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了棉盲蝽在转基因抗虫棉药剂防治与不使用药剂防治上的发生差异,及棉田周边杂草上棉盲蝽发生动态,结果:①不防治类型棉田各棉盲蝽百株虫口总发生量为879头,其中:中黑盲蝽274头,绿盲蝽189头,杂毛合垫盲蝽407头,赣棉淡盲蝽9头,虫种比依次为:31∶22∶46∶1,杂毛合垫盲蝽为优势种;②常规防治类型棉田各棉盲蝽百株虫口总发生量为588头,其中:中黑盲蝽371头,绿盲蝽104头,杂毛合垫盲蝽94头,烟盲蝽17头,赣棉淡盲蝽2头,虫种比依次为:63∶18∶16∶3∶0.3,中黑盲蝽为优势种。9月22日~11月2日棉田边盲蝽杂草寄主和虫口发生量:赣棉淡盲蝽杂草寄主有18种,虫口发生量779头,排位第一;绿盲蝽杂草寄主14种,虫口发生量180头,排第二位;异须单突盲蝽杂草寄主5种,虫口发生量104头,排第三位;其他几种棉盲蝽杂草寄主少发生量小,以小飞蓬杂草发生棉盲蝽种类最多,达6种。  相似文献   

2.
绿盲蝽对寄主转换的适应性及生理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绿盲蝽在不同寄主植物之间转换后的适应性与生理响应机制。【方法】采用昆虫试验种群生命表方法,系统测定用四季豆饲养2代后的绿盲蝽分别转换到豇豆、绿豆、鄂杂棉10号(Bt棉)和苏棉9号(非Bt棉)上的种群生长发育与繁殖等生命表参数,并分析不同供试寄主饲养的绿盲蝽成虫体内的淀粉酶、蛋白酶及海藻糖酶活性和海藻糖含量。【结果】绿盲蝽由四季豆转移到不同供试寄主植物上均可完成世代循环,但不同龄期若虫的发育历期与存活率、5龄若虫体重及成虫寿命与产卵量等差异显著。不同供试寄主饲养的绿盲蝽种群趋势指数值依次为:四季豆(16.56)﹥Bt棉-鄂杂棉10号(3.23)﹥常规棉-苏棉9号(2.14)﹥豇豆(1.67)﹥绿豆(1.31)。不同供试寄主饲养的绿盲蝽成虫体内的几种酶活性也存在较大差异。转基因棉(鄂杂棉10号)种群的海藻糖酶活性最高(3.74 μg•mg-1•min-1),而海藻糖含量最低(3.03 μg/adult)。【结论】绿盲蝽由四季豆转换到其它4种寄主后,其生长发育速率与种群趋势增殖指数等生命参数均有所下降,成虫体内的蛋白酶、淀粉酶、海藻糖酶活性及海藻糖含量也有显著差异。总体相对比较而言,绿盲蝽对棉花具有较高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新疆南部棉区牧草盲蝽的寄主植物种类及其寄主取食季节性演替规律,为牧草盲蝽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15~2017年在新疆南部主要植棉绿洲生态区,采取普查方法调查牧草盲蝽的寄主植物种类。【结果】新疆南部棉区牧草盲蝽寄主植物共26科90属118种,主要集中于豆科、菊科、苋科、十字花科等;其中栽培作物(包括园艺作物)50种,杂草54种,景观花卉8种,树木6种;并依据不同季节取食寄主植物的种类制定了牧草盲蝽的年生活史循环图。【结论】新疆南部棉区牧草盲蝽寄主植物范围广泛,且取食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演替规律,为其季节性迁移提供良好的条件;随着时间的变迁,引进栽培作物、果树、景观花卉等是牧草盲蝽寄主植物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棉盲蝽优势种在转Bt基因抗虫棉田的动态分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系统调查与面上普查相结合的方法,于2005~2006年将本地种植的转B t基因抗虫杂交棉主栽品种与常规棉进行同比,研究分析了两类棉田间盲蝽象群落的发生与危害、种类与分布比例、消长动态与时空分布、龄期分布与发育进度等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随着B t棉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棉盲蝽的发生危害也逐年加重;发生在江苏沿海棉区的棉盲蝽优势种主要有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其中中黑盲蝽的种群比例大于绿盲蝽;棉盲蝽在两类棉田的消长动态与时空分布基本同步,B t棉田的绿盲蝽、中黑盲蝽及棉盲蝽混合种群的总虫量高于常规棉田,其差异均达到0.05显著水平;两种棉盲蝽种群的龄期分布在两类棉田基本相近,发育进度在常规棉田略有提前,但差异达不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当地棉花重大的致灾害虫棉盲蝽进行了历时17年的研究,取得显著进展,主要包括11个专题:(1)明确了盐城农区棉盲蝽40多年的演变过程,(2)明确了棉盲蝽新近的暴发机制,(3)明确了多种因子对棉盲蝽种群形成与发展的干扰作用,(4)明确了盐城农区棉盲蝽的生物生态学特性,(5)明确了近年两种棉盲蝽优势种群比例变化的原因,(6)明确了棉盲蝽对不同长势Bt棉幼铃的危害特点,(7)明确了棉田天敌种群的消长与保护利用措施,(8)研制了Bt棉田棉盲蝽防治指标,优化了棉盲蝽防治对策,(9)明确了两种棉盲蝽的转移规律与虫源性质,(10)改进并提高了棉盲蝽测报预警的准确率,(11)在两种棉盲蝽的多食性特点研究方面:一是明确了棉盲蝽在当地的寄主范围、生态区划及发育和产卵趋性,二是明确了两种棉盲蝽寄主适合度及其表达的影响因素,三是明确了两种棉盲蝽的区域性生态分布。  相似文献   

6.
赵震杰 《河南农业》2009,(11):21-21
一、棉花盲蝽蟓的发生规律及危害 (一)棉盲蝽蟓的种类和形态特征棉盲蝽是为害棉花的多种盲蝽的统称,属半翅目。盲蝽科,我国各棉区常见为害棉花的有6种:绿盲蝽、三点盲蝽、苜蓿盲蝽、中黑盲蝽、牧草盲蝽及赣棉盲蝽。在南阳市范围内棉田发生的有4种盲蝽:绿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中黑盲蝽。  相似文献   

7.
一、棉花盲蝽蟓的发生规律及危害 (一)棉盲蝽蟓的种类和形态特征棉盲蝽是为害棉花的多种盲蝽的统称,属半翅目,盲蝽科,我国各棉区常见为害棉花的有6种:绿盲蝽、三点盲蝽、苜蓿盲蝽、中黑盲蝽、牧草盲蝽及赣棉盲蝽.在南阳市范围内棉田发生的有4种盲蝽:绿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中黑盲蝽.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对棉盲蝽的科学高效防治,通过棉田定点调查、普查、棉田周边的杂草网捕等方法,研究了棉花不同发育时期江西转基因抗虫棉田棉盲蝽为害优势种及其迁入、迁出棉田的时间,越冬主要寄主等。结果显示:绿盲蝽为棉花苗床期至蕾期的发生优势种,在棉大田呈双峰型曲线动态发生;蕾期至花铃期及吐絮期至收花结束以杂毛合垫盲蝽为优势种,在棉大田呈多峰多谷型曲线动态发生;花铃期,中黑盲蝽(含苜蓿盲蝽)为优势种群,在棉大田呈单峰型曲线动态发生;棉盲蝽混合种群在棉花大田呈一大一小二峰型曲线动态发生。9月份吐絮期,同时伴有烟盲蝽、赣棉淡盲蝽发生;此时中黑盲蝽、绿盲蝽陆续迁出棉田。棉田周边杂草上除发生上述6种棉盲蝽外,还有异须单突盲蝽、黑肩绿盲蝽、赤须盲蝽发生,其中赣棉淡盲蝽杂草上发生量最大。  相似文献   

9.
棉盲蝽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盲蝽是指棉田常见的绿盲蝽、三点盲蝽、苜蓿盲蝽和中黑盲蝽的总称,均属半翅目,盲蝽科。在山东省绿盲蝽年发生3~5代,是棉花蕾铃期的重要害虫。1危害症状棉盲蝽以成虫和若虫刺吸棉株顶芽、嫩叶、花蕾及幼铃上的汁液。棉花幼苗期生长点受害形成仅剩两片肥  相似文献   

10.
于2014年秋季和2015年春季在河南省濮阳市林业科学院扁核酸红枣试验示范林,分别采用铷标记和荧光粉标记技术,对绿盲蝽秋季种群和春季种群在枣园的迁移扩散距离及季节性寄主转移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河南枣区,春季绿盲蝽主要集中在枣树上取食危害,枣树是其主要春季寄主,在枣园环境稳定、食源丰富的情况下,其迁移扩散速度很慢,2周内最远扩散距离为400 m;秋季绿盲蝽已从枣树转移至枣园周边的其他寄主植物上危害,2周内其在枣区的扩散距离可达4 km(试验最远回捕距离),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秋季绿盲蝽会进行长距离的迁飞以寻找枣园周边其喜好的寄主植物来维持生命,葎草、艾蒿、南瓜、苍耳、绿豆、豆角等是其主要的秋季寄主。  相似文献   

11.
江西转基因抗虫棉苗期棉盲蝽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西转基因抗虫棉苗期发生绿盲蝽、中黑盲蝽、杂毛合垫盲蝽3种棉盲蝽,以绿盲蝽和中黑盲蝽为主要发生种,绿盲蝽与中黑盲蝽种群为1.54∶1,绿盲蝽为优势种,但具体在各棉苗床上这些盲蝽虫口发生优势差别与附近杂草群落种类有关。棉盲蝽在苗床上虫口增长与附近杂草花期消退、除草剂使用、棉苗移栽晚苗龄大有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8种不同类型农药对转基因抗虫棉上棉盲蝽的控制效果。室内试验表明,有机磷类农药对棉盲蝽的毒力大于拟除虫菊酯品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硫丹和乐斯本防治棉盲蝽的效果较好,具有速效性强,持效期长的特点;其次为辛硫磷、久效磷、马拉硫磷;菊酯类农药的田间防效较低。据试验结果提出了防治棉盲蝽的田间施药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黑盲蝽在几种寄主植物上取食行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中黑盲蝽在主要寄主植物上的取食刺探行为,为评价寄主抗虫性和寄主选择习性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通过EPG技术研究中黑盲蝽在菜豆、苜蓿、甘蓝和小麦以及棉花的生长点、子叶、真叶等器官上的取食特征。【结果】 中黑盲蝽在各寄主上的刺探电位波形由Ⅰ波、Ⅱ波、Ⅲ波和Ⅳ波4部分组成。Ⅰ波表示口针的刺入;Ⅱ波表示口针在撕裂植物组织和细胞,并向外分泌唾液;Ⅲ波表示取食;Ⅳ波表示口针的拔出。中黑盲蝽取食苜蓿和棉花生长点的每次刺探时间、每次刺探中的Ⅲ波时间均显著长于其它测试植物或器官。【结论】发现并定义了中黑盲蝽的四类刺探波(Ⅰ波、Ⅱ波、Ⅲ波、Ⅳ波)。通过比较EPG参数,发现在几种测试植物中,中黑盲蝽喜欢取食苜蓿,而在棉花植株上喜欢取食生长点。  相似文献   

14.
害虫解毒代谢增强是对杀虫剂产生抗性的重要机制。为此,本研究建立了Bt棉田重要害虫绿盲蝽和中黑盲蝽成虫多功能氧化酶、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3种解毒酶活性的测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以DCNB(1,2二氯4硝基苯)为底物,不能检测到棉盲蝽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棉盲蝽多功能氧化酶活性也不宜选用动力学法进行测定。同时2种棉盲蝽成虫的日龄对解毒酶活性影响不明显。因此,对由不同日龄成虫组成的棉盲蝽田间种群可以直接进行解毒酶活性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对河北省南皮县2种防治棉铃虫措施的转Bt基因棉田及其周边生境绿盲蝽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绿盲蝽成虫在转Bt棉田有4个高峰期,绿盲蝽若虫有3个高峰期,整个发生期各棉田绿盲蝽成、若虫平均百株虫量分别为GK田33.44头1、6.24头,综防田8.10头、3.38头,化防田5.68头、2.00头,GK田分别比综防田、化防田高312.8%3、80.5%4、88.7%、712.0%,差异极显著(P<0.01),但综防田与化防田发生期绿盲蝽成、若虫平均百株虫量差异不显著(P>0.05)。这说明绿盲蝽已成为当地转Bt基因棉田的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16.
分别采用田间自然危害,人工接虫和模拟危害的方法,就棉田二、三、四代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luralis Jak.)的危害损失和经济损害允许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得出:①二代中黑盲蝽的危害,不至于造成棉花产量损失。②三代中黑盲蝽危害所造成的产量损失随虫口密度呈不对称S形增长,其损失率概率单位(P)与虫口密度(x)的数学模型为:P=5.72301gx-4.3561。最大损失量为10.43kg/亩。③四代中黑盲蝽的危害损失随虫口密度的增加而增加。④三、四代中黑盲蝽的经济损害允许水平分别为百株虫量27头和37头。  相似文献   

17.
3种豆科植物对棉田盲蝽蟓的诱集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比较绿豆、饭豇豆和豇豆对棉田盲蝽蟓诱集效果的差异,在田间转基因棉田周围种植3种豆科植物的诱集带,并对棉田和诱集带盲蝽蟓的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绿豆对绿盲蝽有明显的诱集作用,饭豇豆对中黑盲蝽有明显的诱集作用,而豇豆的诱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盲蝽目前在棉田为害十分猖獗,通过研究盲蝽的生活习性、寄主植物和为害特点,并结合我国目前棉花生产的现状和盲蝽对棉田为害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棉田盲蝽为害日益严重的成因,初步得出由于防治效果欠佳,抗性迅速增加;种植结构调整,寄主植物增多;种植密度增加,生存环境优化等客观原因以外,认为目前种植的转Bt基因抗虫棉改变了盲蝽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并且可能由于转Bt基因的缘故使得棉花的生理代谢发生改变,使得转Bt基因抗虫棉对盲蝽具有更强的诱惑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