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长江水系中5种野生鱼类肌肉脂肪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长江水系中铜鱼coreius heterodon、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长鳍吻鮈Rhinobio ventralis和圆筒吻鮈Rhinogobio cylindricus 肌肉中的脂肪酸组成与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种鱼类肌肉中均含有C14:0、C16:0、C18:03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23.90%~56.10%;5种鱼类单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20.60%~58.93%,其中圆口铜鱼、长薄鳅和长鳍吻鮈含有C16:0、C18:0、C20:0、C22:14种单不饱和脂肪酸,而铜鱼和圆筒吻鮈含有C16:0、C18:0、C20:13种单不饱和脂肪酸;5种鱼类肌肉中均含有C18:2ω6、C18:3ω3、C20:4ω6、C20:5ω3、C22:5ω3、C22:6ω36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14.22%~27.25%.圆筒吻鮈C20:5ω3(EPA)含量为14.80%,远高于其它几种鱼类;长鳍吻鮈C22:6ω3(DHA)含量最高,为5.10%.  相似文献   

2.
通过投喂添加卵磷脂和深海三文鱼油的饲料,研究了2种油脂对雌蟹卵巢发育及脂质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2种油脂均能够明显增加河蟹体重,显著提高河蟹的卵巢指数、卵母细胞直径、卵巢及肝胰腺总脂含量;添加卵磷脂后C16∶0和C16∶1脂肪酸含量明显下降,C18∶1脂肪酸含量明显上升,C18∶2脂肪酸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添加鱼油后,显著升高C20∶5和C22∶6脂肪酸水平;卵磷脂和鱼油同时加入,C16∶0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C20∶5和C22∶6脂肪酸水平显著升高(P<0.05)。充分说明了这2种油脂均能明显促进河蟹的卵巢发育。  相似文献   

3.
晏妮  胡晓红  陈椽 《湖北农业科学》2014,(13):3019-3021
为筛选具有产油潜力的能源微藻,从贵州不同淡水环境中分离纯化了10种淡水微藻(4种绿藻,4种硅藻,2种蓝藻)并对其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种含油淡水微藻的总脂含量为2.92%~20.82%,有3种总脂含量超过10%;脂肪酸组成上,均以C16和C18脂肪酸含量丰富,其中蓝、绿藻门C18∶4脂肪酸含量最高,均超过50%,其次为C18∶1脂肪酸和C18∶2脂肪酸,硅藻门除舟形藻外,C16∶0和C16∶1脂肪酸含量较高,针杆藻属检测出少量C22∶0和C20∶4脂肪酸。10种淡水微藻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占总脂肪酸的50%以上,蓝、绿藻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8%以上。  相似文献   

4.
为探求宽体沙鳅及中华沙鳅亲鱼性腺发育对脂肪酸的需求,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等方法分析了野生宽体沙鳅和中华沙鳅肌肉、肝脏、卵组织中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宽体沙鳅和中华沙鳅肌肉中脂肪酸种类丰富,均含23种脂肪酸,而其卵组织中只检测到18种脂肪酸.肌肉中C18:1n-9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C16:0及C22:5n-3,而在卵组织中C16:0含量最高,其次为C18:1n-9及C22:6n-3.宽体沙鳅和中华沙鳅卵组织中C22:5n-3、C20:5n-3、C20:4n-6、PUFA及∑n-3 PUFA所占比例显著高于肌肉和肝脏(P<0.05).因此,C22:6n-3、C20:5n-3、C20:4n-6等PUFA是宽体沙鳅和中华沙鳅亲鱼性腺发育的重要营养素,为提高宽体沙鳅和中华沙鳅亲鱼卵子的质量,应在亲鱼培育饲料中添加上述脂肪酸.  相似文献   

5.
选用20头体质量、产奶量、泌乳日龄相近的头胎健康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单一秸秆组(CS)和混合粗饲料组(MF),预试期2周,试验期4周.研究2种日粮类型对泌乳中期奶牛血液脂肪酸组成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S组相比,饲喂前,MF组奶牛静脉血浆C18∶3、NEFA含量显著升高(P=0.001,P=0.04),t11C18∶1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P=0.02);动脉血液中C16∶0、C18∶3、NEFA的含量显著高于CS组(P=0.03,P<0.002,P<0.05).饲喂后,MF组奶牛静脉血浆中c9c12C18∶2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UFA、PUFA含量显著升高(P=0.04,P=0.049),SFA含量显著降低(P=0.04);动脉血液中C14∶1、C18∶3、C16∶1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CS组(P=0.02,P=0.014,P<0.009).2个处理组之间奶牛血液其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表明2种日粮类型对奶牛血液脂肪酸组成和能量代谢影响较小,但可提高奶牛血液中必需脂肪酸C18∶3含量.  相似文献   

6.
采用无机基质盆栽,研究不同氮浓度水平(5、10、15和20 mmol·L-1) 对青花菜叶片膜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花菜叶片含有单半乳糖甘油二酯(MGDG) 、双半乳糖甘油二酯(DGDG) 、磷脂酰甘油(PG) 、硫代异鼠李糖甘油二酯(SQDG) 、磷脂酰胆碱(PC) 和磷脂酰乙醇胺(PE) 6种膜脂,同时检测出7种主要脂肪酸(C16:0、C16:2、C16:3、C18:0、C18:1、C18:2和C18:3) .MGDG和PC相对含量随氮浓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在氮浓度为15 mmol·L-1时达到最高;而DGDG相对含量却随氮浓度增加而显著降低.当氮浓度为20 mmol·L-1时,有利于PG和SQDG相对含量的提高,却显著降低了PE相对含量.增加氮浓度,有利于青花菜叶片总脂肪酸的积累,同时提高C16:0、C16:2和C18:3的相对含量.通过单膜脂的脂肪酸分析发现,MGDG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其中C18:3和C16:3为主要组分,增加氮浓度有利于MGDG中不饱和与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提高.因此适度增加氮浓度水平有利于青花菜叶片中膜脂MGDG、PG、SQDG和Pc的合成及不饱和脂肪酸的积累,从而有利于叶片的光合作用及对环境适应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基于脂肪酸差异的有机猪肉溯源识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机猪肉的真假鉴别是优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难点.利用脂肪酸作为表征因子,对有机猪肉的真实性进行溯源识别的方法进行研究.利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测定了有机和普通猪肉中21种脂肪酸.样品用氯乙酰-甲醇甲酯化,正己烷提取,CP7420毛细管柱(100 m×O.25 mm,0.25 μm)分离,高纯氮作载气;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1种脂肪酸含量中,C12:0、C15:0、C16:0、C16:1、C18:2n6t、C18:2n6c、C18:3(n3)、C20:1、C21:0、C20:3(n6)、C22:0、C20:5(n3)、C24:0、C24:1、C22:6(n3)有显著差异;利用SPSS软件分析原始数据,建立了有机猪肉溯源识别模型,作判别分析和交叉验证,有机猪肉的正确判别率达到了100%;同时利用Origin软件作有机和普通猪肉PCA图.结果表明有机猪肉能够有效溯源识别.  相似文献   

8.
以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组培生根苗为试材,研究了50、100和150 mmol/L NaCl胁迫对质膜总固醇、质膜微囊脂肪酸组成及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0和100 mmol/L NaCl处理导致叶片中质膜总固醇摩尔质量浓度升高,150 mmol/L NaCl处理后固醇摩尔质量浓度与对照组无差异,而根中质膜总固醇摩尔质量浓度变化不显著。构树幼苗根部质膜以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棕榈酸(C16:0)摩尔分数最高,占52.75%;其次为硬脂酸(C18:0)、山萮酸(C22:0)等。不饱和脂肪酸有棕榈油酸(C16:1)、反油酸(C18:1n9t)、油酸(C18:1n9c)、花生四烯酸(C20:4n6)等。与根中不同,叶片质膜中的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居多,如棕榈油酸(C16:1)、反油酸(C18:1n9t)、油酸(C18:1n9c)和花生四烯酸(C20:4n6),饱和脂肪酸仅有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两种。NaCl处理后,根部和叶片脂肪酸各组分配比发生了明显变化。根中饱和脂肪酸摩尔分数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摩尔分数降低。而叶中反油酸(C18:1n9t)和硬脂酸(C18:0)摩尔分数显著升高。与根中相似,叶片质膜脂肪酸不饱和指数(IUFA)在NaCl胁迫后降低,同时根部和叶片质膜流动性均随之下降。总之,高浓度NaCl(150 mmol/L)处理引起构树质膜脂肪酸组成变化,表现为脂肪酸饱和度增加和质膜流动性下降。质膜膜脂对盐胁迫环境的响应研究,可为质膜参与植物耐盐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泥鳅的营养价值,采用气相色谱仪对泥鳅肌肉脂肪酸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泥鳅肌肉中含有11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5种,不饱和脂肪酸6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31.81%,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68.15%,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34.4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33.69%;泥鳅肌肉中主要由C18:2n-6、C18:1和C16:0脂肪酸组成,C18:2n-6脂肪酸含量最高。泥鳅肌肉脂肪酸种类组成与其他几种鱼类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小鼠肝中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小鼠肝中脂肪酸的含量,分析肝脏中脂肪酸组成与NAFLD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连续6周饲喂高脂饲料并结合每周皮下注射2次CCl4的方法诱导C57BL/6J小鼠的NAFLD。小鼠肝脏中脂肪酸经乙醚提取和BF3/甲醇溶液衍生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 (GC-MS) 选择离子方式进行检测。样品中脂肪酸通过检索质谱数据库和脂肪酸标准品的保留时间进行定性分析,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病理学检查表明成功诱导C57BL/6J小鼠的NAFLD。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小鼠肝中C14:0、C16:0、C18:0和C20:3含量显著升高 (P<0.01),C15:0、C18:1、C18:2和C18:3 (n-3)含量显著降低 (P<0.01),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增加(P<0.01),其余类别的脂肪酸均显著降低 (P<0.01)。n-6 和 n-3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产物/前体比值显著升高(P<0.01),n-6/n-3 PUFA [C20:4/(C20:5+C22:6)]的比值显著降低 (P<0.01)。【结论】NAFLD小鼠肝脏中SFA含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减少以及 n-6 PUFA与 n-3 PUFA代谢紊乱不仅是NAFLD产生的效果,也是促进NAFLD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长臀鮠肌肉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长臀鮠的营养价值,对其肌肉脂肪酸的组成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臀鮠肌肉中含有11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4种,不饱和脂肪酸7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33.96%,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66.03%,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50.49%,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15.54%.长臀鮠肌肉脂肪酸主要由C18:1、C16:0和C18:2n-6脂肪酸组成,这3种脂肪酸质量分数总和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80.44%,C18和C16脂肪酸含量最高.长臀鮠肌肉脂肪酸种类组成与其他几种鱼类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红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亲鱼不同组织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以期为优化红罗非鱼亲鱼的饲料和饲养方式,提高精子、卵子产量和质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红罗非鱼亲鱼各组织中含量较高脂肪酸有C16:0、C16:1n-7、C18:0、C18:1n-9和亚油酸(C18:2n-6),占总脂肪酸的70%以上(精巢除外),雌鱼肌肉组织中含较高的C22:4n-6,肝胰脏组织中含较高的C22:4n-6和花生四烯酸(C20:4n-6),卵巢组织中含较高的C22:5n-3。此外还含有少量的亚麻酸(C18:3n-3)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雌鱼各个组织的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种类组成基本相同,而雄鱼性腺中SFA和MUFA含量与其他组织差异显著(P<0.05);雌鱼性腺的脂肪酸种类比雄鱼多6种;雌雄鱼腹脂和雄鱼肝胰脏中主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均为C18:2n-6,雌鱼肌肉和肝胰脏中主要的PUFA为C18:2n-6、C20:4n-6和C22:4n-6,雄鱼肌肉中主要的PUFA为C18:2n-6和ARA,雌鱼卵巢中主要的PUFA为C18:2n-6、C20:3n-6、ARA、C22:5n-3和C22:6n-3(DHA),雄鱼精巢中主要的PUFA为C18:3n-6和C18:3n-3。红罗非鱼雌雄亲鱼腹脂、肝胰脏及肌肉的脂肪酸含量均为:MUFA>SFA>PUFA,卵巢为:MUFA>PUFA>SFA;雌雄亲鱼各组织PUFA含量均为性腺最高,腹脂最低;亚油酸在红罗非鱼各组织中含量显著高于亚麻酸(精巢除外)(P<0.05);EPA仅在雌亲鱼腹脂中检测到;DHA仅在红罗非鱼性腺中有一定含量;红罗非鱼四种组织n-3/n-6均小于1(精巢除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国荷斯坦牛脂肪酸脱氢酶2(FADS2)基因编码区c.908CT突变对泌乳性能和乳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方法】以江苏某大型奶牛场865头中国荷斯坦牛为材料,用飞行时间质谱法对FADS2基因编码区c.908CT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并用最小二乘模型分析该位点对泌乳性状和乳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FADS2基因c.908CT位点有3种基因型:CC、CT和TT,优势基因型为CT型,C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关联分析发现,该位点对日产奶量、体细胞评分(SCS)及乳脂、乳糖、总固体含量5个性状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乳蛋白和乳中尿素氮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多重比较表明:CC型个体日产奶量及乳糖、总固体含量均显著低于TT型个体,而SCS显著高于CT和TT型个体;该位点突变对乳中C14:1、C16:0、C16:1、C18:0、C18:3等5种脂肪酸含量和C14、C16和C18不饱和指数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TT基因型个体乳中C16:1含量、C16和C18不饱和指数极显著高于CC和CT型个体(P0.01)。【结论】FADS2基因编码区c.908CT突变对中国荷斯坦牛泌乳性能和乳中脂肪酸组成有重要影响,TT基因型具有较高的日产奶量、总固体和C16:1含量及C16和C18不饱和指数。  相似文献   

14.
通过投喂添加卵磷脂和深海三文鱼油的饲料,研究了2种油脂对雌蟹卵巢发育及脂质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2种油脂均能够明显增加河蟹体重,显著提高河蟹的卵巢指数、卵母细胞直径、卵巢及肝胰腺总脂含量;添加卵磷脂后C16:0和C16:1脂肪酸含量明显下降,C18:1脂肪酸含量明显上升,C18:2脂肪酸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  相似文献   

15.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设计,采集奶牛乳汁,乳中脂肪酸经甲酯化后,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乳中脂肪酸成分,分析高、低乳品质奶牛乳中不同来源脂肪酸含量差异。结果表明,乳中主要脂肪酸为己酸、辛酸、癸酸、月桂酸、豆蔻酸、9-顺十四烯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反式亚油酸、亚油酸、γ-亚麻酸、α-亚麻酸。低乳品质奶牛组乳中C10:0以及C12:0等在乳腺分泌细胞中从头合成脂肪酸在乳脂肪中所占含量显著高于高乳品质奶牛组(P<0.05);而在高乳品质奶牛乳中C16:1、C18:2n6t、C18:2n6c和C18:3n6等主要从血液中摄取长链脂肪酸含量则显著高于低乳品质奶牛姐(P<0.05),其中C16:1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高乳品质奶牛乳中含有更多不饱和脂肪酸,与血液运输来源及瘤胃微生物氢化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6.
在日粮中添加一定水平的豆油和鱼油混合物(SFO)是增加羊奶中脂肪酸(FA)生物活性的一个有效营养策略。研究旨在探讨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SFO对奶的化学组成、FA含量以及血液中FA含量的影响。将奶山羊12只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饲粮中不添加豆油和鱼油,试验组在饲粮中添加豆油55.5 g·d-1·只-1和鱼油11.1 g·d-1·只-1。研究表明,添加SFO对产奶量和乳脂率没有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血液中trans-11 C18:2(VA)、cis-9、trans-11 C18:2共轭亚油酸(CLA)、trans-10、cis-12、C18 2 CLA、C20 5n-3(EPA)和C22:6n-3(DHA)显著提高(P<0.05),而C14 0、C15 0、C16 0和C18 0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在饲料中添加SFO可以增加VA、cis-9、trans-11 C18:2 CLA、trans-10、cis-12、C18 2 CLA、EPA、DH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n-3 FA的含量,降低了短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的含量、饱和与不饱和的比例及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在羊饲粮(在精料中混有适当草料)中添加SFO可以提高奶中FA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日粮中添加整粒油籽对绵羊体脂主要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粮中分别添加相当于40.0 g粗脂肪的油菜籽、油葵籽、红花籽和亚麻籽,饲喂成年母羊35 d后屠宰,用气相色谱技术测定了羊体背最长肌、肾脏脂肪和尾部脂肪的主要脂肪酸(FA)组成,结果表明:日粮对肌肉中FA组成的影响较对脂肪组织的大;在所测定的3个部位中,C14∶0最为稳定,不受日粮影响;在脂肪组织中,C16∶1、C18∶1也不受日粮的影响,但肌肉中C18∶1含量因添加红花籽显著增大;添加亚麻籽有提高脂肪组织中C18∶3的趋势,其余油籽有使各部位C18∶3含量下降的趋势,以油葵组下降最为明显;除油菜籽(富含C18∶1)外,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油籽有使C16∶0降低的作用.羊体不同部位脂肪酸组成存在较大的差异:C18∶1在尾脂中的含量极显著或显著地(多数情况为极显著)高于其它部位,而肾脏中含量最低;C16:1在不同部位的差异与C18∶1相同;C16∶0、C18∶0以尾脂中最低;C18∶2的含量在肌肉中最低.从尾部、肌肉到肾脏,不饱和脂肪酸(UFA)的比例降低,而饱和脂肪酸(SFA)的比例上升.不管在何部位,C18∶1在所有脂肪酸中所占比例最高;C18∶0在肾脏脂肪中占第2位,在肌肉和尾脂中占第3位,而C16∶0在肾脏居第3位,在其余部位居第2.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栅藻(Scenedesmus)SP-01在NaCl胁迫条件下抗氧化酶活性、色素含量和脂肪酸组分的变化,明确其对盐胁迫条件的适应性,为揭示藻类抗氧化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分别设置0(对照)、0.01、0.05、0.10、0.20、0.60 mol/L6个NaC1浓度处理,将栅藻培养15d后,测定其细胞内抗氧化酶SOD和CAT活性、色素和脂肪酸组分的变化,探讨栅藻SP-01应对胁迫条件的抗氧化机制.[结果]随培养基中NaCl浓度的升高,栅藻细胞中SOD和CAT活性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均以对照处理的酶活性最高,而以NaC10.20 mol/L处理最低,分别为57.94和2.94 U/mg.栅藻细胞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总脂肪酸含量均随NaCl浓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当NaC1分别为0.20和0.l0mol/L时均达最高.栅藻细胞中主要脂肪酸成分为C16∶0、C16∶1、C16∶2、C16∶3、C18∶0、C18∶1、C18∶2和C18∶3,其中以C18∶1占总脂肪酸含量的比例最高,而C16∶1、C16∶2和C16∶3较低.[结论]盐胁迫对栅藻细胞中抗氧化酶SOD和CAT活性及色素和脂肪酸的影响相反;适宜的盐度有利于栅藻细胞的生长和代谢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脂蛋白脂酶(LPL)基因多态对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PCR-SSCP法和DNA直接测序相结合对鸭LPL基因内含子5和外显子8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鸭脂肪酸组成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内含子5中有4个SNP位点,分别位于243位(T→A)、244位(A→T)、265位(G→A)和269位(G→A);外显子8中有1个SNP位点,位于1 251位(T→C),为沉默突变。2个多态座位产生3种聚合基因型:AA/TT、AB/TC和BB/CC;经关联分析,等位基因A/T的脂肪酸月桂酸(C12:0)、豆蔻酸(C14:0)、棕榈酸(C16:0)、棕榈烯酸(C16:1)、十七烷酸(C17:0)、亚油酸(C18:2)、花生一烯酸(C20:1)、花生三烯酸(C20: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必需脂肪酸(EFA)含量与等位基因B/C间存在显著加性效应(P0.05),不饱和脂肪酸(UFA)间存在显著显性效应(P0.05)。等位基因A/T的脂肪酸组成更有利于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红罗非鱼(Oreochromissp.)稚鱼、雌雄亲鱼的肌肉脂肪酸组成,为红罗非鱼的生物学研究及科学养殖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常规的化学分析方法及气相色谱技术检测红罗非鱼稚鱼与雌雄亲鱼肌肉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变化。【结果】从红罗非鱼稚鱼肌肉中检测出10种脂肪酸,雌雄亲鱼肌肉中检测出16种脂肪酸,以C16:0、C16:1、C18:0、C18:In.9、C18:2n.6的含量较高,占总脂肪酸含量的84%以上。红罗非鱼肌肉脂肪酸含量因生长期和性别不同而异,C20:5n.3(EPA)和C22:6n.3(DHA)在稚鱼肌肉中未能检出,雌亲鱼肌肉中含有少量(0.47%h和0.65%),雄亲鱼肌肉含量丰富(1.39%和2.33%);红罗非鱼稚鱼和雄性亲鱼肌肉中,脂肪酸含量次序为:饱和脂肪酸含量(ESFA)〉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UFA),雌性亲鱼肌肉中:∑MlIFA〉∑SFA〉∑PU-FA。【结论】红罗非鱼稚鱼阶段主要依靠∑sFA提供能量以满足其生长所需,雌雄亲鱼则依靠∑MuFA和∑PuFA来提高其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