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几个坦洋工夫红茶产品的品质进行感官审评和主要内含生化成分(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等)的测定,探讨坦洋工夫红茶品质与主要生化成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坦洋工夫红茶茶汤滋味的浓度与水浸出物、茶多酚、茶红素的含量有关,茶汤滋味的鲜爽度与游离氨基酸、茶黄素、茶多酚的含量有关,茶汤的红浓度与茶红素、茶褐素的含量有关,茶汤的亮度则与茶黄素、茶褐素的含量有关,香气与氨基酸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汪春园 《中国茶叶》1995,17(4):28-29
回顾我国茶叶生产所走过的道路,虽然茶叶总产量随面积扩大而有较大提高.但茶叶的天然品质却呈下降趋势,茶园单产与经济效益仍处于较低水平.在制约茶业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茶区生态环境失衡和茶叶生产单位的单一经营,已成为茶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障碍.而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生态茶业,不仅可以改善茶园和茶区生态环境,充分挖掘物质能量的生产潜力,而且可以促进优质高效茶业发展,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钾、镁营养供应对茶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阮建云  吴洵 《茶叶科学》2003,23(Z1):21-26
本文总结了茶园钾、镁肥使用效果及施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对我国主要产茶省份红黄壤茶园土壤分析表明,茶园土壤有效钾、镁含量较低。施用钾、镁肥一方面显著增加茶叶产量,另一方面明显提高茶叶的品质,绿茶游离氨基酸含量、乌龙茶的香气成分和红茶的茶红素与茶黄素等品质成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施用钾肥还能提高茶树抗旱和抗病能力。适当施用氯化钾具有与硫酸钾类似的增产提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包含钾、镁肥的平衡施肥是提高我国茶叶生产力的重要措施,初步提出了根据茶园土壤有效钾、镁含量的推荐施肥标准。  相似文献   

4.
韩文炎 《中国茶叶》2005,27(3):48-48
连续4年从一氮钾肥试验地采摘茶树一芽三叶新梢,加.T=成CTC红茶并分析其茶红素、茶黄素、咖啡碱、香气成分、粗纤维和水浸出物的含量。结果表明,当氮或钾的使用量偏高时,对茶叶品质不利。当m(氮):m(钾)=1:0.83,年施氮量为300kg/hm^2或450kg/hm^2时,茶叶品质较好,特别是香气指数高,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也较高。当氮、钾肥的施用量较少或不施时,茶多酚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5.
生态条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茶树生长环境的生态条件与茶叶品质的关系,探析了土壤、湿度、温度、海拔高度、二氧化碳浓度等不同生态条件对茶叶品质(包括茶叶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可溶性糖等)的影响,提出了二氧化碳浓度和氮、磷、钾肥合理配施及快速经济检测是未来生态环境对茶叶品质影响的重点研究方向,为生态茶园建设和绿色食品茶叶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测定和红碎茶内质化学鉴定已被茶叶工作者作为鉴别红茶品质高低的化学指标之一。但它们的原始数据较多,人工计算工作量大,化时长,同时人工计算也易出差错。笔者根据实验室工作的实践,利用微电脑这一先进的计算工具,按《茶树生理及茶叶生化手册》(中国茶科所编)“茶红素、茶黄素和茶褐素的测定”和“红碎茶内质的化学鉴定法”指示的计算公式,编制:①同时计算茶叶含水量,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含量,红碎茶汤色十鲜爽度得分和浓强度得分;②已知茶叶含水量,计算茶黄素、茶红素、茶  相似文献   

7.
不同有机肥对茶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动生态茶园发展,优化茶园有机肥施肥技术,研究不同有机肥料对茶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不施肥、菜枯饼作为对照,研究一种微平衡生态肥、茶树专用肥对春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及其最佳施肥量。试验结果表明:微平衡生态肥、茶树专用肥、菜枯饼有机肥料可有效提高茶叶产量、提高茶叶内含成分,改善茶叶感官审评品质。三种不同有机肥料施用和同一有机肥料不同施用量对茶叶产量、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和酚氨比值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如果以制作绿茶为主,茶园施用微平衡生态肥260kg/667m^2为最佳,施用菜子饼300kg/667m^2、茶树专用肥260kg/667m^2次之;如果以制作红茶为主,施用茶树专用肥340kg/667m^2为最佳。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我国关于茶园生态环境,对茶树生充机能、生理结构、生化成分以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析并且认为,保护茶园生态环境,是促进我国茶叶生产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9.
红茶品质的生化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决定茶叶品质的因子,首先是鲜叶原料,尤其是鲜叶的嫩度与生化品质成分。这与茶树栽培地区、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以及茶树品种,均有密切关系。 从鲜叶制成成品茶之后,决定茶叶外形的主要是物理作用,尤其是与机械的工艺性能与制茶的工艺技巧密切相依。但茶叶品质的决定因子,最主要的是内质。决定茶叶内质的因子比较复杂,是茶叶生化作用过程的综合反映,决定茶叶内质因子的生化品质成分,基本上都集中在茶汤中。就红茶而言,应该包括茶黄素类物质、茶红素类物质、茶儿茶素、水溶性单  相似文献   

10.
项保连 《茶叶》1998,24(4):213-214
文中阐述了象山县海岛茶园的生态特殊性及其影响下的茶业经济状况,提出了海岛茶业实现优质高效的技术途径;改善茶园环境生态;利用资源优势发展适栽良种;增强茶树体质;解决茶叶品质缺陷和按照现代茶业建设要求推广先进适用科技。  相似文献   

11.
茶园间作芳香植物罗勒和紫苏对茶园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茶园间作芳香植物研究其对茶园害虫和天敌种群数量、土壤养分状况、茶树生长及茶叶生化成分等的影响,分析间作芳香植物对幼龄茶园的生态综合调控效果。幼龄茶园间种芳香植物能减少小贯小绿叶蝉和绿盲蝽的数量,增加茶园中瓢虫、草蛉、寄生蜂和蜘蛛等天敌的数量;芳香植物间作区土壤中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高于绿肥间作区和对照;茶园间作芳香植物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茶树生长、培养幼龄茶园的树势和树冠、增加茶叶产量。茶园间作芳香植物能减少茶叶中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提高可溶性糖和儿茶素含量,改善茶叶品质。可见茶园间作芳香植物是一种具有较好生态效益的茶园栽培管理模式,能促进生态茶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浅谈安溪县茶产业发展特点与生态茶园建设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茶树生长对外界生态环境的要求、安溪县茶产业发展特点、建设生态茶园可促进茶业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阐述生态茶园建设与茶业可持续良性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茶叶科学技术》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的茶叶科技综合性期刊,季刊,1960年创刊。主要报道茶树栽培、茶树育种、茶园土壤肥料、茶叶机械、茶叶加工、茶树生理生化、茶树植保与茶业经济等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对生态茶园的科学施肥不仅能够有效促进茶树完成健康的生理、生化代谢,还可以为茶树提供更加全面、稳定的营养供应,从而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对安溪县生态茶园在施肥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研究,并对安溪县生态茶园施肥策略提出改进对策,以期能为安溪县生态茶园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茶水放置过程中茶叶品质成分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俊辉  沈生荣 《茶叶》2003,29(3):151-154,158
对茶叶在冲泡放置24小时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变化情况的系统分析,通过测定茶汤中的茶多酚、氨基酸、茶红素、茶黄素、儿茶素等有效成分的动态变化,探讨茶水在放置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上述相关成分,冲泡过程中不会造成茶叶品质的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6.
刘洋  陈勤操  李义全  滕杰 《茶叶通讯》2021,48(4):686-690
武宁县有着悠久的种茶制茶历史,是江西宁红茶三大产区之一.本试验以武宁县境内种植的群体种茶园茶树鲜叶制作的红茶(简称茶园红茶)为对照,对以太阳山野生茶树鲜叶为原料按最佳工艺加工的红茶(野生红茶)进行主要生化品质检测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太阳山野生红茶水浸出物、茶多酚、没食子酸、咖啡碱、可可碱和茶黄素含量均高于茶园红茶,且外形条索肥壮、乌润有光泽;汤色红亮;香气鲜爽、有收敛性、带梅子味;滋味浓郁持久、带果香;品质较优异,与当地茶园红茶相比,其香气和滋味具有典型的野生红茶地域特色,感官审评总分稍高于茶园红茶.本试验结果可为江西省太阳山野生茶树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乌龙茶做青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做青工序是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关键过程,做青过程中的生化成分变化是乌龙茶独特品质形成的物质基础,与乌龙茶的品质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表明,做青过程中水浸出物、儿茶素、多酚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总量均呈下降趋势,做青强度越大,这些生化成分减少也较多。同时,在做青过程中,L-EGCG、L-ECG、L-EGC减少,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不断形成,多酚类总量与水浸出物总量间的变化关系呈极显著正相关(r=0.736),茶多酚、茶黄素含量与乌龙茶品质呈显著正相关。此外,做青环境的温、湿度对做青的生化变化与乌龙茶的品质形成也有重要影响。可溶性糖是茶叶的主要滋味成分之一,目前对乌龙茶做青过程中做青强度与可溶性糖的变化关系研究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8.
以岭头单丛茶树品种晒青毛茶为材料进行后发酵加工陈香茶,重点跟踪研究后发酵过程不同阶段的微生物种群、主要生化成分及主导酶类的变化并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陈香茶后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以产黄青霉和黑曲霉为主。茶多酚、茶黄素、茶红素、游离氨基酸等茶叶品质成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茶褐素逐步增加;果胶酶、纤维素酶等促进茶叶品质形成的酶类在后发酵一翻(4 d)时活力到达最高峰,多酚氧化酶在整个过程中活性较低。  相似文献   

19.
茶叶品质与施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所谓施肥,就包括化肥养分的调配、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肥方法、数量、时期等等。目前关于茶园施肥技术的研究,重点多放在它对土壤的影响,对茶叶产量的效果以及养分流失、茶树营养等方面。对于品质方面影响的研究,也有一些零星报导,但不系统。我们知道,要提高茶叶质量,除了茶树品种这个内在因素外,不外乎有三条途径,即从茶树栽培、茶叶加工和经营管理入手。在这三个方面,栽培上的意义更大,把握鲜叶质量关是提高茶叶品质的关键。但从栽培而言,与品质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茶树的土壤营养。目前,补充和调节茶树营养的方法,主要是通过…  相似文献   

20.
选取了英红九号、滇红、祁门红茶三种红茶,分别进行感官品质评判,测定其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茶黄素、茶红素的含量,并用DPPH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综合感官审评品质,生化成分含量对比分析表明,三种红茶中,英红九号的茶黄素、茶红素含量最高,品质最好,其次是滇红,祁门红茶稍低。三者在抗氧化活性的比较中,英红九号红茶的抗氧化活性最强,滇红次之,祁门红茶稍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