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普洱茶酸奶的生产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提取条件是茶水比为1:10,冲泡温度为90℃,冲泡20min时所提取得普洱茶汁最佳。牛奶中添加茶汁量为3%,糖6%,菌种接种量2%,稳定剂添加量为0.05%,40℃条件下发酵4h获得的普洱茶酸奶茶香浓郁,与奶味融和较好。与普通酸奶比较有独特香味。  相似文献   

2.
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与评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洱茶膏是从普洱茶中萃取的精华,是云南历史上普洱“八色贡茶”之一,曾是清朝宫庭贡茶,清·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每年人贡,民问不易得也。”清·张泓在《滇南新语》中记载:“……普洱茶最粗者熬膏成饼摹印,备馈遗。而岁贡中亦有普洱茶膏,并进蕊珠茶。”  相似文献   

3.
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看云南普洱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市场营销学的定义出发,分析了目前云南普洱茶的产销现状,进而又从产品层次理论的角度提出了如何利用产品层次促进普洱茶的销售.  相似文献   

4.
为验证普洱茶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和肝脏病理作用,采用高脂饲料饲喂法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分别用药、普洱生茶和熟茶茶汤连续灌胃35天,检测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肝脏病变情况.结果证明,普洱茶具有调节血脂水平的作用,普洱(熟茶)预防脂肪肝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道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茶道与禅道在历史的长河中通过外在的体悟与内在精神的相互浸润相互融通从而达到了“茶禅一味”的至高境界,滋生出的茶禅文化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诠释了茶道和禅道的具体含义,分析了茶与禅结合的原因,阐述了茶禅一味的文化意蕴及其内涵,并分析了茶禅文化的重要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蒸青绿碎茶试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碎茶是呈颗粒状的绿茶 ,亦称颗粒绿茶 ,品质特征为 :颗粒紧细重实 ,色泽绿润 ,汤色嫩绿明亮 ,滋味鲜爽甘醇。由于制作过程中叶细胞破损率高 ,故溶解性好 ,茶汁在冲泡时易快速浸出 ,极适合加工目前国际茶叶市场上俏销的袋泡茶 ,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1 试验目的我省商品绿茶自明、清以来均为条型茶 ,不仅制造工艺较为复杂 ,更主要是已越来越呈现出不适应国际茶叶消费市场需求的一类产品。为扩大外销茶的花色品种 ,提高品质 ,增强我省茶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缓解多年来存在的内、外销中、低档茶严重滞销问题 ,以求改变茶叶生产企业正处…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普洱茶水提取物对THP-1细胞经PMA诱导分化成的巨噬细胞,经脂多糖(LPS)刺激后IL-1β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LPS刺激后24h内,250μg/ml的普洱茶水提取物可以明显抑制IL-lβ的分泌,同等剂量的绿茶和红茶水溶物也有类似的效果,但绿茶中最重要的活性成分EGCG(12.5μg/ml)没有抑制IL-1...  相似文献   

8.
韦公远 《蚕桑茶叶通讯》2009,(6):F0003-F0003
茶除了来自茶树外,在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独具特色、非茶似茶的茶外“茶”,下面介绍几种有益于健康的茶。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所指的普洱茶,实际上是以云南大叶种菜制成的晒青毛茶为原料,经加工整理而成的各种云南茶叶的统称。现代的普洱茶是将晒青毛茶经过后发酵处理精制而成的,畅销港、澳和东南亚,以及法国、日本等地,深受消费者欢迎。一、普洱茶的品质特点普洱茶分为散条和蒸压成型两大类。在制造上属于后发酵茶,生产过程中产生一些白霉(谷称风霉),是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试验表明,白霉对人体无害,且对普洱茶品质形成起了一定作用。普洱散茶外形条索肥硕壮实,色泽褐红(俗称“猪肝色”)或带灰白色。压制的普洱茶是用普洱散茶经蒸压塑…  相似文献   

10.
普洱茶膏,是以普洱茶为原料,经浸提、净化、浓缩、干燥(成型)等工序加工而成的茶膏,它有很高的营养和品饮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武当道茶多糖脱色条件进行研究。方法:选用粉末状活性炭为脱色材料,对多糖混合液进行脱色处理,探究适宜的脱色时间、脱色温度和活性炭用量。结果:用4%活性炭在55℃时脱色35min为最佳条件。结论:上述方案多糖保留率和脱色率都很高,可用于武当道茶多糖的开发。  相似文献   

12.
所谓"茶艺",古代包括艺茶、茶叶烹制与品饮艺术.艺茶,即茶树种植技术;茶叶烹制即茶叶煮泡技艺;品饮即包括鉴赏、品评技艺,三者技艺达到如火纯青的高度即为艺术.从现代意义看,茶艺已不包括茶树种植和制茶技艺了.艺术的基本特征是美,茶艺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技艺,而是达到一定艺术境界高度的高雅文化了.  相似文献   

13.
在普通茶籽油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对茶籽剥壳、压榨和茶籽油精炼的脱酸、脱色、脱臭方面进行了工艺创新,提炼出了普洱茶籽油的关键控制环节和加工关键性技术,对普洱茶产业链的延伸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茶税史话     
我国有几千年的产茶史 ,在中国农业史上 ,茶是农产品中独一无二的最发达、最典型的商品化生产作物。茶叶对整个国民生计必不可少 ,而且全社会的消费量很大 ,所以对茶征税 ,面广利丰。我国自唐以后的各朝代 ,茶税始终是国家税收的重要项目 ,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专门负责茶事的机构和官员 ,如茶马司、盐茶道、茶马御史、茶引批验使等等 ;对茶户茶商的条条框框很多 ,违者轻则收茶罚款 ,重则治罪 ,以致多次激起民众聚集反抗。唐代以前茶叶生产和传播发展缓慢 ,除茶农外用茶之事一般只在社会上层 ,到了唐代开始普及。唐代儒释道三者并存并且都嗜茶颂…  相似文献   

15.
竹叶青茶     
竹叶青茶吴英藩,林益珍,黄小梅(江西省蚕茶研究所)(临川县农牧渔业局)宋代中期之后,盛行“斗茶”、“茶宴”之风,从而产制出各种名茶;有如雨后春笋,争奇斗艳。竹叶青茶是当时的名茶,产于抚州一带。南宋著名词人陆游,曾宦抚州,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前坪寺...  相似文献   

16.
茶中清趣     
“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古人以茶疗疾,以茶人馔,以茶代酒。到唐代时,茶的功用被认识得比较全面,它的饮用范围因此越来越广泛。古代饮料浆、酒、茶,在唐时已将它们的用途明白区别为三个:救渴用浆,解忧用酒,清心提神用茶。  相似文献   

17.
浅谈茶与健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茶比咖啡、可可更受欢迎的重要原因是饮茶能增进营养 ,预防疾病。茶之所以能增进营养是因为含有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 ;茶所含的咖啡碱、茶多酚、脂多糖、芳香化合物等成分使茶具有防病功效。“饮茶有益健康”在各代的医书上均有记载。汉代《神农本草经》曰 :“茶味苦 ,饮之使人益思 ,少卧 ,轻身 ,明目。”汉代华佗在《食论》中说 :“苦茶久食 ,益意思。”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 :“茶之为用 ,味至寒 ,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若热渴凝闷 ,脑疼目涩 ,四肢烦 ,百节不舒 ,聊四…  相似文献   

18.
茶礼与婚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礼兴起于唐代 ,在不少地区、民族 ,茶礼与婚俗密不可分 ,婚俗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茶 ,所以茶礼几乎成为婚俗的代名词。在一定程度上 ,与婚俗相连的茶礼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和文化生活风貌 ,因而成为民俗学、民族学和文化学的组成部分。在婚俗中 ,茶象征着纯洁、坚贞和多子多福。“茶性最洁”表示爱情纯洁无瑕 ,“茶不移本”表示爱情坚贞不移 ,“植必生子”、“茶树多籽”表示子孙繁盛、家庭幸福。因此 ,茶得以深深地介入婚俗之中去 ,茶礼也就成为民间普遍的风俗。人类除了用语言和歌声表达爱情外 ,还凭借各种物品。以物为媒时…  相似文献   

19.
茶为我国国饮。俗话说:“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茶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而且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随着茶的综合利用日益广泛,茶在多种领域的应用研究正积极展开,应用前景十分广阔。1 茶的功能茶叶的化学成分经分离和鉴定的化合物约500种,其中大部分成分具有营养功能和药效功能。1.1 茶的功能性成分茶的功能性成分一般分为三大类:一是营养性。这类主要成份是维生素类,如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等;矿物营养素,如钾、钙、磷、微量元素等;呈味呈色类,如茶氨酸、游离氨基…  相似文献   

20.
为比较不同贮藏年份六堡茶及虫屎茶的内含成分,以2007年、2010年和2013年的六堡茶和虫屎茶为原料,进行理化分析和感官评定。结果表明,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六堡茶的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红素呈现下降趋势,茶褐素呈现上升趋势,茶黄素含量基本无变化;虫屎茶的茶多酚含量介于2010年与2013年的六堡茶之间,咖啡碱含量几乎为零,水浸出物均低于不同年份的六堡茶,游离氨基酸、茶红素含量介于2007年与2010年的六堡茶之间;茶黄素含量与六堡茶相近,含量极低;茶褐素含量最高。感官评定结果表明,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六堡茶品质更醇和,虫屎茶比六堡茶醇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