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适宜热烫条件保持双孢蘑菇片品质和颜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保持双孢蘑菇片的品质和颜色,采用85、90、95和100℃的热水分别对双孢蘑菇片进行不同时间的热烫处理,以未经热烫的双孢蘑菇片为对照,测定其干片抗坏血酸和总酚含量、抗氧化活性及其颜色的变化。结果表明:热烫后双孢蘑菇片的抗坏血酸和总酚含量分别损失66.67%~93.33%和12.33%~59.49%,抗氧化活性减弱16.86%~42.75%;与未热烫样品相比,热烫可使双孢蘑菇片亮度L值下降11.23%~30.63%,而色度变化不大,但总色差从10.12±0.55增到22.86±0.21。综合考虑热烫温度和时间对双孢蘑菇片抗坏血酸、总酚、抗氧化活性和颜色的影响,确定双孢蘑菇片的较佳热烫条件为85~95℃温度下处理1~2 min,在此条件下能较好的保持双孢蘑菇片的营养品质和颜色。  相似文献   

2.
针对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过程中有关二次发酵培养料装盘-码盘,托盘在育菇床架收布及双孢蘑菇采摘3个关键作业环节,分别设计了与各环节相配套的培养料连续装盘-码盘装置、培养料托盘机械化收布装置及与机械式育菇床架配合使用的移动式采菇滑车等作业装置,结合双孢蘑菇栽培技术要求确定了该配套装置各关键部件设计参数,并进行了作业性能测试。装置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相关作业环节配套装置运行可靠、稳定,培养料压实厚度保持在269.8~281.5 mm,紧实度均值达到491.4 kg/m3,压实均匀性保持在97.38%~99.62%之间,压实效果满足双孢蘑菇后续工厂化生产需求;涉及3个工段的装置基本运行生产时间不超过5 min,提高了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效率;设计装置产量效应显著,配套装置栽培双孢蘑菇的小区产量均值可达17.61 kg/m2,较传统人工栽培提高了5.79 kg/m2。研究结果将为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配套装置的设计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双孢蘑菇是世界上栽培最广泛、产量最高的食用菌,也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和出El创汇最多的菇类。结合多年深入各地进行技术指导的体会.摸索出一套适合农村推广、农户易掌握的双孢蘑菇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电喷雾纳米涂膜工艺优化及其对双孢蘑菇保鲜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使涂膜技术更有效地应用于果蔬采后保鲜,该文通过电喷雾技术将纳米SiO_2/马铃薯淀粉膜液喷涂在新鲜的双孢蘑菇上,研究了在(4±1)℃贮藏期间双孢蘑菇生理品质的变化,筛选出适于电喷雾涂膜的最佳膜液浓度,且对电喷雾形成涂层的性能(透水率、透O_2率、透CO_2率、水溶性、溶胀度、拉伸强度)和微观结构(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X-ray diffraction,XRD、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进行一定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合双孢蘑菇电喷雾技术纳米涂膜保鲜的最佳膜液0配比为纳米SiO_2质量分数0.4%、马铃薯淀粉质量分数4%、甘油质量分数3%,其透水率、透O_2率、透CO_2率分别为514.35、126.84、778.06 g/(m2×d)、拉伸强度24.50 MPa、水溶性54.76%、溶胀度85.75%。电喷雾因液滴带同种电荷,形成的涂层比较均匀,纳米SiO_2分散性更好,分子间作用力较强,且涂层的性能更优。在贮藏保鲜期间电喷雾处理的双孢蘑菇相对普通喷雾处理组能保持较好(P0.05)的感官品质及生理品质,研究结果为电喷雾技术在食用菌采后保鲜的应用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热处理对双孢蘑菇质量特性的影响,本试验在75、85、95和121℃条件下分别进行热处理0.5、1、5、10、15和20 min后,测定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总酚含量、色差、质构指标,结合感官评价筛选出最适的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并在最适热处理条件下,观察组织结构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双孢蘑菇PPO活性和总酚含量显著下降,总色差(△E)先上升后下降;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硬度、咀嚼性、弹性和胶粘性逐渐下降,内聚性值先升高后降低;结合感官评价得出最适热处理条件为温度95℃、时间10 min;热处理后双孢蘑菇组织结构疏松、细胞孔隙微增,细胞间持水能力增大,植物香型和蘑菇香型变浓,同时还呈现出微弱的烤香型气味。综上,适当的热处理可增加双孢蘑菇的质构特性并赋予其新的风味。本研究结果为双孢蘑菇的加工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双孢蘑菇的独特风味。  相似文献   

6.
气调贮藏对双孢蘑菇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揭示气调贮藏抑制双孢蘑菇褐变的作用机理,采用透射电镜法对气调贮藏条件下双孢蘑菇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了双孢蘑菇细胞超微结构完整性与组织褐变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双孢蘑菇贮藏过程中组织细胞的完整性与褐变度密切相关,适宜的气调环境能够显著抑制双孢蘑菇贮藏过程组织细胞的降解,从而延缓组织褐变。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褐色双孢蘑菇原生质体产量和再生率,本研究以褐色双孢蘑菇棕秀一号为材料,利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进行二次回归分析对褐色双孢蘑菇制备原生质体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原生质体最佳制备条件为溶壁酶1.35%、蜗牛酶7.01%、酶解温度30.4℃、褐色双孢蘑菇菌丝体菌龄8.36 d、酶解时间3.00 h,在此条件下原生质体产量高达4.39×10~7个·mL-1;当溶壁酶含量为1.32%、蜗牛酶含量为6.96%、褐色双孢蘑菇菌丝体菌龄9.00 d、酶解时间2.97 h、酶解温度31.0℃时,原生质体的再生率最高(15.1%)。利用紫外诱变和化学诱变技术对褐色双孢蘑菇原生质体进行生长特性诱变,筛选获得了18株生长速率提高的突变菌株。本研究为褐色双孢蘑菇在遗传转化、基因组重排、基因编辑技术等后续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蘑菇辐照保鲜贮藏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超  徐宏青  王宏  蔡健 《核农学报》2003,17(5):363-366
使用不同剂量60 Coγ射线辐照双孢蘑菇 ,抑制双孢蘑菇的后熟作用 ,辐照后在蘑菇破膜、开伞、褐化、腐烂、鲜重损失等方面都明显低于对照。用 1 2kGy的辐照剂量 ,结合 4℃的低温贮藏能使双孢菇保鲜贮藏 30d左右  相似文献   

9.
李月梅 《土壤通报》2007,38(5):1033-1035
运用正交试验设计Fuzzy分析法,研究了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中不同覆土时间、覆土材料、覆土厚度对生物学效率的影响,以寻求双孢蘑菇栽培的最佳覆土模式,为提高双孢蘑菇栽培的经济效益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个因素中覆土材料对生物学效率影响最大,其次为覆土厚度,再次为覆土时间。最理想的覆土模式为播种后16天覆3cm或2.5cm厚林下褐土最为有利。以此模式栽培双孢蘑菇,生物学效率可达到50%以上,产量可达10kg/m2以上。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机器视觉的双孢蘑菇在线自动分级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针对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中人工分级劳动量大、生产效率低、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该文研究设计了一套基于机器视觉的双孢蘑菇精选分级系统,提出基于分水岭、Canny算子、闭运算等处理的双孢蘑菇图像大小分级算法,设计了基于传送速度、距离、触发时间与算法处理时间的精确控制策略,开发了基于Open CV 2.4.10和visual studio 2010的系统分析与控制软件,在最大限度减少破损情况下,实现双孢蘑菇实时在线精选分级。基于研发的双孢蘑菇自动精选分级系统样机,对新鲜双孢蘑菇进行了分级性能及分级效果的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输送速度12.7 m/min、相机行频1 900 Hz下,自动分级系统的平均分级速度是102.41个/min、平均准确率97.42%、破损率0.05%、漏检率0.96%,相对于人工分级效率提高38.86%,准确率提高6.84%,破损率降低0.13%,可以连续稳定工作。对于长时间分级,由于人容易疲劳,自动分级的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双孢菇高氧动态气调保鲜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涵  李玲  王相友 《农业工程学报》2016,32(24):282-290
为提高双孢蘑菇保鲜效果,在(2±1)℃下采用高氧动态气调方法对双孢蘑菇进行贮藏试验,选取第1阶段不同O_2/CO_2比例的气体组分、换气时间、第2阶段不同O_2/CO_2比例的气体组分作为影响因素,考察双孢蘑菇贮藏过程中总色差ΔE、硬度以及感官品质的变化,对双孢蘑菇的动态气调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显示,第1阶段O_2比例高于80%时,可显著抑制双孢蘑菇ΔE的上升(P0.05);第2阶段80%O_2+20%CO_2气体组分,可使双孢蘑菇的ΔE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硬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而换气时间则影响较小。最优的动态气调条件为:第1阶段气体组分100%O_2,第3天换气,第2阶段气体组分80%O_2+20%CO_2,双孢蘑菇的ΔE、硬度值和感官品质评分分别为:19.40、6.84×105 Pa和9.52。将此最优动态气调运用于双孢蘑菇的保鲜,研究发现,与静态气调相比,该动态气调显著抑制了双孢蘑菇的呼吸速率与膜结构的损坏,维持了较高的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与较低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有效抑制了贮藏过程中的酶促褐变,保持了较高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并延长其保鲜期至28 d,提高了双孢蘑菇的耐贮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双孢蘑菇收贮运环节化学保鲜剂的使用现状,并结合国内外相关保鲜剂的安全数据及我国添加剂相关标准,对目前双孢蘑菇生产中常用的化学保鲜剂安全性进行了探讨,提出促进双孢蘑菇安全保鲜的研究与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脉冲强光(IPL)处理对采后食用菌贮藏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新鲜双孢蘑菇为原料,采用不同强度(28.8、48.0、67.2 mJ·cm-2)的IPL进行前处理,研究其在25℃贮藏期间生理指标及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IPL处理能有效延缓双孢蘑菇开伞、质量损失、褐变及脂膜氧化,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原有硬度。同时,IPL处理可显著抑制双孢蘑菇中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P<0.05),可减缓其总酚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P<0.05),其中48.0 mJ·cm-2处理组效果最佳;贮藏第8天,总酚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39.06%、53.63%。本研究结果为IPL技术在控制食用菌品质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高氧气调贮藏下双孢蘑菇品质和抗性物质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探索高氧处理对双孢蘑菇保鲜的效果,该试验研究了体积分数为40%、60%、80% 和100% O2及空气气流连续处理对双孢蘑菇在2℃、12 d 贮藏期间主要品质指标和抗性物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氧处理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影响。60%~100%高氧处理可显著抑制双孢蘑菇硬度的下降、菇肉和菇皮的褐变以及细胞膜透性的增加,60%~100%高氧处理的双孢蘑菇脯氨酸含量低于对照处理,差异显著(p<0.05);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于对照,差异不显著。总体来看, 高氧处理有效保持了双孢蘑菇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双孢蘑菇护色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以双孢蘑菇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的褐变抑制剂对双孢蘑菇保鲜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双孢蘑菇MA贮藏中有利于色泽保持的最适褐变抑制剂配比。研究结果表明,对双孢蘑菇贮藏保鲜效果较好的褐变抑制剂及其浓度为:0.1%的无水亚硫酸钠溶液、0.06%~0.10%的抗坏血酸溶液、0.8~2.6 mmol/L的半胱氨酸溶液;保鲜液最佳配比为2 mmol/L半胱氨酸、0.05%抗坏血酸、0.15%无水亚硫酸钠、浸泡时间8 min。  相似文献   

16.
植物精油海藻酸钠复合膜对双孢蘑菇的抑菌保鲜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研究植物精油对双孢蘑菇贮藏期主要腐败菌的抑制效果,该文以新鲜双孢蘑菇为试验材料,分离、纯化并鉴定引起双孢蘑菇贮藏期腐败的主要病原菌;通过体外抑菌活性试验,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植物精油,并将此精油应用于复合膜的保鲜试验中,验证其抑菌保鲜效果。通过对双孢蘑菇主要致腐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9株单菌落,经致病性试验得到主要病原真菌为3号菌,对该病原菌18S rDNA序列进行进化树分析,确定其为丰孢木霉菌(Trichoderma sp.)。选用姜黄、连翘、桉叶、当归4种精油对3号菌菌株进行抑菌活性试验,筛选出较优精油种类及浓度。结果表明,桉叶油对丰孢木霉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次是连翘油,姜黄油和当归油无明显抑制作用。桉叶油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为0.312 5μL/mL,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为0.625μL/mL;连翘油MIC为0.625μL/mL,MBC为1.25μL/mL。通过对海藻酸钠/桉叶油复合膜和海藻酸钠单一膜的性能指标进行测定和对比发现,桉叶油的添加可显著提高膜的气体阻隔性能和机械性能。分别用海藻酸钠/桉叶油复合膜、海藻酸钠单一膜和普通PE膜对双孢蘑菇进行保鲜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桉叶油的复合膜可有效降低双孢蘑菇子实体的衰老和致病腐烂,具有显著的抑菌保鲜效果。该研究结果可为双孢蘑菇贮藏期防腐和天然杀菌保鲜剂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酶动力学方程的双孢蘑菇气调贮藏呼吸速率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给气调贮藏设计提供理论设计依据,采用酶动力学方程,建立了双孢蘑菇呼吸速率随贮藏时间变化的理论模型;研究了在贮藏温度为5℃、气体体积分数为20%O_2、80%N2的贮藏条件下,贮藏时间对双孢蘑菇采后呼吸速率的影响,并建立了双孢蘑菇呼吸速率随贮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模型决定系数R~2为0.9766、0.9331。模型与实测值进行配对T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呼吸速率值的绝对误差小于5 m L/(kg·h),相对误差变化范围为0.06%~24.95%。在已建模型基础上,研究不同贮藏温度(5、10、15、20℃)对已建模型参数的影响,利用Arrhenius方程来描述贮藏温度对果蔬呼吸速率的影响,建立了包含温度和贮藏时间因子的呼吸速率模型,模型决定系数R~2为0.9073、0.9350。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模型与实测值进行配对T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呼吸速率值的绝对误差小于17 m L/(kg·h),相对误差变化范围为1.00%~25.25%。该模型可为双孢蘑菇气调贮藏期间呼吸速率的预测及贮藏品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跟踪调查了兰州市食用双孢蘑菇质量安全现状,发现荧光漂白致"毒"是其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问题蘑菇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监管下新的销售方式,探讨和总结出了当前食用双孢蘑菇质量安全监管新对策。  相似文献   

19.
双孢蘑菇菌糠作基肥对玫瑰园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双孢蘑菇菌糠作基肥对玫瑰园地土壤微生物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影响,以滇红玫瑰为试验材料,在田间通过常规施肥和施以不同量双孢蘑菇菌糠发酵肥为基肥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双孢蘑菇菌糠处理较未施肥对照组能显著增加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使真菌(有害菌)繁殖得到抑制。  相似文献   

20.
双孢蘑菇培养料理化指标及酶活与其产量相关的多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双孢蘑菇二次发酵培养料各项理化参数和酶活与产量的关系以及各参数对产量形成所起的作用,为制作和评价高产的二次发酵培养料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10批不同原料做堆肥,采用二次发酵技术进行隧道式发酵,按照工厂化栽培工艺进行出菇管理。取每批二次发酵结束后的培养料,测定含水率、pH值、EC值、碳质量分数、氮质量分数、碳氮比等理化性质和纤维素、半纤维素质量分数以及木聚糖酶、羧甲基纤维素酶(CMC)、α-纤维二糖水解酶、木糖苷酶、α-阿拉伯呋喃糖苷酶酶活等13个指标并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统计每批双孢蘑菇产量并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各指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半纤维素酶、纤维素酶、pH值、EC值、氮质量分数、碳水化合物相关指标是二次发酵培养料指标的主成分因子。主成分分析在二次发酵培养料的13个指标中提取出4个主成分,分为碳水化合物因子,主要的纤维素降解酶类,EC值和氮质量分数,主要的半纤维素降解酶类,贡献率分别为31.176%、18.45%、18.34%、16.08%,前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4.04%,代表原始因子的大部分信息,结果客观可信。聚类分析将13个指标聚为4类,分别为碳水化合物变化因子,EC值和氮质量分数,半纤维素降解酶类,pH值。多元回归分析建立的CMC酶活、木聚糖酶酶活和纤维素质量分数与单位面积产量的关系公式拟合度较好,显著性较高。木聚糖酶、CMC酶活与双孢蘑菇产量存在正线性关系,纤维素含量与双孢蘑菇产量存在负线性关系,此方程可以预测发酵培养料种植双孢蘑菇可能的产量。3种方法综合分析表明,双孢蘑菇产量受培养物料中各理化指标及酶活共同影响,其中木聚糖酶、CMC酶活性与双孢蘑菇产量关系更为密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