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含量白藜芦醇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非特异免疫能力及肝脏结构的影响,设计4组不同含量Res饲料(0%、0.025%、0.05%、0.1%),分别标记为D1、D2、D3、D4组;在第15天、45天测定血清中8种非特异免疫酶活性,扫描电镜观察肠绒毛、肝脏显微结构。结果显示:45天后,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生长期15天,MT、Hsp-70、Hsp-60、TRF 4种酶活性均随着Res含量升高而降低;C3、C4活性处理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生长期45天,C3、C4、IgM、TNF-α、Hsp-60、TRF 6种酶活性均随着Res含量升高而降低。扫描电镜显示:15天D4组肠绒毛"干瘪"、"卷曲程度加深",45天时,D4组绒毛排列紊乱、绒毛高度降低,受损严重,肝脏纤维化现象明显。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0.1%Res能够降低吉富罗非鱼部分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并且损伤肠道和肝脏。  相似文献   

2.
旨在对甜菜种质进行比较系统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与遗传距离分析。将表型与分子标记相结合,从3 个角度分析了130 份甜菜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并对种质进行了遗传距离的分析。130 份甜菜种质表现出比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22 项描述性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0.0451~1.1867 之间,平均值为0.8559;23 项数值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在2.94%~594.84%之间,平均值为59.10%;34 个SSR标记的多态性信息含量在0.1289~0.7847 之间,平均值为0.4887。联合使用形态标记与分子标记计算遗传距离,将130份种质分成了5个近缘组,相邻组间产糖量、块根锤度、根腐病病情指数3项性状均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被分析的甜菜种质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有生物学意义,可为种质创新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饲料添加芦丁对吉富罗非鱼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摸索饲料中芦丁的最适合添加浓度,在饲料中分别添加芦丁0、0.1、0.3 g/kg(分别为对照、低浓度组、高浓度组)饲喂吉富罗非鱼幼鱼,于第15、30、45天检测血清IgM,抗炎因子和促炎因子的含量。结果表明芦丁添加组吉富罗非鱼血清IgM(除45天低浓度组),抗炎症因子IFN-γ(除45天高浓度组)、IL-10(30天)含量显著升高,促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8(30天,45天低浓度组)含量显著降低。本试验证实一定浓度的芦丁对吉富罗非鱼幼鱼具有炎症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研究中药复方添加剂对施氏鲟的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在水温17 ℃条件下,采用投喂饲料的方式研究了复方A(茵陈、板蓝根等)、复方B(三七、大黄等)、复方C(甘草、金银花等)对1+龄施氏鲟的生化指标的影响。每组200尾施氏鲟,三种中药复方分别按照2.0 %、1.0 %、2.5 %的质量比以液体的形式添加到基础饲料中。每天按照鱼体质量的2.5 %投喂制备的饲料,投喂等量的基础饲料作为对照组,连续饲养35天。待饲养结束后,每组取15尾施氏鲟,尾静脉采血,与采集的肝脏组织一同被检测。测定施氏鲟的血清、肝脏中活性物质含量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复方A肝脏中白蛋白(ALB)含量高于对照组,其血清中ALB含量低于对照组。B组血清中ALB含量高于对照组,并且C组血清中ALB含量低于对照组但高于A组。A组肝脏中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LB/GLB)高于对照组。A组血清中尿素氮(BUN)含量低于对照组,B组和C组血清中BUN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A组和C组血清中肌酐(CREA)含量低于对照组。B组血清中甘油三酯(TG)含量高于对照组。B组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而A组和C组血清中LDH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综上,说明复方B和复方C可能对机体造成一定损伤,需进一步研究适宜的给药剂量。而复方A按照原药占饲料2.0 %的质量比添加进饲料,对肝脏及肾脏具有一定保护作用,有助于提高施氏鲟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5.
旨在明确毛乌素沙地东南缘林木钻蛀性害虫的种类和危害寄主情况,为该地区钻蛀性害虫的生态调控提供基础资料。2011年3月—2015年4月,采用野外调查、人工捕捉、诱捕器诱集等方法对毛乌素沙地东南缘林木钻蛀性害虫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东南缘林木钻蛀性害虫共计26种,隶属3个目8科,其中鞘翅目害虫为17种,占65.4%;鳞翅目害虫8种,占30.8%;膜翅目害虫为1种,占3.8%。毛乌素沙漠东南缘钻蛀性害虫种类主要集中在鞘翅目和鳞翅目。  相似文献   

6.
饥饿胁迫对罗非鱼肝胰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饥饿胁迫对罗非鱼肝胰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择规格、体质量基本一致的健康罗非鱼80尾,个体初始体质量约(11.52±2.85) g ,随机分为4个平行组,在饥饿胁迫第1、7 、14 天采集肝胰脏样品,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表明:随饥饿时间的延长,罗非鱼肝胰脏MDA含量和T-AOC水平均先降低后升高,饥饿第14 天 MDA含量和T-AOC水平最高,并显著高于饥饿第1天 (P<0.05)。SOD和CAT活性随饥饿时间延长呈逐渐上升趋势,饥饿第14天显著高于饥饿第1天 (P<0.05)。表明随着饥饿胁迫时间延长,罗非鱼肝胰脏MDA含量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代偿性升高,肝胰脏氧化损伤加剧。  相似文献   

7.
复方中药免疫添加剂对史氏鲟生长性能和抗氧化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探讨了复方中药对史鲟生长及抗氧化能的影响,为中药作为免疫添加剂在鲟鱼养殖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基础。将3种复方中药(分别为方A、方B、方C)作为饲料添加剂加入基础料饲料中,连续饲喂1+龄史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 Brandt)35天,测定增重率并检测血清、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研究中药复方对史氏鲟生长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中药方剂对鲟鱼血清及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均有增强作用,尤其3个方剂组血清中的SOD酶活性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A组和C组鱼肝脏中的SOD酶活性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3个方剂组中血清及肝脏中T-AOC活性均有所上升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只有B组和C组鱼血清中GSH-PX的活性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3个方剂组中肝脏的GSH-PX的活性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并且中药能显著降低鲟鱼血清中丙二醛(MDA)的含量,3个方剂组中血清及肝脏中MDA含量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所选的3种复方中药添加剂有不同程度提高鲟鱼抗氧化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阐明IGF1基因在罗非鱼生长过程中的表达规律,为罗非鱼的分子选育等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本实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跟踪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在不同生长阶段(0、20、40、60、80、125、145、165、185、205天)肝脏和肌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结果表明:实验鱼的体重增长过程可以分为快速生长期和平稳期。在快速生长期时,肝脏IGF1基因表达水平较高,平稳期时较低,肝脏中IGF1基因表达情况与体重增长趋势基本吻合。肌肉中IGF1基因mRNA含量要低得多,而且表达模式与肝脏IGF1基因不相同。研究结果提示:IGF1 mRNA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和组织特异性。肝脏中IGF1基因的表达量变化与罗非鱼体重增长趋势一致。肌肉中IGF1表达模式与肝脏中不同,提示肌肉中IGF1的分泌和作用有其自身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陈京华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3):268-272
以初始平均体重(2.04 ± 0.02)g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70 天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不同添加方式的非淀粉多糖酶对牙鲆消化酶活性和饲料消化率的影响。在5000.0 g豆粕中添加25.0 g非淀粉多糖酶,然后用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进行发酵预处理,得到非淀粉多糖酶预处理豆粕。共制作4种等氮等能饲料,其中以全鱼粉饲料为对照饲料,用豆粕蛋白替代45%的鱼粉蛋白配制成豆粕组饲料;在豆粕组饲料中添加0.2%非淀粉多糖酶配制成非淀粉多糖酶组饲料;用非淀粉多糖酶预处理豆粕蛋白替代45%的鱼粉蛋白配制成非淀粉多糖酶预处理豆粕组饲料。结果表明,用豆粕蛋白替代饲料中45%的鱼粉蛋白,若不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则显著降低牙鲆肝、肠的消化酶活性(P<0.01)和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P<0.05);在含豆粕饲料中添加0.2%非淀粉多糖酶显著提高牙鲆肝、肠的消化酶活性和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P<0.05);在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预处理豆粕没有显著提高牙鲆肝、肠的消化酶活性和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P>0.05)。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可消化蛋白(DCP)和脂肪(DL)水平对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生长性能、能量物质代谢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以确定罗非鱼幼鱼饲料适宜氮能比。初始均重为2 g幼鱼,投喂不同DCP(22%、24%、26%、28%)和DL水平(3%、5%、7%)配制而成的12种不同氮能比试验饲料10周。试验表明:提高饲料DCP和DL水平,显著提高鱼体体增重和特定生长率,5%DL组与7%DL组无显著差异,但蛋白质沉积率呈逐渐下降趋势,DCP26DL5组体增重和特定生长率与最高组DCP26DL7无显著差异;DCP26DL5组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DCP28DL3组;DCP26DL5组血液AST活性最低,且DCP26DL5组TC和LDL-C含量显著低于DCP22DL7组,血糖水平无显著变化;鱼体抗氧化功能显著提高,DCP26DL5组肝脏SOD活性显著高于DCP22DL3组。研究结果表明,饲料DCP水平过高会降低蛋白质效率,DL水平过高生长性能出现平台期,建议吉富罗非鱼幼鱼饲料适宜DCP水平为26%,DL水平为5%,即氮能比为19.18 mg/KJ。  相似文献   

11.
不同养殖密度下吉富罗非鱼生长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研究不同养殖密度下吉富罗非鱼(GIFT)成鱼体长、全长、体高和体宽对体重的影响差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不同养殖密度下罗非鱼生长性状之间的差别。采用通径分析的方法对各养殖密度下变量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对不显著变量进行了剔除。结果发现:除在养殖密度为18000尾/hm2和22500尾/hm2时体长和全长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指标在不同养殖密度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3个养殖密度下对体重影响最大的变量分别是体长(18000尾/hm2)、体宽(22500尾/hm2)、全长(27000尾/hm2),回归方程中,在养殖密度为22500尾/hm2时全长和体高被剔除,在养殖密度分别为18000尾/hm2和27000尾/hm2时体长被剔除。不同养殖密度下同日龄吉富罗非鱼的其他生长指标对体重的影响存在差别,在选育时应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12.
饶毅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6):136-140
为研究葛根提取物葛根素对草鱼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肝胰脏组织结构的影响,在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10、50、250、1250 mg/kg的葛根素,饲养平均体重(4.52±0.22)g的草鱼。经28天的饲养,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10 mg/kg葛根素添加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50 mg/kg葛根素添加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溶菌酶各组间无显著差异。肝胰脏指数各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对照组和各试验组之间肝胰脏组织结构差异也不显著。饲喂结束后,利用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草鱼,各试验组的相对免疫保护率都提高,但10 mg/kg葛根素添加组对草鱼的保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保护率达73.33%。试验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葛根素(10 mg/kg)能提高草鱼的非特异性免疫机能,且不会造成肝胰脏组织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浮床栽培鱼腥草对吉富罗非鱼养殖池塘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为研究浮床栽培鱼腥草(0、5%、10%和15%种植面积)对吉富罗非鱼养殖池塘的水质净化作用,测定了NH_4+~-N、NO_3~--N、NO_2~--N、TN、TP、CODMn等主要水质指标。结果表明,在同样的试验条件下,7—8月份鱼腥草处理组NO_3~--N下降,与此同时带来了NH_4~+-N(除5%处理组)和NO_2~--N的上升。9月份浮床栽培鱼腥草对5种水质指标的平均去除率在3%~38%之间。5%鱼腥草种植面积适合进行中试。通过鱼腥草的采收,5%鱼腥草处理组叶、根茎的产量分别可达112.4、1619.2 kg/hm~2,且可从养殖水体带走0.38 g/m~2的总氮,0.06 g/m~2的磷元素;同时收获鱼总重和所测生物学指标(除体重)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组,且对成活率和饵料系数无多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鱼腥草种植对吉富罗非鱼养殖池塘污染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研究浮床栽培鱼腥草(0、5%种植面积)对吉富罗非鱼养殖池塘污染物的(水质和底泥)影响,测定了TOC、COD、Chl、TN、NH_4~+-N、NO2--N、NO_3~--N、TP、PO_4~(3-)-P等水质指标和底泥中TOC、TN、TP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5月份鱼腥草塘浮床区和敞水区TOC、TN、NH_4~+-N显著下降,敞水区Chl显著下降;6月份浮床区和敞水区COD、Chl、TP、PO_4~(3-)-P显著下降,浮床区NO_3~--N显著下降;7月份浮床区和敞水区COD、Chl、TN、TP显著下降,且浮床区TOC显著下降;8月份浮床区和敞水区TN、TP显著下降,浮床区TOC、COD,敞水区Chl显著下降;9月份浮床区和敞水区TOC显著下降,且浮床区Chl,敞水区COD、TN、NH_4~+-N、NO_3~--N显著下降;10月份浮床区和敞水区COD、Chl、TP显著下降,浮床区NH_4~+-N和敞水区TN显著下降。鱼腥草种植塘6月份TOC、TN、TP显著降低,7、9月份TN显著降低。鱼腥草能显著降低吉富罗非鱼养殖池塘水体中COD、TN、TP指标和底泥中TOC、TN、TP指标,且能显著提高其总产量、成活率,降低其饵料系数和相应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复方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提高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生长性能和抵抗细菌性疾病的能力,将黄芪、大黄、甘草和黄芩等比例组成复方,采用连续和间断两种投喂方式评价1%中草药饵料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共分3个组,分别为D0组(基础饲料对照组),D1组(1%中草药饲料组),6D1-6D0组(6天投喂1%中草药饲料-6天投喂基础饲料)。试验期间在不同时间取样测定血淋巴酚氧化酶、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并在14、28天分别进行副溶血弧菌感染凡纳滨对虾。结果表明:D1组对虾的增长率和相对增重率均显著高于6D1-6D0组和D0组(P<0.05);6D1-6D0组对虾的增长率和相对增重率略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可显著提高对虾免疫相关酶(PO、LSZ、SOD)活性。养殖第14、28天的弧菌感染试验结果显示:D1组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68.3%和91.6%,6D1-6D0组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27.2%和45.8%。说明中草药可改善对虾对弧菌性疾病的抵抗能力,并随投喂时间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6.
雍菜对受灭多威污染养殖水体的净化及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灭多威属高毒农药,其可经地表淋溶等途径污染养殖水体。为了研究雍菜对水体中灭多威及其他水质指标的净化效能以及对罗非鱼生长的影响,以灭多威、罗非鱼、雍菜和室内养殖系统为试材,根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中的方法测得水质指标数据,以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测得水体中灭多威浓度,以试剂盒测定谷胱甘肽(GSH)含量(DTNB法)、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ST-1法)、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紫外法)。研究结果表明,罗非鱼的生长速度随着水体中灭多威浓度的上升而降低。受灭多威污染可致罗非鱼肝脏氧化压力增大,SOD、CAT和GSH的活性发生变化。雍菜可通过机体吸收有效降低养殖水体中灭多威的含量,对受灭多威污染水体中TN、NH4 +-N、NO3 --N、NO2 --N等具一定的净化作用,并可减轻罗非鱼肝脏的氧化应激。研究显示,水体种植雍菜可有效减轻灭多威对水体的污染,保证鱼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旨在研究饲料中橡胶籽油替代豆油对丝尾鳠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并确定其适宜替代比例。以橡胶籽油分别替代0%(R0)、25%(R25)、50%(R50)、75%(R75)和100%(R100)豆油,配制5种等氮等能饲料,进行8周饲养试验。试验表明:(1)R25替代组体增重和日增重系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2)R25、R50和R75替代组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R100替代组;R25替代组肝脏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类似地,R25替代组肝脏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R75和R100替代组;(3)随着橡胶籽油替代豆油比例的提高,肝脏ALT、AST和GGT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以R25替代组最高;R100替代组肝脏GDH活性显著低于R0组;(4)R100替代组血浆POD活性显著低于R50和R75替代组;类似地,R100替代组血浆T-AOC活性显著低于R25和R75替代组;R100替代组肝脏MD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结果表明,橡胶籽油替代25%~75%豆油对丝尾鳠饲料利用率和抗氧化功能均无明显负面影响,且替代25%明显提高丝尾鳠生长性能;但完全替代明显抑制丝尾鳠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饵料投喂率对养殖罗非鱼生长效应、水质指标和微生物群落代谢多样性的影响,以(16±0.20)g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饵料投喂率对罗非鱼生长以及水质指标的影响,同时,采用Biolog-ECO方法检测养殖水体中微生物对31种碳源的利用能力,研究不同饵料投喂率下的微生物代谢多样性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4%饵料投喂率下的罗非鱼饵料系数最低,饵料利用率较高,高投饵率对水质影响较大,不同饵料投喂率对养殖水体微生物代谢多样性有影响,4%饵料投喂率的Shannon指数较大,水体中的微生物种类较多;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COD、TN、TP、NH3-N对水体微生物代谢β-甲基D-葡萄糖苷、葡萄糖-1-磷酸盐、甘氨酰-L-谷氨酸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综合考虑,在罗非鱼养殖生产过程中,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应该合理的进行饵料的投喂,初始大小为16 g左右的罗非鱼饵料投喂率为4%上下为宜。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盐度对大麻哈鱼幼鱼非特异性免疫酶、消化酶活力及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盐度组(0‰、8‰、16‰、24‰),周期42天,取肝脏和消化道分别测定非特异性免疫酶和消化酶活力,并观察肝脏组织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大麻哈鱼幼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变化趋势一致,随着盐度升高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其活力峰值不同;碱性磷酸酶活力随盐度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盐度对各组之间酸性磷酸酶活力无显著影响(P>0.05);盐度对消化道各种消化酶活力影响复杂且各种消化酶之间并未表现出整体效应;组织切片显示盐度0‰、8‰、16‰组肝脏结构正常,而盐度24‰组则呈现一定程度病变。推测体重1 g左右的大麻哈鱼降海洄游时比较适宜的盐度范围介于8‰~16‰之间。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亲本组合的罗非鱼的繁殖性能及对其子代雄性率的影响,以尼罗罗非鱼为母本,奥利亚罗非鱼为父本进行2次杂交试验。第一次实验选择尼罗900尾,奥利亚310尾进行杂交制种,结果每尾尼罗罗非鱼平均产苗量为139.5尾,杂交苗雄性率为93.3%。第二次实验在原亲本中选出尼罗270尾,奥利亚195尾,按不同雌雄比例(A组2:1,B组1.5:1和C组1:1)进行杂交制种,结果:C组平均每尾尼罗罗非鱼的产苗量(166.2尾)多于B组(137.0尾)和A组(109.7尾)(P<0.01)。C组杂交组合后代雄性率(97.1%)与B组(95.2%)和A组(94.1%)差异极显著(P<0.01)。雌雄比例1:1是生产高雄性尼奥苗的最佳组合,本实验结果对尼奥杂交罗非鱼苗制种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