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就不同品系罗非鱼的营养需求特点作一综述,旨在为我国的罗非鱼饲料配制及营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野生与船养瓦氏黄颡鱼肌肉营养组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野生和船体网箱养殖(船养)瓦氏黄颡鱼的肌肉营养组成。[方法]对采自同一水域的野生和船养瓦氏黄颡鱼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野生瓦氏黄颡鱼粗蛋白、粗灰分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船养瓦氏黄颡鱼的1.16倍、1.69倍和0.90倍。在检测到的17种氨基酸中,野生瓦氏黄颡鱼除酪氨酸和组氨酸含量低于船养瓦氏黄颡鱼外,其余种类氨基酸均高于船养瓦氏黄颡鱼。野生瓦氏黄颡鱼总氨基酸(TAA)、总必需氨基酸(TEAA)、总鲜味氨基酸(TDAA)含量分别是船养瓦氏黄颡鱼的1.18倍、1.51倍和1.13倍。野生瓦氏黄颡鱼必需氨基酸构成比例符合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对优质蛋白质的要求,而船养瓦氏黄颡鱼不符合。根据氨基酸评分,野生瓦氏黄颡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除缬氨酸外,其余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评分均大于等于0.90;船养瓦氏黄颡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亮氨酸,只有苯丙氨酸+络氨酸的氨基酸评分大于1,3种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评分在0.65以下;野生瓦氏黄颡鱼的必需氨基酸指数为69.62,船养瓦氏黄颡鱼为55.36。[结论]野生和船养瓦氏黄颡鱼的肌肉营养成分存在差异。野生与船养瓦氏黄颡鱼生活在同一水域,水质条件几乎一致,饵料差异可能是影响瓦氏黄颡鱼肌肉营养成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奥尼罗非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和营养价值评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奥尼罗非鱼肌肉营养价值,用常规方法分析奥尼罗非鱼肌肉中营养成分组成与含量。结果显示,奥尼罗非鱼肌肉中水分含量为77.90%,蛋白质为18.70%,粗脂肪为2. 65%,灰分含量为1.09%。肌肉中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除色氨酸),总量为16.90%(占鲜样%),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7.68,基本符合FAO/WHO的标准。根据AAS的评分标准得出,奥尼罗非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苏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和胱氨酸)。而CS的评分结果表明奥尼罗非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和胱氨酸),苏氨酸为第二限制性氨基酸。此外,鲜味氨基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含量较高占氨基酸总量的39.11%?。通过研究表明奥尼罗非鱼是一种味道鲜美、食用价值与保健作用较高的鱼类。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市场上草鱼、鲤鱼、罗非鱼以及南美白对虾等商业饲料中蛋氨酸水平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市场上大部分鱼虾商业饲料存在蛋氨酸缺乏现象,而DL-蛋氨酸对于水产动物而言,能够被高效利用,可以起到平衡饲料中氨基酸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阐明IGF1基因在罗非鱼生长过程中的表达规律,为罗非鱼的分子选育等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本实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跟踪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在不同生长阶段(0、20、40、60、80、125、145、165、185、205天)肝脏和肌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结果表明:实验鱼的体重增长过程可以分为快速生长期和平稳期。在快速生长期时,肝脏IGF1基因表达水平较高,平稳期时较低,肝脏中IGF1基因表达情况与体重增长趋势基本吻合。肌肉中IGF1基因mRNA含量要低得多,而且表达模式与肝脏IGF1基因不相同。研究结果提示:IGF1 mRNA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和组织特异性。肝脏中IGF1基因的表达量变化与罗非鱼体重增长趋势一致。肌肉中IGF1表达模式与肝脏中不同,提示肌肉中IGF1的分泌和作用有其自身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强俊  杨弘  王辉  徐跑  乐贻荣  何杰 《动物营养学报》2012,24(8):1589-1601
采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和响应曲面分析方法,在试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温度(20~34℃)和饲料蛋白质水平(25% ~ 50%)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a)幼鱼生长、饲料效率和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的影响.试验期为56 d.随着温度和饲料蛋白质水平的上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血清GH水平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温度与饲料蛋白质水平的一次效应对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血清GH水平有显著影响(P<0.05);温度和饲料蛋白质水平的二次效应与互作效应对饲料效率和血清GH水平有显著影响(P<0.05),温度与蛋白质水平对特定生长率无互作效应(P>0.05).高温与饲料高蛋白质水平会降低饲料效率和血清GH水平.因子与响应值间二次多项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分别达到0.958、0.955和0.875(P <0.01),可用于预测.温度/饲料蛋白质水平最优组合为29.9 ℃/40.3%,此时,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均较高,分别为2.748%/d和77.5%,其可靠性达0.888.温度对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血清GH水平影响较饲料蛋白质明显.血清GH水平与特定生长率相关性较低,而与饲料效率呈正相关.因此,建议在罗非鱼幼鱼的培育中,按照上述温度与饲料蛋白质组合安排生产,以提高罗非鱼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7.
罗非鱼海豚链球菌病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分别对患海豚链球菌病的罗非鱼的病理学变化进行了研究。分离的病原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透射电镜负染观察菌体球形或卵圆形,直径0.6~1.0μm,多数呈链状排列。组织学病变主要表现为全身多组织、器官水肿,出血、变性、坏死以及炎症反应,特别是肝、脾、肾和脑分别表现为肝炎,脾炎,间质性肾炎和脑膜炎。超微结构观察发现病鱼肝、脾、肾、脑、心肌和骨骼肌等器官的细胞超微结构都有较为严重的破坏,细胞核畸形,染色质浓缩或边集,粗面内质网囊泡化及脱粒,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或溶解消失。研究表明,海豚链球菌能造成罗非鱼全身性组织器官病变,致使器官功能障碍,正常生理代谢调节紊乱,最后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液学指标和肝脏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以鱼粉、豆粕、棉籽粕、菜籽粕、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质源配制成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5%、30%、35%、40%和45%的5种等能饲料(脂肪水平均为9%)。选取初始平均体质量为(4.70±0.01)g的尼罗罗非鱼幼鱼3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试验期为10周。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质水平对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成活率、肥满度、肝体比和内脏比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蛋白质效率显著降低(P<0.05),蛋白质沉积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全鱼水分、粗蛋白质和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而对全鱼粗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蛋白质水平为25%的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全血中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无显著影响(P>0.05),而对全血中血红蛋白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蛋白质水平为40%的组全血中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蛋白质水平为25%的组(P<0.05)。饲料蛋白质水平对血清中肌酐、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蛋白质水平为25%的组肝脏中溶菌酶活性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肝脏中过氧化氢酶活性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蛋白质水平为25%的组最低,显著低于蛋白质水平为35%和45%的组(P<0.05)。蛋白质水平为45%的组肝脏中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由此可知,在饲料脂肪水平为9%条件下,饲料蛋白质水平为25%时即可满足尼罗罗非鱼幼鱼的生长需求,但适当提高饲料蛋白质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尼罗罗非鱼幼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将红景天苷(Salidroside)作为免疫增强剂添加到水生生物饲料中,按0(对照组)、30、60和90μg/kg 4个梯度,添加到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117.2±4.53 g)饲料中,通过测定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来评估红景天苷对尼罗罗非鱼血液免疫系统的影响。试验周期为45 d,每天投喂两次。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红景天苷添加量的升高,罗非鱼血液中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以及肌酐水平显著升高(0<30μg/kg<60μg/kg<90μg/kg);90μg/kg组血液中的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各饲料组,血液中其它指标(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尿素、血糖、球蛋白和尿素/肌酐)不受饲料中添加红景天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饲料中红景天苷的适宜添加量为30μg/kg。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