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GenBank中cry1类基因序列的保守区进行分析,设计一对针对其保守区的引物Y5-1(AGGACCAGGATTTACAGGAGG)和Y3-1(GCTGTGACAC GAAGGATATAGCCAC),对苏云金芽胞杆菌(Baxillus thuringiensis,Bt)新菌株S184质粒DNA进行扩增,得到一大小为1.5kb的DNA片段,序列分析显示该片段与cry1因基因高度同源。以此片段为  相似文献   

2.
徐江  梁劬 《核农学通报》1995,16(2):89-93
遗传图谱的建立,是遗传学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领域,是对基因组进行系统性研究的基础,也是遗传育种的依据。90年代发展起了一种DNA多态性分析的新方法-RAPD技术,克服了以往RFLP和PCR技术的很多缺陷,已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组研究的各个方面。文中介绍了RAPD技术的原理,研究成果,以及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3.
大豆花叶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花叶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其它马铃薯Y病毒组成员一样,是一条单链天意RNA,全长约10000个核苷酸,整个基因组按一个阅读框架翻译,产生一个多聚蛋白前体,并通过蛋白酶切加工,形成不同功能的成熟蛋白:35K(P1),HC,42(P3),CIP,6K,21K(Vpg),27K(NIa),Nib,CP。基因组翻译产物的加工由三种病毒蛋白酶的参与,即:P1(35K),HC和27K(NIa),酶切加工产生的各  相似文献   

4.
肉鸡IFN-alpha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以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干扰素(IFN)是一种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以及免疫调节等活性的细胞因子。本研究通过PCR从AA肉鸡基因组DNA中克隆了IFN-α(ChIFN-α)基因,测序分析,并将该基因与表达载体pQE30相连,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QE30/ChIFN-α,以IPTG诱导在M15中进行表达。测序结果表明ChIFN-α的开放阅读框(ORF)是由486个核苷酸编码的,成熟蛋白为162个氨基酸,有4个糖基化位点,推测  相似文献   

5.
以桃ACC氧化酶基因和DNA为探针,与伤处理诱导后桃叶片总RNA进行点杂交,结果表明,未经伤处理的样品示能检测杂杂交信号,伤处理后2-4h左右信号达到最强,将其样品mRNA反转录成cDNA,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得到一条0.95kb的特异性扩增产物,该扩增产物能与桃ACC氧化酶基因组探针杂交。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Y病毒HC-Pro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以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马铃薯Y病毒中国株系(PVY-C) RNA为模板,通过RT-PCR克隆了PVY-C HC-Pro基因,并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测序结果表明PVY-CHC-Pro基因全长为1368nt,编码一个含456个氨基酸的蛋白。它与PVY其它株系的同源性高于与马铃薯Y病毒属其它种病毒的同源性,与所报道的PVYn株系的碱基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96%,推测PVY-C可能是PVYn株系或它的一个近缘株系。S  相似文献   

7.
番茄中反义ACC合成酶基因的导入与乙烯生物合成的控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利用农杆菌LBA4404携带反义ACC合成酶基因和卡那霉素抗性基因,采用叶盘法转化番茄栽培品种“丽春”子叶,通过组织培养获得了能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生长的再生植株并进一步培养获得了延缓成熟和衰老的番茄果实。经过DNA杂交和RNA杂交检测,证明反义ACC合成酶基因已插入番茄基因组中,并顺利地表达。  相似文献   

8.
用以氧水破坏土壤有机质和用DCB(连二亚硫酸钠/柠檬酸钠/重碳酸钠)脱铁等方法研究湘南第四纪红粘土及其发育的土壤的表面电荷性质,结果表明:去除土壤有机质,使红壤胶体表面的 子交换量(AEC)增加,可变负电荷量(CECV)降低,在多数情况下共永久负电荷量(CECP)增加;脱游离化铁使红壤AEC减少,CECP增加,CECY增减不一,笔者认为,这与土壤胶体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固氮粪产碱菌基因文库的构建及ntrC的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广泛寄主范围的粘粒载体pLA2917构建粪产碱菌Alcaligenes faecalis的基因文库。以巴西固氮螺科菌Azospirillum brasilense ntrC DNA为探针,经菌落杂交和Southern杂交筛选获得含ntrC-like基因的阳性克隆pLAF58,建立了含ntrC同源序列的9.5kb SacI片段的物理图谱,采用巴西固氮螺菌ntrB DNA探针杂交证明粪产碱菌ntr  相似文献   

10.
应用A.brasilense sp7的exoC基因为探针,发现A.faecalis A1501具有与A.brasilense Sp7 exoC基因同源的基因。A.brasilense exoC基因能恢复A.faecalis EPS缺陷型(EPS^-)突变,表明粪产碱菌EPS的产量为exoC基因产物所调控。本工作已获得类似A.brasilense Sp7的exoC-like基因的克隆  相似文献   

11.
露白花生种子经He-Ne,N2,YAG,Co24种激光和^60Coγ射线辐照,其当代根尖细胞染色体均能产生畸变,畸经随辐照剂量的增大而上升,但激光诱发的畸变类型与^60Coγ射线处理有差异;不同辐照处理对当代生长发育的影响亦有差异,只有C恨植株矮化以及总果数和饱果数增加等有益的农艺性状变异。  相似文献   

12.
应用遗传工程技术分别将含有nifA^cDNA片段的质粒及含有Tn5::nifA的广泛宿主自杀性质粒pSZ36转入了三个联合固氮菌,即粪产碱菌,阴沟肠杆菌及催娩克氏菌中;把Tn5::nifA-ntrC转入了粪产碱菌野生型菌株A1501。这些转化结合子在高铵下表现出固氮活性,并能集聚在水稻根表,而野生型菌在相同条件下远离水稻根表。这些菌株的田间释放实验在严格控制条件下进行,应用^15N稀释技术测定其固  相似文献   

13.
从大量繁殖的D73杂交瘤细胞中,提取制备其基因mRNA,并以此为模版,经反转录途径获得基因组cDNA,随后将其插入到λgtll中,构建了马铃薯Y病毒小鼠单克隆抗体cDNA基因文库。通过免疫原位杂交,从该基因文库中筛选出含有抗体轻链基因的阳性克隆,进一步将其插入到pGEM-7Zf(+)质粒中,经酶谱和DNA序列分析确定,完整的轻链基因被获得。该基因含有956个核苷酸碱基[不包括Poly(A)尾巴],  相似文献   

14.
桑蚕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授精、细胞融合、核移植、注射外源核酸及重组DNA技术,均有可能将外源基因导入桑蚕,其中DNA重组导入法可以有针对性地导入目的基因。利用YAC载体及天蚕丝腺染色质作介导,已将天蚕丝蛋白基因导入桑蚕并获得表达。桑蚕转基因的最佳受体是产后3-8小时的发生初期卵,利用微量注射法及基因枪喷射法均可将外源基因导入卵内,但导入卵内的外源基因一般只在短时间内表达,大部分在3天后分解消失。今后应重点在基因转移载  相似文献   

15.
固氮粪产碱菌中nif,ntr和gln基因鉴定及nifA克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工作采用^32P标记的与固氮(nif)和一般氮代谢(ntr和gln)系统有关的基因探讨,对不同限制性内切酶完全酶解的粪产碱菌Alcaligenes faecalis总DNA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在粪产碱菌中存在与nifH、nifDK、ntrA,ntrC、glnB、glnD同源的DNA序列。以Azospirllum brasilense Sp7 nifA DNA为探针,经三轮杂交筛选。  相似文献   

16.
土壤宏病毒组的研究方法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是病毒遗传多样性的储存库,但由于土壤自身特性及技术手段的限制,基于传统培养方法对土壤病毒的研究及功能认知存在局限性。宏病毒组学技术能直接从土壤环境样品中获取病毒基因组,随后通过高通量测序、拼接组装、ORF预测,最终可对病毒基因进行功能注释,极大地丰富了对土壤病毒功能的认识。本文在阐释土壤病毒DNA提取、测序与病毒判别、功能基因注释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单株噬菌体基因组,及近年来国内外土壤与极端陆地环境中宏病毒组研究进展。并对土壤宏病毒基因组研究的前沿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强调了土壤病毒研究的整体化、技术流程规范化以及病毒资源库完善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液压检测中流量测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阐述了国内外流量检测的现状,介绍了一种新颖、独特的流量测试装置,并对该电感插入式流量传感器的原理、电路、标定方法和YC-A型液压测试仪的流量测定电路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铁杆小麦为材料,利用活体多探头测量仪,分析、测定花后剑叶光合产物的运转动态。结果表明,剑叶光合产物的输出、向穗部及向剑叶以下营养器官的输送动态可分别用指数方程Y=ae ̄(-bx)、Y=a(x-c)e ̄(-b(x-e))进行拟合。生长调节物质(IAA、ABA)处理显著影响光合产物的输出率、输送达率及有效输这时间。IAA处理呈正效应,ABA处理呈负效应  相似文献   

19.
橡胶是我国的重要的战略物资,深入研究橡胶树基因组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以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热研7-33-97幼叶为材料,采用酶解去壁低渗法制片,玻璃针显微分离法成功分离出橡胶树单染色体。单染色体经蛋白酶消化、Sau3A核酸内切酶酶切和两轮LA-PCR(接头连接PCR)扩增。得到250~2000bp之间的DNA片段,通过Southernblot对单染色体产物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扩增片段与巴西橡胶树基因组DNA之间有同源性。从而说明单染色体DNA已被成功的扩增。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FISH)验证分离出的是第9号染色体,构建了橡胶树第9号染色体微克隆文库。克隆片段长度在300~1200bp,平均为650bp左右,文库包含48000个克隆,空载率为1%。本研究从巴西橡胶树单染色体入手,运用单染色体微分离、微克隆技术,构建了巴西橡胶树单染色微克隆文库,为橡胶树基因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为更好地开展橡胶树分子辅助育种提供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酿酒酵母耐铜基因CUP1的克隆及其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酿酒酵母铜金属硫蛋白(copper metallothionein,Cu-MT),属于第Ⅱ型金属硫蛋白,Cu-MT由酿酒酵母耐铜基因CUP1编码,由6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中半胱氨酸残基13个,占Cu-MT总氨基酸数的21.3%,Cu-MT与铜离子有较强的结合力,在酵母细胞中主要参与过量铜的解毒作用。本研究通过PCR方法,从酵母基因组DNA中扩增出了CUP1基因,克隆于pUC19的多克隆拉点。扩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