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了检测常见食用植物油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以山西大同大学生物试验工程中心压榨的胡麻油同市售某品牌花生油、调和油为实验材料,对其酸价、含皂量和过氧化值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刚拆封的调和油油脂酸价、皂含量符合国家标准,刚拆封的调和油、新鲜自制胡麻油和开封30 d的调和油的过氧化值符合国家标准。拆封越久,油脂品质越差。本研究可为科学选择食用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找适合家庭存放杏仁的贮藏温度和时间。方法以"龙王冒"生杏仁为原料,分别测定不同贮藏温度(4℃、室温和35℃)与贮藏时间(0~4周)杏仁油脂的过氧化值和酸价,并根据国家限量标准做出评判。结果在4周的贮藏期内,采取4℃、室温和35℃贮藏"龙王冒"生杏仁,杏仁油脂的过氧化值和酸价均未超标,在贮藏期内4℃贮藏效果最好,35℃与室温差异不显著。结论 4℃下贮藏4周的杏仁油脂过氧化值和酸价均可达到国家标准(GB2716-2005)。  相似文献   

3.
杨雅新  宿时  钱志伟  刘欣 《河南农业》2023,(3):52-53+56
以黄蜀葵籽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黄蜀葵籽油脂,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并对油脂酸价、过氧化值、氧化稳定性以及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蜀葵籽油脂最佳超声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g/mL) 1/10、超声时间40 min、超声温度60℃,在此条件下,黄蜀葵籽油脂提取率为92.85%。黄蜀葵籽油主要脂肪酸由硬脂酸(11.21%)、油酸(50.67%)、亚油酸(34.05%)组成,是一种高油酸油脂;酸价和过氧化值分别为6.87 mgKOH/g、1.86 meq/kg;氧化诱导时间为15.12 h。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制平行电极板检测大豆油加热及贮存过程中介电特征值电容和电导的变化情况,用国家标准分析方法测定其酸价、过氧化值和色度等品质指标,分析大豆油品质参数与介电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介电常数和电导与酸价、过氧化值和色度3项品质指标之间均存在一一对应的线性相关性,较高温加热后其相关系数大于较低温加热的;经200℃高温加热后,过氧化值与电导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992 9,电导与介电常数相比,更适合评价油脂的品质,进一步说明了当大豆油品质劣变较严重时,更适合采用电导为指标定量描述其品质。采用介电特性参数无损检测大豆油品质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挤压加工对菜籽油酸价及过氧化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五因素五水平二分之一实施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挤压系统参数(模孔长度、模孔直径、套筒温度、螺杆转速、物料水分)对干法挤压膨化带壳菜籽制油工艺中制得的压榨菜籽油的酸价、过氧化值(POV)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法挤压膨化预处理工艺参数对菜籽油的酸价、过氧化值有一定的影响。与传统工艺制得压榨菜籽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从榨笼中挤出的菜籽油酸价、过氧化值明显低于传统压榨菜籽油。油脂品质超过四级压榨油,接近三级压榨菜籽油。  相似文献   

6.
采用2×3×5三因素区组设计,将大豆油、棕榈油和脂肪粉分别配制成8%生长猪预混料,设常温(25℃)和高温(35℃)储存共6个处理,分别为常温下大豆油组(NS25)、棕榈油组(NP25)和脂肪粉组(NF25)以及高温下大豆油组(HS35)、棕榈油组(HP35)和脂肪粉组(HF35),每处理4个重复,计24个样品,储存0、15、30、45和60 d时检测不同油脂配制的8%生长猪预混料在储存期间的外观、水分、酸价、过氧化值和茴香胺值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 8%生长猪预混料的酸价、过氧化值和茴香胺值均线性升高(P0.01)。高温则促进油脂氧化,与常温相比,无论是大豆油还是棕榈油和脂肪粉配制的预混料,其酸价、过氧化值和茴香胺值均极显著升高。同一温度下,大豆油配制的预混料,其酸价、过氧化值和茴香胺值最高,其次是棕榈油,脂肪粉最低(P0.01)。建议在配制生长猪预混料时以棕榈油或脂肪粉作为油脂原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不同加工工艺(炒制和烘烤)的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种仁香气成分、油脂氧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揭示不同加工方式对香榧香气物质和油脂品质形成的影响,探讨香榧的最优烘烤工艺。  方法  比较炒制香榧(传统的炒制方式加工)、烘烤香榧(烘烤方式加工)和原料香榧(未加工前的原料)香气组分的差异,并测定3种香榧材料的酸价、过氧化值、总酚质量分数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明确适宜的香榧加工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以第1次烘烤时间、盐浸时间、第2次烘烤时间作为变量因子的单因素试验,结合种仁感官评价、过氧化值、酸价、总酚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测定,再通过Design-Expert软件对酸价和过氧化值响应面优化分析,明确最优的香榧烘烤加工工艺。  结果  萜烯类化合物为香榧香气主要物质,高达57.7%~70.5%;烘烤香榧的香气物质种类和总量均明显大于炒制香榧,且烘烤香榧种仁的油脂酸败程度明显低于炒制香榧。根据不同烘烤因子对感官评价和色度指标的影响试验,确定第1次烘烤的最佳时间为10~14 min (200 ℃),最佳盐浸时间为10~15 min,第2次烘烤的最佳时间为90~120 min (120 ℃)。  结论  烘烤方式加工的香榧种仁香气成分及油脂品质均明显优于炒制方式加工的香榧;香榧最佳烘烤条件为:先在200 ℃下烘烤12 min,再在20%质量分数盐溶液中浸泡10 min,最后在120 ℃下烘烤95 min。图3表4参29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磁炉、微波炉、常规加热对大豆油、花生油进行处理,测定其酸价和过氧化值,以比较三种加热方式对油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炉加热对油脂品质的影响最大,微波炉加热对油脂品质的影响次之,常规加热的影响最小;花生油、豆油对热效应的敏感程度依次增加;间歇加热、加新油加热有利于油脂品质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液熏蓝点马鲛鱼片的抗氧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液熏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所用的熏液进行了抗氧化研究,根据液熏蓝点马鲛鱼片油脂肪肪酸组成,油脂过氧化值和酸价的变化结果,证明了熏液的抗氧化作用,液熏蓝点马鲛鱼片在5-6℃下贮藏60h后的油脂过氧化值和酸价分别为4.8,7.8mg/g,感官检验结果表明,液熏蓝点马鲛鱼片色泽棕黄,有光泽,熏制风味浓郁,鱼内的组织结构紧密,口感好,贮藏期控制在45d以内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温冷藏期间鲜核桃指标响应及一级反应动力学非线性拟合,为鲜核桃贮藏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以鲜核桃为试材,分别采用聚乙烯(PA/PE)复合膜真空袋和普通密封袋进行包装,以自然存放为对照,置于1~2℃、相对湿度85%~90%的条件下贮藏,每18 d对酸价、过氧化值、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指标进行测定,并结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对相关指标的变化进行非线性拟合.[结果]真空包装贮藏鲜核桃的保鲜效果优于密封包装贮藏和对照.贮藏至第72 d,真空包装贮藏的鲜核桃酸价和过氧化值分别为143 mg/100 g和2.58 mmol/kg,与对照及密封包装贮藏相比分别降低了25.52%和12.80%、41.36%和17.04%,丙二醛含量为5.34 mmol/g,较密封包装贮藏减少19.58%;CAT活性出峰时间明显推迟;SOD活性出峰时间在第54 d,较对照及密封包装贮藏推迟18 d,且第72 d时真空包装贮藏的鲜核桃SOD活性较高,为82.74 mg/min,较此时的对照及密封包装贮藏高12.66%和5.16%.两个主成分的综合指标累积贡献率达98.597%,其中酸价和过氧化值对鲜核桃贮藏品质的贡献率最大;一级反应动力学拟合的决定系数(R2)均在0.7000以上,真空包装贮藏下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变化与一级反应动力学拟合程度最佳.[结论]真空包装贮藏能延缓鲜核桃果实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较好保持果实品质,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果实贮藏期间酸价、过氧化值和丙二醛等指标的变化;酸价和过氧化值与鲜核桃品质变化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价其品质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以白鲢(Hypophthalmichthyx mortitrix)为原料,研究食盐添加量、腌制温度、腌制时间和干燥条件对干腌法制作的腌腊鱼中亚硝酸盐含量、酸价、过氧化值、TBA值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的影响,考察腌腊鱼生产中安全性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腌制条件和干燥方式对腌腊鱼中亚硝酸盐含量、酸价、过氧化值、TBA值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的影响显著;食盐添加量越小,腌腊鱼中亚硝酸盐含量、酸价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越高;腌腊鱼的腌制温度越高、腌制时间越长,其亚硝酸盐含量、酸价、过氧化值、TBA值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则越高。在4种干燥方式中,真空冷冻干燥所制得的腌腊鱼中亚硝酸盐含量、酸价、过氧化值、TBA值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较低,而微波干燥制得的腌腊鱼的酸价、TBA值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较高。采用食盐添加量为6%,腌制温度为10℃,腌制时间为4 d的工艺条件,经干燥所制得的腌腊鱼中亚硝酸盐含量≤2.55 mg/kg,酸价≤0.63 mg/g,过氧化值≤0.18 g/kg,TBA值≤10.54 mg/kg,挥发性盐基氮含量≤229.6 g/kg,均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腌腊鱼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火锅底料熬煮过程中油脂质量的变化.结果: 经过共8次24 h熬煮后,火锅油脂的酸价、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含量都有显著性升高,而羰基价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限制火锅油重复使用的次数,油脂质量指标的变化是有保障的.  相似文献   

13.
按国家标准食品卫生检验方法GB-T5009.37-2003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的理化部分对太原市市面所售食用油以及粮油商店所售散装食用油进行了抽样鉴定。结果表明,太原市市面所售食用植物油品质的鉴定结果与GB/T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及GB/T7102.1-2003.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中所给出的酸价、过氧化值以及羰基价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休闲松子的品质,采用3种不同热处理方式(真空油炸、水煮及普通油炸)对松子进行加热处理,测定不同热处理下休闲松子的酸价、过氧化值、皂化值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真空油炸和水煮松子的酸价在4 min时均高于普通油炸;普通油炸松子的过氧化值在4 min时显著高于真空油炸和水煮(P<0.05),而当热处理时间达...  相似文献   

15.
研究温度、光线、容器材质、氮气保护等因子对茶油毛油和精炼油贮藏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压榨毛油与精炼茶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随储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长.对茶油储藏酸价的影响因素中容器材质效果最为显著,随后依次为温度和光线,氮气保护的影响最小.而对于茶油储藏过氧化值的变化,影响最大的是容器材质,其它依次是光线、温度和氮气保护...  相似文献   

16.
以0.2、0.4和0.8 kGy剂量的γ射线辐照速冻肉馅包子,测定不同贮藏时间包子肉馅的酸价、过氧化值以及感官指标,并与未辐照的速冻包子肉馅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辐照后包子肉馅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均未超出地方标准的范围;照射与未照射包子在感官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火锅底料熬煮过程中油脂质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火锅底料熬煮过程中油脂质量的变化.结果:经过共8次24h熬煮后,火锅油脂的酸价、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含量都有显著性升高,而羰基价无显著性变化.结论:限制火锅油重复使用的次数,油脂质量指标的变化是有保障的.  相似文献   

18.
在人工氧化条件下,测定猪油、豆油、大豆粉、菜籽油、菜籽粉、江苏棉籽油、新疆棉籽油、罗非鱼油的酸价、碘值、过氧化值、丙二醛、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①罗非鱼油所测定的氧化指标变化较其它油脂明显,其氧化稳定性最差;②猪油、罗非鱼油、棉籽油、菜籽油、豆油在氧化过程中过氧化值(POV)变化明显,应该成为油脂氧化程度评价的通用性指标;③大豆粉和菜籽粉的氧化指标变化最小,且其氧化稳定性明显好于相应的油脂;④0~70h内,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各油脂的脂肪酸组成有一定的变化。结论:在氧化过程中,不同种类油脂的氧化指标敏感度有差别,评价油脂氧化程度时应根据油脂种类选择氧化指标进行评价;在油脂氧化初期阶段,用脂肪酸的组成变化来表征油脂在氧化过程中品质的变化现象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证明马尾松松针中抗氧化因子的存在及各因子与马尾松松针抗氧化作用的协同关系。[方法]以新鲜马尾松松针为试材,通过测定其提取液的过氧化值、酸价、VC、VE、VP和胡萝卜素含量研究了马尾松松针的抗氧化特性。[结果]与未添加马尾松松针提取物的油脂相比,添加了马尾松松针提取物的油脂在同一时间测定的酸价较小,其在不同时间测定的酸价变化值也较小。添加了马尾松松针提取物的油脂被氧化的程度远远小于未添加马尾松松针提取物的油脂。马尾松松针提取物的Vc含量为4.092mg/kg,VE含量为21.000μg/kg,VP含量为36.385μg/kg,胡萝卜素含量为10714.300μg/kg。各抗氧化因子对松针抗氧化特性都有协同增效作用。各因素的协同增效作用依次为:VC>VP>VE>胡萝卜素。[结论]马尾松松针含有抗氧化因子,可以作为功能食品的素材。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浸出油、土榨油和冷榨油等3种不同工艺制取油,酸价、过氧化值和苯并[a]芘等质量安全指标进行测试分析,以探明不同加工工艺对茶籽油品质与食用安全性的影响。研究表明,3种工艺制取油,其酸价、过氧化值和苯并[a]芘随贮藏时间延长,总体变化呈增长态势。但3种工艺制油,酸价指标增幅分别为325.0%、136.0%和120.9%,质量安全指标合格率分别为20%、0和100%;过氧化值增幅分别为89.7%、46.1%和85.7%,合格率分别为20%、80%和100%;苯并[a]芘增幅分别为202.5%、177.8%和65.7%,合格率分别60%、40%和100%。因此,低温冷榨工艺制油,常温下在3 a贮藏期内,通过检测其酸价、过氧化值和苯并[a]芘增幅相对较少,分别是120.9%、85.7%和65.7%,且苯并[a]芘含量与贮藏时间的相关性不大,其质量合格率均为100%。其产品滋味柔和清香,色泽澄清透明,保持生理活性物质,质量风险可控,是一种高端木本油料植物食用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