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津新乌鲫     
《海洋与渔业》2013,(12):54-54
津新乌鲫,通体乌黑,义名乌龙鲫,是国家级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历经12年育成的我国首个集食用与观赏为一体的黑色鲫鱼新品种。据了解,津新乌鲫的选育是采用常规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乌龙鲫的肌肉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鲫是采用常规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国内首次人工合成的集观赏与食用为一体的黑色鲫鱼新品种。因该鱼全身墨黑,故名乌龙鲫。为了探讨其食用价值和保健作用,我们对乌龙鲫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水分和灰分)、氨基酸含量及脂肪酸的组成进行了测定分析,旨在为乌龙鲫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黄金鲫是国家级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采用常规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而育成的鲫鱼优良新品种,它是以散鳞镜鲤为母本、红鲫为父本,通过远缘杂交获得的良种,2008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在全国进行推广养殖。黄金鲫具有体形好、生长快、适应性强、耐长途运输等优点,很受养殖者欢迎。除池塘养殖黄金鲫外,稻田养殖黄金鲫也是一种可取的养殖方式,可实现鲫稻双丰收,提高种养综合效益,减少农药施用量,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桂建芳 《水产学报》2023,47(11):119101-119101
鲫是多倍体鲫属复合种的统称,包括拥有100条染色体的鲫与人工驯养的金鱼以及拥有150多条和200多条染色体的银鲫。它们不仅是重要养殖鱼类,而且是稀有的具有不同倍性的脊椎动物,为研究脊椎动物单性生殖及多倍化机制提供了潜在机会。本文综述了银鲫在遗传进化上的特殊性以及近五年来揭示的基因组演化方面的创新见解,尤其是在精准育种上取得的相关重要突破,结合我们育种实践积累的经验,展望水产育种和水产种业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5.
合方鲫2号是在国家级水产新品种——合方鲫的基础上,通过多步法育种技术研制的新型优质鲫鱼.2021年,湖南津市农场养殖基地进行了合方鲫2号水花培育试验.在3个月的养殖试验过程中,合方鲫2号平均体重呈现稳步增长态势,4月龄平均规格已达0.12千克/尾,最大个体达0.20千克,充分表现了合方鲫2号生长速度快的特点.养殖试验还...  相似文献   

6.
鲍迪  梁爱军  董莹  王淞  金万昆  董仕 《水产科学》2012,31(5):283-287
利用水平式淀粉凝胶电泳法对乌克兰鳞鲤(♀)×乌龙鲫四倍体(♂)、红鲫(♀)×乌龙鲫四倍体(♂)、红鲫(♀)×乌龙鲫二倍体(♂)、白鲫(♀)×墨龙鲤(♂)4组鲤鱼、鲫鱼杂交子代背侧肌肉组织的天冬氨酸转氨酶、α-甘油醛磷酸脱氢酶、葡萄糖磷酸异构酶、异柠檬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及肌浆蛋白进行电泳分析,并测量了红细胞长径。红细胞测量结果表明,乌克兰鳞鲤(♀)×乌龙鲫四倍体(♂)、红鲫(♀)×乌龙鲫四倍体(♂)、红鲫(♀)×乌龙鲫二倍体(♂)杂交子代为三倍体,白鲫(♀)×墨龙鲤(♂)杂交子代为二倍体。4组杂交子代葡萄糖磷酸异构酶同工酶的基因组成结果显示,父本乌龙鲫四倍体和父本乌龙鲫二倍体均产生二倍体配子,且二倍体配子中1套为鲤鱼染色体组,1套为鲫鱼染色体组。  相似文献   

7.
金万昆  付连君 《水产养殖》2010,31(12):21-23
<正>黄金鲫是国家级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采用常规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的方法,经8年的试验,育成的鲤鱼和鲫鱼杂交新品种。2007年经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农业部批准在全国推广的淡水鱼类养殖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黄金鲫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鲤属和鲫属的鲤、鲫杂交种,是国家级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采用常规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使用改良遗传、基因重组的方法,历经8年初步育成的种质独特、品质优良、营养价值高的淡水养殖新品种。因其体色金黄,故名黄金鲫。为充分利用盐碱地“上农下渔”池塘,  相似文献   

9.
张挺 《齐鲁渔业》2014,(12):27-28
湘云鲫是鲫和鲤通过遗传育种技术杂交后形成的新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宜生长水域广、抗病力强及耐低氧的优点,且营养价值高,肉味鲜美,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笔者2013年在福建省建宁县伊家乡金坑村进行湘云鲫养殖试验,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现将养殖方法及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鲫鱼新贵——黄金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鲫鱼以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市场售价始终高于与它养殖成本基本持平的鲤鱼,但美中不足的是鲫鱼的生长速度较慢,远远低于鲤鱼的生长速度。因此我省广大渔民养殖鲫鱼的积极性并不高,只有极少部分采用颗粒饲料驯化养殖(养殖产量比鲤鱼低,驯化难度高于鲤鱼),多数以搭配的形式套养。国家级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的遗传育种专家、高级工程师金万昆场长带领全场的科研人员,在中国鱼类育种学专家沈俊宝先生的亲临指导下,采用高科技的育种技术培育出一个新品种,因其体色金黄(成鱼阶段较为明显),体形似鲫鱼,故定名为黄金鲫。黄金鲫克服了彭泽鲫等普通鲫鱼生长速度慢的缺点,同时又具备像鲤鱼般的养殖产量和极易驯化上台集中抢食的优点。实践证明,黄金鲫是一个优势明显极具养殖前途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丰产鲫是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鱼类研究室陈湘麟教授和赵俊副教授历时8年研制出的极其优良的鲫鱼养殖新品种;它是用彭泽鲫做原始母本,用我国南方特有的野生鱼类作为外源精子提供,采用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充分利用野生鱼类丰富的基因对彭泽鲫  相似文献   

12.
先科巨鲫是国内知名鱼类育种专家经数年潜心钻研,应用传统的选育技术和现代生物学技术相结合选育成功的最新鲫鱼品种.为加快我区农业结构性调整,进一步优化我区水产品种结构,我们于2006年与区内水产养殖示范户进行引种试养合作,开展了新品种--先科巨鲫的无公害养殖.  相似文献   

13.
乌龙鲫的肌肉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乌龙鲫的食用价值和保健作用,利用国标生化方法对乌龙鲫的肌肉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龙鲫肌肉(鲜样)中蛋白质、脂肪、水分和灰分的含量分别为:18.8%、3.3%、75.3%和1.13%;含有18种氨基酸,占肌肉总量的17.7%(鲜味),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肌肉总量的7.48%(鲜样),占氨基酸总量的42.46%,4种鲜味氨基酸占肌肉总量的6.3%,占氨基酸总量的35.59%;另外还富含钙、铁、锌、钾、镁、硒和铜等矿物质,微量元素比例合理;同时还检测到以C18、C20、C22三个系列脂肪酸的16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33.025%,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66.975%,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占38.272%,多不饱和脂肪酸占28.703%。说明乌龙鲫是一个具有较高食用价值和保健作用的优良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14.
鲫鱼(Carassius auratus)属鲤科鱼类。长期以来,阻碍鲫鱼成为重要养殖鱼类的原因,是由于其生长缓慢。亚种银鲫的经济性状较鲫鱼优越。在银鲫的不同种群中,黑龙江省方正县双凤水库的银鲫(称方正鲫)种群最好。中国科学院水生所于1975年开展了鲫鱼的选育研究。搞出了由方正鲫为母本,兴国红鲤为父本人工授精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银鲫新品系—松浦鲫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纯种方正鲫作母本、以方正鲫(♀)与鳞鲤(♂)交配获得的雌性后代经性反转的生理雄性个体作父本进行育种试验,在3个组配中,发现有一组F_1表现出新的形态特征。经过对F_1及其后代作定向培育和观测,证实F_1形态指标与方正鲫差异显著,且其后代遗传性状稳定,可作为鲫鱼属的一个新品系。  相似文献   

16.
我场于1982年接受省鲫鲤杂交研究协作组下达的湘鲫制种及养殖试验任务,同年2月24日从湘阴引种,4月6日制种获得成功。在湘鲫制种的同时,我们进行了湘鲫的养殖效果试验,充分显示出湘鲫的各种优良性状。现将我场五年来的,湘鲫放养情褫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湘云鲫是鲫鱼和鲤鱼通过遗传育种技术杂交后形成的新品种,湘云鲫为三倍体鱼,自身不能繁育,湘云鲫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宜生长水域广、抗病力强及耐低氧的优点。从营养价值上看,湘云鲫蛋白质含量高达20%,钙、铁等矿物质含量也比较高。因其肌肉中呈现鲜味的谷氨酸含量比普通鲫鱼高,故其肉味鲜美,肌中刺也比普通鲫少,因此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笔者2013年在建宁县伊家乡金坑村进行湘云鲫养殖试验,池塘面积2 001 m2,每667 m2投放夏花鲫鱼苗2 000尾,4月份放苗,经过  相似文献   

18.
黄金鲫     
黄金鲫,是国家级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采用传统育种和生物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经过8年的试验育成的鲤鲫鱼杂交新品种,凶背部及两侧呈金黄色而得名。  相似文献   

19.
洞庭湖区两个鲫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对洞庭湖区两个不同的鲫鱼群体(彭泽鲫养殖群体和野鲫群体)进行比较分析。在使用的30个随机引物中有26个引物的扩增效果良好,实验结果可见:彭泽鲫与野鲫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率为0.7505,彭泽鲫群体内的遗传相似率为0.9822,野鲫群体内的遗传相似率为0.7910。统计结果表明:彭泽鲫养殖群体与野鲫群体间的遗传差异较大,彭泽鲫养殖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贫乏,而野鲫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彭泽鲫的养殖群体,说明野鲫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度较大,遗传多态性丰富,存在较大的育种潜力。  相似文献   

20.
正│桂建芳│鱼类遗传育种学家,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鱼类遗传育种生物学基础和相关生物技术研究。系统研究多倍体银鲫的遗传基础和生殖机制,首次揭示银鲫独特的单性和有性双重生殖方式;原创银鲫育种技术路线,培育出有重大应用价值的银鲫养殖新品种;开拓出一条X和Y染色体连锁标记辅助的全雄鱼培育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