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绿茶贮藏中氨基酸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氨基酸对成茶色、香、味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对茶汤的滋味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茶叶氨基酸被公认为茶叶滋味物质。在绿茶长炒青贮藏过程中,茶叶品质有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由于茶叶内含化学成份受外界温度、水份、氧气和光的影响,引起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致使内质趋向“陈化”。而茶叶中氨基酸在茶叶贮藏过程中的变化则更为复杂,主要的化学变化概括起来可归纳为蛋白质的水解与氨基酸的降解,这两个方面的变化直接影响着茶汤的滋味与鲜爽程度。当贮藏过久叶底变暗、汤色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对揭东县玉湖镇的地方特色茶——坪上绿茶的感官品质、生化品质及含硒量进行了初步取样分析.坪上绿茶分重炒青和轻炒青,其成茶外形、内质上均有着明显的差异.经年存放的坪上绿茶,表现出陈香浓醇、甜香显露,汤色褐红,滋味浓厚、回甘的特点.坪上绿茶新茶的水浸出物含量为36.04%~45.44%,茶多酚含量为20.08%~32.24%,氨基酸含量为1.20%~3.81%,咖啡碱含量为1.18%~3.68%,可溶性糖含量为6.27%~7.94%.符合坪上绿茶滋味浓(厚)爽回甘的特点.经年存放的坪上绿茶,随着贮藏年份的增加,其品质成分均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滋味逐渐由浓爽变为醇厚.坪上绿茶的含硒量为0.063~0.320mg/kg,其中有1个茶样含硒量为0.320mg/kg,达到富硒茶标准(0.25~4.0mg/kg),有6个茶样的含硒量为0.1 00~0.1 75mg/kg,有2个茶样的含硒量较低,为0.063、0.085mg/kg,低于0.100mg/kg.通过对全镇茶园土壤及茶叶含硒量进行广泛取样分析,有可能发现可规模开发的天然富硒茶园及茶树品系.  相似文献   

3.
茶叶中硒蛋白提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其珍  沈星荣 《中国茶叶》1991,(2):21-21,20
在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中,硒的抗癌功效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大量的动物肿瘤模型及模拟人类饮食条件的实验都表明硒有防癌效果。一些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茶树有较强的富集硒的能力,并发现富硒茶中硒浓度与抑制肿癌的作用呈显著的正相关。近年来,富硒茶产品的开发已经兴起,已有富硒茶汽水、富硒茶酒等进入市场,但这些富硒茶产品仅利用了富硒茶叶中水溶性或醇溶性的一部分(该部分仅占茶叶中全硒的10%~20%)。研究业已表明,茶叶中的硒主要是硒蛋白质硒,且绝大部分(80%以上)硒蛋白是不溶于水和乙醇的。为了达到进一步开发富硒茶资源的目的,笔者对茶叶中硒蛋白的提取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茶叶中蛋白质氨基酸与茶氨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氨基酸是茶叶中的重要生化成分,与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咖啡碱、糖、有机酸、维生素等有关品质成分共同组成茶叶特有的自然品质。茶叶中蛋白质的含量约为22%,由谷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精蛋白等组成,大部分不溶于水,在茶汤中呈胶体状态,对茶汤保持清亮和胶体溶液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风冷冰箱和直冷冰吧贮藏龙井绿茶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采用风冷冰箱和直冷冰吧贮藏对龙井绿茶品质的影响,把茶叶分别存储于风冷冰箱的冷藏室和冷冻室、直冷冰吧的冷藏室和冷冻室等4种不同的贮藏环境中贮藏90、180、270、360βd时分别取样,通过生化成分含量测定及感官审评等分析比较不同贮藏条件对绿茶的存储效果。结果表明,整个贮藏期内,冷冻室对生化成分的存储效果优于冷藏室,其中风冷冰箱冷冻室能有效地保持茶叶低含水率,贮藏180βd时其含水率显著低于直冷冰吧(P<0.05),直冷冰吧冷冻室则对叶绿素、维生素C、咖啡碱等含量保持效果较好,贮藏180βd时其维生素C和咖啡碱含量显著高于风冷冰箱(P<0.05);在0~180βd的贮藏期内,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均在风冷冰箱的冷冻室保留率高(均约为95%),贮藏后期则在直冷冰吧的冷冻室保留率高,且贮藏结束时均与风冷冰箱差异显著(P<0.05)。风冷冰箱有利于绿茶滋味和香气的保持,直冷冰吧有利于绿茶外形的保持,即不同贮藏条件对茶叶的感官分属性的影响不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结果表明,汤色、滋味、香气、咖啡碱和维生素C等品质指标在不同的贮藏方式间差异较大。结合两设备的特点可知,茶叶相对短期存储时可选择风冷冰箱,长期存储时则直冷冰吧更优。  相似文献   

6.
胡舒静  陈凯莉  徐悦 《茶叶》2015,(4):212-217
为探索绿茶冷茶饮主要品质成分的浸出规律,按不同的冲泡水温、茶水比、茶叶粉碎程度进行了比较试验,并对茶汤中的咖啡因、茶多酚、氨基酸以及茶汤色泽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在冲泡水温15℃~35℃,茶水比1∶100~1∶25范围内,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的溶出量随温度升高、茶水比减小而增加。试验范围内,冲泡30min后,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的溶出率分别达35%、35%、70%以上。咖啡碱和茶多酚在冲泡后4 h溶出量达最高点,氨基酸在冲泡后1 h达最高,之后均变化较小。在15℃、25℃和35℃3种冲泡温度冲泡后4 h,各处理酚氨比随冲泡时间延长而升高,其中以25℃冲泡获得的茶水中酚氨比最低。茶汤色泽测定表明,随茶叶粉碎粒度减小以及冲泡时间的延长,色泽由清澈偏绿向浑浊偏黄转变。冲泡温度低,茶水色泽优。根据绿茶鲜爽度考核,茶叶不粉碎直接冲泡口感较好。  相似文献   

7.
绿茶贮藏中质变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小崇 《茶叶科学》1989,9(2):95-98
本文根据实验结果,对炒青绿茶在不同贮藏条件下所发生的品质变化,进行了分析讨论,证明绿茶贮藏中的变质主要是品质成分的氧化作用,而水分和温度则是品质变化的氧化条件,仅起加速或延缓作用。研究还表明,在诸品质成分中,维生素C与感官品质的变化关系最为密切,因而,维生素C保留量可作为绿茶品质变化的重要化学指标。不过,维生素C保留量的下降率只有在10—15%以上时,感官品质的变化才能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8.
吴小崇 《中国茶叶》1989,(3):25-25,9
在一般贮藏条件下,绿茶品质会逐渐下降,甚至劣变而失去饮用价值,实质上这是绿茶品质成分不断变化(尤其是易氧化物的氧化作用)的综合反应,其中维生素C因其氧化还原电位较低而特别容易变化。探明绿茶贮藏过程中这些生化成分的变化规律是控制和延缓品质劣变的前提。迄今,国内外已有不少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笔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针对我国茶叶生产实际情况,对不同贮藏条件下绿茶内含维生素C与品质变化的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茶叶中的硒成分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硒75示踪研究了茶叶中的硒成分。结果表明,茶叶中的硒约80%属于硒蛋白质,其中除少量与色素、多酚、核酸和果胶呈结合状态外,其余绝大部分的硒蛋白均呈游离状态。硒蛋白中占硒总量21.91%的硒为硒代甲硫氨酸硒,无机硒仅占硒总量的8%左右。  相似文献   

10.
“冷泡茶”(Cold-brewing tea)因其最大程度保留了茶叶的鲜爽味且兼具饮用便利性,已成为消费者追捧的新型茶饮。文章系统研究了7个市售冷泡绿茶以及1个自制冷泡龙井茶的主要品质成分及其冷水浸出规律。结果表明,冷泡茶的含水率在4.12%~12.95%之间,差异较大;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范围分别在34.06%~45.32%、23.99%~32.04%、3.03%~4.22%和2.78%~3.21%。随着冷水浸泡时间延长,茶汤中主要品质成分含量均逐渐增加。冷水浸泡40 min,所有样品的茶汤中水浸出物溶出率为19.7%~51.4%、茶多酚溶出率5.3%~19.0%、氨基酸溶出率24.4%~93.1%、咖啡碱溶出率在18.4%~39.3%。冲泡方式显著影响茶叶中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的溶出率,冲泡20 min后茶多酚冷/热水溶出比为0.30~0.60、咖啡碱冷/热水溶出比为0.18~0.34、游离氨基酸冷/热水溶出比超过0.70,冷水浸泡茶汤中游离氨基酸溶出率较茶多酚和咖啡碱高,是冷泡绿茶口感更加鲜爽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可为冷泡茶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和新型冷泡茶产品开...  相似文献   

11.
富硒茶对大鼠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基础低硒饲料饲养大鼠 ,以自来水 (对照 )、Na2 SeO3 溶液、低硒茶水和富硒茶水作试验处理 ,实验 7周后分析血液及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和血液、肝脏的含硒量 ,丙二醛 (MDA)的含量。结果表明 :富硒茶显著增加大鼠血液和肝脏的含硒量 ,降低MDA含量 ,提高血液的SOD活性。富硒茶处理大鼠血液的GSH Px活性是对照和低硒茶叶的 1 3倍 ,肝脏GSH Px活性可达 1 4倍 ,富硒茶在提高肝脏和血液的GSH Px活性和SOD活性 ,降  相似文献   

12.
喷施亚硒酸钠对茶叶含硒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低硒茶园茶叶含硒量、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茶树新梢生长过程中,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可以显著提高茶叶的含硒量,其提高幅度与亚硒酸钠的喷施浓度成线性正相关。喷后第6天新梢含硒量达到最大值,以后以8%─10%的日速率递减;至第10天,新梢中的有机硒含量达到85%,即从喷后第10天─第18天内可采摘富硒茶。每公顷喷施亚硒酸钠0.10kg─0.40kg时,对茶树生长和茶叶产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六堡茶种质资源进行调查,发现六堡茶品种资源在苍梧全县、藤县金鸡镇、岑溪市南渡镇等地均有分布,以苍梧县六堡镇、狮寨镇为主要分布地。这些茶原料的水浸出物含量为46.6%~56.4%,茶多酚含量为32.2%~49.7%,氨基酸含量为2.7%~5.2%,咖啡碱含量为2.7%~6.6%,儿茶素含量为17.5%~24.6%,适制六堡茶和红茶。  相似文献   

14.
钾和镁对乌龙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钾、镁肥可使乌龙茶的产量提高9%—38%;茶叶中的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含量也有所提高;茶多酚含量因施钾而增加因施镁而减少,但酚/氨比均趋于合理,提高了乌龙茶的适制性。施钾、镁肥还改善了乌龙茶的香气组成,使橙花叔醇等香气成分的含量明显升高。乌龙茶的等级与其含镁量呈显著正相关,即品质好者其含镁量也高。文中还对钾、镁对乌龙茶生化品质的影响和在乌龙茶产区施用钾镁肥的重要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周琦  祝遵凌 《热带作物学报》2018,39(11):2296-2303
本研究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 4 种不同颜色的香水莲花茶的水解氨基酸成分及含量进行检测与分析,并对 香水莲花茶进行营养价值评价,同时测定香水莲花茶中矿质元素含量,从而了解香水莲花茶氨基酸及矿质元素营养价 值。研究结果表明:香水莲花茶中氨基酸种类丰富,4 种不同颜色的香水莲花茶均含有 17 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 27.19%~31.69%,其中含量较高的为谷氨酸(Glu)及天门冬氨酸(Asp);香水莲花茶含有人体所需各种必需氨基酸, 占氨基酸总量的 28.76%~36.60%,鲜味氨基酸占总量的 25.02%~32.44%,药用氨基酸含量丰富,占总量的 60.65%~ 64.39%;香水莲花茶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 SRC 值为 77.67~79.94,第一限制氨基酸是甲硫氨酸+半胱氨酸(Met+Cys), 其他氨基酸含量均与模式蛋白含量相当;花茶中矿质元素含量丰富,Na、K、Ca、Mg 含量较高,且重金属元素含量在 安全范围之内。因此,香水莲花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6.
代谢组学和系统生物学研究要求数据丰富、重复性好,简单易行、浸提效率高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是获得较好的试验结果的关键步骤。比较了不同浸提剂(甲醇、乙醇和高氯酸)和不同研磨方法(球磨机和研钵研磨)对茶树叶片品质成分的浸提效果,结果表明,70%乙醇和70%甲醇对茶鲜叶氨基酸的浸提效率显著高于无水甲醇和无水乙醇,而对鲜叶茶多酚的浸提效率以100%乙醇和70%乙醇最好;3 mol·L-1高氯酸对鲜叶氨基酸浸提效率最高,超过70%乙醇,但对茶多酚的浸提效率最低。优化出一种针对茶树鲜叶浸提的快速前处理方法(70%乙醇,球磨机研磨5 min)。对鲜叶经冷冻干燥和微波杀青处理后浸提的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比较,发现冷冻干燥可以更好地保持茶树叶片中特征代谢产物成分。  相似文献   

17.
茶树中总有机酸的自动电位滴定仪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应用自动电位滴定仪快速检测茶树中总有机酸的方法,并用该方法测定了茶树新芽、幼叶、成熟叶,以及凋落叶中总有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样品经乙醇提取、减压浓缩,再经过先碱化后酸化处理,乙酸乙酯萃取后,用自动电位滴定仪检测茶树叶片中的总有机酸,有机酸的添加量为2.0~45.0 mg·g-1,回收率为96.0%~99.6%,相对标准偏差(RSD)≤5.7%,该方法是茶树叶片总有机酸含量测定的简单快捷方法。运用该方法,新芽、幼叶、成熟叶、凋落叶总有机酸含量的测定值分别为44.9、20.1、21.1、1.99 mg·g-1。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出含油量高且脂肪酸组分丰富的茶树品种,对9个省区49个茶树品种茶叶籽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品种茶树茶叶籽含油量范围为16.29%~33.80%.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各个品种茶叶籽油中脂肪酸的组分和含量,共检测出19种脂肪酸,主要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和α-亚麻酸,分别占总脂肪酸含量的46.00%~72....  相似文献   

19.
硒是人体和动物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茶叶作为一种优质的硒来源,对人体硒的摄入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硒的重要性,土壤中硒的含量、形态和分布,茶叶中硒的含量以及影响茶叶硒积累的因素等4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此外还对富硒茶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开发富硒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含茶多酚的大豆分离蛋白涂膜对甜樱桃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天然抑菌抗氧化物质茶多酚添加到大豆分离蛋白中制成复合涂膜液,以感官指标、硬度、腐烂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为质量指标定期取样分析测定,研究所制成的涂膜液在室温条件下对甜樱桃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含茶多酚的大豆分离蛋白复合涂膜液能较好地保持贮藏樱桃的感官品质,降低甜樱桃在贮藏期间的腐烂率,延缓果实硬度、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从而延长果实的保鲜期。5%的大豆分离蛋白溶液中添加200mg/kg茶多酚制得的涂膜液保鲜效果显著,和对照相比,可将甜樱桃的室温保鲜期从2d延长至8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