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0 毫秒
1.
王宏燕  顾贵波 《养猪》2011,(4):81-82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疾病。该病以全身出血、呼吸障碍和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病程短,死亡率高达10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和我国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ASFV可以在家猪、野猪和软蜱中循环传播,传播媒介为节肢动物。  相似文献   

2.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家猪和野猪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到目前为止仍未研制出有效疫苗,因此病原的早发现对ASF防控尤为重要.ASFV的病原学检测主要包括活病毒检测、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  相似文献   

3.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猪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均类似于急性猪瘟,表现高热、皮肤充血、流产及脏器出血。猪群一旦感染病毒,发病率高,传染迅速且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4.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家猪和野猪的急性、出血性传染病,强毒株感染猪的致死率接近100%,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ASFV在猪群中可以快速有效传播,在环境中可稳定存在,为ASF的防控带来了挑战。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ASF疫苗的研究,迄今为止,仍没有有效的疫苗投入市场。综述了ASF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病毒活载体疫苗的研究情况,以期为ASF疫苗的有效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家猪和野猪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高致病性病毒株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100%.ASF自2018年8月传入我国以来,对我国乃至世界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ASFV主要的...  相似文献   

6.
非洲猪瘟血清学诊断靶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猪高致死性传染病。ASFV编码蛋白p30、p54和p72等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且部分氨基酸序列较为保守,常被作为血清学诊断靶点,用于评价ASF不同阶段或发病程度的抗体水平变化,ASF血清学诊断靶点相关深入研究有助于其感染检测、致病机制和机体免疫系统反应等探究。本文系统阐述用于ASF血清学诊断的主要候选蛋白及其靶点的检测应用进展,并分析候选靶点的抗原表位(区域)及其抗体结合的特点,探讨其作为ASF血清学诊断新靶点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是核质巨DNA病毒,它引起的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ASF的出现给全球养猪业和整个市场经济带来了巨大威胁和挑战。目前尚无针对ASF的有效疫苗,而对ASFV感染机制和免疫逃逸机制认识的不足是制约商品化疫苗研究的主要因素。本文对ASFV的结构和生命周期进行了总结,并从先天性免疫反应、适应性免疫反应和程序性细胞死亡3个方面,对ASFV调控宿主抗病毒反应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归纳,以期为ASFV致病机制研究和新型疫苗靶点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1前言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又称非洲猪瘟疫,或疣猪病。该病在非洲的  相似文献   

9.
《养猪》2016,(4)
正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全球养猪业最重要的疫病之一。有些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的毒株能够引起100%的死亡率。这种疾病不仅严重影响生猪和猪肉产品的全球贸易,也是全球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威胁。2007年,格鲁吉亚首次出现ASF疫情。而在这之前,非洲猪瘟主要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和意大利  相似文献   

10.
非洲猪瘟病毒CRISPR/Cas9敲除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危害着全球养猪业。目前尚无商品化ASFV疫苗用于ASF的防控。传统ASFV疫苗研究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通过建立ASFV的CRISPR/Cas9基因敲除技术平台,将为非洲猪瘟病毒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便捷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African swine fever (ASF) is a devastating disease caused by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 characterized by acute feature, high fever, high mortality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ASF mainly outbreaks in African, Eastern Europe countries, Russia and Caucasus region. At present, there are no vaccine available and effective control strategies against ASFV spread, therefore, ASF has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pig industry in the affected countries. The major target cells of the virus are swine reticuloendothelial cells and monocyte-macrophage cells. ASFV can result in apoptosis and affect the host's immune system, and then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rresponding disease. ASFV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genome, more genotype and more variability. In this paper, the molecular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ASFV are reviewed,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SF.  相似文献   

12.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其发病率高,死亡率可高达10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由于目前并没有安全有效的疫苗,防控ASF最有效的方法是实行早期诊断、扑杀和严格的封锁隔离措施,针对养猪场则需要高度重视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根据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特征,简要综述了养猪场如何通过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屏障、切断可能传播途径、有效消毒降低潜在病原等重要措施来防控非洲猪瘟。  相似文献   

13.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疫病,感染猪以发热和全身性出血为主要特征,病程短、病死率高。非洲猪瘟主要流行于非洲国家,随后相继传入西欧、南美洲、东欧,以及亚洲国家,对全球养猪业、食品安全和猪及其产品国际贸易产生了严重危害和深远影响。现结合参考文献和我国非洲猪瘟发生、控制情况,分析了非洲猪瘟病毒传播动力学、传播方式,提出防控非洲猪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马兴树  宋金祥 《中国畜牧兽医》2019,46(11):3404-3413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家猪的一种急性、出血性、高度接触性蜱传病毒病,可致家猪网状内皮系统出血及高死亡率,是危害世界养猪业健康发展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ASFV是一种大型的DNA病毒,结构复杂,其基因组编码大量蛋白。该论文介绍了ASFV的特性,免疫应答机制如免疫逃逸、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以及基因工程疫苗如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病毒载体活疫苗及DNA疫苗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中国ASF的疫苗研制、防控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的唯一成员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一种高致死率、高抵抗力、严格接触性的病毒性疾病,对所有年龄段的家猪和野猪均具有感染性。我国非洲猪瘟传入疫情的出现,对养猪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必将冲击生猪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介绍ASF的病原、流行病学特点,并总结防控措施,以期为ASF的进一步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猪场生物安全系统要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生物安全体系是猪场防控疾病的前提,也是最经济有效的疫病防治措施。2018年我国发生非洲猪瘟以来,疫情对我国生猪养殖业带来深刻影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该病都将是我国猪场的常态化疾病。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我国养猪业创新性地提出了系列生物安全防控技术,建立了能够有效应对疫情常态威胁的生物安全技术体系,两年多来的防控实践证明了这些生物安全防控手段的有效性。文章总结了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和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及注意事项,希望可以为猪场非洲猪瘟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virus,ASFV)引起家猪或野猪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不明原因死亡、高热、网状内皮系统出血及脾肿大且质脆为主要特征。该病的致死率最高可达100%,是一种传播速度极快、危害性极强的传染病。就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非洲猪瘟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猪的高度接触性、传染性、出血性以及高死亡率的传染病。20世纪中期以来,已在非洲、欧洲和美洲等数十个国家流行,并在近几年内蔓延至欧亚两洲接壤处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以及俄罗斯境内,其一旦侵入我国,将会给我国养猪业带来极大的危害。非洲猪瘟病原学研究以及制备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对非洲猪瘟病毒快速诊断技术研究和疫苗研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主要从病原学和单克隆抗体制备方面对非洲猪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郑佳星  刘显军 《猪业科学》2020,37(11):34-36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一种的热性、斑疹性、高度接触性的猪传染病。世界首例ASF于1909年在非洲肯尼亚被发现。由于其传染性强,且发病后致死率高,给生猪养殖带来极大的危害,且严重影响了畜牧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全球禁抗背景下,提高猪只免疫力成为防控ASF的重要环节。文章就ASF特征、临床表现,就如何在禁抗下提高猪免疫力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