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荔贞  陈逸飞  冯锋  米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7):150-151,173
[目的]对比蒙牛和伊利纯牛奶及其家庭发酵后酸奶中的营养成分。[方法]以蒙牛和伊利2种纯牛奶及其家庭发酵后酸奶为原料,采用考马斯亮蓝比色法、甲醛比色法和DNS定糖法,对4种乳品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态氮和总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蒙牛纯奶、伊利纯奶、蒙牛酸奶和伊利酸奶中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3.61、35.94、27.40、31.39 mg/m L;氨基酸态氮含量分别为0.736%、0.739%、0.874%和0.941%;总糖含量分别为14.78、25.72、26.81、41.33 mg/m L。[结论]该研究可为不同人群选择饮用乳制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氟离子在雌雄家蚕中肠和头部的吸收累积情况,以家蚕耐氟品种T6和氟化物敏感品种734为研究材料,按照常规方法饲养到5龄起蚕时,对2品种家蚕进行雌雄鉴别,并将其分区饲养.添氟组喂食经200mg/kg NaF溶液浸泡后的桑叶,另设清水对照组,检测不同性别家蚕中肠和头部氟离子浓度的积累情况.结果表明,在中肠中,对照组734和T6雄蚕氟离子浓度分别高雌蚕1.20倍和1.03倍,添氟组734和T6雄蚕均是雌蚕的1.05倍.734雄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67倍,而雌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58倍.T6雄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22倍,而雌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20倍.在头部,对照组734和T6雄蚕分别是雌蚕1.39倍和1.08倍,添氟组734和T6雄蚕分别约是雌蚕的1.10倍和1.03.734雄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10倍,而雌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39倍.T6雄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10倍,而雌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03倍.两种组织中,均表现出雄蚕中的氟离子浓度高于雌蚕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检测常见食用植物油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以山西大同大学生物试验工程中心压榨的胡麻油同市售某品牌花生油、调和油为实验材料,对其酸价、含皂量和过氧化值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刚拆封的调和油油脂酸价、皂含量符合国家标准,刚拆封的调和油、新鲜自制胡麻油和开封30 d的调和油的过氧化值符合国家标准。拆封越久,油脂品质越差。本研究可为科学选择食用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氟化物对家蚕代谢机制的影响,以家蚕耐氟品种T6和氟化物敏感品种734为研究对象,从5龄起蚕开始分别添食50、100、200、400mg/kg NaF溶液浸泡后的新鲜桑叶,检测家蚕血液中羧酸酯酶(CarE),全酯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734、T6添氟组的CarE活性分别是对照组的73%-88%和72%-81%,734两个低浓度添氟组的CarE活性与对照组和两个高浓度添氟组的差异极显著(P<0.01),T6各处理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734、T6添氟组的全酯酶活性分别是对照组的89%-97%和73%-92%,734各处理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T6对照组的全酯酶活性仅与最高浓度添氟组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氟化物对家蚕血液CarE和全酯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昆虫抗药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阮成龙  米智  朱勇 《蚕业科学》2012,38(2):322-328
由于杀虫剂的长期使用,昆虫产生的抗药性已成为农林虫害治理面临的重大问题。研究昆虫抗药性机制有助于为农林害虫防控、资源昆虫抗性品系选育及新型杀虫剂研发提供科学指导。长期以来,人们通过对模式昆虫、卫生昆虫和农林害虫的研究,对昆虫的代谢抗性、靶标抗性有了一定认识,继而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克隆、分析了一些抗性相关基因,目前正从基因组学角度去深入阐明昆虫抗药性机制。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由昆虫抗药性涉及的主要解毒酶入手,对昆虫抗药性形成的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米智  柳照应  朱勇 《蚕学通讯》2009,29(3):42-46
为了探究家蚕T6和734两品系耐氟力的差异,分别对其4龄时期氟敏指数,以及5龄时期体重变化和死亡率进行调查,在100ppm、200ppm、300ppm、400ppm氟化物浓度下.734的氟敏指数分别是:29.14、62.22、104.36和137.61,而T6的分别是:4.38、11.13、26.87和43.76,两品系的氟敏指数随着氟化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734指数增加远远大于T6;734体重变化较T6明显。并且734的死亡率也远大于T6。表明了家蚕T6品系具有较强的耐氟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氟化物对家蚕代谢机制的影响,以家蚕耐氟品种T6和氟化物敏感品种734为研究材料,从5龄起 蚕开始分别添食经50,100,200,400mg/kgNaF溶液浸泡后的新鲜桑叶,检测家蚕血液和中肠中海藻糖含量的变 化.结果表明,血液中,随着添氟浓度的增加,734添氟组海藻糖含量约是对照组的0.89,0.95,0.65和0.61倍, T6约是对照组的0.82,0.86,0.87和0.89倍.734的3个低浓度添氟组和2个高浓度添氟组之间的差异极显著(p <0.01),而T6各处理组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在中肠中,随着添氟浓度的增加,734添氟组海藻糖含量约是对照 组的0.79,1.04,1.18和1.30倍,T6组约是对照组的0.66,0.76,0.68和0.67倍.734对照组和最高浓度添氟组之 间的差异显著(p<0.05),50mg/kgNaF处理组与2个高浓度添氟组之间的差异极显著,T6对照组与各添氟组之 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氟化物能使耐氟家蚕血液和中肠,以及敏感家蚕血液中的海藻糖含量降低,却能使敏 感家蚕中肠组织中海藻糖含量升高.推测家蚕中海藻糖含量与蚕体的耐氟性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氟化钠(NaF)对家蚕代谢机制的影响,以家蚕耐氟品种T6和氟化钠敏感品种734为材料,从5龄蚕开始分别添食50,100,200,400 mg/kg经NaF溶液浸泡后的新鲜桑叶,检测家蚕血液中丙二醛(MDA)物质的量浓度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734添氟组随着氟质量浓度的增加MDA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从2.81倍增加到4.80,T6从和2.24倍增加到2.95倍;734对照组,2个低质量浓度添氟组和2个高质量浓度添氟组,3组中任意2组的MDA物质的量浓度差异极显著,T6对照组的MDA物质的量浓度与各添氟组之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相比,734添氟组随着氟质量浓度的增加CAT活性分别从1.70倍增加到9.44倍,T6从2.35倍增加到6.10倍;734对照组的CAT活性与最低质量浓度添氟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与最高质量浓度氟组差异极显著,且2高质量浓度氟组之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T6对照组的CAT活性仅与最高质量浓度添氟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MDA物质的量浓度变化可以反映家蚕的耐氟性,CAT活性与家蚕的耐氟性具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添食氟化物对家蚕中肠组织细胞色素P450和b5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探讨家蚕对NaF的代谢机制,以家蚕耐氟品种T6和敏感品种734为材料,5龄起蚕分别添食用200、400mg/LNaF溶液浸泡后的桑叶,检测蚕体内氧化酶系重要成员细胞色素P450和b5的含量变化。添食NaF后的168h内,耐氟品种T6中肠组织的细胞色素P450含量比添食清水对照组高3~7倍,细胞色素b5含量的增长与细胞色素P450含量的增长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2=0.8220);添食不同浓度NaF溶液的差异不显著。添食NaF后的24~48h,敏感品种734中肠组织的细胞色素P450含量迅速增加,为添食清水对照组的1~2倍,随后逐渐下降,细胞色素b5含量的增长与细胞色素P450含量的增长无较好的线性关系(R2=0.4727);添食不同浓度NaF溶液的差异不显著。在氟化物作用下,耐氟品种T6中肠组织的细胞色素P450、b5含量显著增加,对氟化物敏感品种734中肠组织的细胞色素P450、b5含量变化相对较小,推测细胞色素P450和b5与家蚕对氟化物的代谢具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家蚕对NaF的代谢机制,以家蚕耐氟品种T6和氟化物敏感品种734为材料,从5龄起蚕开始分别添食50、100、200、400 mg/kg NaF溶液处理后的桑叶,检测蚕体中肠微粒体酶液中的黄素蛋白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CPR)和NADPH-细胞色素C还原酶(CR)的活性变化。氟物化敏感品种734的4个NaF处理组第3天的中肠CPR活性低于对照组,其余时间几乎都高于对照组,400 mg/kg NaF处理组在第4天的CPR活性最高,且各NaF处理组的CPR活性差异显著(P<0.05);耐氟品种T6 NaF处理组和对照组的中肠CPR活性整体上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几乎都在第2天达到最高值,各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氟化物敏感品种734的4个NaF处理组的中肠CR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对照组呈下降趋势;耐氟品种T6的50、100、400 mg/kg NaF处理组在第1~2天的中肠CR活性呈明显下降趋势,之后的变化相对较小,对照组的CR活性仅在第3~4天略高于NaF处理组,而其余时间NaF处理组的CR活性较高。2个家蚕品种添食不同浓度NaF后的中肠CR活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显示,耐氟品种T6在NaF作用下中肠的CPR和CR活性变化范围(分别为对照组的0.4~2.0倍和0.3~2.9倍)远小于氟化物敏感品种734这2种酶的活性变化范围(分别为对照组的0.6~9.3倍和0.4~4.6倍)。初步推测CPR和CR与家蚕对氟化物代谢具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