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汾河流域土壤重金属垂直分布规律及地域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西汾河流域按土属采土样1740个,测定镍、铬、铅、锌、砷、铜、汞、镉八种元素的含量。探讨了垂直分布及各地形部位贡献大小和地域差异。在中高山地、山地、低山丘陵、丘陵阶地、二级阶地和平原盆地六个地形部位中,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均未超过土壤污染起始值。各元素不同地形部位贡献大小为:中高山地汞大、山地铜大、低山丘陵铬大,丘陵阶地铅、镍、铜大,二级阶地汞大、锌小,平原盆地镉、汞大、铜小。故二级阶地和平原盆地应施用铜、锌微肥和防止汞、镉污染。地域差异研究表明:东西两山山地土壤多数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利用较为一致。南北两盆地污染重点在太原盆地。上述研究结果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污染防治和预测,工矿企业合理布局,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席承藩 《土壤学报》1964,12(4):401-410
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东部;与黄土高原西部有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境内多山,而又多山间盆地。吕梁、太行两山系,约作南北向贯穿全省。山边均有不同高度的黄土丘陵及黄土阶地,组成高原特征;在两山系间由于陷落关系,形成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地塹式盆地,亦约作南北向罗列,仅南端偏西,北端略偏东而已。这些盆地再被东西向山地分割,因而形成互不相联的分割盆地,如大同盆地与忻定盆地为雁门关(鳗头山)山地分割。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滦河爪村地区进行详细的实地考察,做出滦河在爪村的两个沉积剖面图和河流阶地图。对剖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对比后,发现两个剖面无论在层理构造还是沉积物组成都有很大差别的,两个剖面分别为河漫滩相沉积和河床沉积。结合迁安盆地的总体情况,认为滦河在爪村发育了三级阶地。最早的第三级阶地在晚更新世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4.
王秋兵  王燕平  孙仲秀  孙忠戈 《土壤》2017,49(2):400-407
本文以辽宁省浑河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阶地上的黄土状物质发育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剖面形态学特征、基本理化性质和母质均一性判定等研究,探讨了浑河三级阶地白浆化土壤的白土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显示:(1)土壤粉粒中的稳定元素钛与锆分析结果表明在三级阶地上的21-003、21-009、07和21-076剖面和二级阶地上的21-001、21-200、03和04剖面的母质均一;(2)由于土体发育程度不同,一级阶地土体中无淀积层;二级阶地土体中有淀积层且无白土层,尚未出现白浆化现象;三级阶地土体中淀积层和白浆化现象明显,出现了白土层,其形成以黏粒的机械淋溶和潴育淋溶为主;三级阶地上土壤比二级阶地和一级阶地发育时间长,但尚未达到漂白层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化隆盆地地貌演化与黄河发育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潘保田  李吉均 《山地研究》1996,14(3):153-158
黄河上游的化隆盆地在第三纪期间为古湖占据,上新世晚期古湖开始缩小,约1.1Ma BP时消失,从而导致黄河在化隆盆地的出现,化隆盆地演化资料表明,青藏高原强烈隆起始于上新世中期,以后经多次快速构造抬升,以1.1和0.8Ma BP的抬升最为剧烈。  相似文献   

6.
三门峡水库库岸坍塌成因分析与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三门峡水库自1960年9月蓄水运行以来,库岸坍塌现象频繁发生,平均每年塌岸0.5~0.7亿m3.指出了造成库岸坍塌的原因主要是地质环境的影响以及水力条件的变化;不同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和岩性特征,表现了不同的塌岸强度,其中黄土塬区为极强塌岸段,黄河Ⅱ级阶地为强烈塌岸段,黄河Ⅰ级阶地为中等强烈塌岸段;分析了引起库岸坍塌的主要水力条件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并且不同水力条件及其变化特征,对库岸坍塌影响的方式和程度也不同;最后给出了防治库岸坍塌应采用标本兼治的原则,治标是指对塌岸进行必要的加固、支挡、衬砌等;治本就是根据引起塌岸的原因以及不同地质环境条件下的塌岸特征和水力条件,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从根本上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东北部若尔盖盆地荒漠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Lehmk.  F 刘世建 《山地研究》1997,15(2):119-123
1991年中德联合考察了黄河上游和若尔盖盆地,当地放牧过度,土地退化,形成了近代沙丘,以TM卫星图像对退化土地和沙丘进行了统计分析,证实:94km^2范围的30%的草场已受到荒漠化危害。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粤北武水、北江、横石水和连江各级阶地及河漫滩上各时代沉积物发育土壤的粘粒矿物和原生矿物。结果表明,不同河流流经地区不同,物质来源不同,其矿物组成有别;同一河段,形成于早更新世的三级阶地(T3)上的土壤矿物组成与形成较晚的各级阶地差异甚大,这是母质来源和风化成土条件不同所致;二级阶地(T2)、一级阶地(T1)及河漫滩(T0)上的土壤矿物相似,只是风化程度有异,随着阶地升高,形成年代愈老,富铝化程度愈强烈;但各级阶地之间差异程度不均等,T2至T1之间变幅大,T1至T0之间差异较少,这是时间因素和古气候波动性叠加所致。  相似文献   

9.
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对新疆奎屯河流域山前河流阶地和山前冲积扇的形态、结构以及时代进行了研究,并对奎屯河流域山前河流阶地和山前冲积扇的发育过程进行了演化。奎屯河山前的阶地可以划分出四级连续的河流阶地。在阶地形成和发育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构造运动的影响四级阶地都发生了明显、复杂的变形。奎屯河山前四期冲积扇由南向北呈串珠状发育。北天山的构造活动对奎屯河山前地貌发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共和盆地是黄河上游土地沙漠化严重地区,土地沙漠化已经成为共和盆地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问题。选取青海共和盆地从1953-2008年共56 a的农牧业人口数量、牲畜数量、耕地面积、粮食总产量、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大风日数、年蒸发量8个社会经济和自然因素数据进行分析,运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盆地草地荒漠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共和盆地1953-2008年这个时间段人类活动对草地荒漠化的贡献率为53.75%;自然因素对草地荒漠化的贡献率为38.25%,超过1/3;人为因子和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其贡献率仅为7.99%。说明人类活动对共和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大于自然因素,是影响共和盆地草地荒漠化的主体因素。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乐  佘小光 《水土保持学报》2005,19(4):160-163,172
黄河流域地处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贫乏,人均占有水资源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森林覆盖率仅为6%,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0%。水土流失严重,中上游土壤侵蚀模数一般在5000t/(km2.a)以上。黄河含砂量居世界之最,多年平均含砂量达33kg/m3,由于水资源量的逐年减少和需求量的逐年增大,引起了土地沙漠化,沙尘暴以及黄河水质恶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拟从水量充沛的长江、澜沧江、怒江流域调部分水量进入黄河,总调水量170亿m3。其中用于农、林、牧业方面的灌溉水量占总调水量的55%,可以有效地增加植被和控制水土流失,遏制土壤沙漠化;能够缓解黄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改善黄河水质;同时还可以增加黄河下游河道的冲刷长度,减少泥沙淤积,有利于黄河下游河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具有可再生性。从水资源自然再生和社会再生角度,选取18个指标建立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二层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整个黄河流域及其15个分区地表水资源可再生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龙羊峡以上、湟水流域、洮河流域和渭河流域可再生性较强,北洛河流域、泾河流域可再生性最弱。  相似文献   

13.
黄河生态系统特征及生态保护目标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黄河流域生态和环境状况,对黄河流域进行了生态分区,并阐述了各生态区的特征。在黄河河道湿地研究和黄河水体内顶级物种(鱼类)的调查分析基础上,确定了黄河不同类型生态保护区的生态保护目标:从流域角度而言,黄河上游的主要生态保护目标是植被和水源涵养林;中游应以水土保持为主,主要是恢复和保护植被;下游以保护湿地类型和维持湿地面积为重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重要鸟类资源。黄河水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保护物种应是珍贵经济鱼类北方铜鱼、河口洄游鱼类刀鱼、鲤鱼等,主要保护的生态区包括库区湿地、河口湿地、河道湿地以及景观娱乐水域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黄河流域内陆地表水体提取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为有效提取含沙量大的黄河流域水体提供方法指导。[方法]采用目前提取水体效果较好的两种方法——改进的水体指数法(MNDWI)和线性光谱混合模型(LSMM),以Landsat 8OLI数据为例,选择黄河流域水库、湿地、湖泊和河流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2大类,即水体和非水体,利用高分辨率影像进行精度分析,研究两种方法的区域适应性。[结果](1)利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在提取水库、湿地和湖泊比改进的水体指数模型精度更高;(2)利用这2种方法在提取面积较大、分布集中的水体比提取细长型分布的线状河流效果更好。[结论]混合像元在高分辨率的影像中也是存在的,在水体提取的时候,利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考虑了混合像元对水体提取的影响,极大提高了精度,试验证明线性光谱混合模型优于改进的水体指数法。  相似文献   

15.
黄河泥沙对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它能将溶解于水相中的化学性污染物质吸附而转移到固体中来。据对无定河、窟野河以及黄河府谷等河流(段)水体泥沙与有害污染物汞、砷、化学耗氧量进行的分析,有害物质与原状水含沙量的多少呈正相关。三川河后大成河段,当含沙量为396kg/m~3时,汞的含量为0.0059mg/L,超标4.9倍。黄河吴堡河段含沙量为28.2kg/m~3时,化学耗氧量为62.3mg/L,超标9.4倍。在汛期含沙量较高的水体中,砷的超标现象更为突出。应加强对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以减少泥沙对河流水质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汉江上游郧县庹家洲河段全新世古洪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汉江上游的实地调查,在湖北省郧县庹家洲段发现了含有4期古洪水滞流沉积层的典型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结合野外观察和室内粒度、磁化率和烧失量等指标的测定,判定为典型的古洪水滞流沉积物(SWD),记录了汉江上游4期古洪水事件。通过地层对比、OSL断代等方法,确定这4期古洪水事件分别发生在12 600-12 400aB.P.,4 200-4 000aB.P.,3 200-2 800aB.P.和东汉时期1 900-1 800aB.P.。然后利用沉积学和水文学原理恢复了洪峰水位,并选择合适的水文参数,采用比降法水文模型推算出了这4期特大古洪水洪峰流量。同时,根据相同的方法,推算了剖面附近1983,2005和2010年洪痕对应的洪峰流量,与实测流量相比,误差在1.99%~4.21%,说明计算古洪水洪峰流量的水文参数选择与计算结果是合理的,而且古洪水洪峰流量计算结果也符合洪峰流量与流域面积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区水土流失特征及其防治对策,为该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建设和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基于2020年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分析水土流失面积、分布、特点等,提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对策。[结果] 规划区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33.97%,水土流失分布主要集中在黄河中游多沙区、腾格里—阴山北麓沙漠草原风沙区、湟水洮河黄土丘陵区和黄河源高地草原区等区域,沙地、旱地(6°以上)、天然牧草地和其他草地为水土流失重点发生地类,水土流失呈现面广量大、分布集中、侵蚀类型多样、高侵蚀强度面积较大等特点。[结论] 水土流失依然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水土流失防治应结合区域水土流失特点,科学布局,精细配置各类措施,推进规划区水土流失治理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中游冻融侵蚀的表现方式及其产沙能力评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中游,尤其是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代表的那些多沙区的侵蚀产沙是引起黄河下游河道严重淤积的主要原因。在这些地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是其主要的外侵蚀因素。其中水力侵蚀已经得到比较深入的研究,风力侵蚀也已引起人们的空前重视,而对该区的冻融侵蚀的关注却相对薄弱。实际上,冻融侵蚀对这些地区沟道的作用非常显著。从黄河中游丘陵沟壑区冻融侵蚀的环境背景、作用机理和表现方式等方面展开论述,并根据沟道的岩性特点、沟道侵蚀量大小及对一些实测资料对比,初步认为砒沙岩区的冻融侵蚀量可以达到沟道产沙量的一半左右,最大可达流域侵蚀量的1/3左右。  相似文献   

19.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根据西部开发的需要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应坚持综合治理 ,进一步优化措施结构 ,大力推进退耕还林还草 ,加强坝系工程建设 ,稳定基本农田建设规模 ,配套建设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变分散治理为集中治理 ,按照基建程序 ,推行三项制度 ,建好管好水保工程。西部开发必然要加快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 ,为防止新的水土流失 ,要建立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体系 ,采取积极的预防保护和监督执法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