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摘 要:研究旨在摸清宁夏22个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状水平,总结空间分布特征,剖析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土地管理水平、科学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县域尺度,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宁夏22个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对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宁夏县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分异特征明显,22个县中只有6个县综合评价得分达到80分以上,用地节约集约水平高;宁夏县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状况总指数呈现出自北向南逐步递减的特征,其中热点区集中分布在宁夏北部、次热点区位于热点区外围、次冷点区成散团式分布、冷点区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各别县。整体来看,宁夏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不高且空间分布极不平衡,呈现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空间集聚特征明显。未来宁夏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各县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差别化的集约用地管理政策,北部经济发展较好的县(市、区),主要是加强存量用地的挖潜和新增用地效益的提高;南部山区各县(市、区)更重要的是要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2.
天山北坡县域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新疆县域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及地区差异,以其现代农业最发达的天山北坡13个县(市)作为研究单位,以10项指标作为分析因子,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建立了其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综合得分的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使用综合因子得分对各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利用ARCGIS 10.0软件绘制了这13个县(市)的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图。结果表明:影响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有投入产出因子、生活现代化因子和生态因子,其中,投入产出因子在衡量天山北坡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中发挥着决定作用,其方差贡献率达47.22%;将天山北坡各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分为发达、较发达、欠发达、不发达四类,且根据综合得分情况得知,天山北坡各县现代农业发展极不均衡,有54%的县(市)处于研究区平均发展水平之下;天山北坡各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呈现出由中心向两边递减的“凸”字型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3.
为了缓解和解决城乡结合部地区城乡发展用地矛盾突出,以及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的问题。以重庆市九龙坡区10个乡镇为研究对象,选取具有城乡结合部代表性人均居民点面积、耕居比、农村居民点人口密度、人均粮食单产、城镇化率等13个评价指标,建立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村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分析对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村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根据其集约利用程度将10个乡镇分为3个等级,并以ARCGIS 9.3软件为技术平台,分析了研究区内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格局和聚集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变化趋向在东北—西南向上为最为明显,而与之相反的西北—东南向的变化趋向较为平缓,并阐述了当前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低效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旨在分析长三角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以期为城市提出因地制宜的土地集约利用对策提供借鉴,采用改进熵值法来评价2007—2013年长三角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变异系数反映土地集约利用随时间变化特征,并且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来揭示其空间特征。研究期以2008年为界,划分成土地集约利用缓慢增长期和快速增长期。研究期内上海、南京和杭州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显著上升,无锡和苏州等小幅上升,南通和泰州等小幅下降,城市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逐渐缩小;土地集约利用中高等和低等水平城市分别呈现半环式和条带式分布特征;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低)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多为高(低)值中心,但空间相关性较弱。区位因素、产业发展水平以及土地市场化水平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均有影响。各地应有的放矢地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同时应发挥中心城市的涓滴效应以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5年文县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相关统计数据,根据农村居民点的现状分布规律,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景观生态学理论,空间韵律测度、局聚类检验、平均最近邻指数、空间热点探测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了文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文县农村居民点主要沿着交通道路和河流错落分布,形成以道路和河流网分布为主的枫叶状;(2)文县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普遍偏小,空间上呈现出低值集聚,高值离散的特征,在天池镇、城关镇等地区形成了小规模村庄集群分布的"冷点区",在范坝镇等地区形成了大规模的农村居聚落集中分布的"热点区";(3)受资源条件、自然区位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文县农村居民点在空间上以集群式和随机型分布为主;(4)文县农村居民的分布呈具有明显地域差异的集聚模式,整体形成了以范坝镇、碧口镇为中心的高密度区,并依次向北、向西、向南以阶梯形式逐渐稀疏的低密度区;(5)全县农村居民点聚落形态整体相对规则、整齐、破碎化程度较低,呈现较为平稳的演化形态,局部地区居民点分布形态复杂程度较高,东西走向规模分异明显,复杂程度由东向西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县域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选择开发较晚但代表性强的黄河三角洲城市群为研究区域,结合该研究区域的特点,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从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强度、土地产出效益和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质量4个层面,对黄三角城市群的19个县(市、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并在GIS的辅助下,绘制了这19个区(县)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专题图。结果显示:广饶县的综合评价分值最高,沾化县综合评价分值最低,分别为63.4539、8.6519;在土地投入水平上,广饶县最高,利津县最低,分别为88.3224、5.7364;在土地利用强度上,寿光市最高,河口区最低,分别为83.4258、3.7468;在土地产出效益上,广饶县最高,沾化县最低,分别为89.0062、1.9548;在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质量上,莱州市最高,沾化县最低,分别为94.0085、11.9175。由此看出,黄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偏低,县(市、区)之间差异较大,相关部门应结合各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定量分析邯郸市土地空间结构在空间上的分异规律,采用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程度指数、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生物丰度指数及植被覆盖指数,从土地利用景观及生态结构2方面着手,借助1 km×1 km网格进行空间表达,阐述了2006年邯郸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2006年,邯郸市土地利用类型齐全,土地利用/覆盖多样化指数和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呈现从中部及东南部向四周辐射状降低的趋势;邯郸市土地利用结构呈现出林地聚集分布于西部山区,耕地呈环绕状分布于东南部地区,城镇住宅用地呈饼状分布,农村住宅用地呈现星罗点状分布,交通用地呈现条带及换代分布等特征;邯郸地区生物丰度指数及植被覆盖指数分布具有空间一致性,同时呈现出从中部城镇聚集区向四周边缘地区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皖江城市带省级以上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分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开发区空间布局与土地集约利用分异研究,是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皖江城市带是由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其开发区建设发展及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分异状况具有典型研究意义。本研究拟采用空间结构分析方法,结合结构熵权法进行确权,对皖江城市带省级以上开发区的空间布局进行分析,并建立指标体系,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对其分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皖江城市带各区域开发区土地利用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长沙市开发园区工业企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长沙市开发园区工业企业用地的集约利用程度,为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提供决策依据。采用AHP方法和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对长沙市开发园区工业企业用地的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沙市开发园区工业企业用地的集约利用整体水平较高,行业间差异明显;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偏低是影响长沙市开发园区工业企业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最主要因素。通过健全用地批后监管,严格工业企业用地准入机制;完善土地市场机制、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等措施促进开发园区工业用地节约和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10.
土地作为人文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重要纽带,土地利用变化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部分,研究土地利用的结构优化,对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笔者采用空间叠加和综合指数的方法,以生态因素作为土地利用空间分配的限制因子,模拟预测了基于生态可持续背景因素下中国土地利用变化未来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土地利用数量分配和空间格局两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耕地主要分布在传统农区华中区和华东区,林地则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和东北区,草地则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地区,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考虑生态可持续因素,并以生态可持续为限制因子进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配时,更加有利于土地利用各个类型的因地制宜和适宜性选择,生态功能区更加突出,分配格局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1.
为了构建养殖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寻求逐步改变其粗放利用现状的途径,促进低效用地挖潜,提高养殖用地管理水平,实现巫山县养殖用地的健康可持续利用。采用资料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种猪场养殖用地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为78.66,已经达到了中度集约水平,但是用地结构不尽合理,容积率偏低,生产设施用地率与理想值间尚有一定的差距,仍存在闲置土地,污水粪便处理率有待提高。根据研究结果,笔者提出了有助于提高养殖用地利用集约水平的政策建议:内部用地调整优化、加大土地投入、整理闲置土地和建立养殖用地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2.
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摘要:本文结合现阶段重庆市农村建设用地的实际情况,通过构建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并确定指标权重。后结合GIS技术分析了重庆全市1999-2007年及全市各区县2007年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99-2007年间,重庆市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先降后升,总体处于低度利用状态;空间上,靠近一小时经济圈的地区集约利用水平高,渝东北和渝东南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低。最后文章针对重庆市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情况提出促进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挖掘渝北区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潜力,更好地推动其农村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笔者选取相关指标构建了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体系,并利用专家咨询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对应的指标权重,对渝北区2005年和2010年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渝北区2005年和2010年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值分别为0.4669和0.5854,2010年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较2005年有所提高,处于适度利用状态,但与集约利用仍有一定的差距。针对评价结果,笔者还提出了促进渝北区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建立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05年江苏省土地利用、村镇建设和社会经济统计等数据,对全省65个地域单元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省65个地域单元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分值介于18.3~83.4,基本呈正态分布规律。全省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从南向北大致呈降低态势。不同地区应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建设美丽中国云南篇章,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通过以云南省为研究空间载体,拟克服突破生态环境偏重单要素的传统评价方法,筛选构建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方法,运用GIS空间分析手段,探讨云南省生态环境及空间分异特征,并针对性的提出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思路对策。结果表明:云南省环境容量中等、生态环境较脆弱、生态环境重要性较高、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空间分异明显,可分为综合平衡区、效率主导区、环境主导区3个功能区。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结合湖南省区域发展实际,从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投入、土地利用效益和土地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7年湖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具有较高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2)湖南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从东到西逐渐降低;(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低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集约度的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勇跃村村屯建设规划前后土地利用效率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旨在通过计量分析对比黑龙江省勇跃村村屯总体规划前后土地利用的集约情况,进而提高勇跃村土地集约利用度。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和收集资料的情况,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勇跃村土地利用集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确定各项评价指标因素的权重,建立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统计分析勇跃村规划前、近期规划、规划后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值,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勇跃村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值:规划前为39.05,近期规划为38.27,规划后为61.58。最后,为提高勇跃村土地集约利用度,提出了因地制宜、结合规划区实际情况编制规划;科学、合理布局新农村各类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农村存在的闲散地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商丘市各县区为例,通过选取不同角度的评价指标,分为利用强度、增长耗地和产出效益3个准则层,建立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模型,将极差标准化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应用到数据处理中,提高计算准确性,以期为节约集约评价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商丘市下辖9县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一,得分区间位于0.1~0.7不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优于经济发展条件较劣的地区。其中,梁园区、睢阳区和永城市节约集约水平较高,接近0.7分,虞城县、宁陵县和民权县利用水平较低,最低仅为0.18,提升空间广阔。  相似文献   

19.
以商丘市各县区为例,通过选取不同角度的评价指标,分为利用强度、增长耗地和产出效益3个准则层,建立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模型,将极差标准化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应用到数据处理中,提高计算准确性,以期为节约集约评价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商丘市下辖9县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一,得分区间位于0.1~0.7不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优于经济发展条件较劣的地区。其中,梁园区、睢阳区和永城市节约集约水平较高,接近0.7分,虞城县、宁陵县和民权县利用水平较低,最低仅为0.18,提升空间广阔。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广西石灰岩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协调区域科学发展,从社会可接受性、生产经济性、生态安全性3个方面选取15个指标构建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体系,并运用三角模型和熵权法等方法综合分析了广西石灰岩山区主要的32个县(区)土地利用可持续状态,识别各区县土地利用所存在的问题,找出了影响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素。研究表明:兴宾区、金城江区、柳江区等11个县(区)为相对可持续状态,东兰县、平果县等10县(区)为弱可持续状态,而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忻城县等11个县为不可持续状态。根据障碍因素诊断结果,结合广西主体功能区的发展规划要求,石灰岩山区各县(区)可探索进行土地差别化利用转型,以实现更好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