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探讨珍禽贵妃鸡屠宰性能指标与肉品质的相关关系;试验测定了14周龄的贵妃鸡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指标,并分析了两者关系;结果表明:14周龄贵妃鸡(♂/♀)体重分别为1120.67g和845.33g。公母鸡在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胸肌重、胸肌率、腿肌重、腿肌率、腹脂重、腹脂率、肌间脂肪宽、皮脂厚上差异极其显著(P〈0.01)。公鸡的胸肌与腿肌在红度值(a)、亮度值(L)、pH、系水力上差异极显著(P〈0.01);母鸡的胸肌与腿肌在红度值(a)、亮度值(L)、剪切力、系水力上差异极显著(P〈0.01)。胸肌剪切力与胸肌(b)、肌间脂肪宽与腿肌剪切力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731和-0.751;屠宰率与腿肌pH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780。由此可以得出,贵妃鸡公鸡的屠宰性能优于母鸡;贵妃鸡屠宰性能分别与胸肌肉品质指标、腿肌肉品质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介于-0.731-0.617和-0.751-0.780。  相似文献   

2.
研究旨在探讨中国自主研究培育的白羽肉鸡和爱拔益加AA在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和组成成分之间差异。以‘wod’系列白羽肉鸡和爱拔益加AA为素材,测定7周龄时各个品种的屠宰性能、胸肌肉品质以及胸肌中风味前体物质、矿物元素、微生素等成分含量,分析比较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变化。结果表明:wod168和wod178的屠体率、全净膛率和胸肌率均极显著低于wod188和AA(P<0.01),翅膀率极显著高于后两者(P<0.01)。wod168的胸肌肌肉pH和嫩度极显著小于AA(P<0.01),肉色的L值和b值显著高于AA(P<0.05)。wod168胸肌肌肉氨基酸总量、矿物元素总量和粗蛋白含量均高于其他三个品种,肌内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低于其他品种。wod168产肉性能不及其他品种,但其胸肌肌肉肉品质更佳,更符合消费者对优质肉品质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选用1日龄AA肉鸡400只,随机分成4组。1~4组饮水中肌肽的添加量分别为0、20、40、60mg/L,每周末测定各组肉鸡的胸肌和腿肌肌纤维直径,观察肌肽对肉鸡肌纤维直径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周龄肌肽试验组胸肌和腿肌肌纤维直径均大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2周龄,中、高剂量组的胸肌肌纤维直径分别显著或极显著地大于对照组(P<0.05,P<0.01);高剂量组的腿肌肌纤维直径极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3周龄,高剂量组的胸肌肌纤维直径极显著大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0.01),高剂量组的腿肌肌纤维直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4周龄,低剂量组的胸肌和腿肌肌纤维直径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 <0.05)。5周龄,中剂量组的胸肌肌纤维直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低、中剂量组的腿肌肌纤维直径分别极显著或显著地小于对照组(P<0.01,P<0.05)。6周龄,肌肽试验组肌纤维直径均小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1~3周龄肌肽各剂量组肌纤维直径的发育速度快于对照组,而4~6周龄肌纤维直径的发育速度低于对照组,1~3周龄肌肽处理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4.
珍禽贵妃鸡体尺性状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给珍禽贵妃鸡的人工饲养繁殖、健康状况检测及经济开发等提供科学的参考数据和理论依据,本试验对12周龄贵妃鸡进行体尺性状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1)公鸡活重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龙骨长、胫围和胫长显著高于母鸡(P<0.05),公鸡体斜长高于母鸡,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2)血液生理生化:公鸡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数值上显著高于母鸡(P<0.05),其他血液生理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公鸡的a-羟丁酸脱氢酶(a-HBDH)指标在数值上显著高于母鸡(P<0.05),甘油三酯(TG)和尿酸(UA)指标在数值上显著低于母鸡(P<0.05),碱性磷酸酶(ALP)指标在数值上极显著低于母鸡(P<0.01),其他血液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贵妃鸡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一结果能为贵妃鸡选育、健康状况、疾病防治和饲养管理提供参考。结果也表明贵妃鸡具有较好的抗病及抗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枯草芽孢杆菌对如皋黄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笔者选择体况良好、生产性能相近的250 只47 周龄如皋黄鸡,随机分为5 组,每组5 个重复,每个重复10 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Ⅴ组分别添加0.02%、0.075%、0.2%、0.75%的枯草芽孢杆菌,试验周期为42 天。结果表明:(1)各组间产蛋率、平均蛋重、平均日产蛋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蛋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2)42天时试验Ⅴ组的蛋白高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试验Ⅲ组、Ⅳ组的蛋白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Ⅴ组的哈氏单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3)42 天时试验Ⅳ组的尿素氮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显著低于试验Ⅱ组(P<0.05);试验Ⅳ组的尿酸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试验Ⅱ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改善如皋黄鸡产蛋后期的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液生化指标,提高饲料消化率,降低粪 便中氮、磷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徐海鸡蛋品质性状间的内在关系,随机测定徐海鸡40周龄蛋品质,并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对蛋内部品质性状和蛋壳品质性状的12个变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徐海鸡蛋重、蛋黄重和蛋白高度与大部分性状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除蛋形指数外其余蛋壳品质性状也与大部分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徐海鸡蛋内部品质性状和蛋壳品质性状的第1个典型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相关系数为0.8552,其相关信息占两组性状间总信息的79.67%,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性状包括蛋白高度和蛋壳厚度。该研究结果对徐海鸡的选育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河田鸡体重、体尺与屠宰性状的相关关系,为河田鸡的选育提供依据。本研究对120日龄河田鸡的体重、体尺和屠宰性状进行测定,并对各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体重、体斜长、龙骨长、胸深、胸宽、胫长和胫围在公母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体重与体斜长、龙骨长、胸深、胸宽、胫长、胫围均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余各指标间亦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宰前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腿肌重、腹脂重、皮脂重、腿肌率和腹脂率在公母之间存极显著差异(P<0.01);宰前体重与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皮脂重、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余各指标间亦有不同程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8.
庄河大骨鸡GHR基因的多态性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庄河大骨鸡GHR基因的多态性与屠宰性状相关的遗传标记。以17周龄庄河大骨鸡为试验材料,利用PCR-RFLP标记技术、最小二乘法分析了GHR基因群体遗传结构与屠宰性状的关联。结果表明:GHR基因的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85,属于中度多态,存在3种基因型,其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0.3575、0.3825、0.26,等位基因M和N的频率为0.54875和0.45125;MM型基因型公母鸡的活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和平均日增重分别显著的高于MN型和NN型的公母鸡(P<0.05)。GHR基因的MM型对鸡的屠宰性状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长蛸体尺与重量性状间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长蛸体尺和重量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挑选同批采捕的体重在200 g左右的长蛸95只,测量胴长、胴宽、头长、头宽、漏斗长、漏斗宽、第一、二、三、四腕的长、腕间膜、体积等12个体尺性状,以及体重、净肉重2个重量性状,采用相关分析,计算了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胴性状、头性状、漏斗性状间都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各腕性状间也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最大值出现在体重和净肉重之间(0.983),其次为体积与体重之间(0.979)。利用曲线回归建立了体重预测净肉重的最优模型:Wr=0.981Wt0.9843 (R2=0.9706)。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放养柴鸡在屠体品质及器官发育上的特点,选取150日龄放养河北柴鸡和笼养京白鸡各8只,屠宰后进行屠体指标测定。结果显示,放养柴鸡的产肉性能低于京白鸡,在活重、屠体重上极显著低于京白鸡(P<0.01);屠宰率极显著高于京白鸡6.31%(P<0.01),腹脂率较京白鸡显著降低37.20%(P<0.05);放养柴鸡与京白鸡相比,免疫器官、消化系统均比较发达,具有体瘦头小等显著外部特征。说明放养柴鸡在部分屠体指标及器官发育上具有相对独特的优点,为柴鸡的品种选育提供了必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The occurrence and damage caused by whiteflies, cotton aphids, cotton thrips, mirid bugs, and cotton spider mites in the Bt cotton field, including 18 monitoring sites distributed in Hebei, Shandong, and Henan Provinces, were investigated from 2011 to 2012. In order of incidence of plants with pests, it showed that: whitefly (99.17%) > cotton aphids (98.33%) > cotton thrips (74.58%) > mirid bugs (43.10%) > cotton spider mites (20.95%). Compared with other pests, whiteflies had a highest incidence in the flower and boll stage of Bt cotton in Henan Province, and mirid bugs and cotton spider mites mainly occurred in the flower and boll stage in Hebei Province. Conversely, cotton aphids and cotton thrips showed the highest incidence at the bud stage in Hebei and Shandong Province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on-target pests show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occurrence and damage rates in various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Bt cotton in different regions.  相似文献   

12.
采用系统调查与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陕西温室黄瓜害虫种群消长动态、危害特点和不同措施的防治效果,提出日光温室害虫可持续控制措施,为绿色食品黄瓜生产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陕西日光温室黄瓜害虫有26种,以美洲斑潜蝇、烟粉虱、茶黄螨为优势种。美洲斑潜蝇在温室发生14~15代,高峰期3~5月份,一般导致黄瓜产量降低5%~10%,严重者达20%以上。烟粉虱在温室发生10~12代,高峰期3~6月份,一般造成的损失15%~50%,严重时毁棚绝收。茶黄螨在温室发生10~13代,4~6月份为黄瓜全生育期发生高峰。一般产量损失10~15%,严重者达30%以上。美洲斑潜蝇和烟粉虱在陕西的陕北及关中地区自然条件下不能越冬。设置防虫网、定植前棚室消毒、黄斑诱杀等可有效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13.
1984—1986年,作者等在北京市密云县着重研究了针叶小爪螨在板栗树上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小爪螨越冬卵的孵化期与板栗树展叶抽梢期相符合.田间虫口数量,年与年之间相差很大,主要受自然天敌的影响.总结出乐果涂干的时期,药液浓度、施药次数、操作注意事项等技术措施要点.一次涂干的控制效果可达一个月以上,涂干树的栗实在收获期已检测不出乐果,在针叶小爪螨中度发生年和严重发生年,乐果涂干可增产板栗10%以上,净收益与成本相比约为9:1.  相似文献   

14.
丽蚜小蜂和黄板诱杀防治温室白粉虱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室白粉虱是温室内主要害虫之一。为了减少化学药剂的危害,提高产品安全性,笔者通过丽蚜小蜂的天敌防治方法和黄板诱杀的物理防治方法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治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就丽蚜小蜂的最佳释放时机、释放密度、黄板悬挂高度、黄板防治效果等四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每株番茄上有0.5头温室白粉虱时,连续两次以150000头/hm2的密度释放丽蚜小蜂进行生物天敌防治,即可有效防治温室白粉虱的发生,有效率可达95.6%。同时使用黄板诱杀这一物理防治方法,也可有效减少温室内白粉虱数量,并且确定了植物顶端上方5~15cm处是白粉虱较活跃的区域,因此黄板应尽可能多的覆盖这一区域,以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麦套夏播转Bt基因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发生规律   总被引:68,自引:6,他引:68  
1997年在田间系统研究了转Bt基因棉品种中棉所30(R93-6)在麦套种植方式下,对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棉对棉铃虫(Heliothisarmigera)和棉造桥虫(Anomisflava)有良好的抗性,发生高峰期百株幼虫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品种中棉所16(早熟品种),但转基因棉田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和常规棉相比,转基因棉自然控制田和转基因棉综合防治田的棉蚜(Aphisgosypi)分别增加33.1%和减少25.1%、红蜘蛛(Tetranychuscinnabarinus)分别增加138.9%和减少18.5%、棉蓟马(Thripstabaci)分别增加346.0%和315.3%、白粉虱(Trialeurodesvaporariorum)分别增加63.8%和29.0%、棉盲蝽(Lyguslucorum)分别增加57.1%和减少18.9%、棉叶蝉(Empoascabigutula)分别增11.5%和14.2%、龟纹瓢虫(Propylaeajaponica)分别增加11.8%和45.5%、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graminicola)分别减少3.6%和3.6%、草蛉(Ch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捕食螨对烟草蓟马的防治效果,本文调查了云南泸西中枢育苗期蓟马发生情况及种类,并对比研究了不同捕食螨释放数量、释放方式及携带微生物菌剂的防治差异。结果表明:蓟马种类主要为西花蓟马,其次为八节黄蓟马,发生高峰期在4月中旬左右;捕食螨投放100头/盘防治效果最好;均匀撒施捕食螨对蓟马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开袋放置及空白对照(P<0.05);捕食螨搭载球孢白僵菌对蓟马控制效果最好,搭载金龟子绿僵菌与不带菌相差不大,但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P<0.05)。  相似文献   

17.
岳瑾  马萱  董杰  杨建国  乔岩  杜刚  刘岩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6):109-112
为摸清北京市人工栽培紫苏的病虫害发生情况,本试验针对露地、设施2种栽培模式,通过灯诱、抽样调查等方法进行2年病虫害监测;露地栽培紫苏的常发虫害为紫苏野螟、甜菜夜蛾,为害高峰期为7—8月;设施栽培紫苏的常发虫害为温室白粉虱、红蜘蛛,为害高峰期为6—9月。紫苏的常发病害为斑枯病,露地栽培模式下在6—10月发生,其中7—9月发病最为严重;设施栽培模式下发病主要集中在5—10月,其中6月下旬到9月下旬发病最为严重;露地栽培紫苏的常发虫害为紫苏野螟、甜菜夜蛾,病害为斑枯病;设施栽培紫苏的常发虫害为温室白粉虱、红蜘蛛,病害为斑枯病。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瓜蚜的发生动态,完善农药减施技术,对辽宁省西甜瓜棚开展监测、调查与药剂试验。利用黄板监测棚内瓜蚜的发生动态,同时对棚内瓜蚜展开系统调查,并检验混配药剂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北镇市大屯乡‘脆宝’甜瓜蚜虫有翅蚜高峰在3月上旬,蚜量高峰在2月底;营口市熊岳镇‘甜王’西瓜蚜虫有翅蚜高峰在5月中旬,蚜量高峰在5月上旬;凤城市大堡蒙古族乡‘甜王’西瓜蚜虫有翅蚜高峰在5月下旬,蚜量高峰在5月中旬。新高脂膜剂可显著提升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瓜蚜的防效,药后14天防效达97.0%。棚室‘脆宝’甜瓜和‘甜王’西瓜蚜虫的防控关键期可分别在2月下旬和5月中上旬进行,防控效果好,省时省力。  相似文献   

19.
利用胡瓜新小绥螨携带玫烟色拟青霉菌兼防蚜虫和叶螨是一种新的生物防治思路,为了证实其可行性,笔者对所得玫烟色拟青霉菌的孢子萌发条件及毒性等进行研究。通过小容器空气湿度调节法测定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温、湿度;并在适宜条件下,测定1×104~1×108孢子/mL浓度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对蚜虫和胡瓜新小绥螨的毒力;试验设置:(1)空白对照;(2)释放50头胡瓜新小绥螨;(3)喷洒20mL107孢子/mL孢子悬浮液;(4)喷洒20mL107孢子/mL孢子悬浮液后释放50头胡瓜新小绥螨;(5)释放20头沾满分生孢子粉的胡瓜新小绥螨;(6)释放50头沾满分生孢子粉的胡瓜新小绥螨,共6种处理,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玫烟色拟青霉菌该菌株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温、湿度为25~30℃、95%~100%RH,在此条件下,第10天时,1×108孢子/mL浓度下,蚜虫和胡瓜新小绥螨的累积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6.52%和41.78%,该菌株相同浓度的孢子悬浮液对蚜虫的毒力远大于对胡瓜新小绥螨的毒力,符合作为利用胡瓜新小绥螨携带,用以防治蚜虫的虫生菌的条件。通过盆栽试验,3、4、6处理的效果最好,第8天蚜虫数量几乎降为0,而且相对而言,捕食螨带菌最省工、省料,还可以兼防叶螨。所以,适宜温、湿度条件下,利用捕食螨带菌同时防治蚜虫和红蜘蛛是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有机生产方式茶园害虫与天敌种类及群落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摘要:【研究目的】调查研究有机茶园中的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类及种群动态,为茶树害虫优势种群的综合治理和持续性控制提供实据。【方法】通过灯光诱捕和茶园田间调查进行害虫和天敌的分类记录和数量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害虫45种,天敌24种。主要害虫有假眼小绿叶蝉、茶蚜、茶黄蓟马、茶尺蠖和茶螨。主要天敌有蜘蛛,蜂类、瓢虫和草蛉。有机茶园天敌控害表现最好的时期是8月份,益害比为1:0.96。而在6月和9月害虫种群数量出现二个峰值,而且害虫总量增长量大过天敌增长量,自然控害作用滞后。【结论】茶园采取有机方式种植后,确实能保持茶园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维护茶树害虫优势种群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群落的动态平衡。但要实现对害虫的有效控制,减少虫害损失还必须结合其他防治方法,走综合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