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清咽复方水提液的澄清工艺.[方法]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澄清剂用量、药液浓度(生药量:药液量)、絮凝温度分别对出膏率、绿原酸和总皂苷含量的影响,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澄清剂用量对综合指标的影响最大,药液浓度次之.最佳澄清工艺:在药液浓度(生药量:药液量)为1:6(g:mL)时,加入8%B组分和4%A组分,水浴温度80℃.在此工艺条件下,出膏率为19.13%,绿原酸含量为592.81 mg/g,总皂苷含量为473.15 mg/g.[结论]ZTC1+1天然澄清剂对清咽复方水提液的澄清效果良好,且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澄清剂协同超高压处理提高黄酒稳定性的新工艺.[方法]对黄酒酒脚进行成分分析,并采用单因素和复合试验方法,对超高压技术和不同澄清剂对黄酒的稳定性进行了效果比较,测定了黄酒在处理前后主要成分的变化.[结果]试验表明,蛋白质、多酚和铁是引起黄酒浑浊的主要因素;黄酒在300 MPa压力下处理20 min后其稳定性较好,PVPP协同超高压处理后黄酒的稳定性明显提高,稳定性测试后来失光且未出现浑浊沉淀,处理后黄酒pH变化不明显,非糖固形物含量略有增加,总蛋白、多酚、总糖和铁含量均下降.[结论]PVPP与超高压技术联用能有效提高黄酒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不同澄清剂对野草莓果酒澄清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滤后的野草莓酒为原料,采用明胶、皂土、果胶酶、壳聚糖和PVPP作为澄清剂对野草莓果酒进行了单一澄清和复合澄清试验,对加入澄清剂处理后野草莓果酒的透光率、色度、还原糖、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理化指标以及酒液的稳定性进行了测定,并对其感官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单一澄清剂中,壳聚糖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澄清剂,当添加量为2.2g/L时,澄清效果最好,透光率达90.5%;壳聚糖-皂土-PVPP复合澄清剂的澄清效果优于单一澄清剂,其最优组合为壳聚糖2.04g/L、皂土5.48g/L、PVPP 0.94g/L.  相似文献   

4.
采用L_9(3~4)正交试验研究壳聚糖季铵盐(HACC)用量、皂土用量和澄清作用时间对黑莓果酒澄清效果和色度的影响,以果酒澄清度和色度为考核指标确定复合澄清剂澄清处理条件,并通过测定复合澄清剂澄清处理前后黑莓果酒中主要成分含量的变化和热稳定性变化,研究复合澄清剂对黑莓果酒的澄清作用。结果表明,HACC用量0.3 g/L、皂土用量0.1 g/L、作用时间3 d为最佳处理条件。在此条件下,复合澄清剂处理后,果酒中总糖含量、滴定酸含量、乙醇度、有效酸度等变化不显著,总酚、花色苷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显著(P0.05)。澄清处理之后,热稳定性有较大提高。说明复合澄清剂是一种良好有效的黑莓果酒澄清剂。  相似文献   

5.
张树堂  段玉琪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654-10656
[目的]研究采收成熟度对烤烟糖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考察了采收成熟度对烟叶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主要糖分含量的影响及糖分含量与烟叶感官品质的关系,设置了4种采收成熟度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试验表明,4种水溶性糖分中,以葡萄糖所占比例最大,为33% ~40%;果糖次之,占32% ~ 38%;蔗糖较低,占20% ~ 27%;麦芽糖最低,占5%~8%;口感及评吸总分与果糖、葡萄糖、蔗糖、总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以下部叶移栽后(70±3)d,中部叶移栽后(90±4)d,上部叶移栽后(125±5)d采收的处理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和感官品质较好.[结论]研究可为烤烟不同部位选择适当的采收成熟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中亚大麦农艺性状和品质的影响,为大麦耐旱育种以及干旱条件下提高产量与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2个不同抗旱性的中亚大麦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设3个水分处理,测定大麦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籽粒总黄酮含量和总多酚含量.[结果]干旱胁迫对测定的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1)随着干旱胁迫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喷施不同硼肥对草莓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草莓品种‘红颜’为试材,从现蕾期开始分别对草莓喷施清水、硼砂、八硼酸钠4次,于初花期和果实成熟期测定草莓株高、茎粗、叶片面积、叶柄长度等生长指标,于采收期测定草莓单果重等产量指标,于果实成熟期测定VC、含糖量、有机酸等品质指标.[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八硼酸钠促进了草莓植株生长,株高和叶面积较对照处理显著增加,根冠比与对照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喷施硼肥后,草莓单果质量和产量均显著增加,其中,喷施八硼酸钠和硼砂处理单果质量分别较对照处理增重.20.14%和4.86%;产量分别提高较对照处理提高17.28%和4.02%.同时改善了草莓品质,VC、可溶性固形物和糖酸比均较对照处理和硼砂处理显著增加.喷施硼肥后草莓叶片硼素含量升高,表现为八硼酸钠处理>硼砂处理>对照处理.[结论]喷施八硼酸钠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草莓植株生长,显著提高草莓产量,同时可改善草莓品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钙处理对巨峰葡萄夏果日灼病发生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广西一年两收葡萄钙素营养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不同类型、不同浓度钙化合物,在不同时期对巨峰葡萄夏造果进行叶面或果穗喷施处理,测定各处理夏果果实钙素含量、日灼病发生率、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结果]与清水对照相比,钙处理均能显著降低日灼病发生率,降低幅度为17.9%~25.9%;钙处理均显著增加了果实钙含量,增加幅度为11.6%~24.6%;钙处理均提高了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和可溶性总糖含量,显著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结论]钙制剂处理能显著降低巨峰葡萄夏果日灼病发生率,增加果实风味和品质,提高果实商品价值.在广西巨峰葡萄夏果生产中,可在幼果膨大期用1.5%的硝酸钙溶液进行喷穗处理,10 d后再处理一次,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倪志婧  马文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4012-14013,14016
[目的]为甜瓜果酒的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物理条件(自然澄清、冷处理澄清、热处理澄清)和化学澄清剂(蛋清液澄清剂、明胶澄清剂、皂土澄清剂、果胶酶澄清剂)对甜瓜发酵原酒进行初步的澄清,并对处理后的甜瓜果酒的吸光度值、残糖、酸度、酒精度进行了测定,对其沉淀形成及色泽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使用0.8 g/L明胶或者1.2 g/L皂土处理甜瓜果酒澄清效果较好,对果香及酒体影响较小。同时,不同澄清处理方式对甜瓜果酒的酒精度、总酸及残还原糖几乎无影响。[结论]该研究得出的甜瓜果酒色泽淡黄有光泽,有甜瓜特有的果香味,酒香浓郁协调,适口柔和醇厚,体态澄清,无沉淀、无浮膜,各项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符合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10.
果胶酶澄清哈密瓜汁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果胶酶对哈密瓜汁的澄清效果.[方法]以透光率、果胶含量为衡量澄清效果指标,同时考察澄清前后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其中成分的变化,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研究酶加入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解pH值对澄清效果的影响.[结果]各因素对澄清效果影响次序为果汁pH值>果胶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0.02;、酶解pH值4.0、酶解时间1.0 h、酶解温度30℃.澄清后果汁透光率达到9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略有上升,果胶含量降低97.5;,蛋白质含量降低92;,总糖、总酸和VC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果胶酶能有效去除哈密瓜汁中的果胶物质,澄清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响应面法研究对桑葚果酒的主发酵工艺,评价其品质,为新疆桑葚果酒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桑葚品种仟格丽桑葚果为原材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桑葚果酒最优主发酵工艺参数:酵母添加量0.22 g/kg、发酵温度21~23℃、二氧化硫(SO2)添加量为80 mg/kg。并对最优主发酵工艺酿造出的桑葚果酒理化指标、感官风味、挥发性香气进行分析。【结果】桑葚果酒不仅口感佳,且富含总黄酮(2.66 g/L)、花色苷(0.34 g/L)等活性物质,鉴定出桑葚果酒中24种挥发性香气化合物主要挥发性香气化合物,其中酯类物质含量占总香气物质含量的77.86%,其次是醇类物质占19.07%。【结论】桑葚果酒最优主发酵工艺参数:酵母添加量0.22 g/kg、发酵温度21~23 ℃、二氧化硫添加量为80 mg/kg。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桑椹果叶酒发酵工艺参数,为果酒加工企业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黑桑椹和干桑叶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及方差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桑椹果叶酒品质显著的因素,利用响应面法分析各因素对桑椹果叶酒进行感官评分,确定最优的桑椹果叶酒发酵工艺。【结果】单因素实验筛选出原料配比、发酵温度、 初始pH值、 初始糖度4个影响较大的因素,建立4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各因素与桑椹果叶酒感官评分的数学模型Y = 91.36+0.37A-0.198B+1.02C-1.56D+0.45AB-0.43AC-0.67AD+0.33BC-0.25BD+0.90CB-2.96A2-1.85B2-2.53C2-3.02D2【结论】桑椹果叶酒最佳发酵条件为原料配比103.64、发酵温度17.04℃、 初始pH值3.59、 初始糖度21.83%,桑椹果叶酒感官评分最大理论值为91.63分,与模型预测值吻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厌氧时间对桑叶茶γ-氨基丁酸(GABA)等主要成分及其感官品质的影响,优化生产高GABA含量桑叶茶的制作工艺,为生产优质桑叶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农桑12号新鲜柔嫩叶片为材料,分别按绿茶型(S1)和红茶型(S2)加工工艺进行处理,并在杀青和揉捻后设置不同的厌氧时间(2、4和8 h)处理,以厌氧0 h为对照,分析不同厌氧时间处理对桑叶茶GABA等主要成分及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厌氧处理后制得的桑叶茶感官品质优于对照组,S1中以厌氧处理8 h感官品质最优,外形匀整、色泽绿尚亮、净度尚好,香气甜香带有豆香,滋味醇爽回甘,汤色黄绿明亮,叶底柔嫩尚匀整;S2中以厌氧处理2 h的审评得分最高,外形尚匀整、净度尚好、褐尚亮,香气豆香带花香,滋味浓醇,汤色黄且明亮,叶底柔嫩欠匀整。厌氧能有效提高桑叶茶中的GABA含量,随厌氧时间延长至8 h,S1中GABA含量达2.70 mg/g,S2中GABA含量达6.55 mg/g;S1中黄酮含量随厌氧时间延长至8 h时为86.04 mg/g,S2中黄酮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下同),至8 h时为23.14 mg/g。厌氧处理后,S1和S2桑叶茶中色氨酸含量显著提升,至8 h时,分别为4.53和5.07 mg/g。厌氧对S1和S2桑叶茶中5-羟色胺的影响表现不同,S1中5-羟色胺含量在厌氧初期(0~2 h)显著降低,但随着厌氧时间延长逐渐回升且差异逐渐消失;S2中5-羟色胺含量显著提高,厌氧处理8 h后含量为100 ng/g。【结论】高GABA含量桑叶茶类产品开发以鲜叶摊放1.5 h、揉捻30 min、真空厌氧处理8 h、干燥温度80℃的红茶型加工工艺为优,所制得的桑叶茶香气呈甜香带花香,滋味醇和,汤色橙黄明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酿酒酵母多糖对葡萄酒果香酯类物质水解呈香的表观基质效应,探究酿酒酵母多糖在稳定产品果香、延长货架期方面的应用潜力。【方法】以酿酒酵母为材料,利用热水浸提法、碱法提取得到酵母多糖,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解析酿酒酵母多糖的基本组分。配置含有果香酯类物质常规浓度的模拟葡萄酒溶液,并作酵母多糖处理,多糖浓度在0—2.0 g·L-1范围作梯度设置。酵母多糖对果香酯类物质挥发性的影响采用静态顶空方法分析,随后不同处理模拟酒在4℃下贮藏6个月,定期取样监测果香酯类物质的含量变化。最后通过感官分析评价6个月后不同处理模拟酒的香气特征。【结果】通过仪器分析得到酿酒酵母多糖总多糖含量占比为(72.61±3.29)%,蛋白质含量占比为(11.20±0.02)%,其主要单糖组成为甘露糖和葡萄糖,二者的摩尔比1.790∶1;该多糖的高分子量组分为18、163和21 819 kD,低分子量组分为576 Da。静态顶空分析方法表明,多糖处理可以降低模拟酒中乙酸酯的挥发性,以0.8 g·L-1的多糖处理效果最好;而多糖处理可以提高模拟酒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一株具有烟草甲毒杀作用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在醇化过程中对烟叶的影响,为烟叶仓库中应用Bt菌剂防控烟草甲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0.1 g Bt菌剂处理1 kg烟叶的比例作处理,以未喷施Bt菌剂的烟叶作为对照,在仓库中贮藏12个月后,每隔...  相似文献   

16.
葡萄酒中植物乳杆菌苹果酸-乳酸发酵潜能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对赤霞珠葡萄酒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Malolactic Fermentation,MLF)的过程,评价植物乳杆菌的苹果酸-乳酸发酵潜能,旨在开发潜在的葡萄酒植物乳杆菌商业苹果酸-乳酸发酵启动剂。【方法】以从新疆本土葡萄酒中筛选得到的糖苷酶活性较高的4株植物乳杆菌CS-1、XJ-14、XJ-25和XJA-2为研究对象,对未经过MLF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分别进行MLF,试验设置对照组(未进行MLF)。比较4株植物乳杆菌在葡萄酒MLF过程中菌株的生长情况、苹果酸含量的变化及MLF前后葡萄酒香气成分的差异,全面评价植物乳杆菌的苹果酸-乳酸发酵潜能。【结果】4株植物乳杆菌在葡萄酒MLF过程进行前6 d,菌密度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而接种6 d后,菌密度的下降趋势开始放缓;所有菌株均表现出良好的降酸能力,XJA-2的降酸能力略高于其余菌株,15 d内能够将葡萄酒中苹果酸浓度由2.3 g·L-1降至1.0 g·L-1左右,但所有菌株均未能完成MLF;菌株XJ-25处理组能够显著降低原酒中的生青味等不愉悦的香气并带来更加浓郁的花香及果香,XJ-14处理组同样能够降低葡萄酒的生青味,但花香果香相对XJ-25较弱,而菌株CS-1处理组和菌株XJA-2处理组均略微降低了原酒中的生青味,但由于化学味和植物味水平的提升,掩盖了原酒本身的花香和果香。【结论】利用植物乳杆菌XJ-25启动MLF有利于乙醇酯类香气物质的释放,增强了葡萄酒的果香及花香特征,相对于其余3株植物乳杆菌菌株更有利于提高葡萄酒香气质量。因此,植物乳杆菌XJ-25具有开发为商业发酵剂的潜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优选发酵毕赤酵母(Pichia fermentans)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混合发酵对‘爱格丽’(Ecolly)干白葡萄酒的增香作用,优化干白葡萄酒的酿造工艺。【方法】将发酵毕赤酵母菌株H5Y-28与酿酒酵母菌株F5以10﹕1、4﹕1、1﹕1、1﹕4、1﹕10比例接种,进行模拟葡萄汁的混合发酵,并以酿酒酵母纯发酵为对照,发酵过程中监测酵母的活菌数、总菌数,建立菌体生长动力学模型。按相同接种比例进行爱格丽干白葡萄酒的发酵应用,以酿酒酵母纯发酵和添加发酵毕赤酵母胞外酶处理作为对照,酿造次年4月,对所酿葡萄酒酒样进行香气的感官分析和GC-MS分析。【结果】菌体生长动力学表明,随着发酵毕赤酵母接种比例的升高,其存活数量和存活时间明显增加,但优选菌株H5Y-28的高比例(10﹕1、4﹕1)接种处理会降低酿酒酵母的最大生长数量。感官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发酵有利于增强‘爱格丽’葡萄酒的果香和花香,尤其是热带水果香气,但高发酵毕赤酵母接种比例(10﹕1)会给葡萄酒带来较强的生青味,而酒样1﹕1、4﹕1仅引入较弱的生青味。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香气成分的含量随着发酵毕赤酵母接种比例的升高而增加,尤其是萜烯类和C13-去甲类异戊二烯化合物。此外,添加胞外酶能显著提高葡萄酒品种香气的含量,尤其是C13-去甲类异戊二烯化合物的含量(高于纯酿酒酵母发酵酒样90%)。混合发酵显著增加了酒样中发酵香气中的乙酸酯、C6-C12脂肪酸及其酯类、异戊醇与苯乙醇的含量。与单一酿酒酵母发酵酒样相比,1﹕1接种比例有助于提高酒样中26%品种香气成分和39%发酵香气成分的含量,尤其是显著地提高了中链脂肪酸乙酯的含量(40%)。【结论】毕赤酵母与酿酒酵母1﹕1接种处理不影响酿酒酵母生长,且具有较强的增香酿造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不同采收期对新疆焉耆盆地酿酒葡萄及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对新疆焉耆盆地酿酒葡萄及葡萄酒的影响,为确定酿酒葡萄最佳采收期提供依据。【方法】以葡萄转色期后、不同采收时段的5种红色酿酒葡萄果实和葡萄酒为研究对象,测定果实品质和葡萄酒理化指标,分析不同指标和葡萄最佳采收期之间的关系。【结果】果实品质:梅鹿辄和赤霞珠果实的纵径、横径以及单果重随着采收日期的推移总体均呈现先逐渐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黑比诺、北玫和北红果实的纵径、横径以及单果重随着采收日期的推移逐渐增大。葡萄果实pH、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和糖酸比都呈逐渐增大趋势。可溶性固形物从高到低为梅鹿辄>北红>北玫>赤霞珠>黑比诺。酿造品质:各品种的pH和酒精度随着采收日期的推移,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酿制的酒样中,黑比诺的总糖含量最高为5.48 g/L,赤霞珠的总糖含量最低为3.71 g/L,均符合GB/T15037-2006葡萄酒分类标准。【结论】在新疆焉耆盆地地区梅鹿辄和赤霞珠的最佳采收期在8月25日,黑比诺、北玫和北红的最佳采收期在8月28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烤烟型卷烟感官质量与烟气主要化学成分的关系,为烤烟型卷烟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75份烤烟型卷烟烟气烟碱量、焦油量、一氧化碳量和感官质量得分为研究对象,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回归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烤烟型卷烟样品焦油量、一氧化碳量和烟气烟碱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1.39、12.39和0.96 mg/支,变异系数分别为19.35%、20.02%和21.72%;感官质量指标中杂气的变异系数最大(10.76%),其余指标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00%。卷烟5项感官质量指标均与烟气一氧化碳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下同),与烟气烟碱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杂气得分与焦油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下同)。通过通径分析,卷烟烟气烟碱量对各项感官质量指标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均较大。通过回归分析,感官质量指标与3种烟气化学成分均有极显著多重线性回归关系。卷烟烟气主要化学成分与香气、谐调、刺激性和余味得分的灰色关联系数排序为焦油量>烟气烟碱量>一氧化碳量,与杂气得分的灰色关联系数表现为烟气烟碱量>焦油量>一氧化碳量。卷烟烟气主要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指标的3组典型变量均达显著水平。【结论】烤烟型卷烟烟气烟碱量对感官质量的直接影响较大,焦油量与感官质量指标中的香气、谐调、刺激性和余味关联度较大。在烤烟型卷烟生产中,应协调好烟气主要化学成分与卷烟感官质量的关系,在“降焦减害”的同时,采取措施保持卷烟感官质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密集烘烤过中稳温时间对上部烟叶香气质量的影响,为提高烟叶香气质量及密集烘烤工艺的优化与完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上部叶为试验材料,在气流下降式烤房对比研究42℃和54℃两个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对上部烟叶致香物质和化学成分含量及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适当延长稳温时间有助于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提高;当以42℃持续12 h、54℃持续12 h进行烘烤时,其致香物质总量、棕色化反应产物类、类西柏烷类、类胡萝卜素类致香物质和新植二烯含量最高,且明显提高巨豆三烯酮总量(19.970 μg/g);并且能够显著降低上部烟叶的烟碱和淀粉含量,使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增加,糖碱比和氮碱比较适宜,其感官评吸得分最高。【结论】42℃和54℃均持续12 h能明显改善上部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提高上部烟叶的香气质量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