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PCR技术从假别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atlantica)19262基因组DNA中获得β-琼脂糖酶I基因(dagA)及去除信号肽的编码序列dagA(↓△),分别与载体pET21a连接后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R2566中,共表达分子伴侣Ds-bc及FkpA,筛选出以包涵体为主要表达形式的高效表达体系:ER2566-pET21a-dagA(↓△)-DsbC菌株。包涵体蛋白达到菌体总蛋白的60%左右。包涵体用8mol/L尿素溶解、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和梯度稀释复性。SDS-PAGE检测表明,复性后的DagA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0.8kD,且具有水解琼脂糖的生物活性。酶学特性分析表明,在pH4.8-6.8范围内,DagA蛋白活性保持60%以上,最适pH5.8;在温度37-60℃均有活性,最适温度为55℃。  相似文献   

2.
在IPTG诱导下,重组甘蔗(Sacharum sinensis)1-氨基环丙烷-1-羧基(ACC)氧化酶在体外以包涵体蛋白形式表达。包涵体蛋白经Ni2+-NTA金属螯合层析柱纯化和复性后,获得酶活力高达132.58 nmolC2H4/ mg/h 蛋白。该蛋白在pH 5.5 ~ 8.0 和20 ~ 45 ℃温度范围内比较稳定,最适pH 6.7,最适温度33 ℃;米氏常数(Km )61.77 μmol/L,酶动力学参数(Vm)值0.9647 μmol/min,被一定浓度的CO2和底物ACC所激活,受Mg2+、Cu2+、Zn2+和EDTA抑制。  相似文献   

3.
灵杆菌(Serratia marcescens)核酸酶高效的核酸去除能力与较强的稳定性使其在生物医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而如何高效去除反应体系中添加的微量核酸酶成为了重要的生产问题.为建立反应后核酸酶的快速去除系统,本研究构建了融合Strep-tagⅡ标签的灵杆菌非特异核酸酶(Strep-tag Ⅱfused non-specific nuclease,SNU),并对融合蛋白的催化特性以及去除效果进行分析.依据灵杆菌核酸酶基因序列,设计融合Strep-tagⅡ编码序列的引物克隆目标基因并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LLP-OmpA+snu,并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宿主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并进行诱导表达.融合Strep-tag Ⅱ的核酸酶以包涵体形式过量表达,通过优化包涵体纯化条件获得高纯度包涵体.经包涵体复性可获得高活性的融合蛋白,复性率大于60%.复性蛋白经二乙氨基乙基(diethylaminoethyl,DEAE)-琼脂糖凝胶(sepharose)阴离子交换层析进一步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融合蛋白.融合蛋白的纯化效率可以达到18.695 mg/L.活性检测表明该融合蛋白能够高效降解DNA与RNA,其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8.0,比活力达到1.53×105 U/mg.500 mmol/L以下尿素对酶活性几乎没有影响,而高于50 mmol/L MgC12、大于2 mmol/L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则会对活性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同二价金属离子对酶活性影响的分析表明,Mg2+和Mn2+对重组核酸酶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Zn2+、Cu2+和Ca2+则没有促进作用,而Co2+、Ni2+和Fe2+对重组核酸酶的活性促进不显著.通过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Sepharose CL 6B能够实现融合Strep-tagⅡ标签的核酸酶的高效去除.融合Strep-tagⅡ标签的灵杆菌非特异核酸酶的重组表达、包涵体纯化-复性体系以及去除系统的建立为灵杆菌非特异核酸酶的实践应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鸡抗菌肽属禽β-防御素(AvBD)类,是鸡先天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将AvBD10基因定向插入到AvBD5-pGEX SalⅠ和NotⅠ双酶切位点上,构建了AvBD5-pGEX- AvBD10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载体。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 BL21,于37 ℃不同时间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重组AvBD5-AvBD10双分子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约为36 kD,重组双分子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35%,重组菌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重组双分子蛋白经纯化后,分别以对数生长中期的大肠杆菌[BL21(DE3-) 株]与致病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CAB株)]为检测菌,利用薄层平皿琼脂糖孔穴扩散法测定了重组双分子蛋白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重组双分子蛋白对这两种细菌都具有抗菌活性。并且对温度和pH有很高的稳定性,在-70~100 ℃或pH 3~12处理30 min仍具有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陈合  陈立  陈明  秦俊哲 《农业工程学报》2006,22(14):167-170
该文利用中药渣培养灵芝菌,研究灵芝菌的最适发酵条件,子实体生长条件及其生物活性成分(灵芝多糖及灵芝三萜化合物)和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灵芝菌固体发酵最适温度为26~28℃,培养基含水量55~60%,pH5.0~6.0,氧气充足,无需光照;子实体的适宜生长条件为:温度25~30℃,空气湿度90%左右,pH4.0~6.0,氧气充足,需要光照。分析检测了灵芝酸多糖含量,重金属含量均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从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rnilus)BP51中克隆得到木聚糖酶基因xynA。将其构建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表达载体pET21a上,转化Ecoli BL21,获得重组工程菌BLX5。经IPTG诱导,xynA基因的表达产物以胞内可溶性蛋白和包涵体形式存在。重组表达木聚糖酶的活力可达165.511U/mL培养物。重组表达的木聚糖酶最适温度为55℃,最适pH值为6.5,在碱性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降解产物以三糖、四糖和五糖为主。  相似文献   

7.
莲藕的酶促褐变及其贮藏中褐变的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有效控制莲藕褐变,试验研究了温度、pH值、底物浓度以及抑制剂对莲藕多酚氧化酶(PPO)的影响。结果表明:莲藕PPO最适pH值为7.5,最适温度为35℃,以邻苯二酚为底物,米氏常数Km为0.0273 mol/L。亚硫酸钠、抗坏血酸(VC)对莲藕PPO活性具有较好抑制作用,乙酸、柠檬酸、植酸、木瓜蛋白酶、半胱氨酸也对莲藕PPO活性具有一定抑制作用。0.2%VC+2%乙酸+0.03%亚硫酸钠抑制剂处理对莲藕褐变的抑制效果最佳。可以通过浸泡亚硫酸钠和抗坏血酸(VC)、调节pH值、低温贮藏等方法来抑制莲藕PPO活性,控制莲藕褐变。  相似文献   

8.
从常年堆放的腐质豆秆中分离到1组产纤维素酶菌群MO,并在50℃、pH8.0条件下培养,90h时达到最高酶活,活性为1.3611IU。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60℃,pH为7.0,在60℃以下和pH3~8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在最适反应条件下,该酶的最高活性可达2.13IU。通过生长动力学研究了菌群内部不同生长阶段pH、酶活和失重率的相互关系,并通过非变性电泳对酶谱进行初步研究,得到7条活性条带,说明MO中具有多种产酶菌株。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国野生葡萄芪合成酶基因cDNA序列(该序列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200510041662.4),设计1对PCR引物,以野生种华东葡萄(Vitispseudoreticulata)白河-35-15'RACEcDNA第一链为模板,克隆该目的基因。将该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上,转化EscherichiacoliBL21,经诱导后表达出约66kD的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经变性剂溶解、梯度透析,对该包涵体进行复性,复性蛋白通过与GlutathioneSepharose4BFastFlow结合、洗脱,获得了纯化的芪合成酶融合蛋白。以洗涤纯化的包涵体作抗原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血清,经Westernblot检测,该抗血清(稀释到1∶3000)与芪合成酶融合蛋白识别反应良好。  相似文献   

10.
水稻几丁质酶的原核表达、复性及体外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RT-PCR反应,从纹枯菌诱导的水稻叶片cDNA中克隆了1个水稻几丁质酶基因RC7的全长编码序列(ORF)。通过亚克隆方法,RC7与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上的GST融合,构建成GST-RC7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pGST-RC7,然后,将其转化到大肠杆菌细胞中。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获得了以包涵体形式高效表达的GST-RC7。经过洗涤、溶解(变性)、复性及纯化等处理,包涵体中GST-RC7得到溶解、复性和纯化。纯化的复性GST-RC7蛋白具有几丁质酶活性。对6种重要作物病原真菌进行体外抑菌活性分析的结果表明, RC7可显著抑制水稻纹枯病菌、小麦纹枯菌、小麦赤霉菌、棉花黄萎菌、烟草赤星菌的菌丝生长,说明RC7可作为上述植物病害抗性基因育种的重要基因。  相似文献   

11.
从实验室现有菌种资源中筛选出木聚糖酶高产菌株,发酵液酶活达到408 U;仅采用超滤和凝胶层析2个步骤即从发酵液中提取到电泳纯木聚糖酶,回收率高达69.17 %,比活达到28453.6 U/mg;用ESI-MS/MS法测得该酶氨基酸序列,与该研究室登陆GenBank的木聚糖酶基因表达的氨基酸序列一致;其酶学性质为:采用SDS-PAGE和凝胶层析测得分子量为22.54 kD、21.89 kD;IEF-PAGE测得等电点为9.63;以桦木木聚糖为底物时,Km值和Vmax分别为1.0mg/ml和33.3μmol/(min.ml),燕麦木聚糖的Km值和Vmax分别为0.5mg/ml和33.3μmol/(min.ml);最适作用温度60℃,稳定温度0℃~60℃;最适pH5.8,稳定pH3.4~6.4;Fe2+、Co2+有激活作用,Cu2+有强烈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绿色木霉T206产纤维素酶特性与酶促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离自霉变玉米穗的产纤维素酶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T206进行产酶条件、酶学性质及酶促动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T206菌株在1%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碳源、0.3%蛋白胨和0.2%NH4NO3为氮源,起始pH值为5.0、接种量为6%,28℃培养4 d的条件下产酶量最高.该酶热稳定性强,热变温度为60~80℃,反应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4.5.  相似文献   

13.
以Lactobacillus reuteri PYR8菌株基因组为模板,利用PCR方法扩增出亚油酸异构酶(linoleate isomerase,LI)基因,亚克隆到pET30a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0a-LI,并转化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中。其重组菌株在37℃条件下,经1.0mmol/L IPTG诱导表达重组LI蛋白,该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9.2%。采用Ni2 -NTA柱上复性法获得有活性的纯化重组亚油酸异构酶,其比活力5.12U/mg,是天然亚油酸异构酶比活力的2.5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Bg1的主要抗真菌物质及其特性,本文利用抑菌圈法测定了Bg1抗菌蛋白在各种处理条件下抑菌活性的稳定性;通过60%硫酸铵沉淀、DEAE-Sephadex A50离子交换层析及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层析进行了抗菌蛋白的分离纯化,以SDS-PAGE进行了其纯度检测。结果表明,28~100℃处理30 min、4℃存放55 d及在pH值3~7范围内菌株Bg1抗菌蛋白抑菌活性均无显著性变化,但pH值!8显著影响其抑菌活性,蛋白酶处理则使其抑菌活性完全丧失;纯化后所得抗菌蛋白分子量约10 KD。据此可知,类芽孢杆菌Bg1主要抗菌活性物质为低分子量蛋白,其对热和酸性条件及贮存时间稳定性好,具有进一步开发应用的潜能。  相似文献   

15.
通过RT-PCR方法,从经ConA刺激的猪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扩增出猪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GM-CSF)编码区的cDNA并将其克隆至pMD-19T载体,序列测定表明pGM-CSF基因的长度为435 bp,编码144个氨基酸。通过PCR方法获得缺失其N端17个氨基酸残基信号肽序列的成熟pGM-CSF蛋白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GM并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经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子量约31 kD,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0.4% 。采用Ni2+-NTA亲和层析柱对经稀释复性的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并采用MTT法以TF-1细胞检测纯化产物的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可有效刺激TF-1细胞增殖,其活性达到3.43×105 IU/mg。  相似文献   

16.
不同因素对羔羊皱胃酶凝乳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研究结果表明,羔羊皱胃酶最适凝乳温度为45℃;35℃以上热处理对酶凝乳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损失,60℃热处理10 min活性完全丧失;pH值为5~8时凝乳活性随乳pH值的降低而增强,酶在pH2.5~7.5之间处理20h凝乳活性稳定;Ca2+具有明显的促凝作用;底物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符合米氏规律。  相似文献   

17.
牛乳铁蛋白肽基因LfcinB的合成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APD抗菌肽数据库报道的牛乳铁蛋白肽LfcinB氨基酸序列,合成编码LfcinB基因的两条互补的寡核苷酸链,退火后在5’端和3’端分别形成BamHI和XhoI位点的粘性末端。合成的LfcinB基因定向克隆到pET-32a原核表达载体,阳性克隆菌用TB培养基进行扩大培养,然后用终浓度1.0 mmol/L的IPTG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LfcinB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大量表达,表达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利用TGE透析液对纯化的LfcinB重组蛋白包涵体进行了复性,复性的LfcinB重组蛋白的纯度为96.6%。  相似文献   

18.
陈晶晶  陶少强  夏强  王雅楠  秦冰  朱林 《土壤》2014,46(2):302-307
利用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土壤样品,通过富集培养和刚果红平板染色法筛选分离出纤维素降解细菌XWS-12;对分离的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初步鉴定为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定名为Burkholderia sp.XWS-12。以玉米秸秆和麸皮为碳源,研究了氮源、发酵时间、初始发酵温度、培养基初始pH等条件对该伯克氏菌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结果显示,该菌株产纤维素酶最适氮源为硝酸钠,培养时间为60 h,培养温度为37℃,培养基初始pH为4,该菌株的CMC酶活力最高,可达25 U/ml。其粗酶液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为5,在pH 4~8的范围内酶活力较稳定。粗酶液的热稳定较差,当温度超过50℃时,该酶活力显著下降;当温度为50℃时,保温1 h,该酶活力损失53%。  相似文献   

19.
一株烟草秸秆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邹芳  赵娟  雷燕萍  祖朝龙  曹慧 《土壤》2016,48(5):939-945
从皖南地区烟稻轮作田土壤中经CMC-Na初筛获得5株纤维素降解菌,经DNS法测定纤维素酶活性复筛得到一株降解活性较高的降解菌YC-2。根据该菌16S r DNA序列比对结果,结合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确定YC-2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YC-2酶学性质进行相关研究,并分析YC-2对烟碱的耐受情况及对烟草秸秆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在7天内,YC-2对烟草秸秆降解率为10.14%;酶学特性表现为最适反应温度为60℃且在15~60℃之间具有稳定性;最适反应pH为7.0,在pH 4.0~7.5范围内稳定性较好;YC-2在浓度为1~2 g/L烟碱中能快速生长,而在高浓度的烟碱中生长受到抑制。因此,菌株YC-2产纤维素酶活性较高、相对耐热耐碱且对烟杆有一定分解作用,通过进一步诱变选育和发酵条件优化有较好的田间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步分析猪笼草瓶状体内消化液中蛋白质的性质,本研究在不同的温度和pH条件下测定消化液中蛋白酶的活性,并且比较了3种不同沉淀方法对消化液蛋白进行的浓缩,通过SDS-聚丙烯酰胺电泳对消化液蛋白作了初步分离。结果表明,猪笼草消化液中蛋白酶的最适酶活温度为50℃,且稳定性最高;当pH为5时,该蛋白酶活性出现峰值,采用氯仿-正丁醇法(5:1)沉淀浓缩猪笼草消化液蛋白样品效果最佳。聚丙烯酰胺电泳结果表明,消化液至少包括三种蛋白组分,分子量分别为24.3kD、35.1kD和61.4kD,且35.1kD条带具有抗胰蛋白酶消化活性。本研究为综合开发利用猪笼草野生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