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埃博拉病毒(EBOV)是一种能够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的烈性出血热的病原体,致死率高达90%。对该病毒活病毒的操作仅能够在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进行,高级别的生物安全要求限制了病毒的研究。为建立一个能够表达EBOV囊膜蛋白(GP)的伪病毒,本研究利用表达GP基因的重组质粒,与囊膜蛋白缺失、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人免疫缺陷病病毒1型(HIV-1)基因组的重组质粒共转染人胚胎肾细胞(293T),以包装整合含有囊膜蛋白的伪型EBOV。结果表明,EBOV GP蛋白能够正确组装至HIV-1病毒表面;利用组装的伪型病毒粒子感染293T、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骨肉瘤细胞(Ghost)和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几种细胞系,结果显示在不同细胞系中均可检测到GFP蛋白的表达,表明组装的伪型病毒可以模拟野生型病毒感染相关细胞。本研究构建的伪型EBOV作为活病毒的替代工具,为研究EBOV的感染机制及中和抗体的筛选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埃博拉病毒(EBOV)和马尔堡病毒(MARV)属于丝状病毒科,能够导致人和动物发生致命的埃博拉出血热和马尔堡出血热,这两种病是重要的尚未传入我国的烈性人兽共患病。为研制安全有效的储备疫苗,本研究利用水泡性口炎病毒(VSV)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将VSV自身糖蛋白(GP)分别替换为EBOV或MARV的GP,构建了表达扎伊尔型EBOV、苏丹型EBOV及MARV GP的嵌合VSV重组病毒r VSV△G/ZEBOVGP、r VSV△G/SEBOVGP及r VSV△G/MARVGP。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这3种GP蛋白在重组病毒感染的细胞中均能够正确表达。电镜观察结果显示,3种重组病毒均与亲本病毒具有相同形态特征,表明这3种外源GP蛋白均能够嵌合在重组病毒粒子表面。本研究构建的这3种重组病毒为进一步的动物免疫试验并评价其免疫效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埃博拉病毒(EBOV)能够引起一种人畜共患急性出血性传染病,即埃博拉出血热.研制安全、有效的抗病毒疫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水泡性口炎病毒(VSV)印第安纳株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构建并拯救得到表达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ZEBOV)囊膜糖蛋白GP的重组VSV (rVSV-ZEBOV-GP),通过westemblot和免疫荧光试验证明在重组病毒中ZEBOV GP蛋白获得正确表达;动物试验显示重组病毒对小鼠高度安全;中和试验结果表明重组病毒能诱导小鼠产生针对ZEBOV囊膜糖蛋白GP嵌合VSV假病毒粒的特异性中和抗体.本研究表明rVSV-ZEBOV-GP作为防控ZEBOV的储备性疫苗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纯化后的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糖蛋白(GP)作为抗原,致敏醛化的绵羊红细胞,进行最佳反应条件优化,建立间接血凝抗体检测方法。以EBOV高免马血清、纯化的IgG和精制免疫球蛋白F(ab’)_2为待检样品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假病毒中和试验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显示,该方法可特异性检测EBOV抗体,与马尔堡病毒、裂谷热病毒等的阳性血清均不发生反应;与假病毒中和试验测得的抗体效价增长规律相一致。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建立了EBOV抗体间接血凝检测方法,该方法安全、简便、快捷,为EBOV疫苗免疫后的效果评价提供了又一新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应用反向遗传技术对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LaSota株感染性克隆PBRN-FL质粒进行操作,构建插入欧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ORF5基因的重组质粒LaSota-ORF5并进行病毒拯救及鉴定。依据GenBank所发表的欧洲型PRRSV LV株ORF5序列,设计引物扩增ORF5片段,通过PBRN-FL质粒上P和M基因间的PmeⅠ酶切位点插入目的片段,构建重组质粒LaSota-ORF5。采用磷酸钙转染法将重组质粒和PCI-NP、PCI-P、PCI-L等3种辅助质粒共转染BSR-T7/5/细胞拯救病毒并对其分别进行RT-PCR、间接免疫荧光(IFA)和Western blot(WB)试验鉴定。结果显示:拯救病毒的RT-PCR产物测序结果正确,IFA出现绿色荧光,WB试验条带大小符合预期,证明GP5蛋白有效表达。结果表明:成功构建并拯救得到重组病毒rLaSota-GP5,为制备表达PRRSV GP5蛋白的重组NDV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是单股负链不分节段的RNA病毒,其基因组大小约为15.2 kb,编码6种结构蛋白和2种非结构蛋白.由于NDV基因组较小,不能编码病毒复制需要的所有蛋白,因此必须借助宿主蛋白来完成NDV的生活周期.M蛋白是一种非糖基化膜相关蛋白,在抑制宿主细胞基因转录、...  相似文献   

7.
埃博拉病毒是(EBOV)一种引起人类和非人灵长类动物出现严重出血热的烈性病毒,人感染后病死率高达90%。2014年西非暴发的埃博拉病毒病(EVO)被WHO称为最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疫苗免疫是预防EBOV感染的有效手段,当前EBOV疫苗有DNA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及病毒载体疫苗等多种类型,免疫效果各异。本文从疫苗靶标、疫苗类型、制备方法、免疫原性及免疫效果等方面综述了EBOV疫苗的研究概况,旨在为防控EBOV病毒病提供参考及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验证新城疫病毒(NDV)入胞过程存在胞吞途径,本研究以感染了NDV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双向凝胶电泳(2-DE)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技术(MALDI-TOF-MS)分析3株NDV感染CEF后24 h和48 h两个时间点细胞蛋白表达动态.试验结果显示早期内体标志蛋白早期内体抗原1 (EEA1)表达水平变化显著,这表明NDV可通过胞吞途径进入细胞;与其它两株病毒相比,胞吞作用在JS-5-05-Go进入细胞的过程中,可以发挥更长时间的效应.  相似文献   

9.
以新城疫病毒(NDV)LaSota株为免疫原研制了3株针对NDVHN蛋白的单抗,分别命名为1E5、C3-B7和E6-F11。3株单抗与NDV不同毒株在血凝抑制试验(HI)、ELISA和病毒中和试验中的反应性不同,而同一株单抗与同一个NDV毒株在HI、ELISA以及病毒中和试验中的反应性一致。其中,单抗1E5与NDV标准株(LaSota、F48E8)、8个NDV分离株反应阳性,而与9个NDV分离株反应阴性;单抗C3-B7、E6-F11与所有NDV毒株反应均为阳性。结果表明,3株单抗均是针对HN蛋白上的中和位点,国内部分NDV流行株的HN抗原至少有1个抗原位点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10.
2005-2006年流行的致病性鹅新城疫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能导致鹅临诊疾病的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进行监测,2005-2006年从江苏、安徽2省不同地区的发病鹅群分离、鉴定了10株NDV,并对其中8株病毒的部分生物学特性及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测定结果表明8株病毒皆为NDV强毒株.对融合蛋白(F)和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基因序列的分析发现,8株病毒中有7株病毒在基因型分类上属于基因Ⅶd亚型,并与1997-2001年间流行的对鹅具有高度致病性的NDV高度同源(95.5%~99.8%),而且这7株病毒的F、HN蛋白具有出现于2001年以前流行的致病性鹅NDV的绝大部分特征性氨基酸,进一步说明这些特征性氨基酸非常保守,可以作为对鹅具有高度致病性的NDV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11.
正韩国建国大学的科研人员应用昆虫细胞表达系统研制出表达新城疫病毒(NDV)F蛋白和流感病毒M1蛋白的NDV病毒样颗粒(VLP)。SPF鸡分别免疫含不同剂量VLP(0.8、4、20、100μg/mL)的NDV VLP油乳剂疫苗。免疫3周后,应用商品化ELISA试剂盒检测NDV VLP疫苗的免疫力;同时用NDV强毒株进行攻毒试验以评估NDV VLP疫苗对SPF鸡的保护效果。结果显示,NDV VLP疫苗免疫后可产生大量抗NDV的抗体,且SPF鸡对NDV强毒株的抵抗力与NDV VLP疫苗免疫剂量相关。尽管含0.8、4μg/mL VLP的NDV VLP疫苗不能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原核表达、纯化的扎伊尔株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VP40蛋白片段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获得一株分泌抗EBOVVP40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以重组杆状病毒表达EBOV VP40蛋白为抗原,经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该单克隆抗体显示出良好的特异性免疫反应。采用该株杂交瘤细胞系经腹腔注射接种8日龄BALB/c小鼠,制备腹水,并经纯化和HRP标记,获得HRP标记的抗EBOV VP40蛋白单克隆抗体。从而,初步建立一种抗原捕捉ELSIA诊断方法,以原核表达EBOV VP40蛋白片段兔抗血清为一抗,应用HRP标记的抗EBOV VP40蛋白单克隆抗体检测杆状病毒表达的重组EBOV VP40蛋白显示出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表明,初步建立的抗原捕捉ELSIA诊断方法有希望成为一种理想的检测EBOV感染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重组新城疫病毒表达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构建表达猪圆环病毒2型(PCV2)衣壳蛋白(Cap)的重组新城疫病毒(NDV),本研究利用NDV LaSota弱毒疫苗株为活病毒载体,通过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构建出表达PCV2 Cap的重组病毒(rLa-PCV2/Cap),以及表达删除核定位信号(NLS)的Cap(Cap△41)的重组病毒(rLa-PCV2/Cap△41),并对外源蛋白的表达效果进行了检测.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明,两种重组病毒感染的BHK-21细胞中,PCV2 Cap蛋白以及删除NLS的Cap△41蛋白均获得正确表达;其中,完整的Cap蛋白定位于核内,而删除NLS的Cap△41蛋白则定位于胞浆中,本研究结果为研究新型PCV2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新城疫病毒F蛋白纳米抗体的筛选及活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筛选新城疫病毒(NDV)F蛋白的纳米抗体,并对筛选的抗体活性进行初步鉴定。以NDV F蛋白中和表位构建诱饵,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对双峰驼天然重链抗体可变区(VHH)酵母双杂交文库进行筛选,获得4株VHH抗体序列。挑选其中2株最符合VHH特征的进行原核表达与纯化,并对2株VHH活性进行鉴定。ELISA结果显示,VHH1与VHH2与NDV病毒的反应性显著高于阴性对照(P0.05),表明VHH与NDV病毒反应活性良好;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株VHH可特异性识别F蛋白;细胞中和试验结果表明,2株VHH抗体均具有一定的中和活性。以上结果提示本研究成功筛选出2株活性较好的抗NDV F蛋白的VHH抗体,为VHH在NDV防控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讨M蛋白核定位信号(NLS)突变对新城疫病毒(NDV)致病性的影响。将M蛋白NLS突变体病毒和亲本病毒分别感染4周龄SPF鸡,观察鸡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检测鸡喉头和泄殖腔排毒情况以及不同组织中的病毒含量,并对免疫器官进行显微病变观察,以及分析免疫器官中M蛋白的表达量和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鸡感染亲本病毒后产生典型的新城疫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喉头和泄殖腔持续排毒且排毒量高,试验鸡的存活率为0%;而鸡感染突变体病毒后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轻微,喉头和泄殖腔排毒时间延迟且排毒量低,试验鸡的存活率为70%。组织病毒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亲本病毒能在不同组织中复制,尤其以免疫器官(脾、胸腺和法氏囊)和气管中的病毒含量高;而突变体病毒仅在免疫器官和气管中复制,且病毒含量低。病理组织学观察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亲本病毒能造成严重的免疫器官损伤且M蛋白表达量高,而突变体病毒则未引起明显的病理变化且M蛋白表达量低。此外,突变体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器官中IL-1β、IL-6、IL-10、IFN-β和IFN-λ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要明显低于亲本病毒,说明M蛋白NLS突变降低了NDV诱发的细胞免疫应答反应。本研究首次证实M蛋白NLS突变可显著降低NDV对鸡的致病力,这为深入研究M蛋白细胞核定位在NDV致病性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新城疫病毒(NDV)不同蛋白在进化过程中是否受到阳性选择,以及阳性位点附近氨基酸与病毒毒力之间的联系,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采用Codeml模式对23株NDV开展选择压力研究。结果在F蛋白检测出2个阳性选择位点(9I、20V),L蛋白检测出1个阳性选择位点(1686S)。对正选择压力位点附近氨基酸进一步分析显示,F蛋白信号肽区第19位氨基酸与病毒毒力呈现一定的相关性,该位点为异亮氨酸(I)的毒株多为强毒株,而弱毒株以丙氨酸(A)和缬氨酸(V)为主。研究结果为NDV毒力的快速鉴定、疫苗株的抗原性筛选等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制备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NDV)血凝素-神经氨酸酶蛋白(HN)的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利用JS/17病毒株的HN重组蛋白和活病毒分别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并通过ELISA、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方法筛选,制备了3株特异性识别H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其中,MAb1D4和4D9具有病毒中和活性(VN)及血凝抑制作用(HI),可以识别多种基因型的Ⅱ类NDV,但与Ⅰ类NDV病毒株无反应。MAb 2G8识别线性表位131DYIGGIGKE139,该表位在各病毒株中高度保守。获得的3株MAb可以用于NDV的鉴定及HN蛋白的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18.
参照国内外已发表的禽流感病毒(AIV)和新城疫病毒(NDV)的基因序列及其相关的RT-PCR检测方法,根据禽流感病毒M蛋白基因和新城疫病毒NP基因各设计一套特异性通用引物,扩增目的带分别为600bp和340 bp。通过对相关病毒检测,建立了AIV和NDV通用型二联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等优点,可为AIV和NDV的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及疫苗使用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PRRSV GP5蛋白在重组牛痘病毒中的表达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构建表达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GP5重组牛痘病毒,本研究通过RT-PCR获得PRRSV CH-1a株GP5蛋白基因,将其克隆至pMD18-T栽体.经测序鉴定正确后,将该片段作为目的基因亚克隆至转移质粒pSC11中,构建重组转移质粒(pSC11-GP5).将pSC11-GP5转染WR株牛痘病毒感染的TK-143细胞.与牛痘病毒进行同源重组.在舍有X-gal的琼脂培养基上进行蓝斑筛选,获得了含有PRRSV GP5基因的重组病毒(rWR-PRRSV-GP5).IFA及动物试验表明,重组病毒表达了PRRSV GP5蛋白,并在免疫小鼠体内诱生了较强的PRRSV抗体.实验表明,该重组病毒所表达的PRRSV GP5蛋白保持了良好的抗原性,为进一步研究PRRSVGP5蛋白免疫原性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为PRRS重组活载体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副黏病毒科的副流感病毒5型(Parainfluenza virus5,SV5)和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MuV)的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都编码FPIV-like晚期结构域(Late-domain,L-domain),L-domain中的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F)对病毒出芽与复制有很重要的作用。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M蛋白也包含潜在的L-domain23FPIV26,但23F对NDV的出芽及复制的作用尚不明确。本试验应用反向遗传学技术,以NDV ZJ1株为母本病毒,拯救一株M蛋白F23A突变的重组病毒ZJ1F23A,并在DF1细胞上对ZJ1F23A的复制性能和细胞致病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ZJ1F23A在DF1上的复制水平显著低于母本病毒ZJ1,ZJ1F23A对DF1的致病性比ZJ1弱。试验结果说明NDV M蛋白23F对病毒复制及病毒的细胞致病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