到19.878%,第3公因子以H原子含量贡献率较大,达到12.819%,第4公因子以磷、钾含量贡献率较大,达到7.479%,第5公因子以NH4+-N吸附量贡献率较大,达到6.643%。【结论】因子分析方法可以作为评价生物炭品质的方法,根据因子分析评价方法,确定影响生物炭品质最关键的因子是化学性质因子(C含量、C/N比、C/H比、pH、CEC)、物理性质因子(比表面积和孔容)、活化能量因子(H原子含量)、营养因子(P和K含量)和氨态氮吸附能力因子。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自然降雨条件下不同施肥模式和耕作方式对坡耕地紫色土肥力质量的影响,通过采集监测时长为9年的径流小区径流和土样,测定了径流量、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硝态氮和铵态氮等指标,运用灰色关联法建立了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土壤肥力水平与施肥模式、耕作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5种不同试验处理下,各土壤肥力因子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减少最为显著;评价土壤肥力的关联度逐年减小,横坡耕作单施化肥处理的多年平均关联度表现最大,对应的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小;顺坡耕作方式下,农家肥和化肥配施处理的多年平均关联度最大,对应的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小,对照处理则相反;多年平均径流量与多年平均关联度之间满足线性函数模型y=-0.000 2x+0.762 8(R2=0.748 4),随着径流量的增大,土壤肥力质量显著下降,二者呈负相关关系。横坡耕作下农家肥和化肥配施处理对于维持土壤肥力水平以及减少地表径流量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5.
茶叶化学成分是品质的物质基础,化学成分不同,品质各异。通过对我国市场上14份优质的绿茶干茶样品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市场上绿茶品种丰富,化学成分变异较大,为选育不同特色品种提供丰富的材料。同时,相关分析显示出各化学成分间存在显著相关,表明茶叶品质形成复杂,选育时需明确影响品质的主效因子;经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将14份样品分为4类,每类具有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绿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产地分布广,品质差异性大。目前,对茶叶产地的鉴别主要依赖感官审评,缺乏量化的评价指标,评价结果存在着不确定性。本研究对6个省份绿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主要成分因子,应用贝叶斯(Bayes)判别结合聚类分析对不同产地绿茶进行鉴别。结果表明,Bayes判别对6个地区27个样品能达100%的正确判别,同时聚类分析结果与原始样品基本相同,为绿茶产地的鉴别提供具体量化模型。  相似文献   

17.
筛选可减轻小贯小绿叶蝉为害的叶面肥,旨在为茶树主要害虫的无公害治理提供依据。采用扫网法在小贯小绿叶蝉发生高峰期调查田间喷施3种不同体积分数叶面肥前、后小贯小绿叶蝉成虫和若虫的数量。结果表明,喷施叶绿素20.0%、10.0%、4.1%后第3天小贯小绿叶蝉成虫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第7天时极显著低于对照。喷施茶丰素8.3%、4.2%后第7天成虫数量极显著低于对照。喷施天达2116 10.0%、4.1%及茶丰素33.3%后7d内成虫数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喷施叶绿素20.0%、10.0%、4.1%后7d内小贯小绿叶蝉若虫数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从第3天开始极显著低于茶丰素33.3%;喷施天达2116 10.0%、4.1%及茶丰素8.3%、4.2%后7d内若虫数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叶绿素20.0%、10.0%、4.1%对小贯小绿叶蝉种群数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清水处理。综合考虑成本及经济效益,建议在陕西茶区使用叶面肥时优先选用4.1%叶绿素,在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同时达到减轻小贯小绿叶蝉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贵州不同栽培茶树品种红茶适制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娟  潘科  沈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560-9561,9581
以贵州栽培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黔湄601、黔湄502、黔湄809、黔湄419、湄潭苔茶的一芽一叶茶青为原料,分别制成蒸青样和红茶样,采用理化分析结合感官审评的方法分析茶样生化成分及感官质量.试验结果表明,酚氨比最大的为黔湄419茶树品种;叶绿素a/叶绿素b值最大的是黔湄419茶树品种;茶红素/茶黄素值最大的是黔湄809茶树品种.6个茶树品种的红茶样感官审评结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土壤质量评价过程中样本容量较少情况下最小数据集的构建方法。采集并测定内蒙古杭锦旗黄河南岸灌区典型地块的12个土壤理化指标,利用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探讨了少量样本最小数据集的构建方法。结果表明:1)通过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所构建的最小数据集中的指标包括土壤容重、饱和含水量、土壤电导率、阳离子交换量、硝态氮、速效钾、速效磷;2)全体数据集与最小数据集的土壤质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2达到了0.735,Nash有效系数为0.917,偏差系数为0.057;3)基于全体数据集和最小数据集计算得出的土壤质量指数变化范围分别是0.47~0.73和0.37~0.75,平均值为0.56和0.53,表明研究地块土壤呈现中等质量水平。研究发现,在黄河南岸灌区典型地块基于少量样本进行土壤质量评价的过程中,使用聚类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3种分析方法可以构建最小数据集,且检验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中亚热带丘陵区茶园和林地土壤春季N2O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热带地区春季降雨频繁,茶园施肥量大,该季节茶园土壤氧化亚氮(N_2O)排放量较高,研究春季茶园土壤N_2O排放及其影响因子有一定意义。以中亚热带丘陵区土壤为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两种植茶年限茶园和林地土壤春季N_2O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茶园N_2O排放量明显高于林地,50年茶园N_2O排放量明显高于20年茶园,林地N_2O的排放量最少;50年茶园、20年茶园和林地土壤春季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为2.07、1.39、0.22 kg·hm-2。两种植茶年限茶园土壤N_2O排放通量均与土壤NO_3~--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林地土壤N_2O排放通量则与土壤NH_4~+-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茶园和林地土壤N_2O排放通量均与5 d累积降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茶园土壤N_2O排放通量受土壤温度和NO_3~--N含量影响,共同解释其48%~49%的变化;林地土壤N_2O排放通量受土壤温度和NH_4~+-N含量影响,共同解释其55%的变化。这项研究显示施肥对春季茶园N_2O排放的促进作用与降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