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天然气吸附床的传热过程,建立了简化的吸附床内传热模型,讨论了传热模型的分析解。认为所开展的分析工作可为深入研究天然气吸附储存技术提供一种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对天然气吸附床在绝热条件下进行了传热试验,试验测量了吸附床在吸附过程中的温度分布与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吸附床的温度随充气量的增加不断升高,数值达75℃左右,而且温度分布极不均匀,相差达30℃。试验发现,吸附床中气体渗透对温度上升有较大影响,因此控制吸附床的温度需要强化吸附床的传热与传质。  相似文献   

3.
为在船舶中应用余热吸附式的研究成果,选择“SITCTAISHAN”号散货船,通过船舶主机在额定工况下的能量衡算,应用当前氨一活性炭吸附式制冷系统COP的经验值,分析了该轮中央空调系统和伙食冷库采用废气锅炉蒸汽驱动的氨一活性炭吸附式制冷系统的可行性.并且,根据氨在SAC-02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数据和活性炭吸附床的循环吸附特性,结合“SITCTAISHAN”轮空调机间的结构特点,规划了由废气锅炉蒸汽驱动的9床循环氨一活性炭吸附制冷系统方案,并对系统的关键部件及运行控制方案设计提出了相应措施.该研究将有助于推进船舶余热吸附式制冷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荼多酚作为一种具有抗氧化抗癌活性的天然物质,受到广泛关注.可可壳萃取液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利用吸附剂将其从萃取液中吸附分离是最为便捷的方法.双离子液体修饰吸附剂具有多种优良的性能,能通过产生多种化学键对目标物进行高效吸附.为了揭示双离子液体官能团与茶多酚之间吸附机理,以硅胶材料为基体,通过硅烷化试剂对其改性后再修饰双离子液体,获得了12种修饰硅胶材料,而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多个浓度的茶多酚标准溶液进行静态吸附研究.结果 表明,修饰后的材料在1568.7cm 1附近出现了新的峰,这是咪唑基团的特征吸收波长,说明咪唑基团被修饰在硅胶材料上.在2936.4cm 1附近出现了吸收峰,这个波长在C H烷基基团的吸收波长范围内,因此说明了双离子液体基团被修饰在硅胶材料上;Sil@Eim-IL(IL为Bim、Eim、Mim、Im)系列的4种材料对荼多酚的吸附量远高于其他系列,吸附量在57.3mg/g以上;30℃下2h为最优化的吸附条件,Sil@Eim-Eim比其他吸附剂具有更高的吸附量,达到58.0mg/g;在最优条件下,利用Sil@Eim-Eim对可可壳甲醇-水萃取液中茶多酚进行吸附分离,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证明其能够完全吸附萃取液中的茶多酚.  相似文献   

5.
利用微乳法合成了纳米硅胶,并利用聚酰胺胺(PAMAM)对其表面进行修饰以用作功能共单体、载体;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丙三醇三酯(TRIM)为交联剂,L-色氨酸为模板分子,通过微悬浮聚合的方法,合成了含有PAMAM改性硅胶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FTIR,SEM等方法对聚合产物进行了表征,并利用静态吸附和HPLC等方法研究了印迹球状的吸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印迹微球对水溶液中的色氨酸分子具有良好的分子识别能力,实现了对水溶液中色氨酸的识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制备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方法]以玉米秸秆制备的粒状活性炭为研究对象,搭建了吸附性能模拟试验装置,采用静态重量法测试制备活性炭对甲醇的吸附能力.[结果]床内盛装同种试样炭料在同一吸附温度下,新型吸附床A(内置膜片式刺孔吸附质管)的吸附性能明显优于未进行结构改进的吸附床B,达到相同吸附量0.22 g/g时,A床吸附提前5 min;床内盛装不同粒径与同一粒径活性炭的对比试验,在同一吸附温度下,其吸附性能明显优于盛装同一粒径的,达到同一吸附量0.22g/g时,吸附提前16 min;床内活性炭添加适量石墨粉可增强导热、强化吸附性能,最佳添加量为活性炭总量的20%;改性活性炭试验中,相比试验对照组经弱酸性溶液浸泡后活性炭可增强吸附性能,达到平衡吸附量87.1%时吸附提前了3 min.[结论]试验研究了吸附床结构、吸附床内盛装粒径不同炭粒、活性炭中添加不同量的石墨粉以及改性活性炭等对系统吸附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制备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方法]以玉米秸秆制备的粒状活性炭为研究对象,搭建了吸附性能模拟试验装置,采用静态重量法测试制备的活性炭对甲醇的吸附能力,并研究吸附床结构、吸附床内盛装粒径不同炭粒、活性炭中添加不同量的石墨粉以及改性活性炭等对系统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床内盛装同种试样炭料在同一吸附温度下,新型吸附床A(内置膜片式刺孔吸附质管)的吸附性能明显优于未进行结构改进的吸附床B,达到相同吸附量0.22 g/g时,A床吸附提前5 min;床内盛装不同粒径与同一粒径活性炭的对比试验,在同一吸附温度下,其吸附性能明显优于盛装同一粒径的,达到同一吸附量0.22 g/g时,吸附提前16 min;床内活性炭添加适量石墨粉可增强导热、强化吸附性能,最佳添加量为活性炭总量的20%;改性活性炭试验中,相比对照组经弱酸性溶液浸泡后活性炭可增强吸附性能,达到平衡吸附量87.1%时,吸附提前了3 min。[结论]该研究可为优化吸附床的结构设计和吸附式制冷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合成一种对霉酚酸具有特异性识别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材料,用于青贮饲料中霉酚酸的净化、富集和分析检测。【方法】以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MPS)改性的硅胶为载体、霉酚酸酯为虚拟模板,合成硅胶表面接枝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扫描电镜对制备材料进行表征,通过平衡吸附试验评价材料吸附特性。建立基于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检测青贮饲料中霉酚酸。【结果】改性硅胶表面成功包裹一层印迹聚合物。静态吸附试验表明,印迹材料饱和吸附量为4.5 mg/g;动态吸附试验表明,该材料吸附速率快,60 min内即达到吸附平衡。基于该印迹材料作为固相萃取吸附剂建立了HPLC法,霉酚酸的回收率为76.0%~81.2%,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检测限达60μg/kg。【结论】制备的硅胶表面霉酚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可特异性吸附霉酚酸,建立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HPLC法可用于日常青贮饲料中霉酚酸的分析测定,了解青贮饲料被霉菌毒素污染的状况。研究结果可为青贮饲料的质量安全控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制备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方法]以玉米秸秆制备的粒状活性炭为研究对象,搭建了吸附性能模拟试验装置,采用静态重量法测试制备活性炭对甲醇的吸附能力。[结果]床内盛装同种试样炭料在同一吸附温度下,新型吸附床A(内置膜片式刺孔吸附质管)的吸附性能明显优于未进行结构改进的吸附床B,达到相同吸附量0.22 g/g时,A床吸附提前5 min;床内盛装不同粒径与同一粒径活性炭的对比试验,在同一吸附温度下,其吸附性能明显优于盛装同一粒径的,达到同一吸附量0.22 g/g时,吸附提前16 min;床内活性炭添加适量石墨粉可增强导热、强化吸附性能,最佳添加量为活性炭总量的20%;改性活性炭试验中,相比试验对照组经弱酸性溶液浸泡后活性炭可增强吸附性能,达到平衡吸附量87.1%时吸附提前了3 min。[结论]试验研究了吸附床结构、吸附床内盛装粒径不同炭粒、活性炭中添加不同量的石墨粉以及改性活性炭等对系统吸附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矿化垃圾反应床生物出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吸附树脂对COD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矿化垃圾反应床出水COD浓度为236.77 mg/L的条件下,四种吸附树脂包括AG - MP - 1,XAD - 8,XAD - 4和NDA - 150对COD的去除率分别为29.8%、25.5%、55.2%、和69.0%.吸附效果最好的NDA - 150树脂,在20 h可使尾水COD浓度小于100 mg/L.不同温度对NDA-150树脂的吸附性能影响不大.树脂吸附符合拟二级反应,主要是扩散传质过程.  相似文献   

11.
通过查阅国内相关文献,概述沙棘叶中沙棘叶总黄酮的分离纯化方法.结果显示,沙棘叶总黄酮的分离纯化方法有X-5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法、胺基吸附树脂纯化法、FL-1多功能吸附树脂纯化法、硅胶分离纯化法、硅胶G分离纯化法和Wakogel40C18硅胶层析柱分离纯化法.虽然已有不少沙棘叶总黄酮的分离纯化方法,但随着新药研发中对有效部位要求的提高,还需进一步优化沙棘叶总黄酮的分离纯化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微造型内表面的泥浆泵缸套为研究对象,对普通缸套和内表面微造型后的缸套进行三维建模,然后利用CAE平台Altair Hyper Works和ABAQUS等软件对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与计算,模拟在工作状态下的热负荷,得出其应力分布情况,滑动摩擦过程中的热结构特征,从而比较在相同工作载荷下三种缸套的耐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工作状况下,选取的两种微造型内表面缸套耐磨性能要优于未经微造型的普通缸套。  相似文献   

13.
杨挺  吴银良  李存  赵健  陈国  吕燕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6):1256-1262
【目的】制备莱克多巴胺硅胶表面分子印迹材料。【方法】以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媒介,将聚甲基丙烯酸(PMAA)偶合接枝到硅胶微粒表面,形成接枝微粒PMAA/SiO2;以莱克多巴胺为模板分子,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EGDE)为交联剂,对接枝在硅胶表面的PMAA 大分子链进行分子印迹,制备莱克多巴胺表面分子印迹材料(MIP-PMAA/SiO2)。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分子印迹材料表面,用红外光谱对分子印迹材料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静态法研究分子印迹材料对莱克多巴胺的结合性能与分子识别特性。【结果】莱克多巴胺分子印迹材料对莱克多巴胺的吸附能力明显强于克仑特罗和沙丁胺醇,吸附量为11.08 mg•g-1,特异性吸附容量为9.93 mg•g-1,印迹指数为9.63,吸附平衡时间为10 min,洗脱5 min,解吸附率为92.3%。【结论】分子印迹材料对莱克多巴胺具有特异的识别选择性、优良的结合亲和性及洗脱性。  相似文献   

14.
选用5A分子筛、13X分子筛和硅胶作为吸附剂,采用变压吸附法进行脱除沼气中CO2试验,考察不同的吸附压力条件下CH4/CO2分离的效果,并对三种吸附剂的吸附性能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5A分子筛在0.7 Mpa下脱除CO2效果最好,获得CH4含量最大为90%~92%.5A分子筛在流量22.1 L·min-1的穿透时间约为200 s,获得CH4浓度最大,平均纯度为83.5%;脱附时间为560 s,再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申湘忠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2):2519-2522
以总黄酮的吸附率、解吸率为指标,采用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总黄酮的含量,考察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艾叶总黄酮的最佳纯化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条件为样液浓度0.311 mg/mL,吸附速率1.0mL/min,样液pH值2,上样量每克大孔树脂5 mg粗黄酮溶液;最佳解吸条件是4倍床体积、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以1.0 m...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船舶柴油机余热,说明采用高温热泵回收柴油机缸套冷却水余热的优点,并计算出可回收利用的缸套冷却水余热量;进一步分析了高温热泵回收缸套冷却水余热应满足的条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高温热泵的类型,给出了用于回收柴油机余热的高温热泵的系统原理图,阐述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研究中存在的难点,推荐了两种较为适宜的高温热泵工质.  相似文献   

17.
以实验数据为依据,把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和水分梯度分布作为影响植物根系生长的环境因子,结合非饱和多孔介质中传热传质的数学模型,对冬小麦的根系生长进行仿生模拟,分析根系吸水对非饱和土壤湿分与热量传递的影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对裸土和有作物覆盖的土壤床中的热、湿迁移也进行了模拟比较。  相似文献   

18.
在前期试验基础上,以优选出的D208大孔径树脂提取、分离肝素钠,通过对D208大孔径树脂不同条件下动态吸附与解吸特性的研究,确定D208大孔径树脂提取、分离肝素钠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吸附流速为2 mL· min-1,上样浓度为6 mg·mL-1,上样溶液pH值为8.5,树脂对肝素钠的吸附效果最佳.用5倍柱床体积3...  相似文献   

19.
1.缸套、活塞间隙过大活塞与缸套的间隙过大,活塞在气缸内摆动撞击气缸壁,活塞环对缸套侧压力在曲柄运动平面方向增大,造成缸套偏磨,使活塞环受力不均而折断. 2.活塞环侧隙过大,端隙、背隙过小活塞环侧隙过大,环与环槽撞击加剧,加速磨损,严重时将环折断.以195型柴油机为例,第一道气环侧隙为0.05毫米~0.095毫米,其他几道环为0.03毫米~0.07毫米,磨损极限为0.18毫米.活塞环的端隙背隙过小,在受高压高温原因和积炭的影响下增加了环与缸套磨损阻力,使润滑油膜减少,以至环与缸套拉坏,造成活塞环的折断.  相似文献   

20.
对火棘红色素的提取和精制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火棘红色素最佳提取条件为:以pH3.0的80%乙醇作浸提剂,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3 h,固液配比1 ∶ 40;用X-5大孔吸附树脂对色素进行精制,以树脂柱径高比1∶15、流速3 mL·min-1,pH3.0、色素液浓度1 g·L-1为最佳吸附条件,色素的吸附量可达0.037 15 g·mL-1湿树脂体积;而以95%乙醇做洗脱液,在pH2.0、流速5 mL·min-13倍于柱床体积的洗脱液条件下解吸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