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arkov和灰色模型在土地利用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马尔柯夫和灰色模型都适用于土地利用变化预测,根据同一套土地利用数据分别用两种模型预测.将所得结果相互验证、对比分析,提高预测可信度。以江西省新建县为例.两种预测方法的预测结果都表明,若继续保持1996-2000年的变化速度.耕地和未利用地将持续减少,林地和建设用地呈增长趋势,而草地和水域相对较稳定,草地有下降趋势,水域呈缓慢上升趋向。预测结果可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及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为土地利用变化预测研究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福建省福州新区近15 a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并对未来15 a的变化进行预测,并对30 a的生境质量变化进行分析;将预测结果与规划形成对比,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方法]以福建省福州新区为例,基于2000年Landsat_ETM~+和2015年Landsat_OLT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对国家级新区——福州新区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空间分析,运用CA-Markov模型对其2030年的土地利用格局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InVEST模型对新区内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生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①15 a间福州新区耕地、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变化速度较快,草地和海域变化相对较小,未利用地变化较小但变化较为剧烈;②CA-Markov模型预测显示研究区2015—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趋势与2000—2015年大体相同,表现为除未利用地呈现增加的趋势外,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分别呈现急剧扩张和持续减少的趋势;③2000—2030年研究区内大量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向建设用地转化,导致威胁源的增加,进一步降低了生境质量。[结论]福州新区由于建设用地快速扩张导致区内生境质量严重下降,应加强生态保育,合理控制建设用地的增长,避免生境质量进一步恶化。建议将2030年用地规划中的建设用地边界作为限制建设区边界,将预测结果作为允许建设区边界,提高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中粮食产量预测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粮食产量预测精度的方法,该文应用1988-2005年晋城市粮食产量相关数据的分析,对线性回归模型、灰色GM(1,1)模型和灰色多元线性回归组合模型3种粮食产量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影响粮食产最的影响因素作出关联因子排序;其次,在灰色关联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主要影响因子;再次,利用灰色GM(1,1)模型得到主要影响因素的预测值,同时,利用原始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最后,将灰色GM(1,1)模型的预测结果作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输入值,得到灰色多元线性回归组合模型.通过比较这3种粮食产量预测方法的预测结果,得出灰色多元线性回归组合模型最适宜于晋城市粮食产量的预测.该研究可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裴亮  陈晨  戴激光  吴迪 《土壤通报》2017,(3):525-531
本文通过对大凌河流域2010年、2013年和2016年三期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得到流域土地利用分布现状。对分类结果进行叠加分析可以获得大凌河流域2010~2013年的地类转移概率矩阵,再运用马尔科夫原理预测出2016年流域土地利用分布情况,将其与实际情况对比分析,证明马尔科夫模型适用于大凌河流域未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趋势的预测。进而本文分别对大凌河流域2019年、2022年和2025年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预测,发现未来近10年流域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长,变化率为38.96%;农林用地面积从2016年开始减少,总体下降了0.77%;水域面积稳定增长,到2022年之后趋于稳定值,变化率为17.21%;旱地及其他未利用地面积继续缩减,到2019年开始趋于稳定,整体下降了1.71%。研究结果明晰了大凌河流域农林用地和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可以为流域水土资源管理有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灰色理论与回归模型的土壤类型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的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土地的利用方式,而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又会促使土壤类型发生波动。为研究未来土壤多样性指数的动态变化,采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1985-2013年阜新市土地利用对土壤多样性的影响,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未来土壤多样性进行预测。研究表明:城镇用地、农用地、林地、水域、其他类型用地这5个因素是土壤多样性波动的主导因素。然后在灰色关联分析的基础上,根据2015年土地利用类型所占面积比例,利用所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对2015年阜新市土壤多样性指数进行预测和检测,最后,将此应用于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对未来阜新市土壤多样性的预测,并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1985~2015年淮北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通报》2019,(4):807-814
以1985、1995、2005、2015年4期遥感影像为基础,应用RS、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了淮北市1985~2015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并采用ANN-CA模型预测2025年淮北市土地利用数据。结果表明:1)淮北市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耕地面积占60%以上,建设用地次之;近30年,建设用地和林地面积呈增加趋势,耕地、水域和草地呈减小趋势;2005~2015年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变化显著,各类土地利用面积变化速率加快。2)1985~2015年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主要为耕地向建设用地转变、水域向耕地和建设用地转变。3)1985~2015年淮北市土地利用破碎化程度不断升高,景观格局趋向复杂化,景观异质性增强。4)2015~2025年,林地面积将保持不变,耕地、草地、水域面积减少,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7.
黄哲  杨艳芬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6):268-274,283
为探究延河流域土地利用演变规律及未来空间格局分布,基于延河流域1986年、2000年和201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土地利用空间转移动态图及土地利用转移面积矩阵等方法,分析了延河流域1986—2010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规律; 运用Logistic-CA-Markov模型和MCE-CA-Markov模型分别预测了2030年延河流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延河流域1986—2010年耕地降幅最为明显,减少了557.10 km2,主要转为草地、林地和建设用地; 林地和草地面积持续增加,建设用地扩张迅速,分别增加了378.34,136.97,48.17 km2,水域及未利用地面积总体变化不大,生态恢复政策是影响延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子。Logistic-CA-Markov预测得到的2030年延河流域耕地和草地减少明显,建设用地和林地则增幅较大,流域经济发展需求较高,这种情况下应准确把握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的关系,根据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制定适合当地发展的政策。而MCE-CA-Markov预测得到的2030年延河流域耕地、林地、水域及建设用地均有增加,且耕地增幅最明显,这种利用结构表明流域经济发展相对较缓,实现了对流域环境的保护,但应积极探索土地利用新结构,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优势,从而实现流域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贵州省人口与建设用地变化的关系,以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方法]利用贵州省2000—2017年城乡人口及建设用地数据,采用脱钩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城乡人地关系演化过程。[结果]贵州省城镇人口持续增加,乡村人口逐年减少;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城镇和乡村建设用地同向增长。2000—2008年,贵州省城乡人口变化与建设用地扩张关系为强负脱勾类型,乡村人口与乡村建设用地变化为强负脱钩类型,城镇人口与城镇建设用地变化为扩张负脱钩类型。农村人口减少伴随着建设用地增加,农村人地关系处于较不合理状态;城镇人口和建设用地二者均增长,但建设用地增幅快于人口增幅。[结论]贵州省应积极推动农村宅基地流转,提高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促进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9.
将低碳理念纳入到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中, 运用比重法、熵值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建立低碳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 求得河南省各个市的建设用地集约综合值。结果表明, 河南省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类型可分为四类:> 7为集约型,> 6为较集约型,> 5为较粗放型,< 5为粗放型。集约型城市为濮阳市、郑州市、焦作市; 较为集约型的市域为洛阳市、济源市;较粗放型的城市为安阳市、平顶山市、许昌市、漯河市、三门峡市和周口市;粗放型的城市为开封市、鹤壁市、新乡市、商丘市、南阳市、信阳市和驻马店市。研究结论表明,将低碳排放指标纳入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中, 河南省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会城市郑州集约度并不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10.
宋成舜  翟文侠  陈志  刘成武 《土壤》2011,43(6):1021-1027
以西宁市市区2008年建设用地数据为依据,选取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构建综合评价模型,以样本片区作为功能区的代表,运用综合评价法测算出各功能区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宁市市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总体处于适度利用水平,建设用地集约利用面积为542.13 hm2,适度利用面积为5 546.56 hm2,低度利用面积为2 094.99 hm2;土地集约利用潜力主要集中在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