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靠高科技,重振中国茶业雄风──从婺绿茶晶的开发到我国饮茶史上的第二次革命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农业考古》编辑部陈文华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中国茶叶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并远传亚非欧各国。但是中国人均消费茶叶却只有0.25公斤,而日本是1公斤,英国是4公斤...  相似文献   

2.
茶叶何时形成茶业谢孝国我国是第一个发现茶、利用茶,并以产茶闻名于世的国家,然而,近年来茶叶生产销售情况却令人忧心不已。据介绍,1994年以来,我国茶叶总产量一直徘徊在58万吨左右,1996年,茶叶平均单产为50公斤,仅为日本的25%、世界平均单产的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诸暨市紧紧围绕“茶业增效、茶农增收”的工作目标,以农业产业化为手段,基地建设为抓手,茶叶品牌建设为载体,大力推广优质良种茶品种和无公害生产技术,积极开展初制茶厂优化改造,使全市茶叶产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业科技通讯》2006,(11):59-59
从2006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组委会获悉.应广大参展企业的要求.茶博会组委会决定今年秋季(茶博会举办期让)继续举办名优茶评选及竞拍活动.通过评选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特金奖、金奖、银奖、优质奖茶品.进一步宣传“中国茶”的品牌形象.并将获得奖项的品牌茶叶推荐给2008奥运会组委会、在京的各大机关、部委,以及国家外事部门作为“国礼茶”。同时.在茶博会期间还将组织大型获奖茶叶品尝会.以扩大获奖企业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5.
淳安县是浙江省的产茶重点县,全县有茶园面积9666.7hm^2,其中采摘茶园面积8000hm^2,2004年全县茶叶产值实现2.6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15.8%,全县农民人均年茶叶收入达到690元。茶叶也是淳安县农村经济的传统骨干产业,产茶历史悠久,鸠坑茶唐代既为贡品,淳安不仅是国家“十大茶种”之一“鸠坑种”的原产地,而且淳安所产茶叶品质优异,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良好声誉,是国家无害农产品茶叶生产示范某地具.  相似文献   

6.
近来茶界有识之士对大茶业进行了探讨,很有意义。但是探讨大茶业还需有大视野,才能把握发展大茶业的正确方向。笔者试提几点共商。一、世界茶业经济格局大视野二十一世纪是世界经济加速走向一体化的时代。茶叶经济则比其他农产品经济更显示国际相关性。当今世界的茶叶消费几乎遍及全球,而茶叶产量的70%、出口量的80%以上集中于五、六个产茶国。但由于茶叶生产出口国都是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为换取急需外汇相互竞争出口,造成茶叶比较价格长期下沉(只有市场供求失衡时呈现短暂跳跃,然后又复归于低水平上)。这一状况最终导致我…  相似文献   

7.
刘丽芳 《农学学报》2018,8(2):90-94
对云南双江县的气候和土壤环境条件,茶园建设情况,茶品类型,产量及销售情况,经济效益分析等的茶叶生产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江县茶园面积呈逐年扩大趋势,茶叶农业产值逐年增加,茶农人均收入大幅提高,茶业的农业产值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且增长速度较快,生产经营模式以“品牌+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职业茶农”为最优。  相似文献   

8.
龙泉市地处浙西南、浙闽边界,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土壤有机质丰富,土层深厚,非常有利于茶树生长。史载龙泉在三国时期即已产茶,明成化年间岁贡“芽茶四斤”。清代张竹楠《梅移随笔》记:“龙泉西南二乡,产云雾芽茶,每岁清明后谷雨前,县令发价采办,额定贡茶24斤,色味双绝……”可见,龙泉茶业源远流长。时至八十年代,我市茶园面积达5.12万亩,产量近1000吨,茶叶生产曾出现繁荣景象。但由于粗放的经营方式和受茶叶产销低潮的冲击,我市茶业由盛转衰,茶厂倒闭,茶农弃茶,到2002年龙泉茶园面积减少为1.98万亩。2003年开始,龙泉市委、市政府开始重视茶业发展问题,采取措施鼓励农民种茶,茶业开始复苏。目前该市茶园面积增加到2.5万亩,其中经营状况较好的茶园面积约0.5万亩。但与国内外和周边县区茶业发展情况相比,龙泉的茶业显得相对滞后。为了摸清龙泉茶业发展状况,更好地为龙泉茶叶发展寻求对策,笔者对龙泉茶叶生产经营状况作了专门调查。  相似文献   

9.
日照市岚山区是我国1966年南茶北引最早、最成功的地区,也是全国最大的北方绿茶基地.近年来,岚山区委、区政府把加快茶叶发展作为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和增长点,积极实施“二三四”发展战略,大力发展茶产业,截至目前,全区茶叶面积发展到12万亩.2010年底,全区干茶产量5996吨,产值6.6亿元,茶园面积、产量、产值分别占全省的48%、58%、63%;成龄茶亩均鲜叶产值8000元,高产茶园亩均鲜叶产值超过2万元,是传统种粮产值的5倍,全区人均茶业收入380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7%.2008年通过国家级无公害茶叶标准化示范区验收;2009年通过山东省优质绿茶生产基地验收,荣获“全省特色农业县”和“全国重点产茶县”;2010年获“全国特色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两项全国茶叶界最高奖;2011年1月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高效特色农业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0.
丁俊之 《农业考古》2004,(2):334-335
世界最长寿国家——日本,2000年人均寿命81岁,连续十五年居世界第一位。日本人视茶为“益寿的灵丹,延年的妙药”、“健康希望,美的享受”。日本生产茶叶虽不少,还不能满足国内需求。要从别国大量进口。近年日本人均年茶叶消费量1200克,相当于世界人均年茶叶消费量(500克)的2.4倍;相当于中国人均年茶叶消费量(340克)的3.5倍。  相似文献   

11.
“茶净心静情更近”。萧氏茶业集团公司的广告语,向人展示了茶品质、茶叶滋润精神、以茶会友等各种画面。  相似文献   

12.
《今日农村》2002,(11):27-27
近年在香港、台湾、日本、德国等地,已开始出现特种茶消费热。我国香港、澳门茶叶消费的70%已是特种茶,日本进口乌龙茶也持续增长,从1965年至2001年已增长了454倍,目前,乌龙茶已占其茶叶消费总量的18%,日本专家甚至认为21世纪可能成为乌龙茶世纪。特种茶正逐渐成为当今世界新兴的消费茶类,我国特种茶发展前景广阔。回顾20世纪最后50年世界茶叶产销情况,专家们认为,世界茶类生产和消费结构虽然仍以红茶为主导,但其比例却呈下降趋势,而绿茶和特种茶的比例正在不断上升,尤其是乌龙茶,已成为特种茶中增长速…  相似文献   

13.
日本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日本茶叶发展概况1.生产现状日本全国现有茶园面积5万hm2,总产量8.98万t,茶农约24万户,主要分布在静岗、鹿儿岛、三重等8个县。茶树品种比较单一,薮北种占83%。日本茶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相当高,茶树修剪、采摘、加工、包装基本上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日本茶叶几乎是青一色的蒸青绿茶,只是依据档次不同从中分出玉露、玉绿、抹茶、番茶、煎茶、焙制茶、玄米茶等。日本茶园90%属于农户所有,生产技术主要由茶叶指导者协会提供服务和协调。茶园管理现代化,园貌整齐化一,树势健壮,单产高,效益好。2.茶叶…  相似文献   

14.
陈椽教授工作简略陈椽教授,安徽农业大学一级教授,著名的茶学家、茶业教育家,制茶专家、世界农业科技名人,是创建“制茶学“、“茶树栽培学”、“茶叶检验学”、“茶史学”和“茶业经济学”五大学科的奠基人,亦是我国近代高等茶学教育事业的创始人,长期致力于茶学教...  相似文献   

15.
茶叶是缙云县传统的经济作物,过去以生产炒青为主。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茶叶购销体制改革后,各茶厂、茶场之间恶性竞争现象增多,大宗茶效益下滑,导致许多茶场停产,茶园荒芜,县茶厂破产倒闭。九十年代中后期,名优茶生产技术在全县得到推广普及,在名茶高效益的拉动下,茶农种茶制茶的积极性开始恢复,大面积的低产茶园得到改造,名优茶产量逐年增加,大宗茶产量逐年下降,茶叶效益倍增:至2005年,全县茶园面积34640亩,茶叶总产量622吨,产值6005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7.4%。全县有近两万茶农在茶叶产业化中得到实惠,茶叶产业已成为缙云县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在不少茶文章中“工夫茶”、“功夫茶”的说法不尽一致:有的说“工夫茶”、“功夫茶”都是指好茶;有的说“工夫茶”、“功夫茶”都是指泡饮的技巧;有的说“功夫”是指茶,“工夫”是指冲泡技巧等等。但《辞海》缩印本503、509页“工”与“功”条目虽云两字相通,但又云:工夫:指所费精力和时间;功夫:指技巧。笔者拜访请教了当代乌龙茶泰斗张天福及武夷山的茶农、茶师,并结合当地方言说法,得出以下看法。  相似文献   

17.
《四川农业科技》2014,(7):62-62
由广元市农业局申报的“广元黄茶”和“广元纯黄茶”于近日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审定,喜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广元黄茶”和“广元纯黄茶”品牌的创建和打造,对加速推进广元市名优富硒富锌茶、有机茶、高香茶、保缝茶基地建设,助推茶产业转型升级,增强茶业发展支撑能力,做大做强米仓山茶叶品牌,挖掘和弘扬博大精深的茶叶文化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印度三大名茶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消费、出口国。现有22个邦生产茶叶,共有14000个茶叶种植场,茶园总面积40万ha,1991年茶叶产量达74万t。生产的茶叶99%以上是红茶,绿茶产量不到1%。最著名有大吉岭茶、阿萨姆茶、Niliri茶。1....  相似文献   

19.
北京蒙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项目部总监郭焕伦说:“2002年,全国人均奶类消费量为11.5公斤,中国奶类的人均消费与世界人均消费100公斤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相似文献   

20.
茶叶多元化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在我国被视为“国饮”,传统上是做为“饮科”之用,但随着食品科技的发展及消费者求新求变,追求新口味、新风潮,各类食品已朝多元化发展,茶叶也不例外。台湾茶业改良场为开创台茶发展新局面,扩大茶叶消费形态及促进茶叶消费量,近年来研究开发完成各类茶叶多元化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