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棉盲蝽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盲蝽是指棉田常见的绿盲蝽、三点盲蝽、苜蓿盲蝽和中黑盲蝽的总称,均属半翅目,盲蝽科。在山东省绿盲蝽年发生3~5代,是棉花蕾铃期的重要害虫。1危害症状棉盲蝽以成虫和若虫刺吸棉株顶芽、嫩叶、花蕾及幼铃上的汁液。棉花幼苗期生长点受害形成仅剩两片肥  相似文献   

2.
绿盲蝽对寄主转换的适应性及生理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绿盲蝽在不同寄主植物之间转换后的适应性与生理响应机制。【方法】采用昆虫试验种群生命表方法,系统测定用四季豆饲养2代后的绿盲蝽分别转换到豇豆、绿豆、鄂杂棉10号(Bt棉)和苏棉9号(非Bt棉)上的种群生长发育与繁殖等生命表参数,并分析不同供试寄主饲养的绿盲蝽成虫体内的淀粉酶、蛋白酶及海藻糖酶活性和海藻糖含量。【结果】绿盲蝽由四季豆转移到不同供试寄主植物上均可完成世代循环,但不同龄期若虫的发育历期与存活率、5龄若虫体重及成虫寿命与产卵量等差异显著。不同供试寄主饲养的绿盲蝽种群趋势指数值依次为:四季豆(16.56)﹥Bt棉-鄂杂棉10号(3.23)﹥常规棉-苏棉9号(2.14)﹥豇豆(1.67)﹥绿豆(1.31)。不同供试寄主饲养的绿盲蝽成虫体内的几种酶活性也存在较大差异。转基因棉(鄂杂棉10号)种群的海藻糖酶活性最高(3.74 μg•mg-1•min-1),而海藻糖含量最低(3.03 μg/adult)。【结论】绿盲蝽由四季豆转换到其它4种寄主后,其生长发育速率与种群趋势增殖指数等生命参数均有所下降,成虫体内的蛋白酶、淀粉酶、海藻糖酶活性及海藻糖含量也有显著差异。总体相对比较而言,绿盲蝽对棉花具有较高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一、形态特征 棉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在我区主要以苜蓿盲蝽、牧草盲蝽危害棉花为主。苜蓿盲蝽为黄绿色,牧草盲蝽为棕褐色,成虫体长5.5-7.5毫米。盲蝽象前翅革质部绿色,膜质部暗灰色,飞翔力强,行动活泼。卵长口袋型,长约1毫米,宽0.26毫米,黄绿色。若虫梨型,初孵化时绿色,分5龄,5龄若虫鲜绿色。  相似文献   

4.
烟盲蝽对温室白粉虱和小菜蛾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测定烟盲蝽对温室白粉虱成虫、卵和小菜蛾二龄幼虫、卵的捕食作用,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烟盲蝽对温室白粉虱成虫、卵和小菜蛾二龄幼虫、卵的捕食作用并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烟盲蝽对猎物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II型,对白粉虱成虫、卵和小菜蛾二龄幼虫、卵理论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62、112、74、101头,烟盲蝽对白粉虱卵和小菜蛾卵的捕食量大于对白粉虱成虫和小菜蛾二龄幼虫的捕食量;烟盲蝽的寻找效应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烟盲蝽与猎物的个体间存在着较大的干扰,烟盲蝽和猎物的相互干扰作用的关系均可用Hassell模型模拟。  相似文献   

5.
胡斌 《中国农资》2011,(24):26-26
棉盲椿是一类害虫.在我国主要有6种,其中绿盲椿分布最广,三点盲蝽和苜蓿盲蝽主要在北方发生。棉盲蝽象属小型害虫。成虫只有几毫米长:前翅一半膜质,一半革质;口器为刺吸式。盲椿象原本是棉花的次要害虫.过去在使用药剂防治棉铃虫的同时,  相似文献   

6.
中华微刺盲蝽对节瓜蓟马的捕食效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中华微刺盲蝽 (CampylommachinensisSchuh)对节瓜蓟马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并通过室内模拟和田间调查研究了微刺盲蝽的空间捕食效应 ,建立了捕食功能反应模型 .结果表明 :微刺盲蝽 4、5龄若虫对节瓜蓟马的功能反应属HollingⅡ型 ,微刺盲蝽成虫对节瓜蓟马若虫的功能反应属HollingⅠ型 ;盲蝽的各个虫态中 ,捕食能力大小顺序为 :成虫 >5龄若虫 >4龄若虫 >低龄若虫 .中华微刺盲蝽是我国南方控制瓜类和茄类害虫节瓜蓟马最有潜力的天敌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棉田用不同光源诱测棉盲蝽成虫试验结果表明,运用频振16号灯、12号灯、18号灯和普通黑光灯均能诱测到棉盲蝽成虫,捕捉效果以16号频振灯最好,18号灯诱得绿盲蝽比率最高。4种光源的峰日接近,18号灯最接近现有黑光灯。  相似文献   

8.
中华微刺盲蝽对烟粉虱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条件下,通过捕食功能反应试验,结果表明中华微刺盲蝽(Campylomma chinensis Schuh)4龄、5龄若虫和成虫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4龄若虫的功能反应都属于Holling Ⅱ型。并探讨了影响4龄若虫和5龄若虫及成虫捕食作用差别不大的重要因素;建议研究田间影响中华微刺盲蝽种群数量的人为和自然因素,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该虫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盲蝽是棉花的主要害虫,对蔬菜也有较大的危害。本研究利用黑光灯对蔬菜地刺吸式害虫进行调查,共发现刺吸式害虫6个科17种,其中以中黑盲蝽(Apolygus suturalis Jakovlev)和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为主要害虫。同时研究了蔬菜地中黑盲蝽和绿盲蝽的数量和种群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中黑盲蝽和绿盲蝽在孝感市云梦县1年发生4~5代,中黑盲蝽发生高峰期为6~8月,绿盲蝽发生高峰期为9月。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有效的光诱棉盲蝽途径,选择绿光灯和普通黑光灯2种光源的全自动虫情测报灯连续进行了2年多代棉盲蝽成虫灯光诱测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绿光灯和普通黑光灯2种光源的全自动虫情测报灯均能诱到棉盲蝽成虫,且绿光灯效果优于黑光灯。绿光灯对于绿盲蝽的诱捕量大于三点盲蝽和中黑盲蝽的诱捕量。  相似文献   

11.
二化螟幼虫抗药性相关酶系的组织及亚细胞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二化螟幼虫体内抗药性相关酶系的组织及亚细胞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二化螟幼虫体内的解毒酶均以脂肪体和消化道组织中的活性较高,而血淋巴中的活性明显较低;乙酰胆脂酶在各组织中均检测到酶活性,其中以消化道的比活力最高,而脂肪体、体壁和血淋巴中的比活力相当;从亚细胞分布来看,MFOs和AChE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和细胞碎片、线粒体和微粒体等有膜的亚细胞结构中,而胞质溶液的活性明显较低;GSTs和Care均以胞质溶液中的比活力最高,其次为线粒体、细胞核和碎片,微粒体的比活力最低。  相似文献   

12.
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参与多种细胞功能的蛋白,具有参与初生代谢、次生代谢、除草剂解毒作用和保护植物免受氧化损伤及异源物质隔离等作用。同时,它又能作为配体蛋白在植物激素代谢方面发生作用。文章对GSTs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概述,并详细阐述了国内外植物GSTs的研究,特别是在参与植物非生物胁迫方面的进展,以期对植物抗逆基因工程的研究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毛蟹、黄旦、铁观音、肉桂和福鼎大白茶5个茶树品种上假眼小绿叶蝉成虫3种抗药性相关酶系,即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羧酸酯酶(CarE)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及其分布.黄旦、福鼎大白茶上假眼小绿叶蝉成虫的GSTs和CarE活性较高、AChE敏感性较低,其他3个品种的GSTs和CarE活性较低、AChE敏感性较高;各种酶活性分布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说明茶树品种对假眼小绿叶蝉的个体分化及抗性的产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谷胱甘肽S-转移酶是昆虫体内重要解毒酶,对昆虫抗药性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转录组测序获得黏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cDNA序列,命名为MsGSTe1(GenBank登录号:MH700949)。cDNA全长1 082 bp,包含一个651 bp开放阅读框,编码216个氨基酸,氨基酸等电点为4.75,分子质量为24.679 ku,具有一个GST N端结构域和一个GST C端结构域。经不同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处理不同时间后,MsGSTe1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下调。处理24和48 h,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显著提高。不同剂量高效氯氟氰菊酯处理不同时间后,MsGSTe1表达量和GST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处理24 h,各剂量处理MsGSTe1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上调,且酶活性提高。处理48 h,与对照相比,各剂量处理酶活性显著提高,但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差异,表明MsGSTe1参与黏虫对高效氯氟氰菊酯的解毒代谢。  相似文献   

15.
镉胁迫下两种水稻GSH和GST应答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转硫酶(GST)是水稻解毒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水培法研究了耐性不同的两种水稻(特优559和K优818)在不同程度镉(Cd)胁迫下GSH和GST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Cd处理导致两种水稻生物昔减少、Cd吸收积累增加,水稻根部Cd含量和积累量均高于地上部,但Cd从水稻根部向地上部的转运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耐性较弱的特优559的Cd转移率(S/R)随处理Cd浓度提高而上升,而耐性较强的K优818则恰好相反,将Cd更多地钝化在根部.两种水稻GSH和GST的变化趋势也有所不同,Cd胁迫使特优559的GSH含量和GST活性显著增加,而K优818的GSH在低浓度Cd处理时出现了小幅下降,但其GST活性变化与特优559相似,根部增幅更为显著.以上结果说明,水稻GSH和GST在Cd解毒和钝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其应答机制存在着一定的基因型差异,这可能与两品种GST同功酶的组成、表达和功能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6.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of exogenously applied proline and glycinebetaine (betaine) in antioxidant defense and methylglyoxal (MG) detoxification system in mung bean seedlings subjected to salt stress (200 mmol·L−1 NaCl, 48 h). Seven-day-old mung bean seedlings were exposed to salt stress after pre-treatment with proline or betaine. Salt stress caused a sharp increase in reduced glutathione (GSH) and oxidized glutathione (GSSG) content in leaves, while the GSH/GSSG ratio and ascorbate (AsA) conten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glutathione reductase (GR),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PX),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 and glyoxalase II (Gly II) activities were increased in response to salt stress, while the mono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 (MDHAR), 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 (DHAR), catalase (CAT) and glyoxalase I (Gly I) activities sharply decreased with an associated increase in hydrogen peroxide (H2O2) and lipid peroxidation level (MDA). Proline or betaine pre-treatment had little influence on nonenzymatic and enzymatic components as compared to those of the untreated control. However, proline or betaine pre-treated salt-stressed seedlings showed an increase in AsA, GSH content, GSH/GSSG ratio and maintained higher activities of APX, DHAR, GR, GST, GPX, CAT, Gly I and Gly II involved in ROS and MG detoxification system as compared to those of the untreated control and mostly also salt-stressed plants with a simultaneous decrease in GSSG content, H2O2 and MDA level. These results together with our previous results suggest that coordinate induction of antioxidant defense and glyoxalase system by proline and betaine rendered the plants tolerant to salinity-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in a synergistic fashion.  相似文献   

17.
分别用对应LC_(15)、LC_(10)和LC_5浓度的茚虫威处理斜纹夜蛾3龄幼虫,探讨亚致死浓度茚虫威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茚虫威处理后斜纹夜蛾化蛹率、羽化率和孵化率均明显下降,且经LC_(15)浓度处理后成虫寿命以及单雌产卵量皆显著低于对照,说明亚致死浓度茚虫威对斜纹夜蛾当代和下一代的种群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亚致死浓度茚虫威处理斜纹夜蛾3龄幼虫后,斜纹夜蛾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以及多功能氧化酶O-脱甲基活性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说明亚致死浓度茚虫威对这3种解毒酶活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以高抗虫、中等抗虫和低抗虫转双抗基因三倍体毛白杨(7号、10号和26号)的叶片饲养4龄的杨扇舟蛾幼虫,4 h、12 h2、4 h4、8 h7、2 h和96 h后分别测定其中肠内的解毒酶和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用7号叶片饲养的幼虫中肠的酯酶、羧酸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受到明显的抑制,10号叶片饲养的幼虫次之,26号叶片饲养的幼虫的这些酶抑制不太明显。中肠的淀粉酶也是如此。但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蛋白酶活性变化比较复杂,24h时出现峰值,随后下降。其中7号叶片饲养的幼虫最明显,10号叶片饲养的幼虫次之,但26号叶片饲养的幼虫的蛋白酶变化不明显。转基因杨叶片对幼虫中肠的解毒酶和消化酶活性的抑制可能是其杀虫机制。  相似文献   

19.
旨在研究加倍杀对敌敌畏的增效机理。以黄粉虫为试虫,探究敌敌畏与加倍杀混配后对试虫表皮穿透量及乙酰胆碱酯酶、蛋白水解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倍杀质量分数为20%时,对敌敌畏具有明显增效作用,增效比为2.51。增效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加倍杀能促进敌敌畏对试虫表皮的穿透,使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率升高,增强乙酰胆碱积累量,导致试虫中毒加剧,但加倍杀对乙酰胆碱酯酶、蛋白水解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无明显影响。加倍杀对敌敌畏增效明显,增效机理为提高敌敌畏进入昆虫体内的量。  相似文献   

20.
用5种体积分数的黄花蒿精油处理玉米象成虫,测定了处理后不同时间其体内几种酶活力的变化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所有处理组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在处理后2h内均大幅下降,且随着处理体积分数的增大活力降低;处理4h后,5%~20%处理组的活力有所恢复。α-乙酸萘酯酶(α-NACarE)活力在处理后2~12h内呈下降趋势,处理后24h活力逐渐恢复。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力在处理后2h时降低,处理后4h活力有所恢复。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在2h内均大幅下降;处理4h后,5%~20%处理组的POD活力有所恢复,1%处理组在处理后8h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在试虫接触药剂的初期解毒酶活性受到抑制,而后由于机体的抵抗作用,解毒酶活力有所恢复,反映出玉米象成虫对黄花蒿精油存在解毒机制。但是随着精油体积分数的增大,黄花蒿精油较强的毒害作用抑制了解毒酶的活性,解毒酶活力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