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9篇
综合类   9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指出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程度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微观尺度测度各县市"新四化"的同步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融入绿色化指标构建了"新四化"评价综合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0~2015年咸宁市"新四化"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0~2015年,咸宁市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总体趋势上升但有波动;耦合度等级出现良性耦合趋势;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前期有所波动,后期增长平稳并呈现中级协调状态。提出了今后要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加速农地流转和农村人口转移提升城镇化支撑作用,提升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控制高污染高消耗企业,保障区域经济的绿色化发展,促进咸宁市"新四化"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六个准则层的32个指标评价体系,采用聚类方法,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干扰,对中部地区城市--咸宁市2001~2005年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5年咸宁市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度为62.61,年均增长率为6.28%,土地利用有所粗放,土地供求基本平衡,有所剩余.据此,严格控制土地供求,提高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实现城市内涵式增长是今后咸宁市建设用地利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针对西宁市地区经济增长中的资源投入大、利用效率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结合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以耕地资源约束机制为指导原则和入手点,运用协整理论和自相关方法,分析西宁地区经济增长特点。结果表明,耕地变化与经济总体发展水平(GDP)相关性不显著,GDP长期变化较为平稳,但耕地面积的变化自相关不明显,这与政策性因素、产业结构有着密切关系,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该研究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区域耕地面积变化与粮食安全机制研究——以仙桃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与耕地面积变化有着密切关系。以江汉平原的仙桃市为例,通过建立耕地变化驱动力模型,并对武汉都市圈“8+1”城市粮食安全系数进行评价,探讨了区域耕地面积变化与粮食安全机制。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粮食单产、社会消费品零销总额、第三产业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农业机械总动力、工业化水平是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动因;粮食安全系数从1995年的0.81减少2007年的0.65。其中2000、2003、2007年粮食安全系数低于0.7,总体存在下滑趋势,但各年都处在安全级以上的水平;耕地面积变化与粮食安全系数呈现正相关关系,表现为耕地面积减少1个单位,粮食安全系数降低0.001单位。依据研究结果,从宏观和微观层次上提出了保障粮食安全和保护耕地数量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谈兵  翟文侠  宋成舜  柯新利  陈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2,(7):4129-4130,4164
运用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UTD)和土地利用类型综合动态度(GTD)分析了西宁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同时结合Markov模型,分析了土地类型转换特点。结果表明,GTD为0.15%;UTD最大的是园地,最小是草地。耕地去向主要是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来源主要是其他土地和草地;林地去向是建设用地,来源为耕地和其他土地、草地;草地的去向是耕地和林地,没有来源;建设用地只有农村居民点整理为耕地转出,来源主要是耕地,比重占78.49%。总之,2015~2020年间,耕地比重先增后减,总体减少614.97 hm2;草地不断较少,减少329.91 hm2;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增加567.63 hm2。  相似文献   
6.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已成为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以西宁市市区2008年居住用地数据为依据,选取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构建评价模型,选择样本片区作为功能区的代表,运用综合评价法评价功能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并对居住用地的规模潜力和经济潜力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西宁市居住用地集约利用处于适度利用水平,集约利用、适度利用和低度利用土地分别占居住功能区用地面积的3.04%、61.84%和35.12%。(2)西宁市居住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较大,绝对规模潜力为2 918.65 hm2,相对规模潜力为62.54%;保留现有物业,利用空闲地的经济潜力为18 221.20万元,单位经济潜力为3 615.32元/m2;进行部分改造,部分拆除现有物业的经济潜力为53 295.38万元,单位经济潜力为806.65元/m2。  相似文献   
7.
按照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认证标准构建有机农业发展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源适宜性分等定级。资源适宜性总体划分为4个等级:限制性等级1,环境质量条件对有机农业没有限制;限制性等级2,环境质量条件适合传统农业利用方式,但对有机农业的生产有一定限制;限制性等级3,资源条件在规划期间内可通过有机转化而达到生产标准;限制性等级4,规划期内资源条件不能通过有机转换达到有机农业生产的标准。溧水县土壤资源、水资源和大气资源均有3个等级,总体上溧水县自然资源适宜性具有4个等级,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城市化发展与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江苏省城市化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研究快速城市化下的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变化驱动机理,并构建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的驱动模型。结果表明:城市化、经济非农化、人口密度以及非农就业率与土地利用程度呈正相关,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发展是土地利用强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国家耕地保护政策强度与土地利用程度呈负相关,国家土地政策的加强,一定程度上控制土地利用程度无限增大。在此基础上,文章又分析城市化与城镇村与工矿用地之间的动态关系,引入“城市化下的边际城镇用地扩张量”指标,发现“城市化下的边际城镇用地扩张量”总体上是一个减小的过程。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运行结果表明在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城市化率达到60%情况下,城镇村与工矿用地的总面积将比2003年增加30.7%,可见,城市化背景下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对实现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据此,文章最后提出了协调城市化与土地持续利用相互关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翟文侠  黄贤金  张强 《土壤》2004,36(2):136-140
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土地利用结构有决定性作用,从而对耕地质量保护形成决定性影响。尤其在我国进入WTO(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以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大的社会经济背景下,我国产业升级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从而对我国耕地质量保护战略目标的实现形成强烈冲击。从总体上看,我国产业发展对耕地质量保护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WTO框架下农业发展主要对农村生态环境和耕地质量保护的微观主体农户行为产生影响;WTO框架下非农产业发展一方面通过污染扩散、国际污染转移等方式直接影响到我国耕地质量;另一方面对农业发展和农户保护耕地行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我国耕地质量保护。为确定我国耕地质量变化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通过对WTO框架下我国产业升级对耕地质量影响分析,本文提出完善耕地质量保护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退耕还林”政策驱动下的农户土地转用决策机理的基础上,以江西丰城市的农户调查资料建立了“退耕还林”政策与农户土地利用变化的计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1)退耕收益补偿对比值对土地利用变化有显著的影响;(2)“退耕还林”政策中对土地产权的安排对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影响不大;(3)在不同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强度的影响因素不同,土地资源丰度、农户择业行为对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影响较大。并进一步就推进生态友好的土地利用方式、合理引导土地利用变化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