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摘要:本文结合现阶段重庆市农村建设用地的实际情况,通过构建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并确定指标权重。后结合GIS技术分析了重庆全市1999-2007年及全市各区县2007年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99-2007年间,重庆市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先降后升,总体处于低度利用状态;空间上,靠近一小时经济圈的地区集约利用水平高,渝东北和渝东南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低。最后文章针对重庆市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情况提出促进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建立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05年江苏省土地利用、村镇建设和社会经济统计等数据,对全省65个地域单元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省65个地域单元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分值介于18.3~83.4,基本呈正态分布规律。全省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从南向北大致呈降低态势。不同地区应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了缓解和解决城乡结合部地区城乡发展用地矛盾突出,以及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的问题。以重庆市九龙坡区10个乡镇为研究对象,选取具有城乡结合部代表性人均居民点面积、耕居比、农村居民点人口密度、人均粮食单产、城镇化率等13个评价指标,建立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村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分析对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村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根据其集约利用程度将10个乡镇分为3个等级,并以ARCGIS 9.3软件为技术平台,分析了研究区内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格局和聚集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变化趋向在东北—西南向上为最为明显,而与之相反的西北—东南向的变化趋向较为平缓,并阐述了当前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低效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旨在摸清宁夏22个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状水平,总结空间分布特征,剖析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土地管理水平、科学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县域尺度,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宁夏22个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对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宁夏县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分异特征明显,22个县中只有6个县综合评价得分达到80分以上,用地节约集约水平高;宁夏县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状况总指数呈现出自北向南逐步递减的特征,其中热点区集中分布在宁夏北部,次热点区位于热点区外围,次冷点区成散团式分布,冷点区分布在中部和南部个别县。宁夏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不高且空间分布极不平衡,呈现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空间集聚特征明显。未来宁夏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各县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差别化的集约用地管理政策,北部经济发展较好的县(市、区),主要是加强存量用地的挖潜和新增用地效益的提高;南部山区各县(市、区)更重要的是要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5.
摘 要:研究旨在摸清宁夏22个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状水平,总结空间分布特征,剖析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土地管理水平、科学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县域尺度,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宁夏22个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对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宁夏县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分异特征明显,22个县中只有6个县综合评价得分达到80分以上,用地节约集约水平高;宁夏县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状况总指数呈现出自北向南逐步递减的特征,其中热点区集中分布在宁夏北部、次热点区位于热点区外围、次冷点区成散团式分布、冷点区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各别县。整体来看,宁夏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不高且空间分布极不平衡,呈现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空间集聚特征明显。未来宁夏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各县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差别化的集约用地管理政策,北部经济发展较好的县(市、区),主要是加强存量用地的挖潜和新增用地效益的提高;南部山区各县(市、区)更重要的是要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6.
以商丘市各县区为例,通过选取不同角度的评价指标,分为利用强度、增长耗地和产出效益3个准则层,建立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模型,将极差标准化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应用到数据处理中,提高计算准确性,以期为节约集约评价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商丘市下辖9县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一,得分区间位于0.1~0.7不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优于经济发展条件较劣的地区。其中,梁园区、睢阳区和永城市节约集约水平较高,接近0.7分,虞城县、宁陵县和民权县利用水平较低,最低仅为0.18,提升空间广阔。  相似文献   

7.
胡馨  张安明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4):358-362
本文利用熵值法评价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程度,计算出各项指标权重,采用综合加权法得出农村居民点利用的集约度。以重庆市黔江区30个乡镇及全区作为评价对象,根据科学性、系统性、代表性、可操作性原则选取指标后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投入对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集约度影响最为明显,其次为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结构、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强度和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效益;黔江区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全区总体水平仅为0.0304;黔江区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水平区域差异明显。结论:应提高对农村居民点规划、管理、整理的投入;熵值法能够更加客观准确的评价目标;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指标选取参考;仍需进一步应探讨如何提高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8.
以商丘市各县区为例,通过选取不同角度的评价指标,分为利用强度、增长耗地和产出效益3个准则层,建立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模型,将极差标准化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应用到数据处理中,提高计算准确性,以期为节约集约评价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商丘市下辖9县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一,得分区间位于0.1~0.7不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优于经济发展条件较劣的地区。其中,梁园区、睢阳区和永城市节约集约水平较高,接近0.7分,虞城县、宁陵县和民权县利用水平较低,最低仅为0.18,提升空间广阔。  相似文献   

9.
为了构建养殖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寻求逐步改变其粗放利用现状的途径,促进低效用地挖潜,提高养殖用地管理水平,实现巫山县养殖用地的健康可持续利用。采用资料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种猪场养殖用地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为78.66,已经达到了中度集约水平,但是用地结构不尽合理,容积率偏低,生产设施用地率与理想值间尚有一定的差距,仍存在闲置土地,污水粪便处理率有待提高。根据研究结果,笔者提出了有助于提高养殖用地利用集约水平的政策建议:内部用地调整优化、加大土地投入、整理闲置土地和建立养殖用地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0.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利用变化分析,有利于科学管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笔者选取双江镇为研究对象,利用2001-2009年土地利用现状资料与实地调研数据,构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利用数据库,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法,并运用GIS技术揭示双江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和布局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双江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与农村人口逆向增长,农村空闲宅基地多,复垦潜力大;各类用地增长不均衡,基础设施建设仍不能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用地需求大;布局由分散向集中过渡,集中程度仍较低,集聚效应差。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开展农村宅基地复垦;优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结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保障;优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布局,推进农民新村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价成都“1+7”经济区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度,促进经济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从土地投入水平、利用强度、产出效果、利用持续性4个方面构建了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德菲尔法确定指标权重,用Matlab软件对2009年经济区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度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城市土地的投入水平和二三产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土地集约利用度,经济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总体水平较低,成都为中度集约,德阳为初步集约,绵阳、资阳为低度粗放,乐山、遂宁、眉山、雅安为中度粗放。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将集约利用的重点放在建成区现有土地的开发和挖潜改造上,尽可能地增加单位面积的土地收益,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县域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及分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改善现有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北京市怀柔区为例,按照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计算各乡镇农村居民点理论整理潜力,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区位地理状况、土地利用率、社会、经济方面构建怀柔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修正理论整理潜力,计算出各乡镇的现实整理潜力并对其进行分级,最后针对各分级提出统筹建议。结果表明:怀柔区现有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为186.45m2,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总面积总体偏大,超出国家标准。经过修正,怀柔区各乡镇农村居民点现实整理潜力为628.56hm2,呈现不同特征和明显的地域差异,最大的是庙城镇,潜力规模为131.42hm2,最小的是杨宋镇,潜力规模仅有3.22hm2。根据各乡镇整理潜力大小将怀柔区分为3级,Ⅰ级区整理潜力最小;Ⅱ级区次之;Ⅲ级区整理潜力最大。本研究的结果比较客观的反应了怀柔区各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地域差异,对当地农村居民点整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在流域尺度上揭示21世纪最初10年松花江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的方向和强度,笔者基于2000年、2005年和2010年3期Landsat ETM卫星遥感数据,对松花江流域土地利用信息进行提取,并通过对比各子流域在不同时间序列上的差异揭示流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和时空变化。结果表明:2000—2010年,流域内湿地面积严重萎缩,其中嫩江水系湿地减少的最为明显。建设用地的面积显著增加,且3个子流域的建设用地面积均呈增加的趋势,其中第二松花江增长的速度最快,2010年比2000年增加了11.52%。整个流域的耕地面积稍有增加,但空间差异明显,表现为嫩江子流域耕地面积显著增加,而松花江干流和第二松花江流域耕地面积减少。在流域尺度上,土地利用转化过程中湿地-耕地、耕地-建设用地的转换较为剧烈,林地具有相对较高的保留率。空间上,土地利用转化强度较大的主要是嫩江中下游平原区和松花江干流下游入河口的平原地区,嫩江子流域各地类间的交叉转换频繁,且各1级地类内部的转化也较多,而松花江干流的转化主要在个别地类。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定量了解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关系及其变化强度与剧烈程度,笔者基于地学信息图谱分析,运用ERDAS8.5和ARC/INFO9.2软件,以马尔柯夫空间概率模型为基础,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及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模型,利用绥化市31年(1980-2010年)土地利用格局4期的空间数据(1980年、1995年、2000年、2010年)合成一系列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图谱,通过图谱分析来了解绥化市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耕地大幅度增加,其净增面积346.4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超过13%,未利用地(滩地和沼泽地)面积急剧减少,净减少面积为440.9 km2,沼泽地完全消失。草地面积略有增加,增加面积12.1 km2,林地面积减少,减少面积为11.4 km2。城市建设用地净增加面积为29.7 km2。在过去的31年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急剧上升,土地利用格局发生剧烈变化,土地利用类型单一化明显,城市化进程加快,本研究区中部的滩地与沼泽地变化最为剧烈。  相似文献   

15.
The urbanization level and demand of urban land-use in future are forecast on the basis of natural condition, soci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development in Dazu County. In the future, the supply-demand contradiction in urban land will be more intensive with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Therefore, on one hand, urban land in major towns should be increased properly with centralization and land rearrangement of rural settlements;on the other hand, utilization ratio of land should be improved with enhancement of intensive use of urban land. In Dazu County, the demand of urban land should be satisfied primarily in towns with strong economy and urban land use should be increased properly in towns with general economic level but with potent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As for other towns, the urban land-use increase should be controlled.  相似文献   

16.
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重庆市开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受经济、社会、生态、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向今后的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提供理论指导,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笔者以重庆市开县为例,构建了基于多因素的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得出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现状水平,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开县目前大多数地区土地利用处于适度及粗放利用状态,针对当前农村居民点土地低效利用的原因,提出了保障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长株潭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双飞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5):275-282
为了揭示长株潭地区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的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加强土地空间管制和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以1986年、1995年、2005年3期土地利用/覆被现状数据为基础,结合GIS技术,对长株潭地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时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林地和水田是长株潭地区的优势地类。这段时期内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用地面积持续增加,水田面积持续减少。其他地类面积波动变化;(2)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相互转换。大部分水田、旱地、林地、灌木林地和水域转换成了城镇建设用地。新增的农村居民用地主要由水田转换而来。城镇建设用地的增长呈现出依附原有建设用地增长和跳跃式的增长2种方式;(3)长株潭地区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长沙市区、株洲市区和湘潭市区等地的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对变化率较大;醴陵市、炎陵县和茶陵县等地的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对变化率较小;(4)长株潭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年均变化速度不是很快。正向变化的土地利用类型有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用地、水域和草地,其中增长变化最快的是城镇建设用地;其余土地利用类型负向变化,其中减少变化最快的是果园。研究认为,长株潭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差异是长株潭地区土地利用发生时空变化和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农村居民点的宜居性将会影响居民点聚集效益的形成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笔者在对研究区实际调研的基础上,运用农户入户调查法、GIS技术,依据农户意愿对现存农村居民点进行宜居性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宜居农村居民点应具有的条件包括:农户可接受的耕作半径、生产方便;道路通达度较高;满足农民下一代受教育的需求;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