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在2012~2016年间对原种场A、B、C和D4个地方鸡种保种核心群开展了禽白血病净化,通过新建净化鸡舍,采用严格净化技术方案,在强化饲养管理的基础上,经过2~3个世代净化,各品种鸡群取得了显著净化效果。A鸡种经过3个世代净化,25~27周龄蛋清p27抗原阳性率由26.4%降至0.3%,36~40周龄血浆病毒分离阳性率由36.4%降至0.4%,种公鸡病毒分离阳性率连续2个世代均为零;B鸡种经过3个世代净化,6周龄血浆病毒分离阳性率由33.2%降至1.2%,36~40周龄蛋清p27抗原和血浆病毒分离阳性率均降至零;C鸡种经过2个世代净化,留种前血浆病毒分离阳性率由61.8%降至0.9%;D鸡种经过2个世代净化,留种前蛋清p27抗原阳性率由20.7%降至1.9%,血浆病毒分离阳性率降至0.2%。禽白血病净化对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以A鸡种为例,经过3个世代净化,育雏期、育成期和产蛋期死亡率均逐级下降,净化第一世代效果最为显著;产蛋性能亦明显提高,43周龄总产蛋数平均增加了13个/只,66周龄总产蛋数平均增加了23个/只。研究为众多地方品种鸡群及原种场禽白血病净化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河南省某地方品种鸡场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感染状态调查结果,选择其核心鸡群开展净化初步研究。经过2个世代的净化,ALV-p27抗原阳性率由20.06%下降到4.73%;ALV-A/B抗体阳性率由27.17%降低到5.43%;ALV-J抗体阳性率由17.39%降低到6.52%;ALV分离阳性率由13.04%降低到2.17%。以上结果表明该净化方案初步取得成效,可为其他地方品种鸡开展禽白血病(AL)净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试验针对湖北省地方鸡江汉鸡核心群进行禽白血病初步净化。禽白血病病毒感染本底调查结果显示,该种鸡群存在A/B亚群、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感染,父系精液病毒分离率为7.1%,高于种蛋蛋清p27抗原阳性率2.5%。采用1日龄胎粪p27抗原检测,开产初期和留种前的种蛋蛋清p27抗原检测、父系公鸡血浆及精液病毒分离的方法,结合生物安全措施,对核心种群开展了净化淘汰,结果显示:经过两个世代的净化,种蛋蛋清p27抗原阳性率由2.7%降至0.5%,公鸡病毒分离阳性率由8.6%降至1.7%,阳性率显著降低。表明该净化方案实施效果明显,适于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给我国肉鸡产业带来了严重危害,作为我国重要的地方优质鸡品种之一的麻黄鸡也深受其害,本试验采用病毒分离、IDEXX禽白血病抗原检测试剂盒、禽白血病快速检测试纸条等方法对广东某鸡场麻黄鸡核心育种群进行禽白血病净化工作,经过3个世代的净化,种公鸡的禽白血病P27抗原阳性率下降明显,但雏鸡的净化整体来看效果不佳。经分析表明,禽白血病快速检测试纸条产品质量稳定性不好,导致检测结果不可靠,用病毒分离和IDEXX试剂盒检测到的阳性率比较一致且稳定。  相似文献   

5.
对国家级地方鸡种基因库(江苏)东乡绿壳蛋鸡保种群连续进行了3个世代的禽白血病净化,每个世代分别检测1日龄胎粪、25~27周龄蛋清p27抗原阳性率、6周龄和43周龄血浆病毒分离阳性率,并对每个世代的死亡率及产蛋性能数据进行统计。结果:经过3个世代的净化,p27抗原阳性率呈显著降低趋势,净化后群体的1日龄胎粪、6周龄血浆、25周龄蛋清和43周龄血浆p27抗原阳性率分别降至2.9%、4.0%、1.8%和1.2%。育雏、育成和产蛋期的死亡率逐代下降,尤其产蛋期的死亡率下降最明显。净化后群体的开产蛋重、开产体重、300日龄体重、300日龄蛋重与净化前相比无明显变化;300日龄产蛋数和66周龄产蛋数明显提高(P0.05)。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5,(5):105-107
为了研究禽白血病的净化效果,阻断禽白血病在留种鸡群中的传播,试验选用漳州市某鸡场鸡群作为第一世代鸡群。于22至25周龄和下一世代1日龄进行泄殖腔拭子采样,所采样本用禽白血病抗原检测试剂盒进行ELISA检测,及时淘汰阳性鸡,同时加强阴性鸡群的饲养管理。结果显示:该试验鸡群在第一世代阳性率为10.44%,其中母鸡的阳性率为10.05%,公鸡的阳性率为15.19%。第二世代1日龄阳性率为3.80%,其中母鸡的阳性率为3.26%,公鸡的阳性率为5.43%。说明经过上个世代的净化取得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禽白血病净化对北京油鸡产蛋性能及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通过在2015—2019年对北京油鸡鸡群连续进行5个世代的禽白血病净化,在开产和纯繁前分别对母鸡蛋清和公鸡精液进行ALV-p27抗原检测,并对每个世代的孵化及产蛋性能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经过5个世代净化淘汰,北京油鸡开产前公鸡精液ALV-p27抗原阳性率由0世代的15.27%显著降低到4世代的5.66%(P<0.05),但禽白血病净化对0~4世代北京油鸡产蛋数、入孵蛋受精率和受精蛋孵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经过4个世代的禽白血病净化,北京油鸡产蛋性能和繁殖性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8.
笔者以上海某鸡场为试验对象,采集血液和胎粪、泄殖腔拭子,利用禽白血病P27抗原ELISA、禽白血病抗体ELISA和病毒分离技术,淘汰阳性鸡.选择上海某地方品种鸡,经过净化,下代鸡群各种样品阳性率下降明显,鸡白血病净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云南省部分地方品种鸡禽白血病病毒(ALV)的感染情况并评估禽白血病(AL)净化效果,本试验于2019—2021年自云南省5个地区采集12种地方品种鸡的血清和血浆样本共3 321份,通过ELISA试剂盒检测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抗体和ALV p27抗原阳性率,分析云南省部分地方品种鸡ALV的感染情况;于2020—2022年对南涧乌骨鸡进行连续3个世代的AL净化并评估净化效果。结果显示:被调查的12种地方品种鸡均存在ALV感染,ALV-J抗体群体平均阳性率为44.82%(765/1 707),ALV p27抗原群体平均阳性率为14.06%(227/1 614);在不同地方品种鸡群中,公鸡群体阳性率30.52%(405/1 327)高于母鸡群体阳性率29.44%(587/1 994),散养户ALV-J抗体群体阳性率47.72%(325/681)高于种鸡场ALV-J抗体群体阳性率42.88%(440/1 026)。南涧乌骨鸡种鸡经过3个世代净化,与1世代ALV p27抗原阳性率[精液58.33%(658/1 128)、蛋清33.71%(360/1 068)、40周龄公鸡血浆22...  相似文献   

10.
研究分别对广西两家育种公司DGGX4和DGGX 11的黑土鸡育种群开展了禽白血病的净化,应用商品化的禽白血病病毒p27抗原、亚型A/B和J的抗体共3种ELISA检测试剂盒,分别对公鸡的肛拭或病毒细胞培养物、母鸡种蛋的蛋清以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然后根据肛拭、病毒细胞培养物或者蛋清p27抗原检测的结果淘汰阳性鸡,阴性的留种,抽检血清样品抗体阳性的鸡也淘汰,同时对种蛋、鸡雏、后备鸡、繁殖群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结果显示,DGGX4公司经过4个世代的净化,种群p27抗原的阳性率由零世代的12.4%下降到三世代的3.30%; DGGX 11公司经过5个世代的净化,种群p27抗原的阳性率由零世代的7.71%下降到四世代的1.46%.结果提示禽白血病净化效果显著,证明所采取的净化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11.
针对广西育种公司DGGX4的三黄鸡育种三系配套的A系、B系、C系群体开展的禽白血病净化,应用商品化的禽白血病病毒(ALV)p27抗原、ALV-A/B抗体和ALV-J抗体3种ELISA商品检测试剂盒,分别对22~33周龄母鸡种蛋的蛋清、公鸡的肛拭子或血浆样品的病毒细胞培养物进行p27抗原检测并对血清样品进行抗体检测,淘汰阳性鸡,阴性鸡留种;对留种群及其种蛋、雏鸡、后备鸡、繁殖群实施针对性的生物安全措施及检测净化;对使用的活疫苗预先进行外源病毒的检测。经过连续6个世代的净化,结果显示A系、B系和C系种群ALV-p27抗原的阳性率分别由零世代的44.66%、8.14%和7.90%下降至五世代的1.93%、1.04%和1.02%。净化效果显著,证明所采取的净化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12.
仙湖肉鸭配套系的选育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进一步稳定和提高仙湖肉鸭配套系的质量和生产性能水平,利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科研禽场仙湖肉鸭核心群第6世代的种鸭,采用家系选育和个体选育相结合的品系选育方法,经过4个世代的系统选育,获得了较大的遗传进展。第10世代A系肉鸭49日龄平均活重达3.89千克,饲料转化率为2.69,胸腿肌率达24.3%;B系第9世代种鸭64周龄平均产蛋量达210个,种蛋受精率和入孵蛋孵化率分别为88.4%、83.5%。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地方蛋鸡配套系禽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抗原抗体与病毒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对地方蛋鸡配套系进行了禽白血病净化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一个世代的净化更替,父系净化组鸡群p27抗原阳性率由第一世代的23.3%、21.7%下降到7.1%、6.8%,ALV-J抗体阳性率由第一世代的21.7%、23.3%下降到8.2%、8.6%,病毒分离阳性率由第一世代的7.5%、6.7%下降到3.2%、3.1%;而母系净化组p27抗原阳性率由第一世代的40.8%、38.3%下降到9.6%、10.1%,ALV-A/B抗体阳性率由第一世代的7.5%、6.7%下降到3.7%、3.2%,鸡群病毒分离阳性率由9.2%、9.2%下降到2.6%、4.0%;净化组配套系鸡群所产的商品代鸡群ALV阳性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父系净化1组(FJ1)和母系净化1组(MJ1)杂交后所产的"净商品1"鸡群胎粪p27抗原阳性率为4.3%,ALV-A/B抗体阳性率为2.4%,ALV-J抗体阳性率为3.0%,病毒分离阳性率为3.0%。结果表明该净化程序效果明显,适于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京红1号"和"京粉1号"是峪口禽业培育成功的我国两个自主品牌蛋鸡品种。从2009年开始,采用采集胎粪和蛋清样品用ELISA检测禽白血病病毒(ALV)p27抗原及血液样品接种细胞培养分离病毒的综合检测手段,对相关6个配套系的核心群实施了严格的检测,以此为依据彻底淘汰外源性ALV感染鸡。经过2~3个世代的严格检测淘汰,实现了血浆病毒分离及蛋清、胎粪p27的零检出,实现并一直维持着禽白血病净化状态。在2015年通过了"禽白血病净化示范场"的认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吉林省父母代种鸡场禽白血病A/B亚群感染状况,为种禽净化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和血清学调查方法,对吉林省5个地区的父母代种鸡场进行禽白血病A/B亚群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显示50%的鸡场基础设施不完善,20%的鸡场曾监测过禽白血病。血清学调查共检测样品900份,检出阳性样品60份,个体真实流行率为6.72%(95%CI:5.08%~8.36%)。[结论 ]该5个地区均有禽白血病流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和良好的环境卫生,对疫病净化起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我国地方鸡种禽白血病病毒自然感染动态,掌握其育雏及育成期带毒、排毒规律和检测敏感期,试验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泄殖腔拭子p27抗原和血浆病毒分离的方法,对来自保种群的1日龄胎粪p27抗原检测为阳性的绿壳蛋鸡,与同栏饲养在隔离环境中的阴性全同胞,分别于1、3、5、7、9、11周龄进行采样跟踪检测。结果显示,该鸡群检测期内全程带毒、排毒。其中,泄殖腔拭子p27抗原检出率在5周龄达到最高峰,为67.7%;而血浆病毒分离对全群检出最高峰为9周龄,达25.8%,对公鸡和母鸡检出最高峰分别为11和9周龄,净化过程中可以此作为检测敏感期;各检测时间点,泄殖腔拭子p27抗原阳性率普遍高于血浆病毒分离率,二者符合率最高为65.0%,表明对我国地方鸡种实施禽白血病净化,泄殖腔拭子p27抗原检测不能完全取代病毒分离检测,多种方法联合运用意义重大。试验结果为快速、有效开展地方鸡种外源性禽白血病的检测与净化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禽白血病、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和鸡传染性贫血在本地鸡群的感染情况,对宁波市7个区、县的15个鸡群进行了3种疫病4种抗体的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362份被检血清中,AB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AB)抗体阳性率为55.0%,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抗体阳性率为21.5%,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抗体阳性率为32.0%,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抗体阳性率为66.8%;15个鸡场AB亚群禽白血病和鸡传染性贫血共感染率为100.0%;12个鸡场共感染了3种免疫抑制性疫病,混合感染率高达80.0%。调查结果表明免疫抑制病在宁波市鸡群中非常普遍。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于2014~2019年间探索了对土蛋鸡D1、D3和D6核心群的禽白血病净化。通过优化净化方案,加强净化环节,强化生物安全,历经6个世代的净化,3个核心群取得了显著的净化效果。D1、D3和D6土蛋鸡1日龄胎粪p27抗原检测阳性率分别由1.37%、1.21%和2.26%下降至0.01%、0.01%和0%;开产初期,病毒分离阳性率分别由2.31%、0.43%和4.76%下降至0%、0%和0%,蛋清阳性率分别由0.78%、0.74%和3.31%下降至0.05%、0.03%和0.05%,精液阳性率分别由3.34%、2.08%和5.15%下降至0%、0.21%和0.26%;留种期,病毒分离阳性率分别由1.36%、0.57%和1.18%下降至0%、0%和0%,蛋清阳性率分别由0.65%、0.23%和3.17%下降至0%、0%和0.1%,精液阳性率分别由1.71%、0.82%和0.74%下降至0%、0.45%和0.37%;ALV-J抗体抽检,阳性率分别由11.96%、4.34%和19.57%下降至0%、0%和0%;ALV-A/B抗体抽检,阳性率分别由9.78%、6.52%和23.91%下降至0%、0%和0%。由此可知,经过连续多世代的净化,土蛋鸡D1、D3和D6核心群净化效果明显,净化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19.
为了开展三穗麻鸭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 DTMUV)的净化及探索净化后复方中草药对核心群生产性能及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采集胎粪、血液、泄殖腔棉拭子、蛋清样本共170 573份,应用ELISA、PCR方法进行鸭坦布苏病毒抗原检测。依据检测结果淘汰阳性鸭,结合禽病的综合防控措施,实施5个世代鸭坦布苏病毒净化方案,建立鸭坦布苏病毒核心净化群,并测定其繁殖性能指标(产蛋率、受精率、孵化率、雏鸭成活率、育成率)。在净化后4世代,从核心群中挑选7日龄三穗麻鸭共120只,分为4组,分别为低、中、高剂量组及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低、中、高剂量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0.2%、0.3%的复方中草药,对照组只饲喂基础日粮,连续饲喂30 d后测定其生产性能指标(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平均终末体重、平均产蛋量)及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结果表明:经过5个世代净化,三穗麻鸭鸭坦布苏...  相似文献   

20.
苏皖地区规模化鸡场禽白血病净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苏皖地区禽白血病(AL)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本研究参考国际AL净化方案,针对该病在苏皖地区的流行特点,选择代号为DYAH91和DYJS31的两个规模化地方品系鸡群开展了禽白血病净化初步研究。经过一个世代的净化更替,DYAH91鸡群p27抗原阳性率由14.4%下降到8.1%,p27抗体阳性率由3.4%下降到1.0%,A/B亚群抗体阳性率由5.7%下降到2.2%,病毒分离阳性率由3.1%下降到0.45%;DYJS31鸡群,p27抗原阳性率由40.7%下降到2.8%,p27抗体阳性率由18.7%下降到3.3%,A/B亚群抗体阳性率由10.2%下降到1.4%,J亚群抗体由1.7%下降到1.4%,病毒分离阳性率由4.1%下降为0。以上结果表明通过净化程序的实施,鸡群ALV阳性率显著下降,净化方案效果确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