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选育过程 杂交芝麻新组合皖杂芝0176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而成,亲本组合为“0176A×0222”,母本0176A为隐性核不育系,来源于安徽省固镇县地方品种中变异不育单株,其系谱为01—76—44-17-2-23-10,该不育系叶绿色,单杆型,株高150-160cm,花白色,1叶3花,蒴果4棱,种皮白色。干粒重3.6g。  相似文献   

2.
以抗除草剂核单基因隐性不育系Yu98-8A1不育株为母本,转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为父本,通过连续回交,选育出双抗(抗虫和抗除草剂)棉花核不育系Yu98-8A2.花冠、花药表型及花粉发育显微观察表明,新型不育系保持了原不育系转育受体Yu98-8A1的败育特性.棉铃虫抗性及草甘膦抗性试验暗示,Yu98-8A2既保持了原不育系Yu98-8A1的除草剂抗性,又聚合了棉铃虫抗性;PCR分子鉴定表明,Yu98-8A2聚合了Bt及EPSPS-G6基因.  相似文献   

3.
对杂合不育系G4A/新香B、G4A/Ⅱ-32B、中9A/Ⅱ-32B和新香A/Ⅱ-32B及其相应纯合不育系G4A、中9A和新香A进行了开花习性特点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杂合不育系不仅可保持高度不育,且在一些开花习性特点上表现出比不育系较强的优势。如G4A/新香B、G4A/Ⅱ-32B和新香A/Ⅱ-32B的开花高峰均比相应纯合不育系提前1h左右。单株开花历期杂合不育系较纯合不育系长3—7d,而主穗开花天数较纯合不育系长1-2d。颖花开张时间杂合不育系较纯合不育系长0.5-1.3h。杂合不育系柱头大小与纯合不育系相近,但柱头双边外露率高,如G4A/Ⅱ-32B、新香A/Ⅱ-32B和中9A/Ⅱ-32B比相应纯合不育系高7.22,6.25和10.27个百分点。此外,杂合不育系具有柱头生活力强和开花后活力下降速度慢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利用16A等3个不育系与18个恢复系配制54个杂交组合,分析杂种及各不育系杂种8个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单株产量、单株有效穗数具有较强的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穗长、千粒重、结实率表现负向超父优势和竞争优势。杂种与父本的株高、结实率相关显著,与其它性状相关匀不显著。3个不育系的杂种均具有明显的产量超亲优势和一定比例的产量竞争优势组合。其中以216A最高,其次为16A和552A。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机插制种不育系的穗部结实特性,探究机插制种模式杂交水稻种子产量较低的原因,为提高杂交水稻机插制种异交结实率及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雅恢2115×宜香1A、成恢727×蜀21A为材料,于2020—2021年在崇州开展大田试验,设置机插和人工移栽2种方式;抽穗开花时通过调查恢复系和不育系的抽穗情况来判断花遇状态,成熟期考察不育系穗部结实情况,统计分析2种栽插方式下不育系各行、各穗位及不同枝梗结实特性。【结果】(1)以人工移栽花期相遇设置播栽期情况下,2个组合机插恢复系和不育系花期偏移分别为3—4 d和6—8 d,花遇指数介于33.33%—55.56%,花遇程度较差;人工移栽恢复系和不育系花期完全重合,花遇指数为100%。(2)不同栽插方式整体结实率表现为机插<人工移栽,与人工移栽相比,机插结实率降低33.45%。(3)不育系第1—6行穗部结实率呈逐渐降低趋势,同行不育系花期相遇程度高的处理结实率更高。(4)不育系穗上部授粉姿态好,叶片和穗对花粉的遮挡作用小;正常授粉条件下,不育系穗位结实率均表现为上部>中部>下部,而空粒率则为下部>中部>上...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3类不同类型温光敏雄性不育小麦之间的差异,对其进行光合速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类温光敏雄性不育小麦的光合速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ES8-1温光敏雄性不育系的各生理指标与K2-87S-2A和3017A2个温光敏雄性不育系的变化不同。ES8-1中各物质含量的显著变化主要发生在减数分裂时期到单核花粉粒时期;K2-87S-2A和3017A中各物质含量的显著变化主要发生在单核花粉粒时期到二核花粉粒时期。由此表明,这3类温光敏不育系的雄性败育进程有所不同,ES8-1不育系的败育时间早于K2-87S-2A和3017A不育系。  相似文献   

7.
1品种来源 晋葵8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于1995年用雄性不育系93-3A作母本,以F51-1S为父本回交转育,1995—1996年冬季南繁加代,1999年选育出新不育系F51-01-2A。1996年通过测交筛选及加代,1999年选育出新的稳定的分枝型恢复系99-261。  相似文献   

8.
部分水稻不育系和恢复系的叶龄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水稻B06S、PA64S、1103S、武金2A、武金3A、金23A、Ⅱ32A、K17A、V20A、优I A、IR58025A和博A等12个不育系及9311、桂99、N120、974、N124、R121、R122、647、E32、207珞恢988等11个恢复系的叶片生长动态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和恢复系出叶速度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不育系的出叶速度大致规律为快--慢模式,出叶高峰在5叶左右,而恢复系出叶速度大致规律为慢--快--慢模式,出叶速度高峰在9叶左右。叶片数及生长动态分析将能用来指导制种实践。  相似文献   

9.
早籼低温敏核不育系399S的选育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399S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于 1997年选育成的早籼低温敏核不育系 ,具有隐性下垂叶形态标记性状 ,用其制种有利于除杂保纯和杂种的纯度鉴定。 1997年 8月通过安徽省技术鉴定 ,不育株率 10 0 % ,花粉败育率 99.997% ,自交不育度10 0 % ,不育起点温度为 2 3℃ ,不育期 34d以上 ,主茎 7.9~ 13叶  相似文献   

10.
不育系A23是中国种子集团公司从日本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引进的粳型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米质优、综合性状优良等特点,2002年已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大田种植中表现出优质、高产、抗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为了加快该亲本的开发利用,2002年,中国种子集团公司委托全椒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繁殖亲本0.3公顷田,2003年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繁殖面积至5.5公顷,平均单产0.9吨/公顷,2004年扩大繁殖面积至8公顷,平均单产1.3吨/公顷。  相似文献   

11.
抗白叶枯病Ⅴ型菌基因在杂交稻上的遗传表达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显性抗病基因Xa-3的品种IRBB203和含Xa-7基因的IRBB7、8072-2与不育系珍汕97A、珍汕9723A杂交,其后代表现出不同的遗传特性:IRBB203与两不育系的杂交F1均只抗Ⅴ型菌而不抗Ⅳ型菌;8072-2与两不育系的杂交F1表现抗Ⅳ型菌而感Ⅴ型菌,与珍汕9723A杂交的F2对Ⅴ型菌的抗感分离比接近9:7,回交F1抗感分离比接近3:1;而IRBB7与两不育系的杂交F1为全感,说明不育系对抗病基因的表达有复杂的互作效应,而非简单的胞质效应。  相似文献   

12.
采用旱育秧和湿润育秧技术培育不育系和保持系秧苗,研究了不育系珍汕97A的繁殖技术。结果如下:(1)旱育秧秧苗矮化,分蘖迟缓,叶片生长慢,秧苗素质不如湿润育秧秧苗。(2)湿润育秧始穗期比旱育秧早2—3d,齐穗期比旱育秧早5d,始穗-齐穗历时比旱育秧短2—3d。(3)不育系湿润育秧种子产量显著高于不育系旱育秧,以不育系湿润育秧和保持系旱育秧处理的产量最高为118.3kg/667m~2。增产的主要原因是不育系湿润育秧穗型大、结实率高。  相似文献   

13.
以辣椒雄性不育系 10-05A 为不育源,以优良自交系60-1 为回交亲本材料,经过连续6代回交,选育出不育性稳定、综合性状优良的辣椒雄性不育系Y32-3A。其不育株率达到 100%,不育性稳定,果实商品性好。利用不育系 Y32-3A与28个辣椒自交系测交,有10个组合育性100%恢复,7个组合产量超过对照,一般配合力较好。  相似文献   

14.
泰莲7A是利用柱头外露率和异交结实率好的粤泰B为母本,与粤丰B做父本进行杂交,F1代与保持系2128B(来源为泗稻B/泰引31)再次杂交(即粤泰B/粤丰B//2128B),多代种植后,选择株叶形态好,米质优的单株,与粤泰A测交并多代回交选育的优质籼型三系水稻不育系。该不育系株叶形态好,不育性稳定,不育株率100%,花粉败育以圆败为主,柱头和异交结实率高,配合力强,米质较优,综合性状突出。于2018年通过安徽省鉴定。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具有隐性紫叶标记性状的水稻不育系紫A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加快水稻不育系紫A在杂交水稻育种中的应用,选取4个不育系和7个自育恢复系,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组28个组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紫A的一般配合力与其他3个不育系间没有明显的差异,其穗总粒数、穗实粒的一般配合力效应(GCA)值在4个不育系的第1、第2位,...  相似文献   

16.
皖油17号系滁州市农科所和安徽省种子总公司采用不育系H3A与恢复系H3C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油菜新组合。1998-2000年在安徽省区试平均667米产量180.3千克,含油量42.2%,属双低油菜。2001年9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安徽省油菜产区种植。2006年伊犁鑫丰园种业公司引进,在巴彦岱乡小面积种植,每667米^2取得300千克以上的产量,  相似文献   

17.
BT型粳稻不育系六千辛A育性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系法杂交稻的选育,首先必须具备不育性稳定的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六千辛A是我院1978年以BT矮秆黄A为母本,六千辛(691/千重浪//Zenith)为父本回交转育而成的一个优良粳稻不育系。据测定,B_6F_1群体的不育株率即达100%,不育度99.5%。B_8F_1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100%。1981年起成对繁殖,1982年起混系繁殖并配组鉴定。几年来的鉴定结果表明,六千辛A不育性稳定,异交结实率高,可恢复性好,配合力强,杂种优势明显。但在1986年,用六千辛A配制的优良组合六优1号(六千辛A/77302-1)、六优3-2(六千辛A/  相似文献   

18.
东乡野生稻细胞质源雄性不育系“东B11A”的选育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以东乡野生稻为母本与栽培稻品种“红优”、“HA7931 7-7”杂交 ,在其杂交后代中分离出雄性不育株 ,再与栽培稻品种“B1 1”杂交 ,并连续选不育株与“B1 1”回交 ,育成东乡野生稻质源新不育系“东B1 1A”。该不育系属早籼类型 ,在宜春 4~ 6月播种 ,播种至始穗历期 63~ 78d,主茎叶片数 1 2~ 1 3叶 ;株型较散 ,茎秆粗壮 ,穗大粒多 ,田间抗性较强 ;不育株率、不育度均达 1 0 0 % ;不育花粉中以典败为主 ;柱头发达 ,外露率达 81 .1 % ,异交结实率一般 5 0 %以上 ;配合力强 ,所配组合“东B1 1A/D1 8”、“东B1 1A/R40 2”和“东B1 1A/C1 42 9”具有较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大豆三系的选育及恢复基因的SSR初步定位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栽培大豆ZD8319为母本,分别与SG01、JX03和PI004杂交,再用父本回交5次,选育出阜CMS1A、阜CMS2A和阜CMS3A三个高度不育的不育系。正反交结果表明,这3个不育系为质核互作不育系(CMS),花粉为典败型不育,且不育性稳定。与3个不育系广泛测交,筛选与不育系配合力高、育性恢复力强的强优势组合,从中鉴定出恢复度高的恢复系5个(蒙-06,YC04,阜84-5-4,ZY9010,Z9001),使栽培大豆质核互作不育系三系配套。通过测交发现,阜CMS1A、阜CMS2A比阜CMS3A育性易被恢复。用这2个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的核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分析,从60对核心引物中筛选出在2个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间有特异带的SSR引物,分别为Satt143、Satt168、Satt441。表明这3个SSR标记是与恢复基因有关的3个等位位点。并把恢复基因初步定位于2个分离群体上的6个连锁群上。  相似文献   

20.
三系杂交水稻谷粒性状的遗传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不育系:金23A、11-32A、优IA、珍汕97A;恢复系(品种):桂99、广陆矮4号、桂朝2号、窄叶青8号、特青、胜优2号、比四稻、常杂3号、晚三、培C311、明恢86、明恢63、南京11号、9311、金陵57、盐籼1号、93—9、贵辐籼3号、黔籼2号、IR36、IR24、IR72、密阳46、密阳54、密阳42、水源287、水源2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