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厚朴酚对5—脂氧合酶活性的影响.以阐明其抗炎机理。方法:以大鼠胸腔白细胞为材料,分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分光光谱法测定白三烯B4(LTB4),5—羟二十碳四烯酸(5—HETE)的生成和细胞内钙离子水平。结果:厚朴酚对白细胞LTB4和5—HETE的生物合成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8.5μmol/L和3.1μmol/L;厚朴酚还可以抑制趋化三肽(fMLP)刺激的白细胞内钙升高.但对静息状态的白细胞内钙离子水平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厚朴酚可以明显影响白细胞的功能,抑制炎性介质LTB4和5—HETE的生成,提示此功能与其抗炎作用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2.
K营养对烤烟叶片中几种抗性物质及野火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中部地区不同生长状况、不同发病程度的34个烤烟样品的钾、总酚、类黄酮含量分析和田间病害调查,结果表明:烟叶一般K含量为1%~4%,K含量高于4%的较少,无低于1%的样品;在K含量为2%~4%的范围内,随钾含量的增加,总酚、类黄酮含量提高,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烤烟野火病病情逐渐减轻; K含量>4%及<2%时,总酚、类黄酮含量降低,过氧化物酶活性减弱,野火病发病严重。  相似文献   

3.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主要是由于人在站立行走时持重和受牵拉最重的跟骨及跖筋膜附着处发生增生、劳损和炎症等反应所造成,一般难以根治。据了解,中西医结合治疗足跟痛效果明显。方法是:用2%普鲁卡因4毫升、地塞米松5毫克、丹皮酚注射液4毫升、654—2注射液5毫克混合,选择足跟跖侧压痛最明显处(阿氏穴)进行封闭;  相似文献   

4.
荔枝果肉不同酚类成分群的分离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荔枝果肉不同酚类成分群的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单体酚组成及抗氧化活性差异,明确荔枝果肉中发挥抗氧化作用的有效酚类成分,为揭示荔枝果肉发挥健康效应的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利用C18硅胶层析柱将荔枝果肉多酚提取物分离成F1、F2、F3和F4共4个不同的酚类成分群,分析各成分群的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及单体酚组成,采用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bility of plasma,FRAP)、1,1-二苯基-2-苦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DPPH)自由基消除能力、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及细胞抗氧化能力(cellular antioxidant ability,CAA)4种抗氧化活性评价体系比较这4个成分群的抗氧化活性大小。【结果】荔枝果肉多酚提取物可以分为F1、F2、F3和F4共4个酚类成分群,其中F2的得率高达36%,其他成分群得率分别为18.71%、16.79%、21.12%;各酚类成分群的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分别介于218.86—499.78 mg GAE·g~(-1) DW、414.94—1 285.45 mg RE·g~(-1) DW、83.35—483.43 mg CE·g~(-1) DW。4个成分群中F2的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最高,对荔枝果肉多酚提取物相应的贡献率最大,分别为50.31%、54.24%、72.06%,均高于其余3个成分群的贡献率;其次是F3和F4;F1的最低。经HPLC分析和鉴定发现F2成分群主要为原花青素B2、表儿茶素等单体酚,F3仅含槲皮素-3-O-芸香糖-7-O-α-L-鼠李糖苷一种单体酚,F4中含有芦丁等。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显示,4个成分群的FRAP抗氧化能力大小顺序为F2F3F4F1;DPPH消除能力的IC50值分别为27.00、9.76、19.41和16.25μg·m L~(-1),其中F2的IC50值最小,即DPPH消除能力最强,其次是F4、F3,F1最弱;ORAC抗氧化能力顺序为F2F3F4F1,CAA抗氧化能力顺序为F2F3F4、F1,其中F2的ORAC和CAA抗氧化能力分别为8.36 mmol TE·g~(-1)DW和190.71μmol QE·g~(-1) DW,对荔枝果肉多酚提取物ORAC和CAA值的贡献率分别高达50.42%和84.91%。【结论】荔枝果肉4个酚类成分群间的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各成分群的单体酚组成亦各有特点,其中F2成分群的得率及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最好,是荔枝果肉抗氧化作用的最主要酚类物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4氯酚(4-CP)是典型的环境有毒有害污染物,拟制备高效灵敏的4-CP新型电化学传感器。【方法】基于不同的纳米碳基材料[单壁碳纳米管(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SWCNTs)、石墨烯(Thin graphene, GR)]进行组合,结合纳米金颗粒(Gold nanoparticles, GNPs),以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为辅助粘合剂进行玻碳电极(Glass carbon electrode GCE)的修饰,比较所得修饰电极对4-CP的电化学检测性能。【结果】通过分析修饰电极对4-氯酚(4-Chloro phenol, 4-CP)电化学峰电位及峰电流,与纳米碳基材料的关系,构建氯酚在纳米碳基材料表面的动力学传质路径,借助电镜表征手段,表征纳米碳基材料对有机氯酚可能的催化作用机理,获得高效稳定的氯酚电化学传感器,并对纳米碳材料与催化机理关系形成新颖的认识。【结论】所获得纳米碳基与纳米金复合材料制备的氯酚电化学传感器在pH为3的溶液中采用CV法对4-CP的检测线性范围为5.0~480μmol/L...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柠檬酸法分离大鼠肝细胞核,用0.14M NaCl—0.05M Tris—HCl缓冲液(pH7.6)提取核浆,用2 M NaCI—0.05M Tris—HCI缓冲液(pH7.6)提取染色质,剩余部分为核仁、核膜和核内核糖核蛋白网状结构,用热酚法提取三部分RNA,用地衣酚法分别测定三部分RNA的含量,用8%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其中核内小分子RNA。可以看到,核浆部分主要为4S RNA,核内小分子RNA主要分布在剩余部分和染色质部分。  相似文献   

7.
气相色谱法测定饲料香味剂中香芹酚和百里香酚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饲料香味剂中2种香料香芹酚和百里香酚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样品中香芹酚和百里香酚经乙酸乙酯超声提取90 min并通过GCB和PSA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后,用GC-FID测定。在25—1 500μg/mL的浓度范围内,香芹酚和百里香酚的峰面积与其浓度呈线性相关(R≥0.998),香芹酚和百里香酚检出限为10μg/kg,方法回收率在91.6%—102.3%,相对标准偏差为1.47%—4.36%。  相似文献   

8.
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棉铃虫酯酶和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对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NPV)的棉铃虫Helicover pa armigera (Huebner)幼虫血淋巴进行了酯酶和酚氧化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2种酶带在感染12h后其活力发生了明显变化;酯酶酶带2d后发生位移,酚氧化酶酶带5d发生位移,且各自建立新的酶系统。酚氧化酶比活力分析结果表明:感染NPV后,1d达到最高点,2~3d处于最低点,4d后回升。  相似文献   

9.
试验采用206最优回归设计方案,研究了不同烘烤变黄温、湿度对烤烟中部叶总酚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试验温湿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总酚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湿度对总酚的影响则与温度相反,温度对总酚含量的影响大于湿度,中温及高湿更有利于总酚含量的增加。综合考虑,以提高总酚含量从而增加烟叶中香气值,建议变黄环境在温度35.8—36.7℃、相对湿度93.0%-95.0%(即干湿差2.0℃)这宜。  相似文献   

10.
防治橡胶树白粉病15%乙嘧酚磺酸酯热雾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一种由有效成分、溶剂、助溶剂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15%乙嘧酚磺酸酯热雾剂,可有效防治橡胶树白粉病害。实验流程是对乙嘧酚磺酸酯有效成分进行溶解试验,并根据溶剂的溶解性能以及热雾剂使用时的闪点、粘度等因素,筛选出了2种溶剂。将2种溶剂按一定比例配合,达到热雾剂使用的国家标准。根据多种表面活性剂的理化性质,筛选出具有不同性能的3种表面活性剂。最终研制出以乙嘧酚磺酸酯有效成分、2种溶剂和3种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新型热雾剂,可用来防治橡胶树白粉病害。  相似文献   

11.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五氯酚钠光解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五氯酚钠在水溶液中光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不直接参与五氯酚钠的光反应;在(ρSDBS)小于其临界胶束浓度(CMC)时,SDBS对五氯酚钠的光反应有抑制作用,而ρ(SDBS)大于其CMC时,SDBS胶束的形成对五氯酚钠的光反应有加速的趋势。推测是由于ρ(SDBS)在达到CMC之前,对光解的影响以光吸收作用为主,对五氯酚钠光解有一定的抑制;而达到CMC后,胶束内部类似有机相的环境,对五氯酚钠有富集作用,从而加速五氯酚钠的光反应。  相似文献   

12.
以高压汞灯和太阳光为试验光源,研究了不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和几种色素对氯苯嘧啶醇在固体表面和水中光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汞灯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表面活性剂吐温-60(T-60)对氯苯嘧啶醇的表面光化学降解有很强的敏化作用,而十二烷基磺酸钠(sos)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rAB)对氯苯嘧啶醇的光解则具有一定的猝灭作用,且作用效应与剂量成正相关性;司班-20(Soan-20)对氯苯嘧啶醇的光解影响比较复杂,在剂量比为1:1时,表现为微弱的光敏作用,而当剂量比为5:1时则表现为较强的猝灭作用。太阳光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氯苯嘧啶醇水中光解有较强的敏化作用,而Span-20和SDS则表现出一定的猝灭作用;几种色素对氯苯嘧啶醇水中光解有一定的影响,低浓度时,亚甲基兰、核黄素对氯苯嘧啶醇光化学降解有一定的敏化作用,高浓度时反而表现出极强的猝灭作用;结晶紫对氯苯嘧啶醇的光解表现出一定的光猝灭作用效应,且与剂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以太阳光为光源,研究呋喃丹等5种农药对辛硫磷在玻片表面光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辛硫磷极易发生光解,光解半衰期小于46.14分钟,且光解速度与光强度成正相关;呋喃丹等5种农药均显著地加快辛硫磷的光解,起着明显的敏化光解作用。  相似文献   

14.
百菌清和毒死蜱在辣椒表面的光化学降解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辣椒表面定量添加毒死蜱和百菌清,研究不同光源、不同初始浓度以及薄膜厚度等因素对辣椒表面农药光化学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太阳光和高压汞灯光照下,两种农药的光解均随薄膜厚度的增加而减慢;两种农药的光解速率与其初始浓度呈负相关;两种农药在高压汞灯光照下光解快于在太阳光光照下的光解,百菌清在太阳光下半衰期为1.9 d,在高压汞灯下的半衰期为2.2 h;毒死蜱在太阳光下半衰期为1.8 d,在高压汞灯下的半衰期为1.8 h。  相似文献   

15.
表层土壤中菲的紫外光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由于致癌、致畸和致突变而受到广泛关注.本实验以多环芳烃菲(Phe)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温度、腐植酸和紫外辐射强度对Phe光降解的影响并对不同因素对降解动力学的影响作了研究.结果表明,Phe的降解在20 ℃到3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光降解率增加;腐植酸在Phe污染土壤的光降解中起敏化作用,可显著促进光解,腐植酸浓度为5 mg·kg-1足以达到敏化的效果;Phe光降解速率常数随辐射强度的降低而降低,呈正相关,光解的半衰期随着辐射强度的降低而增加,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室内恒温培养控制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进行了叶青双的水解、光解以及自然池塘水中降解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叶青双在水中降解很快,光解是其降解的主要途径,同时水解也对叶青双的降解有很大作用。从叶青双的主要降解产物在水中的光解以及叶青双在自然池塘中水解模拟试验,表明叶青双的降解产物在水中也不稳定。由此得出叶青双在稻区正常使用情况下,不会对水环境及鱼类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7.
李忠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685-8686
[目的]寻找微波提取紫背天葵多功能花青色素最佳提取工艺及其光降解动力学规律.[方法]研究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提取效果及不同浓度色素液的光降解效果。[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用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作提取剂,提取剂用量为1∶60 g/ml,微波功率为648 W,提取时间为25 s,提取次数为2次。色素的光降解服从零级反应动力学。[结论]微波提取紫背天葵色素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溶剂浸提法。  相似文献   

18.
腐殖酸的光化学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晓霞  何小慧  杨名  刘靖  李聪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809-10810
腐殖酸作为一种大分子有机物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腐殖酸的光化学行为。对腐殖酸光化学特性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和探讨,主要包括腐殖酸自身的光降解,腐殖酸的间接光降解,腐殖酸的光敏化反应,腐殖酸光化学研究的前景与展望等。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不同环境条件对黄铁矿(FeS2)光催化降解抗生素的影响,推进FeS2光催化的实际应用,实验研究了pH值、水中NO3-和H2PO4-对FeS2光降解泰乐菌素(Tylosin,TYL)的影响机制,考察了FeS2重复利用的光催化效果并深入分析了FeS2光降解过程中的自由基贡献。结果表明:天然FeS2能够在1 h内快速光降解TYL(降解率为97%)。FeS2光催化过程中产生·OH、·O2-及h+,对TYL的光降解起主要作用的是·OH和·O2-。FeS2使水溶液pH维持在酸性条件,导致初始溶液pH对FeS2光降解TYL影响较小。水环境中NO3-可以吸收光能产生·OH,促进TYL的光降解。不同浓度H2PO-4对溶液pH的影响及Fe3+水解胶体的絮凝作用导致不同浓度H2PO4-对FeS2光降解TYL产生不同影响。FeS2重复利用4次后,仍能够保持80%的光降解效率。研究表明,利用FeS2去除抗生素具有实际应用价值,FeS2的光催化效果与污水的pH值、NO3-和H2PO4-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Ag沉积TiO_2光催化降解腐植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饮用水中腐植酸的去除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光还原法对纳米TiO2进行Ag沉积,研究改性TiO2/UV体系对腐殖酸的光降解效率,并探讨TiO2用量及腐植酸初始浓度对光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适量Ag沉积可提高TiO2的光催化活性,Ag沉积量为0.8wt%时TiO2的光催化活性最大;焙烧温度为400℃时TiO2的光催化活性最强;增加TiO2用量可提高腐植酸的光降解反应速率;在试验浓度范围内,随着腐植酸初始浓度的增大,其光降解效率降低,光降解过程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模型,反应速率常数k和Langmuir吸附常数K分别为0.173 5 mg/(L.min)和0.421 5 L/mg。[结论]适量的Ag沉积可提高TiO2光催化降解腐植酸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