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本研究对不同pH值下,不同抗坏血酸水平及不同时间内硫酸亚铁溶液中以不同化学状态存在的铁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低pH有利于硫酸亚铁以溶解、离子化及二价形式存在,pH的升高则具有相反的作用,特别是随时间的延长更加明显。抗坏血酸的存在可以促进硫酸亚铁的溶解,促进其离子化以及保持离子态铁稳定地以二价形式存在,有效地防止了硫酸亚铁在高pH环境下的不溶及二价铁被氧化为三价铁。抗坏血酸的这些作用是通过其还原及络合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不同糖类(半乳糖、葡萄糖、果糖、蔗糖、乳糖)在体外消化过程中对铁化学状态及透析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糖类的存在可促进铁的溶解及Fe3+还原为Fe2+,其作用大小依次为:半乳糖>葡萄糖>果糖>蔗糖>乳糖。半乳糖和葡萄糖可显著提高可溶性铁的透析率(P<0.01和P<0.05),其余糖类无显著作用;对于二价铁的透析率来说,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的糖类依次为:半乳糖>乳糖>蔗糖>果糖,葡萄糖则无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甜菜果胶粘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比较了甜菜果胶和丹麦标准化果胶在不同浓度和不同pH条件下的粘度,并探索了三价阳离子、二价阳离子及柠檬酸和二价阳离子对甜菜果胶粘度的影响。在pH3.0条件下,果胶浓度小于0.5%时,甜菜果胶与丹麦标准化果胶的粘度值基本相同;果胶浓度大于0.5%时,丹麦标准化果胶的粘度值高于甜菜果胶的粘度值。在果胶浓度为0.5%条件下,pH2.5~3.0时,甜菜果胶和丹麦标准化果胶的粘度值相同;在pH3.5~4.5时,甜菜果胶的粘度值明显高于丹麦标准化果胶的粘度值。三价阳离子中适量的Al ̄(+3)和二价阳离子中适量的Zn ̄(+2)等可提高甜菜果胶的粘度值。但过量的阳离子可使甜菜果胶的粘度值降低。  相似文献   

4.
研究5-Br-PADN与铁(Ⅲ)的显色反应,在pH9.0 ̄9.4范围内,当有10%SDS存在时,铁(Ⅲ)与5-Br-PADN形成1:4的稳定配合物。λmax为534nm,ε为5.13×10^4L·mol^-1·cm^-1,铁(Ⅲ)浓度在0 ̄12.5×10^-4g/L范围内符合Beer定律,用双峰双波长法测定茶叶中痕量铁(Ⅲ),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饲料中铁的检测方法及注意事项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管道学校(廊坊065000)李建庭,王秀贤1重铬酸钾容量法三价铁用氯化亚锡还原为二价铁,随即用重铬酸钾标准液直接滴定。在滴定前过量的氯化亚锡用氯化汞氧化成为四氯化锡消除,并产生非常难港的氯化亚汞沉淀。在...  相似文献   

6.
研究5-Br-PADN与铁(Ⅲ)的显色反应,在pH9.0~9.4范围内,当有10%SDS存在时,铁(Ⅲ)与5-Br-PADN形成1:4的稳定配合物。λ_(max)为534nm,ε为5.13×10 ̄4L·mol ̄(-1)·cm ̄(-1),铁(Ⅲ)浓度在0~12.5×10 ̄(-4)g/L范围内符合Beer定律,用双峰双波长法测定茶叶中痕量铁(Ⅲ),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本采用自制的长光程薄层光谱电化学池,研究了磺基水杨酸铁配合物的吸收光谱的电化学特性,获得了不同电位下的薄层吸收光谱,测定了磺水杨酸铁配合物的克式量电位E及反应得失电子数n,同时,用循环伏安法(CV)测定了在不同的pH值下,体系的峰值电位,与光谱电化学法相比较,得到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不同铁源对母猪乳铁含量和仔猪血液学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7头胎次为第2胎的纯种杜洛克母猪,按3种铁源(赖氨酸铁、甘氨酸铁和硫酸亚铁)和一个水平(按铁计,母猪饲料中添加量120mg/kg;仔猪饲料中添加量150mg/kg),随机分为3个处理,以硫酸亚铁为对照,测定母猪产后不同阶段的母乳铁含量,在乳猪不注射铁补针的条件下,测定不同日龄的乳猪血红蛋白、血清铁和血清总铁结合力等指标,研究了不同铁源对母猪乳铁含量和仔猪血液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赖氨酸铁显著影响母乳铁含量(P<0.05);2种氨基酸螯合铁组都在不同程度促进仔猪血红蛋白的提高,赖氨酸铁显著提高血红蛋白水平(P<0.05),赖氨酸铁显著降低14-35日龄仔猪血清总铁结合力(P<0.05)。  相似文献   

9.
硫磷铁试剂光度法测定鸡蛋中胆固醇含量的探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用无水乙醇提取鸡蛋中的胆固醇,同时沉淀蛋白质,向提取液中加入高铁—磷酸—硫酸(硫磷铁)显色剂,胆固醇与浓硫酸及三价铁作用,生成较稳定的紫色化合物。测定波长为550nm,胆固醇含量在0~80μg/4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相对标准偏差为0.82%,回收率在98%~101%之间。本方法简便易行,测定鸡蛋中胆固醇的含量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水体急性低氧一直是水产养殖中的棘手问题,而铁代谢在鱼类低氧应激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探究铁离子对鱼类应激低氧胁迫的影响,本研究以模式生物斑马鱼的肝脏细胞(ZFL)为研究对象,利用柠檬酸铁胺(FAC)对ZFL细胞进行外源补铁,同时用去铁胺(DFO)清除ZFL细胞的内源及外源铁,比较不同处理条件下ZFL细胞对低氧胁迫的应激反应。结果表明,低氧胁迫显著降低了ZFL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存活率,而与清除内源及外源铁相比,补充外源铁能够明显改善ZFL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存活率。同时,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补充外源铁显著提高了低氧胁迫下的ZFL细胞中铁蛋白的表达量。此外,通过qRT-PCR比较在该条件下与铁吸收(tfa)、铁储存(fthl27、fthl28、fthl31)和铁输出(fpn)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均显著提高。进一步对低氧胁迫下ZFL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进行检测,发现补充外源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ZFL细胞中ROS的水平,由此证明在一定范围内胞内ROS水平的增加有利于ZFL细胞抵抗低氧胁迫。可为探究低氧导致的鱼类相关疾病提供理论基础,为低氧导致养殖鱼类产量低下提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运用围隔试验来研究围隔生态系统内浮游藻类的组成和数量以及水生植物变化对不同形态铁浓度的影响,再反过来探讨微量元素铁在蓝藻水华暴发过程中对水生植物和浮游藻类生态生理的作用,从而为探索治理蓝藻水华的新途径提供基础证据。从2003年6月至10月,定期采样测定了控藻围隔水体中的亚铁、颗粒态铁(>0.22μm)、小胶体态铁(0.22~0.025μm)、溶解态铁(<0.025μm)的浓度和叶绿素a的浓度,同时对浮游藻类进行了组成鉴定和细胞计数。结果表明,不同形态的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胶体态铁比颗粒态铁活跃,是溶解态铁的一个储备库;亚铁与黄藻门细胞数存在显著正相关(r=0.858P=0.0004,N=20),其他形态的铁都与叶绿素a存在显著正相关(r=0.630,P=0.003,N=20);亚铁是浮游藻类和水生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形态。围隔系统内浮游藻类的变化还不足以显著地改变铁的浓度,试验围隔内铁浓度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水生植物的大量消耗。  相似文献   

12.
铁、锰胁迫对人参叶片某些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铁、锰胁迫对人参生长和生理的影响规律,本试验在Hoagland营养液配方的基础上设定铁、锰胁迫浓度,研究了人参开花期叶片中相应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高铁胁迫下,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有下降的趋势,其在CFe(0.215 2 mmol/L)胁迫下是正常处理的0.71,0.30,0.33倍,且均与正常水平呈显著差异(P<0.05),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呈增加趋势,POD活性为正常处理的4倍,可溶性糖含量是正常处理的14.63倍,脯氨酸含量增加了51.77μg,/g;高锰胁迫下,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趋势与高铁胁迫基本一致,其在CMn(0.038 mmol/L)胁迫下是正常处理的0.55,0.78,0.13倍,均达到了显著差异(P<0.05),POD活性为正常处理的2.78倍,可溶性糖含量是正常处理的1.86倍,脯氨酸含量增加了76.42 μg/g.低铁、锰胁迫下,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均表现为升高的趋势;POD活性呈降低趋势;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脯氨酸含量明显升高.铁、锰胁迫下,造成人参氧化损伤,光合作用下降,体内积累大量的渗透调节物质.  相似文献   

13.
通过水稻育苗实验,对比分析了浒苔多糖(EP)和多糖铁(EPI)对水稻育苗生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浒苔多糖和多糖铁对水稻具有显著的促生长作用。水稻的氮含量、叶绿素及可溶性糖含量,相对于空白组,浒苔多糖处理组分别提高了42.2%、45.9%、2.7%,多糖铁组相对提高了48.2%、52.8%、4.3%,而多糖铁相对于多糖组提高了4.2%、4.7%、1.6%。另一方面,浒苔多糖和多糖铁显著提高了水稻的生长势,相对于空白组,多糖及多糖铁处理组的水稻的根长、株高、干重等指标显著增加,浒苔多糖处理组分别提高了9.2%、25.4%、27.0%,多糖铁组相对提高了48.0%、49.6%、39.8%,而多糖铁相对于多糖组分别提高了35.5%、19.3%、10.0%。因此,浒苔多糖和多糖铁可促进水稻体内氮元素的积累,促进叶绿素的合成,提高光合作用,增加可溶性糖的含量,从而提高水稻的生长势,表现在根长、株高和株重等指标显著增加,其中多糖铁对水稻的促生长作用更为显著,可为浒苔在农业中的高值化开发提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用便捷快速的方法对高海拔地区资料稀缺地方的土壤进行理化研究,在2009年7月的青藏高原野外考察实验中,在海拔为4 480m的一个季节湖采集了土壤样品.使用ASD公司的FieldSpec3地物光谱仪对这些土壤进行光谱测试,同时在实验室做了成分检测,分析研究土壤反射光谱特征和土壤中有机质、铁和水溶性盐含量之间的关系.发现土壤的光谱特征不受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但是有机质含量会影响光谱反射率的大小;铁在1960~2 040nm之间,和反射率倒数的相关系数最大达到-0.911 4,呈显著性相关;水溶性盐对土壤的反射特征随着波长的增加表现出负相关的关系,特别是在1 940~1 980nm和2 390~2 460nm波段,表现出显著相关.水溶性盐含量达到50%以上,使反射光谱曲线从1 400nm开始表现出强吸收,而且在这之后的反射率明显低于1 400nm之前,在1 400和1 950nm因为土壤中吸附水和羟基引起的吸收谷更加明显.在土壤中铁和水溶性盐对反射光谱特征的影响非常一致,铁是水溶性盐中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5.
柿果成熟过程中可溶性果胶和单宁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解从柿中提取果胶和单宁的最适宜时期,本试验以磨盘柿和平核无为材料,采用咔唑比色法和folin-ciocaileu法,分析了不同取样时期2个柿品种果皮和果肉可溶性果胶和单宁含量变化。随着果实的成熟,柿果中可溶性果胶的含量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都是逐渐升高,且果肉高于果皮,平核无高于磨盘柿。各个取样时期,2个品种的柿中可溶性单宁也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逐渐下降,且果肉高于果皮,平核无高于磨盘柿。同时分析了不同时期榨汁的果汁随存放时间的延长,可溶性果胶和单宁变化。随着榨汁时间的不同,可溶性果胶的含量分别在果汁存放0、10和30d达到最大值,可溶性单宁的含量在果汁存放的20到30d含量最大;且平核无果汁可溶性单宁和果胶的含量高于磨盘柿。平核无比磨盘柿,果肉比果皮是更适宜作为提取可溶性果胶和单宁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以晚熟品种九月乌、立冬本研究龙眼果实挂树期假种皮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九月乌在其挂树保鲜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速度快于立冬本.两品种假种皮蔗糖呈下降的趋势,但立冬本的下降速度慢于九月乌;立冬本还原糖含量先降后升,积累高于完熟时,九月乌则相反.因此立冬本退甜慢,能更好地保持品质.两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相似.两品种均以积累蔗糖为主,蔗糖含量是决定甜度与挂树性能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以晚熟品种九月乌、立冬本研究龙眼果实挂树期假种皮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九月乌在其挂树保鲜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速度快于立冬本.两品种假种皮蔗糖呈下降的趋势,但立冬本的下降速度慢于九月乌;立冬本还原糖含量先降后升,积累高于完熟时,九月乌则相反.因此立冬本退甜慢,能更好地保持品质.两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相似.两品种均以积累蔗糖为主,蔗糖含量是决定甜度与挂树性能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红麻光周期诱导下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红麻品种福红952(对照)及其光钝感突变体08C-8叶片在11.5 h人工短日照处理下苗期、生长中期和现蕾期3个发育时期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研究福红952和08C-8在光周期反应下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苗期、生长中期和现蕾期3个发育时期,福红952和08C-8叶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呈现由低→高→低的变化规律,但变化程度大小表现不一;在现蕾期,福红952的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比值是08C-8的1.59倍,而可溶性糖与游离氨基酸比值则与08C-8相当;08C-8对光周期变化反应不敏感,可能与其叶片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密切相关,特别是当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比值高时,可提前进入现蕾期,比值低时则可延迟现蕾期.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发酵剂及豆蛋白添加量对成熟干酪蛋白质分解情况的影响,对干酪成熟过程中相关指标—理化成分、水溶性氮(WSN)、三氯乙酸可溶性氮(TCA-SN)和可溶性磷钨酸氮(PTA-SN)的变化,并使用SDS-PAGE电泳方法检测蛋白质水解情况。结果表明:10%豆乳的添加使干酪的蛋白质含量提高5%,脂肪降低4%,同时对干酪的水分和pH都有影响。随着干酪的成熟WSN、TCA-SN、PTA-SN的质量含量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升高,成熟6个月后,达到34.25%、17.26%和5.35%;对电泳中αs-CN、β-CN和β-伴球蛋白降解率分析得出筛选发酵剂对豆蛋白及酪蛋白都有很强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不同时期洋葱叶片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变化规律的研究,掌握洋葱在花芽分化和抽薹时期生理生化特性,进行初步的研究探索,为探讨洋葱未熟抽薹与其主要生理生化物质的内在联系做准备.[方法]以新疆主栽品种白雪和金红一号为实验材料,测定其花芽分化时期和抽薹开花过程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可溶性糖在花芽分化过程中逐渐升高,在花芽分化完成时抽薹期又下降,而在对照组鳞茎形成初期可溶性糖含量一直降低,后期又上升,当鳞茎停止生长时趋于稳定.在花芽分化和抽薹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呈降低—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对照组则呈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结论]可溶性糖既作为一种供能物质又作为一种信号传导物质,在春化作用中高含量的可溶性糖促进花芽分化,并为花芽分化和开花提供能量,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蛋白质主要作为催化各种生理活动的酶、细胞结构物质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用以行使蛋白质的一些特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