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8年生‘克瑞森无核’葡萄为试材,于花前5 d至始花期采取不同的花穗整形方式进行整穗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几种整穗方式均显著增大了果粒重;留穗尖10 cm整穗处理的葡萄穗重极显著高于对照,达339.63 g;留穗尖6~10 cm的整穗处理可促使果穗紧凑;留穗尖6 cm和留穗尖8 cm处理的果实总酸含量降低,固酸比提高,使果实风味提升,果实品质提高。主成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留穗尖6~8 cm整穗处理的综合效果优于对照,以留穗尖6 cm整穗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以8年生'克瑞森无核'葡萄为试材,于花前5d至始花期采取不同的花穗整形方式进行整穗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几种整穗方式均显著增大了果粒重;留穗尖10 cm整穗处理的葡萄穗重极显著高于对照,达339.63 g;留穗尖6~10 cm的整穗处理可促使果穗紧凑;留穗尖6 cm和留穗尖8 cm处理的果实总酸含量降低,固酸比提高,使果实风味提升,果实品质提高.主成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留穗尖6~8 cm整穗处理的综合效果优于对照,以留穗尖6 cm整穗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合理的留果量是提高果实质量的重要途径。以一窝蜂杏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留果量(果间距3~5 cm、5 cm和10 cm)对杏扁质量(纵径、横径、侧径、单核重、单仁重)及翌年花芽质量(花芽、花瓣和雌蕊重量,雌蕊败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果处理增大了杏扁果实的纵径、横径和侧径,提高了单核重、单仁重以及翌年花芽、花瓣和雌蕊的重量,降低了雌蕊败育率,但不同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降低了单株产量和经济效益,其中果间距为3~5 cm时与CK差异不显著。认为一窝蜂杏较适宜的留果间距为3~5 cm。  相似文献   

4.
大棚立式吊挂栽培小果型西瓜种植密度与留蔓方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两个小果型西瓜品种进行大棚立式吊挂栽培的不同株距和留蔓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行距、株距下,单果重以留单一主蔓1个果的处理比留双侧蔓2果的处理较大些,但总产量却以留双侧蔓2果的处理较高,每667 m2产量10 t左右,其中以行距50 cm、株距50cm、留双侧蔓2果的处理产量最高,糖度也较高(12度以上),病害都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5.
以避冻新品种“春花1号”枇杷高接换种树为试材,设置单穗留果3、6、9、12、15五个处理,研究单穗留果量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为春花枇杷新品种优质高效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春花1号”枇杷果实单果重、纵径、横径和商品果率均随单穗留果量增加而降低,其中单穗留3个果处理的果实外观品质最好,单果重达29.08g,商品果率为94.44%。随单穗留果量增加,果实内含物质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单穗留9个果处理的果实可溶性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类黄酮含量及糖酸比均最高。综合比较认为,“春花1号”枇杷单穗留果量为9个,果实外观内质及产量更好,利于实现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6.
不同疏花留果方式对红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俊  薛淑昆  王瑞晶  李林  李自深  舒群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058-5059,5112
[目的]研究红梨(92-2)果实生产过程中的最佳疏花留果的方法。[方法]以红梨(95-2)为试材,采用不同果实序位的留果方式以及不同疏花疏果的方法,在开花期、结果期以及果实成熟期开展相关研究。[结果]一花枝上2、3和4号果位的平均单果重、果面果锈面积与对照间均存在0.01水平显著差异,且器官发育完善、授精结实后不易形成生理落果,果型较正;同时,一花枝上同时保留2、3和4号果位的花朵,每朵花序保留2个果,平均单果重、平均果实纵径以及平均果实横径分别超出未疏花蔬果的处理127.34g、25.59mm和35.77mm。[结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梨树进行合理的果位留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几个影响储良龙眼[Euphoria longan(Lour.)Steud.]果实大小的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取单株小区,6次重复,对海南6年生储良龙眼的单果重、单穗果重、果枝粗度、叶蓬长度、叶蓬宽度、叶重、叶片数和果实个数等性状指标进行观测,并对其进行相关回归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叶片数和果实个数对单果重的偏回归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果实个数对单果重为负效应;果枝粗度、叶蓬长度、叶蓬宽度和叶重等对单果重的偏回归系数不显著;果实个数和单果重对每穗果重的偏回归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果枝粗度等对每穗果重的偏回归系数不显著。[结论]该研究可以为储良龙眼生产中疏花疏果确定留果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疏果对红地球葡萄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了单穗留60、80和100粒果不同的疏果处理对红地球葡萄果实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粒大小、果形指数、果穗性状和等级果率等相关品质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60和80粒处理对提高单果质量作用效果极为显著。3种处理都能显著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0粒效果最为显著。3种处理均能促进果实生长,增大了果个,纵径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2 %、8 %、4 %,横径分别增加了4.4 %、6 %、2.4 %。果穗的形状和紧密度以80粒留果量为适中。留果量与红地球葡萄果形指数、果实着色和等级果率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哈密瓜不同留果节位对其果实生育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西密25、白玫、风味5、风味4和雪蜜5个品种为试材,分别在低节位(9~11节)、中节位(12~14节)和高节位(15~17节)留果,采取吊蔓栽培,单蔓单果整枝方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留果节位对试验品种生育期的影响较大,留果节位低成熟早,比高节位留果成熟早5~7 d;风味5、风味4和白玫3个品种不同留果节位对其果实产量及品质无影响,雪蜜仅果形指数有显著影响;西蜜25除果形指数和果肉厚度不受留果节位影响外,单果重量和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受留果节位的影响显著,低节位坐果的果实比中、高节位大,且外观网纹好,无裂痕,商品性高。  相似文献   

10.
分析不同浓度的6-BA+K2SO4处理对成熟期苹果果实内总糖、还原糖、可溶性糖、矿质元素和果实单果重的影响;研究材料:6年生"长富2号"苹果叶片及果实;研究结果:(1)各处理明显提高果实内矿质元素含量,其中以处理5效果最好。除Ca外的其它元素,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2)各处理果实的总糖、可溶性糖、还原糖含量均高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5果实的总糖、可溶性糖、还原糖含量最高,对照的总糖、可溶性糖、还原糖含量最低。(3)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均可明显提高果实的单果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4)果实内矿质元素与总糖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成熟期果实内,Mg、Fe、Zn含量与果实含糖量呈正相关;其中处理5果实内Mg、Fe、Zn含量与果实含糖量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K、Ca、Cu、Mn元素含量与果实含糖量呈负相关。(5)果实内矿质元素、总糖含量与单果重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内总糖含量与单果重呈正相关。不同处理果实内总糖含量与单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处理5相关性最为显著,达到0.9694,对照果实内总糖含量与单果重相关性不达显著水平,果实内大多数矿质元素含量与单果重呈负相关。不同处理果实内Cu含量与单果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处理4果实内Ca含量与单果重呈显著负相关,处理1、2及对照果实内Ca含量与单果重呈显著负相关。处理1、2、3、4及对照果实内Fe含量与单果重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播种期、打顶处理、花盆大小对神秘果(Synsepalunduleific“mDenill)开花结果及观赏效果的影响,探索出能控制神秘果开花结果及提高其观赏价值的栽培技术。[方法]分别于2012年3月16日、4月16日、5月16E1采用穴盘播种育苗,有5—6片叶时上盆;花盆(高×宽)有3种规格,分别为230cm×200cm、260cm×220cm、280cm×240cm;分别在植株长到距离花盆口边缘往上3、5、7、9、11cm高时进行打顶处理。[结果]4月中旬是最佳播种时间,打顶有显著延迟开花的效果,距盆口高度3—5cm打顶的树形最优美,260cm×220cm规格的花盆与树体大小和谐,观赏效果最好。[结论]该研究可为提高神秘果盆栽效益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赤霉素(GA3)对巨峰葡萄冬果花序拉长效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广西地区巨峰葡萄一年两收高效、优质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巨峰葡萄冬果修剪催芽后约15 d、新梢展开5~6叶时,分别用不同浓度GA3喷施新梢,以喷清水为对照(CK),定时测量各处理花序伸长情况;果实成熟后每处理采取5~10穗正常果穗,分别测量果穗长度、果粒数、果粒纵横径和果肉硬度,并分析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和总酸含量.[结果]2.0、4.0、6.0、8.0和10.0 mg/L GA3处理均能明显拉长巨峰葡萄冬果的花序,喷施后15 d,分别比CK增长31.58%、28.96%、55.26%、50.00%和56.14%.果实成熟时,2.0、4.0、6.0、8.0和10.0 mg/L GA3处理的果穗长度分别为19.7、19.9、19.6、21.0和20.8 cm,明显长于CK的16.2 cm;不同浓度GA3处理对巨峰冬果果实的外观品质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降低其总酸含量(P<0.05)、明显提高固酸比等内在品质;4.0和6.0 mg/L GA3处理的花序卷曲率较低,分别为4.60%和1.92%.[结论]喷施GA3可有效拉长巨峰葡萄冬果花序和果穗,明显提高果实的部分内在品质,以在冬果新梢展开5~6叶时喷施1次4.0~6.0 mg/L GA3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以晚熟白肉枇杷品种‘贵妃’为材料,研究不同结果母枝的性状对自然坐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疏果的情况下,梢长和叶片数是影响春梢果实穗重的主要生物学指标,其中梢长是影响夏梢果实品质的主要生物学指标;叶片数是影响夏梢坐果的主要生物学指标.贵妃枇杷生产上采用不疏果的栽培措施,若以春梢作为结果母枝,宜选择粗度大于0.9 cm、长度大于20 cm、叶片数为15~19的枝条;以夏梢作为结果母枝,则宜选择粗度大于0.7cm、长度大于30 cm、叶片数大于20的枝条.探讨不疏果条件下白肉枇杷贵妃的果实品质,认为运用贵妃的优良性状,辅以选用优良结果母枝,贵妃枇杷不采用疏果技术而生产优质果的栽培模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生草对南疆温室桃叶片、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通过在温室桃园行间生草,设置间种小黑麦(triticale,T1)、间种三叶草(trifolium,T2)和清耕(CK)3个处理,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桃树叶片、果实品质和产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最优处理。结果表明,温室桃园间种小黑麦和三叶草均能使桃树叶面积增大,叶片变厚,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养分增加。与CK相比,T1和T2处理的桃树叶片厚度分别增加了0.21和0.02 mm,总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了0.27和0.10 mg·g-1,叶片全钾含量分别增加1.40和0.26 g·kg-1。生草间种还能显著提高果实单果重、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CK处理相比,T1和T2处理的单果重分别提高了14.80和10.28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增加了1.63%和1.26%。生草间种也提升了桃树结果枝的坐果率,增加了单位面积产量。整体看,温室桃园间种小黑麦在改善果实品质和提高产量的效果优于间种三叶草,研究结果可为南疆温室桃的优质栽培生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枇杷果实采后生命活动旺盛,衰老速度快,常温下极易变质腐烂。低温贮藏虽然可以有效延长贮藏期,减少腐烂,但会出现果皮难以剥离、果肉木质化并褐变、质地糙硬少汁等品质劣变现象,这是造成冷藏枇杷商品性丧失和损失的主要原因,已成为其市场拓展的限制因素,是当前枇杷果实在冷链集散和流通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探讨外源NO处理对冷藏枇杷果肉木质化劣变进程的作用机制,并分析木质化劣变与能量代谢的关系,以期为进一步研究采后枇杷果实低温品质劣变进程调控的分子生物学机理和贮运保鲜技术奠定基础。【方法】将‘解放钟’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果实在密闭容器中用0(对照组)、15和25 μL•L-1 NO熏蒸2 h后,取出通风20 min,然后将各处理果实置于5℃、相对湿度85%条件下贮藏,测定冷藏期间各处理组果实细胞膜透性、硬度、出汁率、木质素含量、ATP含量、ADP含量、AMP含量、能荷值及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氧化酶(CCO)、H+-ATPase和Ca2+-ATPase活性的变化,并分析NO处理后木质素含量与能荷值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枇杷果实细胞膜透性和硬度逐渐上升,出汁率逐渐下降,贮藏10 d后木质素含量迅速上升,果实冷害症状明显。与对照组相比, NO处理能延缓细胞膜透性和硬度的上升及出汁率的降低,显著抑制木质素的合成,较好地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减轻果实冷害的发生。冷藏期间,枇杷果实ATP含量逐渐下降,贮藏前10 d ADP含量迅速下降并最终维持在较低水平,贮藏中后期(15-30 d)SDH、CCO、H+-ATPase和Ca2+-ATPase活性急剧下降,表明线粒体功能受损导致枇杷果实能荷水平迅速下降。与对照组相比,NO处理可以延缓ATP、ADP含量的下降,且显著抑制贮藏中后期SDH、CCO、H+-ATPase和Ca2+-ATPase活性的降低,保持枇杷果实较好的线粒体功能;贮藏30 d后,15 和25 μL•L-1 NO处理的枇杷果实能荷值分别比对照组高11.8%和12.9%。相关性分析表明,15和25 μL•L-1 NO处理的枇杷果实能荷值和木质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 -0.715**、-0.598**。【结论】低温条件下,能量代谢失调与枇杷果实木质化劣变密切相关,NO处理可以通过调节SDH、CCO、H+-ATPase、Ca2+-ATPase线粒体代谢相关酶活性,维持较高的能量水平,从而有效地提高冷藏枇杷果实抗低温的能力,进而延缓果实木质化进程,其中以25 μL•L-1 NO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新疆南疆地区戈壁日光温室内不同番茄留果数对叶片光合特性与果实品质的影响,获得戈壁温室番茄生产的经济最适留果穗数。【方法】 以NS3389番茄作为试验材料,设置4种留果穗处理(T3:留3穗果;T4:留四穗果;T5:留五穗果;T6:留六穗果),测定各处理下,番茄叶片光合特性、植株产量、以及果实品质,筛选出综合效益较优的戈壁设施番茄留果数。【结果】 除T3和T6处理外,不同留果穗数的番茄功能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普遍随留果数增加而增加,T4和T5处理下的番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T5和T6处理下的叶片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以及蒸腾速率(Tr)数据却较高。单株果实产量T6处理组数据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T5和T6处理的设施年产量最高。果实果形指数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可溶性固形物、抗坏血酸(VC)以及番茄红素的果实品质指标T4和T5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 新疆南疆地区戈壁温室番茄生产较适合采用4穗和5穗的留果模式。  相似文献   

17.
采用0.66%促花剂、0.3%磷酸二氢钾、0.1%多效唑,通过喷施促花剂3次(T1)、喷施多效唑3次(T2)、喷施促花剂3次+环割+扭枝(T3)、喷施促花剂3次+环剥0.5 cm(T4)、喷施促花剂3次+环剥0.5 cm+喷施磷酸二氢钾3次(T5)、滴水线处深沟断根+环剥0.5 cm+喷施促花剂3次(T6)等调控技术来调控柠檬秋花果生产,以喷清水为对照(CK).结果表明:各处理均使柠檬开花数、开花枝条数增加,除T1、T3外,其余处理柠檬开花期进程均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表现为7月29日开花数较小,8月13日开花数达最大值,10月15日时开花数最小;各处理对柠檬单株果数、单株产量、单株优质套袋鲜果质量、单株加工果质量和总产量的影响较大,按指标数值排序,均表现为T6、T4、T5、T3、T1、T2、CK依次减小,其中,T6处理的产值(21.5万元/hm2)和利润(13.9万元/hm2)均最高,利润是对照的2.8倍.综合考虑,滴水线下深沟断根+环剥0.5 cm+喷施促花剂3次可作为柠檬反季节生产调控技术应用于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18.
以促进龙眼果实发育和提高果实品质为目的,在龙眼果实发育中后期(6-7月),树冠分别喷施6种不同组合的矿质营养剂3次。结果表明:营养剂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龙眼果实品质。其中,所有处理的果实果型大小及单果重、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含量均高于对照;大部分处理的Vc含量也不同程度的提高。处理1和处理4能显著地提高龙眼果实的外观品质;处理3能比较全面地改善龙眼果实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9.
采用保留目标叶片,摘除余叶的方法,研究不同叶位叶片对嫁接网纹甜瓜(Cucumis melon L.)果实生长发育和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保留3片叶的处理源叶干质量低于保留5片叶的处理。在果实成熟过程中,与下位叶处理相比,上位叶处理的果实鲜质量、干质量较高,果实横、纵径的增大速度较快,果实的内壁糖和中心糖的含量较高。摘叶使甜瓜的产量下降,上位叶处理的果实产量明显高于下位叶处理。与下位叶相比,上位叶对嫁接网纹甜瓜果实发育和产量形成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