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丁瑞兴  黄骁 《土壤学报》1991,28(3):229-236
黄棕壤植茶以后,土壤pH下降,土壤酸度随植茶年限的增长而增大,且上层土壤pH的减幅大于下层土壤。茶园土壤的酸化是与茶树对铝和氟的生物积聚、土壤交换性铝与铝络合物的增加以及土壤盐基的淋溶有关。茶树落叶中铝和氟的含量分别高达5836—6136 ppm和469—520ppm;茶树透冠水和土壤渗漏液中均有相当多的Al和F,茶园土壤系统中铝和氟的循环,不仅导致土壤Al3+及F-的增多,还使表土的有机络合态铝以及土壤交换性复合体和土壤溶液中的氟铝络合物积聚。因此,土壤中铝和氟的积累、转化及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茶园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湘西典型植烟土壤酸碱缓冲特性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山地植烟土壤酸碱缓冲特性,采集了湘西山区烤烟典型生产区的28个土壤样本,采用酸碱滴定法和灰色关联法分析了湘西山地植烟土壤酸碱缓冲特性以及土壤缓冲容量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量化关系。结果表明:湘西山地植烟土壤酸碱缓冲量为11.35~43.29 mmol·kg-1,平均为17.26 mmol·kg-1,黄棕壤的酸碱缓冲量(11.35~43.29 mmol·kg-1)显著高于黄壤(11.79~20.70 mmol·kg-1)。有78.57%的样本对酸碱敏感,黄壤土是否对酸敏感由有机质含量决定,黄棕壤土是否对酸敏感与pH和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对于同一土壤类型,有机质和黏粒含量与酸碱缓冲容量显著正相关;对于黄棕壤,酸碱缓冲容量还与pH和阳离子交换量呈显著正相关,与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呈显著负相关。主要土壤类型之间缓冲性能存在较大差异,黄壤土酸碱缓冲性能主要受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和黏粒含量的影响;黄棕壤土酸碱缓冲性能主要受pH、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机质的影响。在生产中应采用合理施用化肥、增施有机肥、调节土壤酸性等措施提高植烟土壤酸碱缓冲性能,为优质烟叶生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微塑料输入与秸秆添加对农田土壤氮淋溶的影响,以潮土和黄棕壤为研究对象,每种土壤各设置8个处理,包括对照(CK)、低量微塑料(PE1)、中量微塑料(PE2)、高量微塑料(PE3)、秸秆(S)、秸秆+低量微塑料(S+PE1)、秸秆+中量微塑料(S+PE2)、秸秆+高量微塑料(S+PE3),研究了添加秸秆与不添加秸秆条件下,不同微塑料输入量对土壤氮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仅添加微塑料条件下,与对照(CK)相比,潮土PE1、PE2、PE3处理总氮(TN)淋溶量均无显著差异,黄棕壤仅PE1处理显著增加了TN淋溶量。在添加秸秆(S)处理中,与对照(CK)相比,潮土添加秸秆后显著降低了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TN淋溶量,分别降低了31.15%、13.45%、15.26%,黄棕壤添加秸秆后显著增加了TN淋溶量,增加了22.56%。添加秸秆处理相较于不添加秸秆处理,潮土各浓度微塑料输入下NO3--N、NH4+-N、TN的累计淋溶量呈降低趋势,而黄棕壤低量微塑料输入降低了TN淋溶量,高量微塑料输入增加了TN淋溶量。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分析表明,在潮土中添加秸秆主要通过影响淋溶液pH和NO3--N淋溶量影响氮素淋溶,微塑料添加量对氮淋溶无显著影响;在黄棕壤中添加秸秆主要通过影响淋溶液NO3--N、NH4+-N淋溶量影响氮淋溶,微塑料添加量主要通过影响淋溶液NH4+-N淋溶量影响氮淋溶。研究结果可为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风险的管控及减少土壤氮素的淋失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主要通过土柱模拟试验探究不同有机物料对渗滤液的盐分和可溶性有机碳(DOC)以及不同深度土壤盐分、有机质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设置有机硅功能肥(WO)、颗粒状有机物料(YP)、粉末状有机物料(GG)、颗粒状有机物料和粉末状有机物料各50%(YG)以及不添加有机物料(CK)共5个处理。结果表明,有机物料的添加提高了渗滤液的EC值及水溶性Ca2+、Mg2+和Na+含量,YP处理的渗滤液盐基离子含量最高,而WO处理的渗滤液中DOC含量最低;与CK处理相比,WO处理显著提高各深度土层的水溶性Ca2+、Mg2+和K+含量,显著降低各深度土层的pH、交换性Na+、碱化度(ESP)和0—20 cm土层的水溶性Na+和钠吸附比(SAR),但其他有机物料的处理对pH、EC值和盐分等无显著影响;淋洗作用使表层土壤(0—20 cm)盐分向土壤深层移动,淋洗结束后,各处理的土壤EC值、水溶性总盐、交换性Na+和ESP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升高;与CK处理相比,GG和YG处理显著提高0—20 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23.97%和20.53%。研究结果为有机物料的添加对盐碱地淋洗过程中盐分和有机质的变化提供了理论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5.
不同作物根茬对土壤酸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添加大豆、玉米、谷子、花生、高粱5种根茬后对土壤酸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结束时,添加5种作物根茬均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高粱根茬降低土壤pH值的效果最好;添加5种作物根茬后的土壤交换性酸、交换性Al 3+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高粱根茬对交换性酸降低效果最好。添加根茬后土壤有机质相对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提升(P0.05),其中高粱根茬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优于其他处理组;添加高粱根茬土壤的酸碱滴定S形曲线最为平缓,添加大豆根茬土壤酸碱滴定曲线坡度最大,但均优于对照组。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土壤酸度的主要因素是交换性钙、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影响添加作物根茬后土壤缓冲容量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有机质含量;缓解土壤酸化,添加高粱根茬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南方酸化红壤钾素淋溶对施石灰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究石灰施用的长期和短期效应对酸化红壤钾素的影响,依托始于1990年的国家红壤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长期定位试验,选取化肥氮磷配施(NP)、氮磷钾配施(NPK)、氮磷钾配施+半量秸秆还田(NPKS)及其增加常量石灰(NPL、NPKL、NPKSL)6个处理。室内土柱淋溶试验设置0 L、0.5 L、1 L和1.5 L石灰施用量,监测田间和淋溶后0 ~ 50 cm土层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pH及淋溶液中钾离子(K+)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施用石灰4年后,与NPKS、NPK、NP相比,各处理均增加了相应土层的缓效钾含量;NPKSL和NPL处理分别增加了0 ~ 40 cm和0~10 cm速效钾含量,增幅分别为2.06 % ~ 36.39 %和27.26 %。2)石灰施用量相同,各处理土壤累积K+淋溶量由大到小依次为NPKS处理、NPK处理和NP处理。施用石灰减少了NPKS和NPK处理淋溶液中累积K+含量,降幅为18.10 % ~ 57.70 %,且K+淋溶率也下降。3)施石灰提高了表层土壤pH;土壤中钾素盈余情况下,石灰当季施用量每增加1 000 kg·hm-2,K+淋溶损失率降低11.7%;施用石灰和施肥是显著影响平均淋溶K+量和K+累积淋溶量的主效应。可见,施用石灰的短期和长期效应均能提高表层土壤pH;减少速效钾在剖面的运移,增加剖面下层缓效钾的含量;土壤淋溶K+量、累积K+淋溶量和K+淋溶率均随土壤中速效钾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施用石灰而降低。合理的石灰用量能够有效降低酸化红壤K+淋溶损失风险。  相似文献   

7.
pH对土壤吸持磷酸根的影响及其原因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选择了浙江、江苏15个性质变化范围较大的土壤样品,研究在两种支持电解质、不同pH条件下对磷酸根的吸持反应。结果表明,加碱提高强酸性土壤的pH值,导致交换性铝的水解和羟基铝聚合物的生成,增加对磷的吸持。磷酸根同酸性土壤的反应,可促进交换性铝的水解,释放出H+,降低体系的pH。在CaCl2介质中,当pH>6时,可能有磷酸钙类盐形成,使溶液中磷浓度显著降低。有机质对土壤吸持磷有重要影响。在低pH下有机质通过与Al3+形成络合物,阻碍溶液中A13+的水解,并与磷酸根竞争羟基铝化合物表面的反应点位,从而降低酸性土壤对磷酸根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8.
三种植物物料对两种茶园土壤酸度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王宁  李九玉  徐仁扣 《土壤》2009,41(5):764-771
用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稻草、花生秸秆和紫云英在 5、10 和 20 g/kg 的加入量水平下对茶园黄棕壤和茶园红壤酸度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除了黄棕壤加入紫云英处理会降低土壤的 pH 外,其余所有加入植物物料的处理均使土壤 pH 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使土壤交换性酸和交换性Al的数量减小,使土壤交换性盐基阳离子和盐基饱和度增加.有机物料对土壤酸度的改良效果与有机物料灰化碱和N含量有关,灰化碱和有机N的矿化使土壤 pH 升高,NH4+-N的硝化使土壤 pH 降低.3种植物物料中花生秸秆对土壤酸度的改良效果优于紫云英和稻草.加入植物物料使红壤中有毒形态Al的浓度显著减小,说明植物物料能够缓解红壤中Al对植物的毒害.  相似文献   

9.
钢渣与生物质炭配合施用对红壤酸度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再亮  李九玉  徐仁扣 《土壤》2013,45(4):722-726
采用厌氧热解方法制备污泥生物质炭和花生秸秆炭,研究了钢渣和生物质炭单独施用及配合施用对红壤酸度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钢渣、花生秸秆炭和污泥生物质炭均含有一定量的碱性物质,向红壤中添加钢渣和生物质炭可以中和土壤酸度,提高土壤pH,增加土壤交换性盐基阳离子含量,降低土壤交换性铝含量.90天培养实验结束时,这3种改良剂分别使土壤pH相对对照提高1.10、0.72和0.48.钢渣与花生秸秆炭配合施用对土壤酸度的改良效果最好,使土壤pH相对对照提高2.14,单施污泥生物质炭的改良效果最小.钢渣和生物质炭含一定量的养分元素,添加钢渣和生物质炭可以同时改善土壤肥力.钢渣含丰富的钙,添加钢渣使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增幅最大,相对对照增加4.5倍;添加花生秸秆炭使土壤交换钾增加最显著,相对对照约增加7倍;污泥生物质炭含丰富的磷,添加污泥生物质炭使土壤有效磷增加最显著,相对对照增加5.4倍.添加钢渣和2种生物质炭均显著提高了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将钢渣与生物质炭配合施用,土壤交换性镁含量的增幅更大.由于钢渣和2种生物质炭的碱含量和养分含量各有特点,因此可以根据土壤酸度状况和养分含量选择将钢渣与不同生物质炭配合施用,以达到既能最大限度中和土壤酸度又能补充土壤所必需养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秸秆直接还田及炭化还田对土壤酸度和交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连续4年田间微区定位试验,比较等氮磷钾养分条件下秸秆炭化还田与等量秸秆直接还田对土壤酸度及交换性能的影响,以期为土壤酸化改良及秸秆、生物炭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试验以沈阳农业大学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所玉米渗滤池微区定位试验为基础,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 (CK)、氮磷钾配施 (NPK)、单施生物炭 (C)、生物炭+NPK(CNPK)、单施秸秆 (S)、秸秆+NPK(SNPK)。其中NPK、CNPK和SNPK处理养分投入总量相等,均为N 225 kg/hm2、P2O5 112.5 kg/hm2和K2O 112.5 kg/hm2,S处理秸秆施用量为4500 kg/hm2,单施生物炭处理生物炭施用量为1500 kg/hm2。应用化学分析法对土壤活性酸、交换性酸、阳离子交换量及交换性盐基离子进行分析和测定。 【结果】 经过连续4年的不同施肥处理,施用生物炭及秸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pH,降低了土壤交换性酸总量和交换性铝含量,但各处理间交换性H+含量差异不显著。相较于试验前土壤 (pH 6.05),单施生物炭和单施秸秆处理分别使土壤pH提高了0.55和0.45个单位。在等氮磷钾养分条件下,CNPK和SNPK处理较试验前分别使土壤pH提高了0.31和0.13个单位,且CNPK处理显著高于SNPK,但二者之间对土壤交换性酸含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同时各处理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均显著高于CK,单独施用生物炭对提高土壤盐基总量、交换性Ca2+和交换性Mg2+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独施用秸秆。在等秸秆量与等氮磷钾养分条件下,秸秆炭化还田及秸秆直接还田较不施肥对照分别使交换性盐基总量提高了17.6%和15.1%,且秸秆炭化还田对提高土壤有效阳离子交换量的效果显著优于秸秆直接还田。与CK处理相比,C、CNPK、S和SNPK处理分别使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提高了1.68、2.52、1.53、2.30 cmol/kg,其中以CNPK处理效果最佳。 【结论】 在等秸秆量和等氮磷钾养分条件下,施用生物炭和秸秆能有效降低土壤酸度和交换性酸中交换性铝含量,提高土壤盐基离子含量及交换性能,且秸秆炭化还田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姬松茸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姬松茸子实体多糖提取的工艺条件中的多糖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浸提液pH值3因子的最优化组合问题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了具有良好预测性能的姬松茸多糖提取条件的模型,并利用回归模型对工艺条件的最优化组合,对各单因子要素的多糖得率及其交互作用进行了探讨。试验表明,当浸提温度为100℃、浸提时间为3h、浸提液pH值为6.3时多糖得率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2.
我国南方崩岗形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淑光  蔡庆  邓岚 《水土保持通报》1993,13(2):43-46,49
  相似文献   

13.
植物恢复措施对鸡西矿区废弃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龙江省鸡西市矿区废弃地为研究区,对不同矿区废弃地的土壤养分元素进行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植物恢复措施后的基质土壤各养分指标绝大多数要大大高于原废弃地土壤和经过自然恢复的土壤,说明该措施对石墨尾矿、矸石发电厂粉煤灰废弃地和平排矸石山土壤养分改善效果明显;其中石墨尾矿除全磷外,各种养分指标与林地土壤差距较大,而旱柳对石墨尾矿土壤的改善效果最好,其有机质含量为37.28g/kg,是残渣的2.6倍;种植大果沙棘对粉煤灰废弃地土壤养分的积累效果明显,有机质含量为48.25g/kg,是残渣的1.5倍;植物恢复措施使平排矸石山的土壤养分积累速度加快,已接近林地,混交种植兴安落叶松和家榆总体恢复效果最好,有机质含量分别为193.42和151.46g/kg,是自然恢复条件下的8.9和7倍。建议引入优势种群(如松科等)以加快演替速度,使矿区废弃地更快地恢复到原始状态。  相似文献   

14.
分析论述了青海省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特点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青海省耕地资源进行研究的框架体系和思路,同时基于GIS/RS技术设计了相关的技术路线。最后依据所做设计对青海省耕地资源开发利用做了初步分析,并进行了相关的对策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5.
济南山丘区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景观格局的形成及其变化是自然的和人为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 ,通过分析景观斑块的类型、数量、面积大小和空间组合状况 ,揭示出济南市山丘区的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分布特征及空间变异规律  相似文献   

16.
烘焙对生物质热解产物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烘焙可有效地降低生物质中的水分和氧,对其热解过程有显著的影响。该文主要研究了烘焙温度(200,230,260,290℃)对生物质热解过程及产物特性的影响行为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烘焙能改善热解产物的品质,随着烘焙温度的升高,热解合成气中CO含量由48%逐渐减少到34%,CH4和H2增加,其中H2含量最大增加了77.4%,而液体产物中,乙酸和水分含量逐渐减小,水分含量最大减少了42.8%,而酚类产物的含量明显增加,有利于生物油品质的提高。该研究为烘焙技术的发展和生物质高效热化学转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氟对小鼠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及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氟对成年雄性小鼠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及锌的保护作用,通过腹腔注射氟化钠建立氟中毒动物模型及锌保护实验。采用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末端原位标记(TUNEL)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方法检测小鼠生精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显示:(1)氟感染组无论是低剂量组(NaF10 mg/kg)或是高剂量组(NaF 20 mg/kg)生精细胞都发生了明显的凋亡。生精细胞凋亡主要发生在精母细胞和精原细胞,凋亡指数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5)。(2)无论是高剂量锌(ZnSO430 mg/kg)和低剂量锌(ZnSO415 mg/kg)都可以使凋亡指数明显降低,高剂量锌组的凋亡指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蛋白粒子zeta电位是衡量豆乳体系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在电位分析前常采用稀释介质对豆乳进行预处理。为了确保zeta电位测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必须选择合适的稀释介质。因此,该研究采用去离子水、豆乳超滤液两种稀释介质分别对豆乳进行稀释,并比较了这2种稀释介质对zeta电位、粒径分布、pH值以及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若以去离子水为稀释介质,zeta电位的绝对值会随着稀释倍数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这主要是由于豆乳蛋白胶体粒子发生解聚导致粒径减小,而pH值的升高和电导率的降低则说明豆乳的离子强度显著降低。相比之下,选用豆乳超滤液稀释豆乳时,体系的 zeta 电位、粒径分布、pH值以及电导率都未随稀释倍数的增加而改变(*P>0.05),说明此法能够较好地维持豆乳蛋白粒子的荷电稳定性。由此可知,豆乳超滤液可做为豆乳zeta电位测定的理想稀释介质。  相似文献   

19.
8个油松种源抗旱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鉴别8个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种源的抗旱性,以其3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控水条件下的盆栽实验(T_1:土壤含水量为25%~29%;T_2:土壤含水量为19%~22%;T_3:土壤含水量为12%~15%);测定了其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等生理生化指标,并应用Fuzzy隶属函数对它们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T_3条件下,8个种源的Pn无显著差异(P>0.05);种源2的T_r显著高于种源1,3,5(P<0.05);种源5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高于种源2,3,4,6,7,8(P<0.05).与T_2条件相比,在T_3条件下,各种源的SOD活性均有所增高,多数种源的POD活性均有所增高;种源7,8膜脂过氧化程度较小,而种源1,3,4,5膜脂过氧化程度较大.8个种源的抗旱性依次为:种源8>种源6>种源1>种源5>种源4>种源3≈种源7>种源2.  相似文献   

20.
大豆连作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生物学、微生物学和植物营养生理学的角度及诸多障碍因子等方面,综合评述和分析了国内外大豆连作研究的现状,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各种应对连作问题的策略和技术措施,提出大豆连作障碍研究仍有待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