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对大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知识生产模式Ⅱ理论不仅为校所研究生联合培养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提供了改革方向。校所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应用性、跨学科性、组织多样化与异质性以及质量控制的多样性都回应着知识生产模式Ⅱ的诸多特征。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进一步转变,校所研究生联合培养在导师配置与课程设置方面应更具有跨学科性;质量保障与评估机制方面应更多体现质量控制形式的新扩展,创新联合培养质量评价标准,采取综合性的、多维度的质量控制办法;校所联合研究生培养机制应伴随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而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改变,力图不断优化研究生培养质量,长效推进校所合作的研究生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历史、质量观与评价方式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中国目前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了基本估价,即发展质量不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不高、管理的质量不高。经分析,认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创新和发展;研究生教育改革对国家发展和进步意义重大;研究生教育改革对中国教育发展和国家战略实现十分迫切。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应是转变教育理念、改革管理方式、创新培养模式、完善体制机制和建立质量保证监督体系,需系统、合理、科学地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3.
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与科学研究的水平,博士研究生培养与科技创新相结合是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与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的关键.改革博士研究生培养指导机制,建立引导博士研究生投身科技创新的激励、制约与监督机制是推进博士研究生培养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制造2025"为就业导向,对影响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差异化培养的三方面因素: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课程设置与实践比重、推进方向与改革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和交叉数据对比分析。提出改革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方法:严格实行双导师制,增加实践课程比重;建立学生与导师间的新型双向监督评价体系;开发高校间专业交流碰撞和教育资源共享的渠道;建立校企间的职业资格认证机制和行业对接系统等。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生教育改革过程中,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在社会、学生、导师、管理和条件建设等多种因素的 作用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被摆在待解决问题的突出位置。本文通过对学生、导师、管理和条件建设等与构成 要素的分析,构建了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近年毕业研究生为对象,实证研究研究生学位论文创新性和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因素,旨在为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和创新性人才培养提供依据。采用定量化采集研究生学位论文创新性数据和问卷调查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取得第一手数据资料,采用集对分析法(SPA)进行创新性评价。研究表明,博士和硕士不同个体之间学位论文创新性差异十分明显。培养原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导师队伍、学生素质和学术环境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起决定性作用。导师盼创新意识和能力对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重大,导师队伍建设和研究生创新性人才培养首先要从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方面着手。挖掘和利用集对分析法在创新性评价中的价值对于加速创新性人才培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研究生在科研创新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研究生科研和创新精神,提高科研和创新能力的思路,建立了依托教学、科研资源,形成科研创新活动与教学、科研活动高度关联,构建扎实、有效的培养机制等环节,使研究生科研创新教育有统一的规划和指导,对提高研究生科研和创新实效性起到更切实的作用,为推动研究生培养和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8.
创新计划项目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服务地方科技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该项目需要在建设实践中更加注重创新的交叉学科性和社会产业化,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研究生工作站实践性和社会性的特点有助于推动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的产业化驱动、交叉学科协同和创新培养机制建设,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新的实践路径,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9.
为创新教育服务:研究生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对研究生的课程建设如何为创新教育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对研究生课程改革的动力机制、理论和现实基础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生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新农科背景下农科类研究生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例,对研究生协同创新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讨与思考,分别从课程设置、多主体协同培养及导师队伍建设、建立产学研协作模式、协同创新平台与环境建设、协同创新培养绩效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同类高校农业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及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张,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好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生培养的研究意义尤为重要。全面质量管理具有其特殊的优势所在,将全面质量管理引入研究生培养模式有其可行性。提出了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方法,并根据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提出了改进措施,将对尽快完善和发展研究生培养模式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温室设计与建造课程传统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分析,从创新思维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方案。改革过程中,注重学生多学科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对农业设施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研究生教育体系逐渐完善,导生关系演变为权威性学术关系、育人性管理关系和合作性交往关系。新型导生关系下的研究生精细化管理是以人为本的规范化与个性化相融合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是在充分掌握研究生特点的情况下,强化对其学习、科研及生活方面的管理与指导。管理中,力求管理规则系统化、管理内容具体化、管理过程程序化、管理方式标准化,采取"刚柔并济、内外兼修、上下联动、远近呼应"的整体策略。这要求每一个导师找准研究生培养的关键问题、薄弱环节,分阶段推进,激发研究生潜质,以实现研究生的全面和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食品专业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阐述了食品专业硕士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现状,并从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其提高措施,以期探索出更合适的食品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法,为研究生教育改革寻找方向。  相似文献   

15.
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有利于学校教学资源的整合和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并促进学生的就业。然而由于校企双方人才合作培养的表面化和形式化、人才培养的"急功近利"性、教学质量管理松懈等原因,"订单式"人才培养质量受到较大影响。因此,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就要处理好专业技能培养和素质教育的关系,建立对培养对象的奖励和淘汰并存机制,并实施学科专业核心科目的"教考分离"制度。  相似文献   

16.
孟成民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10):238-240
随着研究生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农科类高校研究生教育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主要表现在数量与质量、规模与结构、知识与素质等方面显现出的主要矛盾。针对这些新问题,从体制创新和制度保障的角度,对如何促进农科研究生教育的协调与统一,进而提升农科类研究生教育水平进行了探析,对新形势下的农业院校研究生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校和研究所联合办学是探索培养各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南京农业大学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长期联合办学的实践,分别从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影响巨大的国际培训与交流、特殊氛围的校园文化建设、与时俱进的教学计划与课程安排、富有特色的学生管理和党建工作等五个方面,分析了高校和研究所联合办学对继续教育创新人才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影响,为继续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应用创新型人才赋能新产业新业态。针对新农科应用创新型研究生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国家、社会和个人不同需求层次,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业技能为目标,通过打通教师科研项目、学生创新项目、创业竞赛项目之间的壁垒,搭建企业基地、产业体系和重点实验室多维育人平台,以期实现研究生教学质量、学习质量、职业发展质量的内涵发展,为新农科应用创新型研究生的长效与短效平衡培养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生教育位于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为培养 既具有责任担当精神,又具有宽厚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还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较强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的高层次畜牧兽医人才,本研究对我校畜牧兽医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基于“虚拟仿真”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总结了虚拟仿真研究生科研平台建设的优势和使用效果,为其它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提出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独立学院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人才培养质量对整个高等教育质量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分析独立学院学生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有助于有的放矢地改进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通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独立学院3个年级、1 285名工科学生进行教学质量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实践教学是影响学生满意度的最重要因素,专业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