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嗜酸乳杆菌ZH-1在复原脱脂奶中的生长和存活模式:在不同温度下嗜酸乳杆菌ZH-1在复原脱脂乳中的生长遵循Bolzman模型;在不同贮藏温度和pH下,嗜酸乳杆菌ZH-1遵循对数死亡规律,在4℃、10℃和15℃下的死亡速率常数分别是8.21、4.31和2.86;在pH6.8、6、0和5.0条件下的死亡速率常数为175、53和17.温度是影响存活的主要因素;在实验条件pH值对嗜酸乳杆菌ZH-1的存活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酸浆中嗜酸乳杆菌发酵豆腐废水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酸浆中分离得到一株嗜酸乳杆菌,并对其发酵豆腐废水条件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初始pH值、发酵时间等都影响嗜酸乳杆菌发酵产酸。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其发酵豆腐废水的最佳条件为:温度37℃;初始pH值6.0;接种量6%;时间48h,在最佳条件下的产酸量可达到0.5514g/100ml。  相似文献   

3.
通过将兔多杀性巴氏杆菌C51—17株菌液分装后置-80℃冻存的方法对菌液浓度进行预数,并与传统方法采用的将菌液置4℃保存过夜计算菌存率或通过测定菌液吸光值推算攻毒菌液浓度相比较。结果表明。用-80℃冻存保存方法估算的菌液浓度与实际浓度更接近,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疫苗的效力检验,能确保对照成立,在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效力检验中可以采用-80℃冻存的方法进行攻毒菌液的预数。  相似文献   

4.
试验以丁酸梭菌和嗜酸乳杆菌固态发酵豆粕为研究对象,以多肽含量为指标,应用响应面法(RSM)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首先对5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确定了三个显著性因素,分别是接种量、接种比例和水料比。经过Box-Behnken设计试验,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得到最佳发酵参数。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丁酸梭菌与嗜酸乳杆菌的接种比例为1∶1,水料比为0.8∶1,接种量为12.2%,发酵时间为48 h,发酵温度为37℃。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此条件下,发酵豆粕中多肽含量为9.64%。  相似文献   

5.
雪菊含有多种天然生物活性成分,性情温和,功效独特。探讨以雪菊、牛乳为主要原料,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1∶1混合为发酵剂,发酵生产一种新型酸乳—雪菊酸乳。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雪菊提取液添加量20%、接种量4%、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8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雪菊酸乳风味独特,口感细腻。  相似文献   

6.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清汁苹果乳酸饮料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苹果乳酸饮料发酵工艺条件: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嗜酸乳杆菌菌液按体积比2:1:2复配,温度38℃、复合菌剂接种量6%、牛奶添加量11mL/100mL、发酵时间11d,此时乳酸产量达13.85g/L;澄清条件:壳聚糖添加量0.3g/L、温度40℃、时间2h,该条件下透光率达96.167%。饮料配方为:100mL饮料中,乳酸含量0.5g、蔗糖添加量6g、氯化钠添加量60mg、蜂蜜添加量0.05g。苹果乳酸发酵醪的总抗氧化能力为42.68mg/mL,100μL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52.186%。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对鸭疫里氏杆菌三水、南海各1株菌分别用室温-营养琼脂斜面法(A法)、4℃-营养琼脂斜面法(B法)、室温-石蜡油-营养琼脂斜面法(C法)、4℃-石蜡油-营养琼脂斜面法(D法)、鸭疫甘油复方保护剂法(E法)五种方法进行保存条件筛选。结果,A法最长保存时间为15天;B法最长保存时间为36天;D法最长保存时间为71天;C法保存至71天仍部分样本有存活;E法保存至71天全部样本仍存活。用E法进一步作鸭疫里氏杆菌多个菌株保存试验,结果珠海株、南海一场株、肇庆林文株、鸭疫V株、海丰株依次达到120天、195天、207天、385天、404天、540天仍有存活。试验结果为本菌种作短中期保存和长期保存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植酸酶和嗜酸乳杆菌是重要的饲料添加剂,为获得产植酸酶的嗜酸乳杆菌菌株,克隆了大肠杆菌植酸酶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并转化嗜酸乳杆菌,对重组嗜酸乳杆菌进行发酵产酶并测定所产酶液的酶学性质,进一步研究重组嗜酸乳杆菌的耐酸性及植酸酶液的抗蛋白酶活性。结果表明:重组嗜酸乳杆菌发酵24 h植酸酶活性为984 U/mL,植酸酶的最适催化pH为4.5,最适催化温度为60℃。重组嗜酸乳杆菌在pH 2.0~4.5有一定的耐酸性,在pH 2.0条件下2 h的存活率为76.4%。植酸酶液用胃蛋白酶处理160 min后植酸酶液剩余85%的相对酶活,用胰蛋白酶处理160 min后剩余29%的相对酶活。上述研究结果为重组嗜酸乳杆菌后续应用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嗜酸乳杆菌发酵乳饮料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和开发了一种嗜酸乳杆菌发酵乳饮料.对嗜酸乳杆菌单菌发酵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的混菌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混合菌种组合比为2∶1∶1.同时对工艺条件及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活菌型最佳发酵终点为90-95°T灭菌型最佳发酵终点为75-80°T;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稳定剂的最佳组合配方.对活菌型产品进行了4℃下,18 d的储藏试验,产品中的嗜酸乳杆菌的活菌数大于1×106 cfu/mL.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采用多孔淀粉、甘油、葡萄糖、甘露醇为壁材,对嗜酸乳杆菌进行微囊化,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0 mL菌悬液,采用多孔淀粉6 g、葡萄糖5 g、甘油3.0 mL、甘露醇3.0 mL为最佳的包埋条件;电镜分析产品形态表明,嗜酸乳杆菌被保护剂均匀的包裹,且大小均匀,有很好的包裹效率;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制剂的稳定性要高于裸菌,并且制剂在4℃下储藏时,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结合当前草牧业发展现状,笔者在《草食动物饲养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创新尝试。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项目教学法在《草食动物饲养学》课程中的综合应用及其效果,并结合雨课堂的应用,使得课程表现形式灵活多样,课堂气氛活跃,充分激发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加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促进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及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比较临床中常用的猪伪狂犬病诊断方法的检测效果,试验采用常规方法对猪伪狂犬病毒进行不同浓度梯度的稀释,分别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葡萄球菌A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PA-ELISA)、琼脂扩散试验(GDT)3种方法对猪伪狂犬病毒进行检测,并对各种方法的敏感性、可重复性、经济性、简便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SPA-ELISA法和PCR法的灵敏度都远远高于GDT法,并且二者的敏感性相当;PCR法和SPA-ELISA法适用于实验室对PRV的确诊;GDT法所耗费的材料较少、经济、操作简便,适合于临床大规模的检测和初次检测猪伪狂犬病毒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以宏量营养素蛋白质、脂肪、常量营养素钙、铁、锌,微量营养素VB1、VA、烟酸为指示指标,跟踪研究了不同工艺生产的配方奶粉产品的营养素货架期稳定性.结果表明:在保质期内不饱和脂肪酸、VB1、碘等有一定的衰减,蛋白质、脂肪、钙、铁、锌变化不明显,水分含量有上升趋势,总体干法湿法复合工艺更有利于产品货架期营养保存.  相似文献   

14.
以4个不同禽类品种(金定鸭、长乐灰鹅、象洞鸡和闽南火鸡)为试验材料,采用4种不同方法从其全血中提取DNA,比较不同方法的DNA提取效率。结果表明:由于品种之间DNA存在差异,DNA的质量和产率也有显著差异,金定鸭全血DNA用树脂法效果最佳;长乐灰鹅和闽南火鸡全血DNA用酚-氯仿法效果最佳;而盐析法是提取象洞鸡全血DNA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5.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法学教学方法,很受国人的重视,但是由于存在对其的一知半解往往容易造成误区,文中在分析几种案例教学误区的基础上,探讨了案例教学的基本理论,从案例教学的起源人手,分析了案例教学的界定和特征,并对其进行透析,针对案例教学存在的优与劣,提出对案例教学这种教授方法不能囿于形式,而应该采用发展的观点,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赋予其时代含义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浊度法测定泰乐菌素及其制剂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抗生素检定培养基Ⅲ号为试验用培养基,将泰乐菌素稀释成不同的浓度,寻找浓度的对数值与相对应的吸光度呈直线相关的线性范围,建立测定泰乐菌素及其制剂含量的浊度法。泰乐菌素的浓度在0.6-2.0u/mL之间,其浓度的对数值与相对应的吸光度呈直线相关,相关系数r为0.9992。经t检验,泰乐菌素浓度的对数值与相对应的吸光度回归效果显著。所建立的浊度法平均回收率为99.87%,平均可信限率为2.76%,RSD为0.37%。管碟法与浊度法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浊度法具有简便、精确、快速的特点,可用于泰乐菌素及其制剂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布鲁菌病是一类由各型布鲁菌感染而引起的重要的人畜共患病之一。被感染的动物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流产、胎盘炎、附睾炎、睾丸炎等。人感染布鲁茵病后,多呈慢性经过,可损害人体多种器官。虽然病原学鉴定是一种常规有效的诊断布鲁茵病的方法之一,但由于其对操作人员安全以及实验室级别的要求非常严格,加之从患病动物体内分离病原体的过程既耗时又具有危险性,在布鲁茵病临床诊断实践中推广应用困难。布鲁菌病血清学诊断方法显示出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但难以鉴别布鲁菌各型野毒株以及疫苗株感染。鉴于上述问题.深入开发和研制更高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的新型布鲁茵病诊断方法在兽医临床实践中势在必行。主要从细菌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布鲁茵病诊断方法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制匹莫苯丹对照品,采用精制后的匹莫苯丹为原料,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熔点法、红外分光光度法、液相色谱法对原料进行鉴别,采用质量平衡法定值,同时采用容量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加以佐证。结果显示,以质量平衡法计算其含量为99.8%,容量法测定含量为99.7%,液相色谱外标法测定含量为99.6%,三种方法测定结果一致。本次研制的匹莫苯丹对照品可用于匹莫苯丹及其制剂的鉴别与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9.
依据GenBank中登录的常见细胞污染支原体16S rRNA基因序列,选择高度保守的区域设计引物,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的支原体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特异性检测出6种支原体,并能敏感的检测到10个拷贝数的目的基因.采用建立的PCR方法和传统的培养法对23个不同样品(细胞、血清、疫苗成品、半成品)进行检测,符合度100%.该方法的建立可大大缩短疫苗生产过程中支原体检验所需时间.  相似文献   

20.
3种半数致死浓度计算方法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寇氏法、概率单位法及线性回归法等3种半数致死浓度(50%lethal concentration,LC50)计算方法的阐述,比较了其基本公式与操作方法等。结果表明不同时间的半数致死浓度均依线性回归法、寇氏法、概率单位法的顺序逐步升高,但差异性不显著(P>0.05)。在操作上,概率单位法和线性回归较寇氏法更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