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调查陕西渭南一育成鸡场鸡群发病死亡原因,为临床拟定控制方案提供参考。通过采集待检组织样品,细菌连续划线分离、生化试验鉴定、PCR检测细菌特异性基因、动物回归试验与药敏试验,检测排查常见禽病毒性病原,并对鸡场水质进行了检测。结果分离到一种中等大小的革兰氏阴性杆菌,通过细菌生化试验与鸡白痢沙门氏菌invA基因PCR检测证实分离到一株鸡白痢沙门氏菌。细菌纯培养物接种小白鼠12h全部死亡。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分离菌耐药性极强,供试35种药物仅米诺环素中度敏感。常见禽病毒性病原核酸检测均为阴性。鸡场水质检测发现细菌严重超标,证实本病例是由于水质污染导致的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综合以上结果确诊为单纯鸡白痢沙门氏菌病,提出了具体控制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20日龄雏鸡出现有关节肿胀、拉白色稀粪和少量死亡等症状的疾病病因,为鸡场的疾病诊断和防治提供建议和有效措施。[方法]采集病鸡样品并进行了细菌学检验。通过细菌分离、PCR、生化试验和回鸡试验鉴定出5株鸡白痢沙门氏菌。[结果]用分离株感染SPF雏鸡,能复制出与自然感染一致的病例。[结论]鸡白痢沙门氏菌是造成鸡场该次疾病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3.
鸡白痢是由鸡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的传染病,病鸡主要表现为衰弱消瘦、白色下痢,各日龄鸡均易感,尤其是生长期雏鸡,多由垂直途径传播,对养鸡业的经济效益危害性极大。浙江省某鸡场的3周龄三黄鸡群疑似沙门氏菌感染,采集病死鸡肝、脾组织进行鸡沙门氏菌诊断。结果表明:从30只病料中分离得到11株沙门氏菌,分离率为36.67%,进一步进行血清分型鉴定和生化试验,证实菌株为鸡沙门氏菌。研究可为鸡白痢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鸡魏氏梭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发病机制,从河南某鸡场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疑似鸡魏氏梭菌病例进行细菌分离,从中分离到1株细菌。对分离的病菌进行形态培养、生化试验、动物试验等鉴定,鉴定为鸡魏氏梭菌。药敏实验表明鸡魏氏梭菌对青霉素、庆大霉素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鸡白痢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20日龄雏鸡出现有关节肿胀,拉白色稀粪和少量死亡等症状的疾病病因,为鸡场的疾病诊断和防治提供建议和有效措施。[方法]采集病鸡样品并进行了细菌学检验。通过细菌分离、PCR、生化试验和回鸡试验鉴定出5株鸡白痢沙门氏菌。[结果]用这些分离株感染SPF雏鸡,能复制出与自然感染一致的病例。[结论]鸡白痢沙门氏菌是造成该养殖场本次疾病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6.
甲鱼源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地防治由维氏气单胞菌引发的疾病,用传统的细菌分离法对江西进贤病死甲鱼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结果得到4株病原菌;用传统的生化鉴定法结合现代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法鉴定4株病原菌,结果确定4株病原菌均为维氏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Aeromonas veronii biovar sobria);用琼脂扩散法做药敏试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得知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等抗生素及有益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对4株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结论:有益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可用于养殖水及水产动物维氏气单胞菌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副鸡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副鸡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gallinarum,HPG)是鸡传染性鼻炎的病原菌.近年来,北京、陕西、四川等地证明了该病的发生.为了了解该病在山东省的流行状况,从山东德州地区5个鸡场的20只疑似鸡传染性鼻炎鸡体内共分离到6株细菌,经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鸡胚接种试验和16s rDNA 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鉴定为副鸡嗜血杆菌.并经玻片凝集试验、Dot-ELISA、血凝试验分型研究,证实6株分离菌株均为副猪嗜血杆菌A型.从而为以后鸡传染性鼻炎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地防治由维氏气单胞菌引发的疾病,用传统的细菌分离法对江西进贤病死甲鱼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结果得到4株病原菌;用传统的生化鉴定法结合现代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法鉴定4株病原菌,结果确定4株病原菌均为维氏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Aeromonas veronii biovar sobria);用琼脂扩散法做药敏试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得知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等抗生素及有益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对4株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结论:有益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可用于养殖水及水产动物维氏气单胞菌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沙门氏菌可引起鸡白痢、禽伤寒和禽副伤寒等沙门氏菌病,对我国养鸡业产生了巨大威胁。动物养殖中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了沙门氏菌耐药性的出现,这给沙门氏菌病的防治增加了难度。本研究从泰州地区养殖场采集病死鸡病料、健康家禽的泄殖腔样本进行沙门氏菌株的分离鉴定,通过药敏试验了解耐药状况。结果表明,共分离样品339份,活禽检出率为2.3%,病料检出率为8.5%。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1例鸡传染性鼻炎疑似病例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方法]从安徽省某鸡场发生的以脸面肿胀、流泪和产蛋下降为临床特征的病鸡上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细菌,并进行染色、镜检、菌落形态观察,并利用"卫星现象"和PCR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成功分离到1株副鸡嗜血杆菌,经鉴定为C型副鸡嗜血杆菌。动物回归试验表明,该分离株能引起典型的鸡传染性鼻炎,对鸡具有较强的致病力。[结论]该研究可为鸡传染性鼻炎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辽南肉鸡场的病死鸡体内分离到5种不同菌株的病原菌。通过培养特性、菌落形态、染色特性、生化试验等一系列鉴定,确定这5种菌株中有1株为兽疫链球菌、2株为禽链球菌、3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实验表明2株链球菌呈β溶血,1株呈α溶血,呈α、β溶血的菌株对小白鼠的致病性为100%。将5种菌株单独进行药敏试验时抗生素对这些菌有较好的效果,并且选择药物范围较广。而用混合菌进行药敏试验时药物敏感效果均不显著。临床肉鸡两种菌混合感染时病程轻,则能治愈,重症鸡极少有治愈,需要淘汰,对肉鸡的养殖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为及时查明百色一起因食用病死牛肉引起多人食物中毒病例的原因,通过无菌采集病死牛深层病变组织,经过增菌、细菌分离和纯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血清学检验等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分离鉴定。从病死牛组织内分离到沙门氏菌1株,生化鉴定为沙门氏杆菌属Ⅳ亚型,血清学鉴定表明其与A~F多价O血清发生凝集,表面抗原为O9。结果表明:此次动物性食物中毒是由病死牛沙门氏杆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鸡白痢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菏泽地区发病鸡场疑似鸡白痢病鸡的泄殖腔棉拭子,进行细菌分离,并对分离细菌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型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得到32株鸡白痢沙门氏菌,其中16株O9、10株O1、6株O12,分别占50%、31.25%、18.75%;分离株对头孢噻肟、丁胺卡那霉素、多黏菌素B表现出高敏感性,敏感菌株的比率分别为93.8%、90.6%、84.4%,对四环素、磺胺嘧啶、诺氟沙星表现出高的耐受性,耐受菌株的比率分别为100%、78.1%、71.9%.可见,头孢噻肟、丁胺卡那霉素、多黏菌素B可作为菏泽地区养鸡场防治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首选药物,其他药物须减少或暂停使用.  相似文献   

14.
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泰州周边地区部分鸡群发病,经诊断怀疑是细菌感染,从患病鸡体内进行细菌分离、常规细菌学检验、16s rRNA序列分析和致病性试验,确定25株肠炎沙门氏菌。对这些分离株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分离株对氨苄青霉素、头孢拉定、链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和萘啶酮酸60~100%耐药,93.5%菌株表现为多重耐药(耐3种以上抗生素)。鸡肠炎沙门氏菌分离株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下降,这也是导致临床上用药治疗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扬州地区鸡病原性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扬州市大型鸡场的大肠杆菌病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对病死鸡进行了病理剖检,分离出病原菌142株,经生化试验、血清学鉴定,确诊为病原性大肠杆菌的128株。对扬州市大肠杆菌病常见血清型的种类、比例、分布有所了解,同时通过相关的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为临床用药和免疫计划提供了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从湖南省常德地区的3个不同鸡场采集105份病料,通过细菌分离和生化鉴定共分离得到75株鸡源性大肠杆菌,其中60株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分离得到的75株鸡大肠杆菌进行3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对30种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多重耐药现象普遍;在30种受试药物中,高敏的药物分别为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唑啉、头孢噻肟、丁胺卡那霉素等6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定导致大鲵(Andrias davidiamus,giant salamander)腹水病的主要病原菌类型。【方法】从患病大鲵的腹水和肠道分离细菌并进行纯培养,用细菌自动鉴定系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培养细菌进行鉴定,再对52尾健康的1龄大鲵进行感染试验,以确定病原菌,同时对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经过细菌自动鉴定系统确定了4株细菌,室内感染试验确定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为主要致病菌;细菌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也再次证明该菌为嗜水气单胞菌;药物敏感试验显示,该病原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等药物敏感,对氨卞青霉素、舒巴坦、头孢唑啉等药物具有抗性。【结论】导致大鲵腹水病的主要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鼻炎河南株分离鉴定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畅  牛桂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84-7185
[目的]为了进行鸡传染性鼻炎河南株分离鉴定及防治的试验。[方法]从25个怀疑发生鸡传染性鼻炎的鸡场病料中分离到11株副鸡嗜血杆菌,经血清型鉴定A型8株,C型3株,对该鸡场进行病原分离鉴定、药敏试验、防治试验。[结果]用分离株研制的二价油乳剂灭活苗用于该病的预防和用分离株筛选的敏感药物用于治疗,效果均良好;用敏感药物给发病鸡饮水配合研制的二价油乳剂灭活苗给发病鸡紧急免疫接种,治疗鸡传染性鼻炎,效果更佳。[结论]该研究为制定鸡传染性鼻炎的防治措施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旨在了解鸡白痢沙门氏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情况。对疑似雏鸡白痢的33份病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形态学观察和生化试验,鉴定出26株鸡白痢沙门氏菌。采用Kindy-Bauer法检测分离菌株对14种抗菌药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新霉素、多粘菌素B、复方新诺明和氯霉素较为敏感,耐药率分别为11.54%、0、7.69%、0、19.23%和15.38%;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链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耐药性较强,耐药率分别为53.85%、65.38%、57.69%、100%、69.23%、61.54%、76.92%和53.85%。且所有鸡白痢沙门氏菌分离株均为多重耐药性,其中以6耐和7耐的菌株为主,分别占42.31%和30.77%。鸡白痢沙门氏菌分离株对多数抗菌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加强对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监测,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疾病流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确诊某肉鸡孵化场死亡鸡胚的致病原因,对孵化后期死亡的20枚鸡胚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细菌分离培养,通过生化试验、运动性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等鉴定方法对病原进行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20枚死亡鸡胚中有8枚带菌,带菌率40%,其中3株为沙门氏菌,沙门氏菌带菌率为15%。分离菌对头孢噻呋钠和左旋氧氟沙星、四环素高敏,对盐酸黄连素、丁胺卡那霉素、氧氟沙星、青霉素、硫酸庆大霉素中敏,对阿奇霉素、磷霉素钙、恩诺沙星、链霉素产生了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