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毛乌素沙地东南缘蝶类资源调查及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明确毛乌素沙地东南缘蝶类资源及区系的基本情况,为蝶类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基础资料。笔者从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对该区域内的蝶类资源进行采样调查,采用周尧等对蝶类的分类系统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毛乌素沙漠南缘共发现蝶类5科38属52种,其中凤蝶科1属3种,弄蝶科4属4种,粉蝶科6属10种,蛱蝶科14属21种,灰蝶科13属14种。毛乌素沙漠东南缘蝶类资源主要分布在灰蝶科和蛱蝶科,主要优势种有斑缘豆粉蝶Colias erate、菜粉蝶Pieris rapae、牧女珍眼蝶Coenonympha amaryllis、中华爱灰蝶Aricia mandschurica和蓝灰蝶Everes argiades。区系研究表明,毛乌素沙地东南缘蝶类主要种类是古北种,有31种,占本区碟类全部种类的59.61%;其次是广布种,有20种,占全部种类的38.47%;毛乌素沙地东南缘蝶类为黄土高原蝶类区系向荒漠半荒漠蝶类区系过渡地带。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榆林地区绿豆种植区害虫种类和危害程度,2014—2015 年采用黑光灯诱法和田间调查法对榆林地区绿豆害虫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榆林地区绿豆害虫共计31 种,隶属4 个目16 科。鳞翅目害虫共采集到13 种,占害虫种类总数的41.9%;鞘翅目害虫共采集到12 种,占害虫种类总数的38.7%;半翅目害虫共采集4 种,占害虫种类总数的12.9%;同翅目害虫共采集到2 种,占害虫种类总数的6.5%。榆林地区绿豆害虫主要集中在鳞翅目和鞘翅目。其中危害严重的害虫有赤绒金龟(Maladera orientalis)、黑绒金龟(M. verticalis)、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豆蚜(Aphis craccivora),同时对其危害特征及发生规律进行介绍,为榆林绿豆害虫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正>慈姑钻心虫是慈姑田重要的钻蛀性害虫,属鳞翅目细卷蛾科害虫,主要以幼虫钻蛀叶柄群集取食危害,常将茎髓蛀食空,并产生大量粪便。受害叶柄表面出现黄斑,并有很多蛀孔与羽化孔,危害后期叶柄从中上部折断,叶片枯萎。  相似文献   

4.
<正>油菜茎象甲是一种危害油菜茎部的钻蛀性害虫,属鞘翅目象甲科,别名油菜象鼻虫,是油菜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分布于我国各地油菜产区。近些年来旱地油菜茎象甲的危害有逐年加重之势,主要以幼虫在茎中钻蛀危害,成虫亦可危害叶片和茎皮,大发生年份茎受害率平均为70%左右,除危害油菜外,还可危害十字花科的蔬菜作物等,在生产上常被忽视。据调查,在严重发生时,油菜的减产率一般为25%~40%,特殊危害年份可导致大面积油菜倒伏绝收。  相似文献   

5.
记述了贵州茶树害虫已知497种,分属2纲11目91科,其中优势类群半翅目199种,鳞翅目167种,鞘翅目53种。在我国动物区划中,贵州境内大部分地区属于华中区的西部山地高原亚区,仅西部少数地区属于西南区的西南山地亚区。结合茶树适生格局,将贵州茶树害虫地理分布区域划分为5个区:Ⅰ、黔中山地丘陵区;Ⅱ、黔东低山丘陵盆地区;Ⅲ、黔南低山河谷区;Ⅳ、黔北中山峡谷区;Ⅴ、黔西高原中山区。以Ⅰ、Ⅱ区种类繁多,并对害虫危害进行记述。  相似文献   

6.
沙柳木蠹蛾(Holcocerus arenicola)是危害沙柳的一种钻蛀性害虫,给沙柳的生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有效控制其危害,明确幼虫危害特性和空间格局,笔者利用生物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沙柳木蠹蛾幼虫种群在沙柳上的危害特性和空间格局进行了系统研究。生物统计学结果表明:沙柳木蠹蛾主要以幼虫为害沙柳根部,单丛受害沙柳中,幼虫数量达5头以上的占91.2%,且存在不同龄幼虫危害同一丛沙柳的现象;幼虫在沙柳上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地下根部10~40 cm以内,占78.57%;幼虫的种群密度与沙柳根径大小和分布有一定的关系。地统计学分析表明:幼虫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聚集点主要在样地的东北和西南,且从这2个区域向其他方向扩散。  相似文献   

7.
正吉丁虫,又称爆皮虫,是鞘翅目吉丁甲科昆虫的总称。成虫颜色有绿色、蓝色、紫色、红色、古铜色等,一般体表具多种颜色的金属光泽;幼虫钻蛀林木、果树的枝干或根部危害,具有分布广泛、形态多样、寄主种类多、危害普遍等特点,是重要的林(果)业害虫之一。传统的化学防治方式,用药量大,害虫易产生抗药性,防治成本高,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高粱鳞翅目害虫发生动态,解决防治适期问题,通过3年田间试验,利用性诱技术诱集鳞翅目害虫,探索黏虫、条螟、玉米螟、桃蛀螟、草地贪夜蛾和二化螟的发生动态。研究发现,玉米螟和条螟发生最为严重,占鳞翅目害虫数的70%以上,各类鳞翅目害虫的发生时段在5月初—8月初,其中主要集中在5月底—7月中下旬大量发生。研究结果可为更加科学合理预测高粱鳞翅目害虫的发生危害提供依据,也为本地有机高粱生产过程中的鳞翅目害虫制定防控方法提供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海南省粮库储粮害虫的发生情况,通过现场采集,2019~2021年调查了海南全省20个市县(区)的30家储粮企业.鉴定出包括昆虫纲的衣鱼目、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蛛形纲的拟蝎目共10个目,44种害虫和益虫,其中鞘翅目昆虫有10个科24种,鳞翅目昆虫有4个科5种,衣鱼目、膜翅目各1科1种,蛛形纲的拟蝎目1科1种和真...  相似文献   

10.
<正>慈姑钻心虫,又叫慈姑蛀虫、慈姑髓虫,属鳞翅目细卷蛾科,是慈姑的重要钻蛀性害虫,一般7~9月发生,幼虫钻入叶柄蛀食使叶折断凋萎。严重田块受害率高达70%以上,严重影响慈姑生产,甚至造成绝产。第一、二代幼虫为害高峰分别为7月中旬和8月中旬,第三代为害最重,其幼虫发生期为9月至10月,10月底至11月初老熟幼虫开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现有耕作制度下,河北省农田地下害虫发生种类及其在不同作物田分布特点,笔者采用挖土法,于2011~2014年调查了河北省不同区域内主要作物地下害虫发生情况。总体来看,河北省作物田地下害虫年度间发生差异较大。发生种类上,蛴螬和金针虫占全部地下害虫种类的80~90%,但不同种类蛴螬年度间发生也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区域地下害虫发生量存在较大差异,坝上地区和沿海地区发生虫量相对较低,分别为0.96±0.11头/m2和2.31±0.75头/m2,山前平原发生虫量较大,达到了8.09±3.28头/m2。不同作物田地下害虫发生情况来看,马铃薯和莜麦田以金针虫为主,占全部地下害虫的60~70%,小麦和玉米田内以蛴螬为主,占75~80%,花生田内以蛴螬为优势种,占90%以上。笔者根据地下害虫发生危害受分布地域、土壤结构和作物种类等多因素影响,提出了不同区域地下害虫分区分类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2.
毛乌素沙地南缘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养分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植被恢复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了毛乌素沙地南缘天然草地、人工封育草地、撂荒地、退耕还林地、固定沙地5种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区的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速效磷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灌草结合的人工封育草地、退耕还林地、固定沙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的含量高于以草本为主的天然草地和撂荒地,但土壤速效磷的含量刚好相反;植被对表层0~20 cm土壤养分的影响大于下层20~60 cm土壤,植被作用下土壤养分向表层富集;采用柠条进行退耕还林,能够充分发挥其根系特性,有利于改良深层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肉鸡为研究对象,研究发酵床饲养模式下,鸡生长性状、肉品质及屠宰性能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生长性状:第一批次5周龄体重发酵床模式极显著高于网上平养模式(P<0.01); 9周龄体重发酵床模式极显著高于网上平养模式(P<0.01)。第三批次5、6、9周龄体重发酵床模式极显著高于网上平养模式(P<0.01); 8、10周龄体重发酵床模式显著高于网上平养模式(P<0.05)。肉品质:在胸肌品质中:第二批次失水率网上平养模式极显著低于发酵床模式(P<0.01)。第三批次水分网上平养模式显著低于发酵床模式(P<0.05);粗蛋白网上平养模式极显著高于发酵床模式(P<0.01)。在腿肌品质中:第一批次PH值发酵床模式极显著低于网上平养模式(P<0.01);剪切力发酵床模式极显著高于网上平养模式(P<0.05)。结论①发酵床养殖模式下鸡体重优于网上平养模式;②三批次试验鸡产肉性能均较好;③发酵床养殖模式下肉质优于网上平养模式,腿肌品质优于胸肌。  相似文献   

14.
不同演替阶段沙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采用空间换时间的研究方法,对毛乌素沙地南缘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与固定沙地过渡带和固定沙地内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沙地内植物群落多样性呈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各演替阶段均有不同的植物群落和优势物种。豆科和藜科植物作为流动沙地的先锋物种,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禾本科和菊科植物由流动沙地到固定沙地,其种类变化较大,表明其在沙地恢复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萝摩科植物可作为区分流动沙地和其它沙地类型的指示性植物;马齿苋科和紫薇科植物仅在固定沙地中出现,已成为判断固定沙地的标志性植物。除沙地恢复过程中人为播种的柠条和沙蒿外,流动沙地阶段的优势物种是沙米,半固定阶段是沙生冰草,半固定沙地与固定沙地过渡地带是老瓜头和地梢瓜,而固定沙地则为花棒和地梢瓜。因此,在沙漠化治理中应根据不同的沙地类型选择不同的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15.
陇南山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解决好山区乡村问题对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景观格局指数,以陇南市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GeoDa空间分析工具,从数量、规模、形态、邻近度出发,探索了山区乡村聚落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陇南市独院和小型聚落数量庞大,占乡村聚落总数的79.25%,大、中型聚落数量相对较小,但面积占乡村聚落总面积的79.66%;(2)西和县的中西部和徽县的中部是单位土地面积上乡村聚落数量和面积高值出现的热点区;(3)陇南市乡村聚落规模在东西方向上呈现“中部较东西两侧大,东部略大于西部”的特点,在南北方向上呈现“自南向北缓慢增加”的特点;(4)陇南山区最西端有一个狭小的聚落形态规整带,其余地方乡村聚落的形态普遍不规整;(5)陇南山区乡村聚落形状指数存在高值与高值聚集、低值与低值聚集的特点;(6)陇南市乡村聚落的土地利用集约水平较高,聚落显著聚集的村有1937 个,占全市行政村个数的61.16%,并且显著聚集的村在空间上集中分布。  相似文献   

16.
甘肃河西地区农田外来杂草调查和危害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叶  高海宁  郑天翔  张勇 《作物杂志》2013,29(1):120-123
调查表明,甘肃河西地区有外来杂草40种,隶属16 科32 属。外来杂草以禾本科、豆科、菊科、苋科、藜科等少数几个科为主,共计25种,占总数的62. 5%。调查发现原产地为欧洲的杂草种类最多,有19 种,占入侵杂草的47. 5%。其入侵方式以无意引入为主,有24 种,占入侵杂草的60. 0%。从危害程度上看,藜、反枝苋、田旋花、曼陀罗、狗尾草、稗草危害最重。目前还没有发现对甘肃河西地区的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危害的杂草。建议在引种植物中,针对性地开展基础研究,加强检疫和宣传,提高防范意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意识,建立外来植物的预警机制,预防入侵植物带来的不必要损失。调查表明,甘肃河西地区有外来杂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2年在河北省南皮县,以亲本常规棉(石远321)棉田为对照,对转CryC1Ac CpTI基因的双价抗虫棉(SGK321)棉田的节肢动物群落、害虫及其天敌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SGK321棉田的功能团种类与常规棉田基本相同,两者节肢动物多样性差异并不显著,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75和0.967。但SGK321棉田节肢动物总数量比常规棉田降低了53.9%,其主要原因是基位物种数量显著减少;SGK321棉田与其亲本对照棉田的害虫和捕食性天敌的种类基本相同,但数量差异较大。SGK321对靶标害虫具有很好的抗性,与对照棉田相比,棉铃虫种群数量减少了89.5%。SGK321对棉蚜、棉粉虱、绿盲蝽、小绿叶蝉等非标靶害虫的发生也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种群数量比对照棉田分别降低了64.5%,15.6%,21.8%和33.7%。SGK321棉田龟纹瓢虫和中华草蛉的种群数量分别比对照增加34.0%和9.1%,但异色瓢虫、小花蝽、异须盲蝽、蚜茧蜂和蜘蛛类等其他主要天敌的数量则分别降低28.6%,6.5%,43.1%,44.7%和14.0%。由此表明:双价抗虫棉SGK321在对棉铃虫具有较好抗性的同时,对棉田主要非标靶害虫也都有一定抑制作用,对某些天敌种类的种群存在不利影响,但对棉田节肢动物多样性动态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14—2016年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茂兰喀斯特森林湿地水生植物物种的区系组成及多样性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茂兰喀斯特森林湿地水生植物共有49科78属104种,其中蕨类植物6科6属8种,被子植物43科72属96种;优势科为禾本科(Gramineae)、菊科(Asteraceae)、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蓼科(Polygonaceae)和莎草科(Cyperaceae)等;优势属为蓼属(Polygonum)、眼子菜属(Potamogeton)和莲子草属(Alternanthera)等,单属种占总属数的78.21%。茂兰喀斯特森林湿地水生植物区系组成较复杂,科、属、种分布类型呈现多样化;属在科中、种在属中、种在科中的分布均不均衡;单属科、单种属、单种科在数量上占优。茂兰喀斯特森林湿地水生植物地理区系组成特点为科的分布区类型主要是世界广布类型;属的分布区类型具有亚热带的特征;种的分布类型以温带分布种居多,其次是热带分布种,世界广布种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