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免疫鸡群暴发传染性法氏囊病@孙浩¥中国农业大学免疫鸡群暴发传染性法氏囊病孙浩中国农业大学(100094)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致病性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以侵害雏鸡法氏囊未成熟B淋巴细胞为特征。它不但引起雏鸡较高的死亡...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在我国已流行多年 ,但现在仍是严重危害肉鸡生产的病毒病之一。由于该病不仅能引起雏鸡的严重发病和死亡 ,还能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 ,从而使病鸡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更易感 ,对多种疫苗接种的免疫应答能力降低 ,导致鸡的生产力、免疫力下降 ,严重影响肉鸡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来 ,该病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现将其流行现状及原因分析作一概述。1 流行现状及临床表现我国于 1 979年首先在广州、北京发现IBD。1 989年IBD突然在全国呈爆发流行 ,发病率、死亡率较高。 1 999年IBD的发生率比 1 998年有明显增加 ,…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是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目前已遍布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 ,是危害养鸡业的主要疫病之一。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通过破坏法氏囊的淋巴细胞引起B淋巴细胞应答的严重抑制 ,干扰新城疫、马立克氏病及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疫苗免疫 ,造成易感鸡群生长受阻、死亡 ,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增高。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于 1 979年开始在我国发生流行 ,自 80年代末以来 ,该病的流行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免疫失败现象屡有发生 ,给养鸡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经济损失。1 流行新特点自 1 987年后 ,IBD在免疫鸡群发病的报道…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原学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原学诊断研究进展王川庆蔡宝祥陈溥言(南京农业大学,江苏450002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于1957年首次发生于美国,1979年传入我国,1989~1992年期间曾对我国养鸡业造成毁灭性打击〔1~4〕。此后,随着对本病认识的不断加...  相似文献   

5.
开产蛋鸡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宋敏训(山东省农科院家禽研究所,济南25002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P)主要是发生在雏鸡或育成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开产蛋鸡一般少见发生。1993年5月,某鸡场156日龄开产蛋鸡发病,确诊为IBD,报告如下。发病...  相似文献   

6.
林云圣 《中国家禽》1998,20(1):23-24
防制鸡IBD发生的几点体会@林云圣¥北京市西郊种鸡场防制鸡IBD发生的几点体会林云圣(北京市西郊种鸡场北京102206)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以侵害鸡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特征的急性或亚急性接触性传染病。3~6周龄雏鸡多发,4周龄最易感...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借助透射电镜技术、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染色技术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 E 株人工感染诱导的雏鸡法氏囊淋巴细胞和体外培养法氏囊细胞的细胞凋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 I B D V 感染后早期阶段,雏鸡法氏囊淋巴细胞和体外培养法氏囊细胞呈现典型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和生化特 征。 I B D V 感染雏鸡后24~48 h 和感染法氏囊培养细胞后4~24 h,法氏囊淋巴细胞凋亡细胞数量显著增加,而正常淋巴细胞数量相应减少,揭示 I B D V 人工感染可以诱导雏鸡法氏囊淋巴细胞和体外培养法氏囊淋巴细胞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研究近况(安徽农业大学)韩学毛,谢三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雏鸡和育成鸡。病原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由双股RNA组成,无囊膜。淋巴组织、法氏囊为病毒侵害的主要器官。该病发...  相似文献   

9.
中药和卵黄抗体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鸡脾脏及法氏囊相对重量的影响祝建新朱印生(江西省中兽医研究所,南昌330006)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主要侵害法氏囊这一免疫器官的疾病。有报道表明,雏鸡感染该病病毒(IBDV)后,法氏囊初期重量增加(肿胀)、...  相似文献   

10.
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是由IBDV引起的 3~ 6周龄雏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在有的病例中 ,其发病率达 70 %~ 1 0 0 % ,死亡率达 30 %~ 50 %。而鸡的大肠杆菌病是广泛流行的一种细菌性疾病 ,不论季节、品种、年龄均可发病。这两种病均给养鸡业带来了巨大损失。 2 0 0 2年 4月 3日 ,宁夏贺兰县某养鸡户饲养的 1 5日龄的雏鸡群出现了垂头昏睡、腿软、拉稀等症状。经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 ,确诊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并发大肠杆菌感染。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2 0 0 2年 3月 1 9日该养鸡户从某私人孵化室购入…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其病原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IBDV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 ,导致免疫抑制 ,从而降低机体对其他传染病的免疫反应。鸡群早期感染IBD以后 ,对其他病毒病和细菌病的易感性增高 ,同时影响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等的免疫效果。IBDV的某些毒株能使 3周龄以上的鸡发病 ,其死亡率可高达 1 0 0 % ,而且IBDV变异株和超强毒株的出现 ,也使IBD本身免疫经常失败。因此本病已成为世界上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IBDV无囊膜 ,属双股双链RNA病…  相似文献   

12.
几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免疫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简称IBD,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此病主要侵害雏鸡体液免疫的中枢器官———法氏囊,使雏鸡法氏囊的淋巴细胞生长受到破坏,不能产生免疫反应,从而引起机体的免疫抑制。目前,尚没有有效的药物可以治疗IBD,因此,只能靠免疫接种来预防。当前,...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对新城疫病毒(NDV)有很强的干扰作用。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对新城疫免疫的影响可能更大。众所周知,发生IBD的鸡群,对包括ND在内的各种传染病的抵抗力明显降低,但在实际生产中,IBD免疫造成ND的免疫抑制这一事实可能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下面就影响这种免疫抑制的因素及如何降低抑制作用,谈谈个人的看法。1IBD疫苗毒造成的免疫抑制的表现主要表现为法氏囊的损伤和机能的降低。雏鸡使用较强毒力的IBD疫苗免疫后,可见法氏囊粘膜水肿,颜色发黄,甚至少量出血和渗出,随…  相似文献   

14.
鸡甘保罗病疫苗病毒对新城疫的免疫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对新城疫病毒(NDV)有很强的干扰作用,但在实际生产中,甘保罗病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IBDV)对新城疫免疫的影响可能更大。发生IBD的鸡群,对包括ND在内的各种传染病的抵抗力明显降低,这已是大家的共识,但是IBD免疫造成ND的免疫抑制这一事实可能还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下面就影响这种免疫抑制的因素及如何降低抑制作用,谈谈看法。一、IBD疫苗病毒造成的免疫抑制的表现主要表现为法氏囊的损伤和机能的降低。雏鸡使用较强毒力的IBD疫苗免疫后,可见法氏囊粘膜水肿,颜…  相似文献   

15.
硒增强雏鸡对IBD抵抗力机制的细胞免疫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硒对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抵抗大的影响及其细胞免疫机制,自1日龄起给雏鸡分别饲喂基础(含硒0.086mg/kg)、补硒0.3mg/kg和0.6mg/kg的不同日粮,于49日龄采用微量全血培养 ̄3H-TdR掺入法测定其中自然发生IBD后第10天和正常对照雏鸡的T淋巴细胞转化率,并计算IBD鸡死亡率。结果,两补硒组IBD雏鸡死亡率显著低于基础日粮组IBD雏鸡(P<0.01);IBD明显抑制雏鸡T淋巴细胞转化率(P<0.05;P<0.01);补硒的正常对照雏鸡和IBD雏鸡T淋巴细胞转化率分别高于各自基础日粮雏鸡(P<0.05;P<0.01)。结果显示补硒可提高雏鸡细胞免疫功能,从而增强雏鸡对IBD抵抗力,降低雏鸡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怎样运用中药制剂防治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炎周云林,张碧绿,周丽(湖北省天门市兽医站湖北天门,431700)我市农户所养雏鸡暴发传染性法氏囊炎病(IBD),是从1990年的农历"入梅"节前后开始的,全市28个乡(镇、办)不同程度发生,只流行10天左右,自然...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主要危害雏鸡的传染病。IBD无特效疗法,以防为主。1疫苗接种1.1免疫疫苗的确定目前IBD免疫疫苗有两种,一种是活疫苗,一种是灭活疫苗。1.1.1活疫苗:我国1985年由李汉秋等研制出的IBD-BJ836冻干活苗是国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油乳剂苗免疫种母鸡,产生抗体整齐,IBD琼扩(AGP)效价达2-5log^2,可防止雏鸡早期感染IBD;对IBD病毒严重污染地区或连年发生IBD鸡场的2周龄以上雏鸡,应用IBD油乳剂苗或IBD油乳剂苗结合弱毒苗免疫,产生阳性率高,效果好;同时应用IBD油乳剂苗与高免卵黄抗体,可用于防止同一鸡群重复发生IBD。免疫方法上,改进以前的习惯用法,即首免用IBD弱毒苗,  相似文献   

19.
IBD病毒对免疫系统的损害黄炎坤摘译王勇强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于1962年在美国特拉华州的一个小镇──甘保罗被首先确认,该病毒属于双链RNA病毒科,其中包括鱼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1对免疫系统的侵袭IBD病毒通常侵袭小一6周龄前后雏鸡的免疫系统并...  相似文献   

20.
散养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特点与综合防制■孙继海杨蕾葛国君等(江苏省句容市兽医卫生监督所212400)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以下简称IBD)是危害雏鸡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现已发展对养鸡业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近几年来,我市农村散养草鸡IBD疫情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