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三七试管苗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三七4种外植体为材料,研究愈伤组织的诱导、植株的分化、壮苗及生根的情况,探讨获得高分化率的试管苗再生途径,结果表明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选用幼嫩花序为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及试管苗分化率高;在加入2,4—D的诱导培养基暗条件下可直接诱导出胚状体;愈伤组织在光下分化培养也可发生不定芽;通过胚状体发生途径分化成苗率高。成苗过程中,GA_2与MET分别起到促进胚状体成熟与生根作用。1989年初首次获得试管苗,现共获得植株2 214株,为建立三七试管苗工厂生产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种子萌发12d的无菌苗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通过在MS 2,4-D0.5mg/L 6-BA0.1mg/L培养基上获得愈伤组织产生。然后对MS 2,4-D0.1mg/L 6-BA0.25mg/L 500mg/L水解酪蛋白培养基上获得胚状体及试管苗并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胚状体来源于多种发育形式,它由单细胞、愈伤组织经不均等或均等分裂形成的细胞后代继续发育为各级胚至试管苗。  相似文献   

3.
叶水英  万涛 《北京农业》2012,(33):186-187
人工种子是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培养出胚状体,这些具有种子的性能胚状体,可以直接进行播种,论述了人工种子的概念和特点,以及人工种子的制作方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长寿花组织培养与人工种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初步研究了长寿花人工种子的制备,包括胚性愈伤组织及胚状体的诱导、人工种子的包埋和萌发。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2,4 D2mg/L+BA0 2mg/L+蔗糖30g/L+琼脂6g/L;胚状体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BA2mg/L+NAA0 2mg/L+活性炭4g/L+蔗糖30g/L+琼脂6g/L;用无激素MS培养基配制的4%海藻酸钠溶液包埋胚状体,并用2%的CaCl2·2H2O溶液作聚胶化因子,制成人工种子;将人工种子在无激素的MS固体培养基上萌发,萌发率达96%。利用石蜡切片法对胚状体的发生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5.
马超颖  陈超  田立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2940-12941
[目的]研究丽格海棠愈伤组织胚状体的诱导,观察其胚状体的发生、发育过程。[方法]实体和石蜡切片法。[结果]丽格海棠愈伤组织的生长具有群体效应,其胚状体是经胚状体原始细胞一多细胞胚一球形胚一心形成熟胚这一过程发育而来。[结论]该研究为人工种子的研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大沙枣茎尖在MS6-BA0.5mg/l(单位下同)条件下能产生试管丛生芽,每月一瓶丛生芽可繁殖3瓶丛生芽,1年可达59000倍。大沙枣茎段在MS6-BA0.5-1.0,NAA-0.8条件下能诱导出大量胚状体幼芽,采用此法繁殖试管苗倍数更高。试管苗用IBA50管理1h,接种到无激素培养基中,生根率为94%,试管苗经锻炼后移栽成活率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7.
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愈伤组织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兰种子细小,种皮细胞壁加厚,表面覆盖一层不透水不透气的膜状物质.种胚为发育不完全的球形胚,仅含脂类作为储存营养物质,自然条件下难以萌发.以蕙兰和墨兰的种子进行试管培养,种子萌发后用激素处理可诱导产生愈伤组织,愈伤组织产生于表皮和皮层细胞,由于细胞发育程度不一致,出现胚状体、不定芽、不定根、愈伤组织交织在一起的愈伤组织块,这是种子发育成苗的另一途径.由于愈伤组织可以切割继代培养,也可以进行快速繁殖,但愈伤组织材料以致密愈伤组织为好.  相似文献   

8.
所谓人工种子就是用组织培养繁殖的胚状体或芽包封在胶囊内,使之具有种子的功能,直接播种于大田。 人工种子经过对凝胶剂用各种化学和物理的方法处理,可以赋予人工种子种种功能。把控制休眠和生长的物质掺入凝胶中,人工种子就具有耐贮性和旺盛的发根、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   

9.
以水稻R288的幼穗为外植体,培养在附加激素的MS固体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挑选胚性愈伤组织进行液体振荡培养,建立体细胞悬浮细胞系,诱导出体细胞胚并大量增殖.用水稻紫香糯幼苗为材料提取其DNA,以不同浓度DNA浸泡体细胞胚,发现体细胞胚的生长发育与试管苗发生了明显变化.试管苗移植大田,获得了种子,植株矮小.初步表明外源DNA导入体细胞胚能够诱发变异.  相似文献   

10.
以花后7周的朋娜、纽贺尔脐橙的幼果为实验材料,挑取胚珠进行离体培养,在MT培养基上分别附加麦芽汁,6-BA和麦芽汁+6=BA诱导愈伤组织及胚状体,获得20.7-21.3%(朋娜)和16.2-18.1%(纽贺尔)的胚状体,胚状体及愈伤组织在附加NAA(0.5mg/L)+BA(2mg/L)的MT培养基上,能较好地诱导多丛芽,多丛芽用枳壳、枳橙试管苗为砧木进行嫁接,成活率可达84.4-91.9%,在培养  相似文献   

11.
用化学动力学法以过氧化值为表征参数预测几种贮存条件下炒制葵花籽货架期。以生葵花籽为原料,炒制后去壳,分别在4℃、25℃和40℃温度及10.5 k Pa和21.0 k Pa氧分压条件下贮存,测定贮存期间其过氧化值变化,进行动力学回归,求算化学反应动力学参数,进而结合感官评定预测炒制葵花籽的货架期。结果表明,葵花籽仁油脂氧化劣变呈一级化学反应特征,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半衰期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用过氧化值预测的货架期与感官评定结果接近。研究证明,用过氧化值法可预测炒制葵花籽的货架期,在低温、低氧分压贮存条件下可延长炒制葵花籽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明新疆鼠尾草种子的最佳发芽条件,为新疆鼠尾草的人工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在不同温度、光照强度和贮藏条件等因素影响下,对新疆鼠尾草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统计其发芽率。[结果]在光照和贮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温度为20℃时,各类种子的平均发芽率最高;在最佳温度20℃条件下,新疆鼠尾草种子在光照与黑暗条件下的发芽率变化不大;在温度20℃及黑暗条件下,经过冷藏处理的种子其平均发芽率为89%,对照种子发芽率为90%,两者相差不大。[结论]温度对新疆鼠尾草种子萌发率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马缨杜鹃种子适宜的短期贮藏技术,对采自4个居群的马缨杜鹃种子进行不同温度下贮藏30 d和310 d的发芽试验。结果表明,贮藏30 d时,常温、冷藏(4℃)和冷冻(-20℃)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率差异不显著,但发芽势差异显著,常温贮藏下发芽势最高;不同居群种子发芽率差异显著,发芽势差异不显著,其中马雄山居群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常温贮藏方法较适合于对马缨杜鹃种子30 d左右的短期贮藏。贮藏310 d时,常温、冷藏和冷冻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差异均显著,冷藏条件下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不同居群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差异均不显著。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发芽率均表现为下降的趋势,而冷藏条件下贮藏310 d的种子发芽势显著高于贮藏30 d。因此,冷藏是马缨杜鹃种子310 d左右短期贮藏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14.
吴晓明  程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836-9837
[目的]筛选适合省沽油种子萌发的最佳方法。[方法]采集当年生成熟种子,设置3个处理,即贮藏于4℃冰箱、用砂层积贮藏、放在木桶内不做任何处理,进行不同贮藏条件下的萌发试验。[结果]3种处理中,省沽油种子贮藏于4℃冰箱发芽率为75%,圃地出苗率为52%;用清水砂层积贮藏发芽率为62%,圃地出苗率为45%;放在木桶内不做任何处理发芽率为3%,圃地出苗率为1%。[结论]综合考虑认为,采用砂层积贮藏方法进行种子贮藏处理发芽率和圃地出苗率较高,该方法简单易推广。  相似文献   

15.
锥栗种子萌发和贮藏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采用常规方法对锥栗种子的形态特征、萌发和贮藏的生理生态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锥栗种子千粒重和体积大,不易传播.种子在10~40℃均能萌发,萌发的适宜温度是20~35℃和室温(18~32℃), 萌发时不需光.种子萌发无休眠,不耐脱水,属于顽拗性种子.在4℃时保湿贮藏半年,发芽率仍可达60%以上,采用室温湿沙贮藏半年,发芽率也可达40%以上,零上低温保湿贮藏是种子贮藏的理想方法.埋土种子的最终萌发率和成苗率均高于土壤表面的种子.种子在成熟、脱落和扩散过程中,由于遭受鼠、虫等动物危害,大部分已受损伤而丧失发芽率,在自然条件下种子很少萌发和成苗.   相似文献   

16.
李小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253-12255,12258
[目的]寻找一种能有效提高和田苜蓿种子发芽率的方法。[方法]通过采取热水浸泡处理、98%浓硫酸浸泡处理、100 g/L硝酸钾浸泡处理、磨擦种皮结合热水浸泡处理、30%双氧水浸泡处理等5种不同方法处理和田苜蓿种子,观察测定并研究以上5种处理方法对和田苜蓿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的影响。[结果]以磨擦种皮结合25℃热水浸泡30 min处理对和田苜蓿种子发芽率具有明显的效果,可达到81.3%;其次是100 g/L硝酸钾浸种2 h、50℃热水浸泡处理和30%双氧水浸种5 min;用98%浓硫酸处理的效果较差。[结论]磨擦种皮结合25℃热水浸泡30 min处理是提高和田苜蓿种子发芽率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7.
壳聚糖/海藻酸钠固定木聚糖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游离酶和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并对壳聚糖固定木聚糖酶进行优化研究。[方法]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2种载体对木聚糖酶进行固定化,测定游离酶和固定化酶的活力。[结果]结果表明,壳聚糖吸附交联法、海藻酸钠包埋法固定木聚糖酶的固定率分别为51.8%、31.8%,Km值分别为0.524、0.748 g/L,游离酶的Km值为0.687 g/L。2种载体固定化木聚糖酶的酸碱稳定性均明显提高,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贮藏温度虽均与游离酶相同(最适反应温度是50℃,最适贮藏温度是30℃),但前者的适宜温度范围明显变宽;并且固定化酶提高了游离酶的贮藏稳定性。[结论]采用壳聚糖吸附交联法、海藻酸钠包埋法固定化木聚糖酶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用生物型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以未包衣种子作对照,把3种不同含水量的油菜种子分别密封贮藏在高、中、低3种不同温度条件下,分期取样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含水量为4.1%的来包衣种子在所有贮藏温度条件下均能保持较高的发芽率,而含水量为8.6%的在25℃、35℃条件贮藏后种子发芽率均有所下降,含水量为11.1%的种子则劣变加快,在贮藏温度35℃条件下经3个月贮藏后发芽率降为0.生物型种衣剂包衣油菜种子在所有贮藏条件下劣变速度均低于未包衣种子.相对于种子含水量和贮藏温度的提高,包衣种子的发芽率下降较慢,经1年贮藏后所有的包衣种子均能保持75%以上的发芽率.包衣种子的发芽势与发芽指数也均高于未包衣的对照种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麦烘干种子活力与其脱氢酶活性的相关性。[方法]以5个小麦品种(系)为试材,将新收小麦种子烘干,采用2种贮藏方式下贮藏1年,通过幼苗生长测定小麦烘干种子活力,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法(TTC法)测定小麦种子脱氢酶活性。[结果](42±1)℃烘干对小麦新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及幼苗生长无不良影响,室温密闭贮藏和低温(5~8℃)密闭贮藏2种贮藏方式的小麦烘干种子具有较高的发芽力,其发芽势、发芽率的差异不显著。不论是新种子还是在2种贮藏方式下贮藏1年的陈种子,小麦烘干种子的活力指数与其脱氢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苗干重、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与脱氢酶活性均呈正相关。[结论]脱氢酶活性可作为评定小麦烘干种子活力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边银霞  王辉  石玉璋  韩芬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571-17573
[目的]讨论温度和光照对油松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发芽试验法,测定不同条件下油松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结果]恒温处理下,油松种子萌发的适合温度为25℃和30℃;变温处理下,油松种子在20℃/25℃发芽率较高,萌发速度较快;光照可以促进油松种子的萌发。[结论]该研究得出油松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和光照条件,为油松种群的人工繁育和植被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