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潲水油一直关系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如何有效的检测潲水油将关系到消费者食用油脂的安全性。基于该问题,根据潲水油主要来源于餐桌往往会有动物脂肪混入,在油脂净化过程中会残留少量的胆固醇,从而可以有效的鉴别植物油脂中是否非法添加了潲水油。对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模拟潲水油中的胆固醇,由于植物油中含有的甾醇干扰,紫外分光光度的方法无法准确测定。高效液相色谱将甾醇和胆固醇测底分离,可以准确的测定植物油脂中的胆固醇含量,具体条件为:C18色谱柱,100%甲醇洗脱,在205nm紫外检测。样品处理:油脂中30mL无水乙醇、10mL氢氧化钾于70℃水浴皂化1h,然后用石油醚提取,浓缩,检测。在该条件下回收率达到75%以上,当植物油中胆固醇含量大于0.35g/L可以进行准确定量。采用该法进行盲测可以准确判断出模拟潲水油,对市场上的植物油样采集进行测定,发现有两种油中含有微量的胆固醇。  相似文献   

2.
通过电导率法,鉴别食用油中潲水油实验条件的选择,最终选择将提取的潲水油经过回收和精炼以后,用15mL正己烷溶剂溶解,加入20mL去离子水,置于温度为25℃磁力搅拌器上,以转速100r/min进行搅拌,混合搅拌分层后,用电导率仪快速测定水相电导率。实验结果表明,合格食用油的电导率较低,都在10μs/cm以下,潲水油的电导率较大,最大可达到166.7μs/cm。且食用油中潲水油的加入量和电导率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可以用电导率来作为鉴别合格食用油和潲水油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从合肥市不同餐馆采集到的若干油样与市售食用植物油中的极性成分(PC)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潲水油及部分精炼油样在薄层色谱上有明显拖尾现象,而食用植物油和另外一些油样则没有,可知伪劣油脂中极性化合物(如醛、酮类化合物等)百分含量远大于非伪劣油脂,而且其中潲水毛油、地沟油、精炼油所占百分含量分别为19.67%,9.00%,20.00%。研究用薄层色谱法来鉴别伪劣油脂,可作为伪劣油脂与合格食用油的快速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植物油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分析方法。方法的定量检出限为9.5μg/kg,相对标准偏差低于7.2%,回收率为89.2%~111.5%。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以用于植物油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植物油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分析方法.方法的定量检出限为9.5μg/kg,相对标准偏差低于7.2%,回收率为89.2%~111.5%.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以用于植物油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6.
冷榨植物油中含有大量营养功能性成分,如植物甾醇、多酚、生育酚、角鲨烯和类胡萝卜素等。研究表明,植物甾醇具有降低胆固醇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功效;生育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具有抑制油脂过氧化的作用;角鲨烯可以活化机体细胞、促进血液循环;多酚具有预防冠心病等功能;类胡萝卜素具有调节免疫力、抗衰老等功能。针对不同冷榨植物油营养成分进行简要综述,旨在挖掘冷榨油潜在营养成分和功能性价值,为指导消费者合理用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免疫层析法快速定量检测植物油中的黄曲霉毒素B1,B2,G1,G2总量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的检出限为2.5μg/kg,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8.5%,回收率为83%~101%,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重现性好等特点,可以用于对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总量进行快速定量筛查检测。  相似文献   

8.
据报道,美国科学家通过改变名为卫矛的灌木植物的生化特性,从其种子中提炼出了一种独特的植物油。这种植物油由乙酰甘油酯组成,在自然界中非常罕见,它可以用作低卡路里的烹饪油,也可作为汽车用的生物燃料。  相似文献   

9.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食用植物油中酸价、过氧化值发生改变直接影响食物的品质和安全度,当前检测过程及样品保存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对食用植物油中酸价、过氧化值在不同条件下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采用植物油诱捕法、灯光诱捕法、灯光联合植物油诱捕法,对平房仓中书虱的诱捕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三种诱捕方法中,灯光联合植物油诱捕法诱捕的书虱数量最多,植物油诱捕法次之,灯光诱捕法诱捕书虱的数量最少。但是,灯光可以改变书虱活动区域,使书虱朝着有光的方向聚集。对仓房中不同位置的监测结果来看,无光条件下,书虱在仓房西部进门口的区域诱捕的数量最大;有光条件下,在仓房东部近光源区域诱捕的书虱数量最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测定了3种植物油(精制松树油、棕榈油及精制松树油和棕榈油混合油)和二甲苯分别配制的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在上海青上的残留差异。结果表明:药后1d、3d,以3种植物油配制的甲维盐乳油在上海青中的残留量均比用二甲苯配制的甲维盐乳油的残留量高,其中棕榈油作为溶剂的甲维盐的残留量最高; 药后7d,三种植物油柄制的甲维盐乳油在上海青中均未能检测到残留,而二甲苯配制的甲维盐在上海青中仍有少量的残留,说明利用植物油替代二甲苯配制甲维盐乳油能在药后7天有效降低甲维盐在蔬菜中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12.
文摘     
用脂肪酸成分和碳同位素比率分析检出掺伪芝麻油刘平来用脂肪酸成分和碳同位素比率分析检出芝麻油中接合的其它植物油。芝麻油中的脂肪酸中亚油酸含量区别于菜籽油和大豆油,芝麻油中的脂肪酸含量明显不同于其它植物油(除玉米油外)。米糠油中的棕相酸含量不同于芝麻油。结果表明,通过比较芝麻油与其色植物油中的脂肪酸比例(除五米油外),可以鉴定出掺伪芝麻油。但对芝麻油与玉米油的混合油,须通过比较两种油中的碳同位素比率进行测定。译自FSTAVol.27,1995单粒层湿稻谷的干燥特性和热量计算文昌贵日本在对太阳直照干燥湿稻谷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电子密度天平配合密度组件测定植物油的相对密度已用于实际检测中,具有精密度高、操作简便快速、样品消耗量少等优点。采用三种方法对36组植物油样品相对密度进行测定,配对试验两样本t检验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子密度天平法与国标密度瓶法和液体比重天平法结果一致,因此在植物油相对密度检测中推广该方法可降低检测人员工作强度,提高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4.
植物油中的β-胡萝卜素的含量,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是一种快速、简便和灵敏的方法。使用 Lichrosorb si 60 5μm 分离柱,检测波长为453毫微米。被分析的样品直接溶解在流动相中。试验浓度为10~80毫微克范围内,进样量和峰高呈线性关系。对向日葵油、玉米油、棉籽油、橄榄油等九种植物油分别作了回收,测定结果,回收率在82.2~115%。对精炼菜籽油,精炼棉籽油和山桐籽油Ⅰ号,以不同的加入量作分析精度研究,油中的β-胡萝卜素回收率,分别为92.3%,93.26%和93.26%。样本标准差分别为0.676,0.851和0.822。测出值变动系数分别为6.93%、4.41%和4.05%。用此法分别测定了15种植物油中β-胡萝卜素的含量,其中山桐籽油Ⅰ号和橄榄油为最高,分剐为1108.3微克/100克和393.2微克/100克,玉米油。芝麻油,葵花油和油菜籽沙拉油中表测出。  相似文献   

15.
以亚麻籽油、大豆油、菜籽油与葵花籽油为原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氧化并测定其不同时间的同步荧光光谱,分析同步荧光光谱及荧光物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4种植物油不同温度下的同步荧光光谱峰变化主要集中在300~415 nm内,且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存在波动现象;在50℃和150℃加热氧化条件下,300,330,375,415 nm这4个峰都存在明显的波动现象;二维相关分析表明,这4个峰的荧光强度变化速率不同,不同油变化差异较大;同种油在不同温度下,4个峰的波动情况、相互关系、变化速率均有明显差异。这些峰的变化与油脂氧化过程中荧光物质和油脂氧化程度的变化有关,可以利用同步荧光光谱的变化特性作为监控油脂氧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植物油加标后依次经过浓硫酸磺化、多段混合硅胶柱和氧化铝柱净化,采用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同位素稀释法对其中的17种2,3,7,8-氯取代二噁英类化合物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用该法分析植物油样品,PCDD/Fs提取内标的平均回收率为60%~109%,RSD<8.10%,植物油样品平行四次的平均回收率为78.5%~100.3%,RSD为2.2%~8.4%,结果符合EPA1613的要求,证明应用该实验方法分析植物油中二噁美类化合物是准确可靠的.  相似文献   

17.
专利     
<正>植物营养平衡调和油的制作该发明涉及一种植物营养平衡调和油,由3类不同特点的植物油调配而成。一是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类,即油酸类油;二是富含N-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即亚油酸类油;三是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即亚麻酸类油。该营养平衡调和油中的油酸、亚油酸及亚麻酸含量均衡,能够满足人体生理需要,具有原料来源广泛、调制成本低、营养丰富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凹凸棒石粘土,具层链状含镁铝硅酸盐矿物,比表面积大,具有十分强烈物理吸附性。江苏省自采发以来,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为开发应用新型吸附剂、提高食用植物油品质,一九八四年我们研究了凹凸棒石粘土(以下简称棒土)对菜毛油脱色,为我国中小型油厂,予榨毛油,生产优质食用油,摸索一套脱色新技术和生产技术条件。为替换过去常用脱色吸附剂——活性白土(CK),提供科学依据。一、毛油脱色试验技术设计在充分利用与发挥新型吸附剂棒土物化特性与工艺性能,以及植物油精炼的原理的基础上,通过一定技术条件处理,研究强化棒土对菜毛油一次脱色的技术。采用滤饼过滤的手段,将棒土与脱色油分离,获得油色浅淡、透明,无黄曲霉毒素 B_1的优质脱色油。  相似文献   

19.
一种快速检测启动子调控基因表达活性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动子活性检测是基因工程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作为报告基因,对rd29A启动子在受体细胞中调控基因表达的活性进行检测,采用基因枪法进行对洋葱表皮细胞的遗传转化,培养24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基因的表达情况,并通过软件测定不同培养条件下GFP基因表达后的荧光强度,能较为准确的鉴定该启动子的活性大小,并达到量化目的。方法简单、省时、可靠,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检测启动子活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每公斤元豆,植物油用量是一毫升,就能有效地防治bruchid的危害。当用量增加到每公斤5毫升和10毫升时,能达到完全防治的效果。对某些油类的保护作用可维持到75天以上。粗油的保护性能明显的比纯油好,不同的植物油用量,其防治效果有明显的区别。植物油能增加成虫的死亡率,降低了产卵、卵的孵化和成虫后代。将油以5毫升/公斤剂量处理被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