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甘肃棘豆饲喂小白鼠的亚慢性毒性试验的血液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70只NIH系小白鼠,随机分为6个剂量组(Ⅰ:2.5%,Ⅱ:5%,Ⅲ:10%,Ⅳ:20%,Ⅴ:30%,Ⅵ:50%)和一个同期对照组,进行了3个月甘肃棘豆亚慢性毒性试验研究。试验期间进行了血液RBC、WBC、Hb测定,试验结束时一次采血致死,分离血清,进行了血清GPT、GOT测定。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及对照组各阶段血液RBC、WBC、Hb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GPT测值各试验组及对照组经t检验(p>0.05)及下检验(F<F0.05(5,50)]均无显著性差异;血清GOT测值经t检验各试验组比对照组均有极显著升高(P<0.01),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GOT测值又经方差分析,各试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极显著,与t检验结果一致。此外,Ⅴ组与Ⅲ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其余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将80只昆明小白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空白对照组(Ⅰ组)、三聚氰胺高剂量组(300mg/kg)(Ⅱ组)、三聚氰胺中剂量组(150mg/kg)(Ⅲ组)和三聚氰胺低刺量组(37.5mg/kg)(Ⅳ组),试验周期为30d。试验期内观察小白鼠一般情况、体质量变化及食物利用率。结果显示:三聚氰胺染毒组小鼠体增重缓慢,食物利用率极显著降低(P〈0.01);Ⅱ、11组小鼠血清ALT、AST、BUN、Cr和UA值显著高于Ⅰ组(P〈O.05),Ca和P显著低于Ⅰ组(P〈0.05);Ⅱ组小鼠肝、肾指数显著高于I组(P〈0.05),Ⅱ、Ⅲ组脾指数显著低于Ⅰ组(P〈o.05);Ⅱ、Ⅲ组小鼠肺、肝、脾、肾及膀胱有病理变化。结果表明,三聚氰胺亚慢性毒性会影响动物生长,造成肺、肝、肾及脾损害。  相似文献   

3.
助阳中药粗提物对粤黄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1日龄健康雌性粤黄鸡120只随机均分为4组。Ⅰ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淫羊藿粗提物、2%补骨脂粗提物、1%淫羊藿粗提物+1%补骨脂粗提物。在14日龄时给每只鸡接种1次鸡新城疫Ⅰ系疫苗。试验期(8周)末,与Ⅰ组比较,Ⅱ、Ⅳ组胸腺指数显著减小(P<0.05),脾脏指数显著增大(P<0.05),Ⅳ组的法氏囊指数也显著增大(P<0.05);外周血液中T淋巴细胞百分率以Ⅱ、Ⅳ组升高极显著(P<0.01),Ⅲ组升高显著(P<0.05);血清中NDV抗体滴度Ⅱ、Ⅳ组升高显著(P<0.05);血清中T3含量Ⅱ、Ⅲ组升高显著(P<0.05)、Ⅳ组升高极显著(P<0.01);T4含量仅Ⅳ组升高显著(P<0.05),Ⅱ、Ⅲ组升高不显著(P>0.05)。上述结果提示,淫羊藿粗提物和淫羊藿粗提物+补骨脂粗提物均能增强粤黄鸡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而补骨脂粗提物只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研究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冬毛期水貂胃肠道消化酶活性以及空肠形态结构的影响。选择 90日龄的健康公貂 60只,随机分成 6组(每组 10个重复,每个重复 1只),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 28%(Ⅰ组)、30%(Ⅱ组)、32%(Ⅲ组)、34%(Ⅳ组)、36%(Ⅴ组)和 38%(Ⅵ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 7d,正试期 115d。饲养试验结束后进行屠宰,制备胃肠道内容物上清液,用于测定消化酶活性;制备空肠组织切片,用于观察空肠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Ⅴ组水貂的胃蛋白酶活性极显著高于Ⅰ、Ⅱ和Ⅲ组(P<0.01),与Ⅳ和Ⅵ组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水貂的十二指肠和空肠胰淀粉酶活性极显著高于Ⅰ、Ⅱ、Ⅲ、Ⅴ和Ⅵ组(P<0.01)。Ⅳ和Ⅴ组水貂的回肠胰淀粉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或 P<0.01)。Ⅳ组水貂的十二指肠胰蛋白酶活性极显著高于Ⅰ、Ⅱ、Ⅴ和Ⅵ组(P<0.01),空肠胰蛋白酶活性极显著高于Ⅰ、Ⅱ、Ⅲ、Ⅴ和Ⅵ组(P<0.01)。Ⅲ组水貂的回肠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Ⅵ组(P<0.05),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Ⅵ组水貂的十二指肠胰脂肪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Ⅱ、Ⅳ和Ⅴ组(P<0.05或 P<0.01),空肠胰脂肪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Ⅲ、Ⅳ和Ⅴ组(P<0.05或 P<0.01)。Ⅰ、Ⅲ和Ⅴ组水貂的回肠胰脂肪酶活性极显著高于Ⅱ和Ⅵ组(P<0.01),与Ⅳ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蛋白质水平为 36%时,水貂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黏膜厚度以及肠壁厚度均处在较高水平。由此得出,饲粮蛋白质水平可影响冬毛期水貂胃肠道消化酶活性,并可调节其空肠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5.
G—132对人工感染vMDV雏鸡抗氧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父母代种鸡饲料中添加一定剂量G-132,获取种蛋并进一步孵化出富锗雏鸡,取170只随机分成4组,即Ⅲ、Ⅳ、Ⅴ、Ⅵ组各45只;另取普通雏鸡180只随机分成2组,即第Ⅰ、Ⅱ组各75只。雏鸡在1日龄时第Ⅱ、Ⅴ、Ⅵ组腹腔注射北京-1株鸡马立克氏病病毒强毒株(vMDV),第Ⅳ、Ⅵ组每公斤饲料中加入100mgGe132,其他组不另行处理并在相同标准条件下饲养管理。于第1、15、30、45、60日龄采取血液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和谷胱甘肽(GSH)、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结果显示:(1)富锗雏鸡在15日龄内,体内抗氧化功能明显提高(P<0.05);(2)人工感染vMDV雏鸡抗氧化功能显著降低,而富锗雏鸡各项抗氧化指标的变化均比普通雏鸡相对平缓;(3)富锗并补锗雏鸡抗氧化功能明显而持续加强。试验表明,富锗雏鸡人工感染vMDV同时继续添加饲喂适量的Ge-132,抗氧化系统功能明显而持续地增强,对抑制鸡马立克氏病及其肿瘤病变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将80只21日龄SD大鼠,按体质量相近原则分为普通对照组(Ⅰ组)、模型对照组(11组)、试验Ⅲ组、试验Ⅳ组、试验Ⅴ组和试验Ⅵ组,每组10只大鼠,试验期80d;普通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其他各组饲喂高能高脂目粮,40d后,试验Ⅲ、Ⅳ、Ⅴ、Ⅵ组分别灌服10、20、40、80mg/kg·d茶多酚,普通对照组与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至80d试验结束后禁食不禁水12h,逐只称重,剖检取腹脂(睾丸周围和后腹部脂肪)、心、肝、脾、肺、肾并称重。结果显示,在制模后,与普通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试验Ⅲ、Ⅳ、Ⅴ、Ⅵ组腹脂重量差异极显著(P〈0.01);灌服茶多酚试验组的大鼠各器官指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茶多酚对肥胖大鼠器官指数无影响,对腹脂重量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将1日龄健康雌性粤黄鸡120只随机均分为4且,1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淫羊藿粗提物,2%补骨脂粗提物、1%淫羊藿粗物+1%补骨脂粗提物。在14日时给每只鸡拉种1次鸡新城疫1系疫苗。试验期(8周),与组比较,Ⅱ、Ⅳ组胸腺指数显著减小,脾脏指数显著增大,Ⅳ组组的法氏囊指数也显著增大;外周血液中T淋巴是分率以Ⅱ、Ⅳ组升高极显著,Ⅲ组升高显著;血清中NDV抗体滴度Ⅱ、Ⅳ组升高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用25头60~10kg社长大肥育猪,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添加0.5%(I组)、1%(Ⅱ)、2%(Ⅲ)、3%(Ⅳ)和4%(Ⅴ)的实用矿物添加剂,持续饲喂27天,观察超量添加矿物添加剂对其生产性能及组织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高于1%的本试验添加剂,使猪的日粮增重和日采食量明显降低,而料肉比明显升高;另外,使猪各组织钻含量明显升高(P<0.05),肝、脾硒含量明显升高(P<0.05),而肌肉、肾、心脏硒含量则明显降低(P<0.05),即机体内各组织中硒含量的分布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
家兔实验性甘肃棘豆中毒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18只健康成年家兔随机分为3个组,每天分别按每千克体重1、5、10 g剂量饲喂甘肃棘豆,并观察临床症状。待连续饲喂120 d时,处死试验家兔,观察心、肝、肺、肾、大脑、小脑、淋巴结等组织器官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Ⅰ组实验家兔在整个试验期间没有出现明显异常表现,Ⅲ组实验家兔有1只怀孕母兔在试验第18天流产,Ⅱ和Ⅲ组实验家兔从第35天开始出现甘肃棘豆中毒症状。实验家兔病理形态学变化呈现剂量效应关系,随甘肃棘豆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加重,镜检可见主要以肝、肾、脑细胞广泛性空泡变性为特征,特别是脑变化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选取15味中草药组成4个方剂,方剂Ⅰ为党参、当归、山楂、茯苓、酸枣仁等五味药;方剂Ⅱ为黄芪、熟地、神曲、陈皮、酸枣仁等五味药;方剂Ⅲ为山楂、莱菔子、陈皮、茯苓、苍术等五味药;方剂Ⅳ为白术、枸杞子、麦芽、苍术、砂仁等五味药。将50只小白鼠随机分为Ⅰ、Ⅱ、Ⅲ、Ⅳ和C组(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饲养于5个鼠笼中。各试验组小白鼠灌服方剂Ⅰ、Ⅱ、Ⅲ、Ⅳ0.3 mL(/d.只),对照组仅灌服等量生理盐水,试验周期为28 d,分别在7 d、14 d、21 d、28 d进行称重,以研究不同中药组方对小白鼠增重、平均日增重和脏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方Ⅰ(复方党参)对小鼠的增重、平均日增重和脏器系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今后狐貉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与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对发育至第19期和第28期鸡胚性腺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用6种玻璃化冷冻液1:10%DMS0+10%EG+10%PVP,Ⅱ:20%EG+10%PVP,Ⅲ:20%DMSO+10%PVP,Ⅳ:10%DMSO+10%EG+0.5mol/L Surcose,Ⅴ:20%EG+0.5mol/LSurcose,Ⅵ:20%DMSO+0.5mol/L Surcose进行冷冻保存。结果:第19期鸡胚PGCs玻璃化冷冻复苏后存活率,在冷冻液Ⅱ与Ⅳ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Ⅴ与Ⅵ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冷冻液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第28期鸡胚PGCs玻璃化冷冻复苏后存活率,在冷冻液Ⅳ与Ⅴ之间差异显著(P〈0.05),Ⅲ与Ⅳ、Ⅴ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Ⅱ与Ⅲ、Ⅳ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各玻璃化冷冻液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复苏后接种培养传至第2代的鸡胚PGCs细胞,PAS染色、AKP染色呈阳性并保持完整的二倍体核型。  相似文献   

12.
喹赛多对仔猪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感染的预防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50只去势长大仔猪随机分为6组,Ⅰ和Ⅳ组饲喂不含抗菌药的基础日粮,Ⅱ和Ⅴ组基础日粮中添加喹乙醇100mg/kg,Ⅲ和Ⅵ组基础日粮中添加喹赛多100mg/kg。Ⅳ、Ⅴ和Ⅵ组仔猪灌服10^10CFU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O139:K88),Ⅰ、Ⅱ和Ⅲ组仅灌服肉汤。结果表明,喹赛多饲喂猪直肠粪便中大肠杆菌总数和接种的血清型大肠杆菌数与喹乙醇饲喂猪均无显著差异(P〉0.05),喹赛多和喹乙醇饲喂猪直肠粪便中接种的血清型大肠杆菌数均低于非药物饲喂猪(P〈0.05)。Ⅳ组仔猪感染率为68%;Ⅴ和Ⅵ组感染率均为16%。药物饲喂猪平均日增重显著改善(P〈0.05),喹赛多饲喂猪平均日增重高于喹乙醇饲喂猪(P〈0.05)。Ⅳ组仔猪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分别下降9.6%和8.4%,Ⅵ组仔猪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11.9%和7.9%,均高于Ⅴ组(4.2%和1.5%)。可见喹赛多不仅对断奶仔猪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感染有显著预防作用,而且还有较好的促进生长和提高饲料转化率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研究围产前期日粮不同NFC/RDP水平对奶牛血液NEFA、BHBA、ALB和TP浓度的影响。选择2~5胎、产奶量、体重和体况评分值相近的围产期荷斯坦牛48头,随机分为六组,每组8头,于产前第28天开始,各组分别饲喂NFC/RDP为5.14(Ⅰ)、3.46(Ⅱ)、4.00(Ⅲ)、5.12(Ⅳ)、3.35(Ⅴ)、2.87(Ⅵ)的日粮。分娩后各组均饲喂相同的产奶日粮,至产后第7天结束。结果表明,产后第7天,Ⅲ组血清NEFA浓度显著低于Ⅵ组(P〈0.05),低于其余四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产后第1天,Ⅲ组血清BHBA水平显著低于Ⅵ组(P〈0.05),低于其余四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从产前第14天到产后第7天,Ⅲ组血清ALB浓度均高于其余五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产后第7天,Ⅲ组TP浓度显著高于Ⅰ组和Ⅳ组(P〈0.05),高于Ⅱ组、Ⅴ组和Ⅵ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NFC/RDP为4.00(Ⅲ)的日粮饲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在蛋鸡基础日粮中添加深海鱼油对蛋鸡血清生化指标、蛋黄丙二醛含量以及鸡蛋感官品质的影响。选取198日龄的海兰灰蛋鸡672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8只蛋鸡。试验Ⅰ组(对照组)蛋鸡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Ⅱ组、Ⅲ组、Ⅳ组、Ⅴ组、Ⅵ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75%、1.00%、1.25%、1.50%、1.75%的深海鱼油。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蛋鸡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呈下降趋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有所上升。试验第7、14、42 d,各试验组蛋黄丙二醛(MDA)含量有所升高;试验第28 d,Ⅲ组和Ⅴ组蛋黄MDA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21.51%和20.01%(P>0.05);随着试验时间增加,各试验组蛋黄MDA含量均有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除Ⅵ组外,其余试验组鸡蛋的组织状态、口感、色泽以及整体感官评分增加,接受度提高,Ⅳ组得分最高,Ⅴ组其次,对Ⅵ组鸡蛋有轻微厌恶感。研究表明,蛋鸡基础日粮中的鱼油的适宜添加量为1.50%。  相似文献   

15.
补益中药提取物对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观察了在饲喂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2%何首乌(Ⅱ)、2%补骨脂(Ⅲ)、1%何首乌+1%补骨脂(Ⅳ)提取物对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在14日龄时给每羽鸡接种一次鸡新城疫(ND)1系疫苗。试验期8周。结果发现:在试验期末,与I组比较,法氏囊指数和脾脏指数Ⅱ、Ⅳ组显著增大(P〈0.05);胸腺指数Ⅱ组增大、Ⅲ组减小,但差异不显著(P〉0.05);血液中T淋巴细胞百分率Ⅱ、Ⅳ组升高极显著(P〈0.0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日粮铜添加水平对雏鸡肝脏及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420只1日龄艾维因肉鸡随机分为7组,分别喂以对照日粮(Cu 11mg/kg)和高铜日粮(Cu 100mg/kg,高铜Ⅰ组;Cu 200mg/kg,高铜Ⅱ组;Cu 300mg/kg,高铜Ⅲ组,Cu 400mg/kg,高铜Ⅳ组;Cu 500mg/kg,高铜V组;Cu 600mg/kg,高铜Ⅵ组)6N。高铜Ⅱ组、Ⅲ组、Ⅳ组、Ⅴ组、Ⅵ组雏鸡肝脏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损害,肝细胞颗粒变性和脂肪变性;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断裂甚至溶解消失。除高铜Ⅰ组和Ⅱ组外,其余高铜组肝脏铜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铜Ⅴ组和Ⅵ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日粮铜含量200~600mg/kg可引起肝脏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7.
中草药防治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20只1日龄雏鸡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只。第Ⅰ组为喂中草药的预防组,第Ⅱ、Ⅲ、Ⅳ组不喂中草药。至15日龄,第Ⅰ、Ⅱ、Ⅲ组分别接种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T株)每只0.5ml。第Ⅰ、Ⅱ组喂治疗量中草药,而第Ⅲ组不喂中草药为攻毒对照组,第Ⅳ组为空白对照组。各组在相同饲养环境下隔离饲养。攻毒后每天观察各组临床症状,并于攻毒后1d,3d,5d扑杀观察肉眼变化,同时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空白对照组相同检查。结果表明:中草药预防和治疗的第Ⅰ组,Ⅱ组仅个别出现临床症状和轻微肉眼可见病变。而第Ⅲ组病理变化明显,主要表现为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损伤和脱落,黏膜固有层及黏膜下层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及水肿;肺脏初级,次级支气管充血、出血、水肿及淋巴细胞浸润;肾脏肾小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轻度变性和肾小管水肿。第Ⅳ组正常。从以上结果可以说明中草药在预防和治疗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有独特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铜对育成期雄性乌苏里貉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氮、铜代谢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随机选取(60±5)日龄健康的雄性乌苏里貉105只,体重2.83 kg±0.37 kg,随机分为7组,每组15只貉,1只为1个重复。分别饲喂含蛋氨酸铜为0(对照组)、20(Ⅰ组)、30(Ⅱ组)、40(Ⅲ组)、50(Ⅳ组)、60(Ⅴ组)和200 mg/kg(Ⅵ组)的试验日粮,预试期7 d,正试期55 d。试验期间,每组随机选取8只乌苏里貉采用全收粪尿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Ⅲ、Ⅳ组的末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差异不显著。Ⅰ、Ⅱ、Ⅲ、Ⅳ、Ⅴ、Ⅵ组平均日增重(AD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Ⅴ组的脂肪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对照组和Ⅵ组的铜消化率显著高于Ⅰ、Ⅱ、Ⅲ、Ⅳ、Ⅴ组(P<0.05)。Ⅳ组的氮沉积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各组间铜摄入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粪铜含量随着铜添加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Ⅴ、Ⅵ组尿铜显著高于Ⅰ、Ⅱ、Ⅲ、Ⅳ和对照组(P<0.05)。各铜添加组与对照组铜沉积差异显著(P<0.05)。Ⅵ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Ⅱ、Ⅲ、Ⅳ、Ⅴ、Ⅵ组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Ⅳ组血清尿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本试验中,育成期乌苏里貉日粮中铜添加量在30~50 mg/kg时可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考虑到铜排放量、饲养成本、环境污染等因素,推荐育成期乌苏里貉铜添加量为30 mg/kg。  相似文献   

19.
复方中药制剂预防IBD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80只35日龄的SPF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Ⅰ组为复方中药制剂组、Ⅱ组为中药配方组、Ⅲ组为IBD病变组织裂解物组、Ⅳ组为对照组。用药后第10d对4组鸡同时用IBD强毒攻击,结果各组的保护率分别为Ⅰ组95%(19/20)、Ⅱ组60%(12/20)、Ⅲ组70%(14/20)、Ⅳ组15%(3/20)。Ⅰ组保护率比Ⅱ组和Ⅲ组高25~35%,差异显著;比Ⅳ组高80%,差异非常显著。说明复方中药制剂对IBD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20.
冬季选择46周龄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罗曼蛋鸡。随机分为四组:试验Ⅰ、Ⅱ、Ⅲ组和对照Ⅳ组。在基础日粮不变的情况下,第Ⅰ、Ⅱ、Ⅲ组分别饮用0.5%、0.1%、0.05%的口服补液盐(0RS),第Ⅳ组饮用常水,试验期35天。结果表明:第Ⅱ组的产蛋率与其它各组相比较,差异显著;平均每只鸡每月比对照组多收入1.50元,经济效益显著;饮用ORS对产蛋鸡的体液内环境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可间接提高其抗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