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山东省土壤微量营养元素含量分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论述山东省土壤中B、Mn、Zn、Cu、Fe有效态含量及分布。有效硼含量0.04-6.79ppm,平均0.48ppm;易还原态锰9-1345ppm,平均169ppm;有效锰1.5-175.9ppm,平均17.1ppm;有效锌0.04-14.56ppm,平均0.54ppm;有效铜0.03-20.64ppm,平均1.08ppm;有效铁1.6-162.0 ppm,平均12.6ppm。不同土壤类型微量元素含量有明显差异,主要特征为:棕壤、褐土缺硼,潮土、砂姜黑土缺锌,水稻土富铁、锰、铜,盐土富硼。其分布呈明显的地域性,可分为山地丘陵(鲁东和鲁中南)低硼、中锌、高锰区;泛滥平原(鲁西北)低锌、中硼锰区。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临沂市土壤中硼、锌、锰、铜、铁等5种主要微量元素的状况与其它因素的关系。有效硼含量0.09~3.67 mg/kg,平均0.35 mg/kg;有效锰22~572 mg/kg,平均244 mg/kg;有效锌0.15~4.02 mg/kg,平均0.53 mg/kg;有效铜0.09~5.78 mg/kg,,平均1.03 mg/kg;有效铁3.2~162 mg/kg,平均21.5 mg/kg;有效锰2.0~131.4 mg/kg,平均23.4 mg/kg。不同土壤类型的以上5种微量元素有明显差异,其特征是砂姜黑土缺锌,棕壤、水稻土富含铁、铜、锰、锌;成土母质是影响土壤微量元素的重要因素之一,发育在基性岩上的土壤一般含量较高,而由红土母质发育的土壤则含量较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微量元素有明显正相关关系,其中速效锌、速效硼和速效铜与有机质的关系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鄂尔多斯高原的鄂托克旗为研究区域,结合统计分析探索鄂托克旗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特征,以及土壤类型和土壤养分对土壤微量元素(铜、铁、锰、锌、硼)的影响,以期为当地肥料使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①鄂尔多斯高原农田土壤铁、锰、铜、锌、硼有效态含量中等,铁和锰含量变异相对较小,铜、锌和硼含量变异相对较大;②不同土壤类型对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具有显著影响;③铁、锰和硼有效态含量与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有效铜含量与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H值过高会影响土壤中铁、锰、铜和硼的有效态含量。  相似文献   

4.
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论述了临沂市土壤中硼、锌、锰、铜、铁等5种主要微量元素的状况与其它因素的关系。有效硼含量0.09~3.67mg/kg,平均0.35mg/kg;有效锰22~572mg/kg,平均244mg/kg;有效锌0.15~4.02mg/kg,平均O.53mg/kg;有效铜0.09~5.78mg/kg,平均1.03mg/kg;有效铁3.2~162mg/kg,平均21.5mg/kg;有效锰2.0~131.4mg/kg,平均23.4mg/kg。不同土壤类型的以上5种微量元素有明显差异,其特征是砂姜黑土缺锌,棕壤、水稻土富含铁、铜、锰、锌;成土母质是影响土壤微黾元素的重要因素之一,发育在基性岩上的土壤一般含量较高,而由红土母质发育的土壤则含量较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微量元素有明显正相关关系,其中速效锌、速效硼和速效铜与有机质的关系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黄土地区微肥施用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土壤、作物微量养分含量与施肥效应,提出了土壤、作物微量养分分级指标。初步拟定了土壤缺素临界值:有效锌、有效铜和水溶硼为0.5ppm,有效锰为7ppm,有效钼为0.05ppm,有效铁为2.5ppm。植株缺素临界值与毒害指标:锌为20ppm和400ppm,锰为30ppm和1,000ppm,硼为20ppm和500ppm。防治土壤,作物缺素的主要措施是:施用微肥,大量施用有机肥和有选择地灌溉污水也有一定作用,大量施用氮、磷化肥时应配合施用微肥。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区,但其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尚未曾作过专门研究。本文研究了四川盆地土壤中微量元素硼、锌、铜、锰、铁的含量分布状况和影响其有效性的某些因子。结果表明:各元素的总含量较高,但有效硼的含量很低,有效锌和锰的含量在多数土壤中亦较低,有效铜和铁的含量却较丰富。土壤中各微量元素的含量因土而异,其有效性受pH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各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含量均是pH<7的高,而pH>7则低,且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水稻土中各有效态微量元素(除硼以外)的含量一般高于同母质发育的旱地。  相似文献   

7.
中国稻田土壤有效态中量和微量元素含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全国282个水稻土监测点,分析土壤有效态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区域特征(东北、长三角、长江中游、西南、华南),结合丰缺标准,揭示中、微量元素丰缺程度。结果表明:东北水稻土交换性镁和有效硼含量高于其他地区,有效锌含量最低;长三角有效锰含量最高、有效硫含量最低;长江中游有效铜含量最高,有效态铁、锰和钼含量最低;西南交换性钙含量高于其他地区,有效铜含量则低于其他地区;华南有效态铁、钼含量均高于其他地区,而交换性钙、镁含量低于其他地区。中国水稻土交换性钙、镁及有效铁、锰、铜含量整体丰富;长三角和华南缺硫水稻土比例分别为42.2%和41.8%;东北、长三角、长江中游、西南和华南缺锌水稻土比例分别为75.0%、52.3%、31.9%、53.2%和10.4%,缺硼分别为38.5%、65.2%、92.2%、88.6%和78.3%,缺钼28.6%、60.4%、82.6%、42.0%和33.4%。可见,东北和长三角水稻土以缺锌为主;长江中游以缺硼、钼为主;西南以缺硼为主;华南以缺硼为主。研究可为全国和区域尺度水稻土中微量元素的管理和合理施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土区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分布与微肥效应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土区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分布受母质、地形、水热条件、土壤类型等成土过程与成土条件的深刻影响,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与全国土壤平均含量比较,本区土壤锌、锰较低,钼很低,硼接近,铜略高。土壤有效态锌、硼、钼、锰属低水平,存在着大面积缺乏锌、硼、钼的土壤,近一半土壤面积缺锰。近年来,锌、硼、锰肥已在生产中大面积应用,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贵州喀斯特地区草地开垦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明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方式转换对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影响,以贵州喀斯特地区草地及其相应开垦的农田为对象,采用成对设计的方法研究了草地开垦对土壤微量元素(铜、锰、铁、钼、硼、锌)的影响,并探索基于土壤微量元素密度的区域土壤微量元素丰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在土壤剖面上呈表面富集现象,其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草地开垦导致土壤有效态铜、铁、硼和钼的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降幅为4.97%~79.17%,而土壤有效锌含量则增加,增幅为11.76%~46.06%;开垦导致土壤有效锰含量在剖面上的下降速率加快。建立了研究区6种有效微量元素的丰缺评价指标,该指标以土壤微量元素密度为参数,以参数值的不同范围界定微量元素的丰缺程度,消除了微量元素空间异质性对判定结果的影响。根据该评价指标,研究区土壤有效铁、锰处于极高水平,草地开垦导致土壤有效铜、钼、硼的丰度下降,而有效锌的丰度上升;结合微量元素有效性评价指数,整个研究区土壤有效硼处于低水平,不能够满足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该研究结果可为生态脆弱区土地的科学管理和土壤微量元素科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研究土壤微量元素对绿肥休耕的响应,为大面积区域农田土壤养分管理和农业生产提供参考。基于陇中旱区3年多点位监测数据,选择土壤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钼和有效硼等6项指标,对比分析休耕种植绿肥前后土壤微量元素差异。结果表明:(1)与基础土壤相比,休耕3年后土壤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8.8%,22.5%,14.3%(p<0.05);有效铁和有效硼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有效钼无显著变化。(2)回归分析表明,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铜的变化幅度与休耕前微量元素基础含量均呈负线性关系,而有效锌和有效钼均呈负对数关系(p<0.05),且对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和有效钼的基础含量分别小于8.0,0.9,0.3,0.06 mg/kg的农田土壤有显著提高效果;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铜变化幅度与休耕前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基础养分含量之间均呈显著负线性关系(p<0.05);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锌变化幅度与休耕前土壤pH之间均呈显著正线性关系(p<0.05)。(3)进一步对休耕后土壤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相关分析表明,休耕后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锌均...  相似文献   

11.
山东典型植烟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摸清山东典型植烟区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分布情况,采集和分析了临朐、蒙阴、诸城、费县、五莲、莒县6个主要植烟县的烟田耕层和剖面土样。结果表明:①耕层土壤有效Fe和Mn含量丰富,有效Cu含量适中,有效Zn含量较低。②石灰性砂页岩发育的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相对较低。③有效态Fe、Mn和Zn主要为表层富集型,有效Cu垂直分布相对均匀。④土壤有效态Fe、Mn、Cu和Zn含量随pH升高而降低,随有机质增加而增加;pH是影响有效态Fe和Mn的重要因素,而有机质是影响有效态Cu和Zn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游农田土壤微量养分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智  任意  鲁剑巍  郑磊  苗洁  李小坤  任涛  丛日环 《土壤学报》2016,53(6):1489-1496
为了更好地掌握长江中游土壤肥力状况,运用地统计学和Arc 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41 943个土壤样品的微量养分(铁Fe、锰Mn、铜Cu、锌Zn、硼B)含量的分布特征和空间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土壤有效态Fe、Mn、Cu、Zn、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8.0、27.2、3.05、1.71、0.41 mg kg-1。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Fe、Mn均以江汉平原区较低,Zn以湖南省较低,Cu、B空间分布较为不均;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土壤微量养分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Fe、Mn、Cu含量为缺乏或严重缺乏的面积比例分别降至0.1%、2.2%和0.1%,而Zn和B分别为30.8%和17.7%。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和成土母质对土壤微量养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微量养分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越来越突出,亟须根据土壤微量养分的分布特征进行分区管理。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黄棕壤若干微量元素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湖北省黄棕壤上采集32个土样,研究了微量元素B、Mn、Fe、Cu、Zn和Mo的总含量、有效态含量、它们在土壤剖面中的迁移分布等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所得结果如下:(1)湖北黄棕壤B、Mn、Fe、Cu的总含量较丰富,Zn的总含量中等,Mo的总含量缺乏;B、Cu、Zn、Mo的有效态含量较缺乏;(2)各微量元素总含量在黄棕壤剖面中的分布均以心土层中最高,而有效态含量均以表土层中最高;(3) Zn、Mo的有效态含量与总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B、Mo的有效态含量与黄棕壤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Fe、Zn有效态含量则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除Fe外其他微量元素的有效态含量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孙德江 《土壤学报》1988,25(1):89-94
本文研究了四川省内6种紫色岩及其土壤中硅、铁、锰、铜、锌等几种元素的含量变化规律,阐明了上述元素在成岩与成土过程中分散与富集的特点,同时指出了上述元素全量及有效性含量的不一致性,提出了土壤地球化学分类指标及建议,可为合理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甘肃省主要农业土壤中Cu、Zn、Mn、Fe的形态及其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土壤的全Cu含量范围为22-24mg/kg,全Mn为542-772mg/kg,全Fe为35685-38355mg/kg。四种元素均以灌漠土的含量最低,褐土最高。土壤中Cu、Zn、Mn、Fe的大部分以残留矿物态和氧化铁结合态存在。生物试验和统计分析表明,Cu、Zn、Mn、Fe的交换态和松结有机态对植物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新疆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新疆土壤中Fe,Mn,Zn,Cu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及其分布.Fe的全量0.3-5.1%(平均值为2.4%),有效态含量0.16-504.00ppm(18.20ppm);Mn的全量59-1550ppm(564ppm),有效态含量0.38-41.60ppm(4.86ppm);zn的全量9-216ppm(75ppm),有效态含量0.08-11.84ppm(1.00ppm);Cu的全量5-145ppm(28ppm),有效态含量0.06-19.20ppm(1.22ppm).  相似文献   

17.
三工河流域绿洲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董国涛  张爱娟  罗格平  许文强  戴丽 《土壤》2009,41(5):726-732
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分布特征是反映特定地区环境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冲积平原型绿洲为研究区,选择盐土、潮土和灰漠土3种土壤类型,分析其B、Mn、Zn、Fe、Cu等微量元素的有效含量特征.结果表明:⑴以"全国农业系统的土壤速效微量元素丰缺指标"为标准,土壤有效Mn含量属于极低水平,有效Zn和Fe含量属于中等水平,有效Cu属于丰富水平,有效B属于极富水平;⑵三工河流域绿洲土壤中有效Mn、Zn、Fe、Cu含量与土壤pH呈负相关关系;土壤有机质对有效Fe、Cu含量影响很大;有机质和Mn的关系不明显,这和湿润地区研究结果存在显著差异;⑶不同的土壤类型对于土壤有效B、Zn和Fe的含量影响显著;潮土中微量元素的有效含量与盐土、灰漠土中含量相比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