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柑橘果实主要类胡萝卜素成分及含量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应用HPLC技术分析了我国53个柑橘品种资源的6种类胡萝卜素成分——叶黄素、玉米黄素、β-隐黄质、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柑橘果皮和果肉中均以叶黄素、玉米黄素、β-隐黄质为主,β-胡萝卜素含量较低,α-胡萝卜素极低;参试品种中番茄红素仅在红肉脐橙的果肉中检测到。不论果皮还是果肉均以宽皮柑橘类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柚类最低,表明宽皮柑橘具有较高营养保健价值。在宽皮柑橘中,果肉以积累β-隐黄质为主,果皮β-隐黄质与叶黄素含量接近。与果肉相比,柑橘果皮的单位鲜重叶黄素、玉米黄素、β-隐黄质的含量分别为果肉的2.5~15倍,是柑橘果实中主要类胡萝卜素库存部位。  相似文献   

2.
对柿果中类胡萝卜素化学成份及其含量的季节性变化以及栽培条件的影响等进行了调查,旨在为柿色素代谢及其功能性成分合成与调控等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结果如下:柿果实中的色素成份为玉米黄质、β-隐黄质、β-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番茄红素;果皮中的类胡萝卜素总含量约是果肉中的6-11倍;按类胡萝卜素组成成分的含量由高至低,果皮依次为玉米黄质、β-隐黄质、β-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番茄红素;而果肉依次为β-隐黄质、玉米黄质和β-胡萝卜素。结果表明,柿果肉主要色素成份为功能性β-隐黄质。温室栽培磨盘柿果中功能性成分β-隐黄质含量是露地的3倍。供试7品种间色素成分与含量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黄肉枇杷果实类胡萝卜积累的调控机制。[方法]该研究以枇杷突变体(黄肉枇杷一枝芽变结出白肉果实)为供试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成熟果肉中β-胡萝卜素的积累,对野生型和突变型枇杷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基因进行同源克隆及表达分析。[结果]野生型黄肉和突变体白肉枇杷成熟果肉中β-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60.9和4.6μg/g;利用同源克隆获得的5个枇杷类胡萝卜素合成基因编码区序列在野生型和突变型没有发现核苷酸变异;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类胡萝卜素β环羟化酶基因在突变体白肉果实中的表达显著降低,其它6个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基因在两供试材料中的表达水平没有差异,与β-胡萝卜素的积累没有直接关联。[结论]突变体白肉枇杷缺少β-胡萝卜素的积累可能与类胡萝卜素β环羟化酶基因表达量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4.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红肉脐橙’果实发育期间果肉中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并对果实转色前用不同浓度的外源ABA处理后主要色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果肉中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的含量在果实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6.79和9.21 礸穏-1 FW),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分别在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2个时期迅速积累,β-胡萝卜素的合成较番茄红素滞后;5和20 mg稬-1的外源ABA处理能促进番茄红素的积累,但所有ABA处理都不能促进β-胡萝卜素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以生长性状一致的成年‘红肉脐橙’为试材,于幼果期喷布GA3和套袋处理,并测定处理后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和果肉主要色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GA3和套袋处理有利于果实膨大期果肉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的积累,但2处理均阻碍了果实成熟期2色素的积累;GA3处理对果皮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没有显著影响,但套袋处理严重阻碍了果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合成,套袋处理不影响果皮叶绿素的降解。  相似文献   

6.
以3种果实颜色不同品种宁杞1号、宁夏黄果和黑果枸杞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枸杞果实类胡萝卜素的总含量,并对枸杞果实发育阶段的类胡萝卜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果实成熟时,‘宁杞1号’、‘宁夏黄果’、 ‘黑果枸杞’果实颜色存在明显差异,分别呈现红色、黄色和黑色。‘宁杞1号’和‘宁夏黄果’果实类胡萝卜素总量随着果实颜色加深逐渐增加,而‘黑果枸杞’则逐渐减低。枸杞果实5个发育阶段均含有类胡萝卜素5个主要成分,即新黄质、叶黄素、玉米黄素、β-胡萝卜素和β-隐黄质,其中‘宁杞1号’和‘宁夏黄果’以玉米黄素所占比例最大,而‘黑果枸杞’以新黄质所占比例最大。‘宁杞1号’和‘宁夏黄果’果实中玉米黄素、β-隐黄质和β-胡萝卜素随着果实发育逐渐增加,‘黑果枸杞’果实中新黄质随着果实发育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7.
采用HPLC技术对果肉色泽不同的黄金蜜柚、红肉蜜柚、琯溪蜜柚的类胡萝卜素的组成及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黄金蜜柚汁胞呈色成分主要为β-胡萝卜素、八氢番茄红素、α-胡萝卜素、β-隐黄质和番茄红素,含量分别为218.83、22.95、4.17、2.96、2.86 μg·g-1,类胡萝卜素总量达到251.77 μg·g-1·dw-1,分别是红肉蜜柚和琯溪蜜柚的2.6倍和287.7倍.  相似文献   

8.
采用HPLC分别测定了橙色果肉甜瓜Homoka和对照白色果肉甜瓜M01-3六个发育时期的β-胡萝卜素及叶黄素含量,并对相关基因作了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结果表明:随果实发育,橙色甜瓜β-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升高,在接近成熟时达到积累高峰,成熟时又有所降低;两种甜瓜果实中β-胡萝卜素合成相关基因PSY2、PDS、ZDS、LCY-b的表达量均升高,但橙色甜瓜中PDS和LCY-b表达量高于白色甜瓜;β-胡萝卜素的裂解酶基因CCD1在橙色甜瓜中表达下调,而在白色甜瓜中上调。与白色果肉甜瓜M01-3相比,PDS、LCY-b的高表达和CCD1表达的下调可能决定了橙色甜瓜果实中β-胡萝卜素的高积累量。  相似文献   

9.
油棕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棕果为材料,分别提取油棕果5个发育时期的类胡萝卜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鉴定其中叶黄素、蕃茄红素、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的成分和含量,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对油棕果中的叶黄素、蕃茄红素、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完全分离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随着油棕果实成熟度的增加,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的含量逐渐增加,其中在果实发育后期,β-胡萝卜素是α-胡萝卜素的3~4倍;相反地,叶黄素从青果期到成熟期的含量是逐渐减少的;蕃茄红素的含量变化不大。油棕在成熟过程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不断增加,主要转化为以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为主。  相似文献   

10.
对西双版纳新引的6个油棕品种中果皮多酚、β-胡萝卜素含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6个品种中果皮含油率、多酚含量、β-胡萝卜素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T1’‘RY4’‘RY6’中果皮含油率高于其他3个品种,达58%以上;‘M1’最低,为51.84%。‘RY4’‘RY6’中果皮多酚含量分别为0.730 mg/g、0.697 mg/g,显著高于‘T1’‘T2’‘T3’‘M1’品种。‘T2’中果皮β-胡萝卜素含量0.123 mg/g,显著高于其他5个品种;‘T1’‘RY4’‘RY6’居中;‘M1’最低,为0.038 mg/g。6个品种中,‘RY6’‘RY4’中果皮含油率(58.63%、58.89%)、多酚(0.697 mg/g、0.730 mg/g)、β-胡萝卜素(0.088 mg/g、0.078 mg/g)含量都较高,食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葡萄糖/果糖(glucose/fructose,G/F)类型桃果实内G/F差异的部位和时期。【方法】以不同G/F类型的6个桃品种(G/F≈1品种:‘冈山白’、‘山一白桃’和‘燕红’;高G/F品种:‘张黄7号’、‘龙246’和‘临白7号’)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实发育期果实和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并在盛花后74 d或101 d测定了‘冈山白’、‘山一白桃’、‘张黄 7号’和‘龙 246’新梢韧皮部中可溶性糖的含量。【结果】两类不同G/F桃果实中均以蔗糖作为主要碳水化合物积累形式,花后43~85 d蔗糖含量很低,随后持续快速积累直至果实成熟;花后43~85 d山梨醇有升高趋势,在果实成熟前40 d左右迅速降低;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在果实发育早期较高,之后逐渐降低;但两类不同G/F桃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G/F值与果实成熟时相似。叶片中贮藏的可溶性糖主要是蔗糖和山梨醇,在果实整个发育期间,G/F≈1品种叶片中G/F约为1~3,而高G/F品种叶片中G/F约为2~7。G/F≈1品种‘冈山白’和‘山一白桃’与高G/F品种‘张黄7号’和‘龙246’韧皮部中山梨醇占总可溶性糖47%~58%,显著高于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G/F为0.8~0.91,且两类不同G/F桃品种间G/F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光合产物在韧皮部的运输对桃果实的G/F没有显著影响,果实中G/F的差异主要由于果实内糖代谢差异所导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两个品种薄皮甜瓜成熟特性、主要香气组分和含量以及香气合成相关酶活性。【方法】分别采用气相色谱仪和氧电极法检测薄皮甜瓜果实乙烯释放量及呼吸速率,利用气质联用(GC-MS)检测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并测定香气合成关键酶活性。【结果】‘彩虹7号’乙烯和呼吸跃变期比‘日本甜宝’提前3 d,后者成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前者;成熟‘日本甜宝’果实中醇类和醛类含量均显著高于‘彩虹7号’,而总芳香物质和酯类含量差异不显著;‘彩虹7号’和‘日本甜宝’中总酯类与乙酸酯类物质含量分别在花后33 d 和35 d达到最大;‘日本甜宝’果皮和果肉中脂氧合酶(lipoxygenase, LOX)活性显著高于‘彩虹7号’,醇酰基转移酶(alcohol acyltransferase, AAT)活性则正好相反,两品种果实中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 ADH)活性差异不显著,且果皮中芳香物质含量和酶活性均高于果肉。【结论】成熟时‘日本甜宝’中较高的醇、醛含量是其果实清香的重要原因,酯类与各香气成分相互之间构成比例的差异可能是导致薄皮甜瓜果实整体香气不同的原因,LOX、ADH和AAT协同作用影响果实的香气类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新疆梨品种果实品质性状及石细胞含量,为梨育种和推广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选择15个新疆本地梨品种,在果实成熟时,测定果实的性状、果实品质及石细胞含量。【结果】 不同梨品种之间的果实性状(如形状、颜色、果肉质地、香气等指标)均存在明显的差异,15个梨品种果实的单果重为122.76~250.30 g,可溶性固形物为10.28%~15.96%,果实硬度为4.82~13.37 kg/cm2,可滴定总酸含量为0.59%~2.77%,果实的石细胞含量为0.54%~3.11%,同一品种的不同部位石细胞含量存在很大差异,石细胞含量:近果心处>中层果肉>近果皮处。【结论】 不同梨品种的品质性状和石细胞含量均存在差异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钾肥对富士苹果着色的影响及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钾肥过量是目前苹果果皮发黄、着色不良的重要原因。拟通过田间试验,调查不同钾肥用量在氮、磷、钙、镁不同肥料配合下,对苹果果实色泽、养分元素含量及果皮色素的影响。探讨过量钾肥导致富士苹果果皮发黄的作用机制,为有效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供试树为9年生富士,八棱海棠为砧木,单株产量约60 kg。土壤为中性潮土,中等肥力。根据苹果对营养元素的吸收特性及相互作用原理,参考农民施肥习惯和前人研究结果,试验以N-P、N-P-Mg、N-P-Ca 3种肥料配合为基础,与每株0-2 000 g (0、125、250、500、1 000和2 000 g/株)的K2O 配合施用,测定果实着色度、花青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果实和土壤中的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结果】在3种肥料配合中,果实着色度均随钾肥用量的增加呈先提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N-P-Mg配合果实着色度最好,N-P-Ca配合最差;果实着色最好的钾肥用量,N-P、N-P-Ca配合在250 g/株,N-P-Mg配合延迟至1 000 g/株;N-P配合中钾肥用量与果实K含量、土壤残留K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果实Mg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N-P-Mg配合中钾肥用量与果实中矿质元素含量相关性均不显著;N-P-Ca配合中钾肥用量与果实中N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果实中Fe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果实中N的均值比N-P处理高37.5%;果皮叶绿素含量随钾肥用量的增加,在N-P配合下呈先提高后降低趋势,在N-P-Mg配合下逐渐降低,而在N-P-Ca配合下呈先降低后提高趋势;果皮类胡萝卜素含量随钾肥用量增加,在N-P-Mg配合下呈先降低后提高的变化趋势,与N-P配合基本一致,而在N-P-Ca配合下基本上呈不断提高的趋势。3种配合的果皮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在钾肥用量最多时,达到最高,但花青素含量却最低,因此导致果皮发黄,着色不好。【结论】富士苹果着色度随钾肥用量的增加呈先提高后降低趋势;过量施钾促进了果实钾的积累,抑制了镁的吸收,导致果皮中花青素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提高,使果皮呈黄色着色不良;配施镁肥使果皮着色最好的K2O用量从250 g/株延迟到1 000 g/株,有效减轻了高量钾肥对苹果着色的不良影响;配施钙肥由于增加了果实中N和Fe的含量,使果皮叶绿素含量提高而花青素含量降低,对果实着色有负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果实色泽是N、P、K、Ca、Mg、Fe、Mn几种养分元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增施某种养分时,必需注意保持与其它各元素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化学调控剂对桂味和怀枝荔枝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为生产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晚熟荔枝品种桂味、怀枝为试材,在盛花后50 d分别用Glu 、PP333、TDZ和6-BA进行处理,研究不同化学调控剂对荔枝果实着色、花青苷、叶绿素、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有机酸、Vc含量及果实落果率和单果重的影响.[结果]Glu和PP333处理能提高果皮的花青苷含量,促进果皮叶绿降解,增加果实着色面积,其中1500 mg/L的Glu处理两个荔枝品种的果实花青苷含量最高,达11.86和12.46 U/gFW;TDZ和6-BA处理能降低果皮花色苷含量,抑制叶绿素降解,延缓果实转色,减少着色面积,其中2.5 mg/L的TDZ处理桂味和怀枝的花青苷含量仅为3.59和5.24 U/gFW.Glu和PP333处理能提高两个荔枝品种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促进果实总糖积累,降低有机酸含量.TDZ、6-BA和Glu处理均能减少两个荔枝品种落果,但PP333增加怀枝落果率.TDZ和6-BA处理降低两个荔枝品种可溶性同形物及总糖含量,而果实有机酸、Vc含量和单果重增加.[结论]Glu(1500 mg/L)和PP333(300 mg/L)能促进桂味和怀枝荔枝果皮着色,提早成熟;TDZ(25 mg/L)和6-BA( 100mg/L)能抑制荔枝果实着色,延迟成熟.生产上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不同化学调节剂进行调控,实现提早或延缓荔枝成熟采收,以减轻荔枝销售压力,增加效果.  相似文献   

16.
海棠不同品种果实香气物质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研究不同海棠(Malus sp.)品种果实的香气成分及果实成熟后挥发性物质的变化,为寻找苹果属物种中具有特异香气的种质提供有效的研究方法。【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 MS)技术,分别测定了‘Red splender’、‘Strawberry parifit’、‘Pink Spire’、‘Radiant’、‘Sparkler’、‘Flame’等6个海棠品种成熟果实的挥发性物质,并对‘Red splender’和‘Strawberry parifit’果实成熟后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6个海棠品种成熟果实中共检测到37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为醛类、酯类和醇类。2-己烯醛是最主要的香气成分,相对含量略有差异,分别占果实挥发性物质总量的45.37%、21.98%、33.56%、32.21%、38.6%和45.88%。果实成熟后,香气组分变化较大。‘Red splender’果实成熟后,2-己烯醛仍为最主要香气成分,含量下降为42.89%,醛类、酯类物质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分别减少了12.16%和7.18%,醇类物质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增加了13.86%;‘Strawberry parifit’果实中环己醇成为最主要香气成分,含量上升为46.43%,醛类、酯类物质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减少了23.74%和9.34%,醇类物质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增加了49.03%。【结论】海棠果实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2-己烯醛、3-己烯醛、己醛、2,4-己二烯醛、苯甲醛、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醛类物质是对这些海棠品种果实风味贡献最大的挥发性物质,酯类和醇类是构成不同品种海棠特异香气的重要组成。‘Red splender’、‘Strawberry parifit’果实成熟后,醛类和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下降,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7.
新疆红肉苹果果皮果肉呈色差异机理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比较新疆红肉苹果(Malus sieversii f.neidzwetzkyana(Dieck)Langenf)果皮、果肉花青苷成分、积累模式及花青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初步探明果皮、果肉呈色差异的机理。【方法】以新疆红肉苹果‘夏红肉’为试材,利用HPLC方法鉴定果皮和果肉的花青苷成分,通过QPCR测定果实着色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同时测定花青苷含量。【结果】果肉和果皮中花青苷的主要成分均为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但其积累模式明显不同,随着果实的发育,果皮中的花青苷含量呈下降趋势,果肉则呈相反趋势。与之对应的,花青苷合成结构基因的表达与花青苷积累模式基本一致。花青苷调控基因MsMYB10有其自身的表达特性,果皮中表达量逐渐升高,果肉中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结论】新疆红肉苹果果皮果肉呈色差异主要与花青苷含量及其结构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有关,为进一步研究红肉苹果红色形成机理,培育具有观赏、鲜食与保健功能的苹果红肉新品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在塔罗科血橙转色期喷施不同浓度叶面肥对果实色泽的影响,为栽培过程中改善果实色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9(34)在植株转色期间喷施叶面肥(钾肥+钙肥+硼肥+锌肥),定期测定果实色泽的变化,对叶面肥主要因子与果实色泽主要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硼肥对果实色泽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锌肥,钙肥作用最小;硼肥对色泽a/b值、亮度、色饱和度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色泽a/b值随硼肥浓度增加呈先降后增趋势,亮度、色饱和度随硼肥浓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锌肥对色泽a/b值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色泽a/b值随锌肥浓度增加呈下降趋势.[结论]在塔罗科血橙转色期,硼肥、锌肥对果实色泽的改善作用大于钾肥、钙肥.不同种类和浓度的叶面肥对塔罗科血橙果实色泽的改善作用存在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不同磷钾肥施用量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磷、钾肥均是葡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大量元素,对葡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及果实的品质和产量都有重要的影响。研究不同磷钾肥施用量在膨果期和着色期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弗雷葡萄,在施氮量一致的条件下,设置不同的施磷量和施钾量,在果实成熟期测定葡萄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设施弗雷葡萄在膨果期和着色期施P2O5量为14.6 kg/667 m2、施K2O量为15.08 kg/667 m2时葡萄单穗重和产量最高,糖酸比、硬度和果实着色系数均优于对照和其它处理。【结论】设施弗雷葡萄在膨果期和着色期施P2O5量为14.6 kg/667 m2、施K2O量为15.08 kg/667 m2,施肥深度应在20~40 cm土层处为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香蕉果实抗性淀粉形成机理,为选育高抗性淀粉香蕉品种和调控抗性淀粉合成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 ‘巴西’蕉(Musa acuminata L. AAA group cv. Brazilian)果肉为试材,对香蕉果实采前和采后抗性淀粉含量变化及其与其他类型淀粉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香蕉果实发育过程中,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抗性淀粉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后熟过程中各种淀粉含量逐渐下降;乙烯处理加速了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降解,但抗性淀粉降解速度较自然后熟慢;1-MCP处理香蕉果实各种淀粉含量呈先增后降的单峰曲线变化。相关性分析表明:香蕉采前果实抗性淀粉合成与直链淀粉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与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变化不相关;1-MCP处理后,抗性淀粉含量变化与直链淀粉含量达到显著正相关水平,与总淀粉含量变化不相关。【结论】香蕉果实抗性淀粉形成与直链淀粉含量密切相关,在香蕉果实发育过程中可通过调控直链淀粉含量促进抗性淀粉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